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24.69KB ,
资源ID:51969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196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3遗传与进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3遗传与进化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使人们认识到DNA通过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来携带遗传信息;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之前,就已经明确了染色体的组成成分;通过大量的生物实验得知除了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外,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从此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4. (江苏卷)32.(9分)图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中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2)已知过程的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29%、19%,则与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3)由于基因中一个碱

2、基对发生替换,而导致过程合成的肽链中第8位氨基酸由异亮氨酸(密码子有AUU、AUC、AUA)变成苏氨酸(密码子有ACU、ACC、ACA、ACG),则该基因的这个碱基对替换情况是。(4)在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中,能发生过程、而不能发生过程的细胞是。(5)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DNA进行过程时启用的起始点 (在“都相同”、“都不同”、“不完全相同”中选择),其原因是。32. (9分)(1)细胞核 (2)26% (3)T/A替换为C/G(A/T替换为G/C)(4)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 (5)不完全相同不同组织细胞中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5. (新课标II卷)5.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

3、中,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A. B. C. D.【答案】C 【解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遗传的基本规律,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DNA 的 X 光衍射实验为 DNA 空间结构的构建提供依据。【试题点评】此题考查对经典实验的识记能力,难度不大。6. 7.(13 分)肠道病毒 EV71 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

4、宿主细胞肠道内增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物质 M 的合成场所是_。催化、过程的物质 N 是_。(2) 假定病毒基因组+RNA 含有 7500 个碱基,其中 A 和 U 占碱基总数的 40%。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 和 C_个。(3) 图中+RNA 有三方面的功能分别是_。(4) 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引发的特异性免疫有_。(5) 病毒衣壳由 VP1、VP2、VP3 和 VP4 四种蛋白组成,其中 VP1、VP2、VP3 裸露于病毒表面,而 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并与 RNA 连接,另外 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若通过基因

5、工程生产疫苗,四种蛋白中不宜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的是_ ,更适宜作为抗原制成口服疫苗的是 _。【答案】(1)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2)9000(3) 翻译的模板;复制的模板;病毒的重要组成成分(4)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5) VP4 VP1【解析】(1)图中的 M 物质是一条多肽链,由于 EV71 病毒没有细胞器,其合成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需要的是 RNA 复制酶(或 RNA 聚合酶或依赖于 RNA 的 RNA 聚合酶);(2) 病毒是由+RNA 合成+RNA 的过程:需要先以

6、+RNA 为模板合成-RNA,再以-RNA 为模板合成+RNA,也就是合成了一条完整的双链 RNA,在这条双链 RNA 中 A=U,G=C,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在病毒+RNA 中(假设用第 1 条链来表示)(A1+U1)=40%,而互补链-RNA 中(假设用第 2 条链来表示)(A2+U2)=(A1+U1)=40%,所以两条互补链中 A+U 占双链 RNA 碱基数的比例是 A+U=40%,则 G+C=60%,所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合成一条子代+RNA 的过程共需要碱基 G 和 C 碱基数是 7500260%=9000。(3) 由图中可以看出+RNA 的功能是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出新的蛋白质

7、;也作为复制的模板形成新的+RNA;还是病毒的组成成分之一。(4) EV71 病毒感染机体后进入内环中首先会引发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引发细胞免疫。(5) 由于 VP4 包埋在衣壳内侧不适合作为抗原制成疫苗;由于 VP1 不受胃液中胃酸的破坏,口服后不会改变其性质,所以更适合制成口服疫苗。【试题评价】本题综合考查基因的表达、免疫调节、DNA 分子结构计算的迁移。题目新颖,难度适中。二、遗传定律及计算7. (海南卷)14对摩尔根等人得出“果蝇的白眼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这一结论没有影响的是 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摩尔根的精巧实验设计 C萨顿提出的遗传的染色体假说 D克里克提出的

8、中心法则【参考答案】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遗传学上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解题思路】摩尔根的“果蝇白眼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结论是建立在孟德尔揭示了遗传的基本规律、萨顿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及摩尔根利用白眼果蝇进行的实验的基础上,所以 A、B、C 的说法都是正确的。该结论与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即中心法则无关,故选择 D。8. (海南卷)15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000 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 4% ,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

9、,错误的是 Av 基因频率降低了50% BV 基因频率增加了 50% 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 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 50%【参考答案】 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计算【解题思路】因该果蝇种群长期保持 vv 的基因型为 4%,由此算出 v=0.2,V=0.8,进而计算出引入纯种长翅果蝇前,vv 有 0.0420000=800,Vv 有 20.20.820000=6400,VV 有 0.820000=12800。引入后,基因频率 v=(8002+6400)(400002)=0.1,V=1-0.1=0.9,故 A 正确,B 错误。因 Vv、vv的数目不变,而该种群的总数增加

10、一倍,所以 Vv、vv 的基因型频率降低 50%,C、D 正确。16人类有多种血型系统,MN 血型和 Rh 血型是其中的两种。MN 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 l 对等位基因 M、N 控制,M 血型的基因型为 MM,N 血型的基因型为 NN,MN 血型的基因型为 MN; Rh 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另 l 对等位基因 R 和 r 控制,RR 和 Rr 表现为 Rh 阳性,rr 表现为 Rh 阴性:这两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若某对夫妇中,丈夫和妻子的血型均为 MN 型-Rh 阳性,且已生出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阴性的儿子,则再生 1 个血型为 MN 型-Rh 阳性女儿的概率是A. 3/8 B.3/1

11、6 C. 1/8 D. 1/16【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解题思路】据题意,父母的基因型均为 MNRr,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故所生后代为 MN(即杂合子)的概率为 1/2,为 Rh 阳性的概率为 3/4,又要求是女儿,所以最终概率为 1/2 3/41/2=3/16,B 正确。9. (广东卷)25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X 染色体。果蝇缺失 1 条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 2 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 1 条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F1 中A白眼雄果蝇占 1/4 B红眼雌果蝇占 1/4 C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1/4 D缺失

12、1 条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 1/4 【答案】AC 【解析】考查伴性遗传、减数分裂及染色体变异等知识。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为 A 和 a,依据题意,亲代雌果蝇(果蝇含有四对同源染色体,属于雌雄异体 XY 性别决定生物)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3+XA、2+Xa、3+Xa、2+XA,且概率相等,而亲代雄蝇产生的精子的染色体组成可能为 3+XA、2+Y、3+Y、2+XA,且概率也相等。那么其子代的染色体组成可见下表:由表推知:F1 中,白眼雄果蝇占 3/12,即 1/4;红眼雌果蝇占 6/12,即 1/2;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 3/12,即 1/4;缺失 1 条 IV 号染色体的白眼果

13、蝇占 2/12,即 1/6。10. (广东卷)28(16 分)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对夫妇生有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分析发现,患儿血红蛋白链第 39 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突变(CT)。用 PCR 扩增包含该位点的一段 DNA 片段l ,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酶切为大小不同的两个片段 m 和 s;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如图 11(a)。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 PCR 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见图 11(b)。(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UGA。)(1)在获得单链模板的方式上,PCR 扩增与体内 DNA 复制不

14、同,前者通过_解开双链,后者通过_解开双链。(2)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基因用 A、a 表示)。患儿患病可能的原因是_的原始生殖细胞通过_过程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从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其患病是由于_。(3)研究者在另一种贫血症的一位患者链基因中检测到一个新的突变位点,该突变导致链第102 位的天冬酰胺替换为苏氨酸。如果_,但_,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1)热变性原理解旋酶(1)Aa 母亲减数分裂翻译过程中的第 39 位氨基酸所对应的密码子经突变后变成了终止密码子,使得翻译提前终止形成异常血红蛋白(3)酶切电泳带有 l 带没有 m 和 s 带(

15、参考 2:该病可遗传给后代患者的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参考 3:用正常链基因探针与发现新的突变位点的基因杂交仅在新的突变位点处不能形成杂合双链)【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中的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的表达和 PCR 扩增技术相关知识,注重对电泳带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1)PCR 技术中 DNA 的扩增是循环过程:93左右变性(解旋),55左右退火复性,72左右延伸。解开 DNA 双链有两条途径,一是高温变性,二是通过解旋酶解旋,因此体内 DNA 的复制只能通过解旋酶解开双链。(2)由于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且一对夫妇(视为正常夫妇)生有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可推知重度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

16、体隐性遗传病。又由图 11(a)可知,正常序列为 l,突变序列为 m 和 s 两种情况。由图 11(b)可以看出:胎儿的电泳带既有正常序列(l),又有突变序列(m和s),由此可推知胎儿的基因型为 Aa。同理可知母亲基因型为 AA,父亲基因型为 Aa,患者基因型为 aa。由于母亲和父亲的基因型为 AA 和 Aa,因此患儿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其母亲在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母亲产生的 a 配子与父亲产生的 a 配子结合,导致出生一位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患儿。由图可知,由于患儿模板链中的 CTC 突变成 ATC,导致转绿出的 mRNA 上的密码子由 GAG 变成 UAG(终止密码子

17、),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从而导致翻译提前终止。(3)题干中明确其为另一种贫血症,故应排除地中海贫血症,所以如果将患者链基因通过 PCR 扩增酶切电泳带有 l 带,而没有 m 和 s 带,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症的致病位点提供了一个有力证据。(解析 2:如果这种贫血病可以遗传给后代,而又能证实不是重型地中海贫血,即突变链不能被限制性酶切割,则为证明该突变位点就是这种贫血病的致病点提供了有力证据。解析 3:根据 DNA 分子探针的应用原理,可以知道利用DNA 分子探针和目标链的结合情况判定突变位点的位置和数目,故可以利用正常链探针与发现新的突变位点的链杂交,检测不能结合的区段数目,进而做出

18、判断。11. (山东卷)5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答案】D【解析】由题意可知,玳瑁猫的基因型为XBXb不能互交,所以A项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项错误;玳瑁猫只有雌性,需要和其宦体色的猫杂交才能得到,C项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

19、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XBY)都可得到1/2的玳瑁猫,D项正确。【试题评价】本题考查分离定律的应用以及概率计算,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12. (山东卷)6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曲线II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B曲线III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 C曲线的F。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 1/2) n+1 D.曲线I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答案】C【解析】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F。中Aa的概率

20、为(1/2)“,图中曲线符合;自交得到的F。中纯合体比例为1-1/2“,F。一1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一(1/2)(n-l),二者之间差值是1/2“,C错误。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的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D中关于曲线的描述正确; (2)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比例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概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比例也保持定值,曲线I符合此种小麦的交配方式,同时D中关于曲线I的描述正确,D项正确; 3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概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概率为2/3,再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概率为2

21、/5,即0.4。再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Aa的比例为2/9,所以曲线III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项正确。 4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随机交配一次(可视为自交)产生子一代淘汰掉隐性个体后Aa概率是2/3,再随机交配产生子二代并淘汰掉隐性个体,A基因频率为3/4,a的基因频率为1/4,产生子三代中Aa的比例为2/5,曲线II符合。在II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0.4,A正确。【试题评价】本题考查遗传学分离定律的应用与种群中涉及到计算基因和基因型频率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学生韵审题能力、图文转换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能力。13. (山东卷) 27.(14分)某二倍体植物宽

22、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若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的碱基C突变为A,其耐应的密码子将由_变为_。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得Fi,Fi自交得F2,F2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 (3)基因型为H

23、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了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注:各型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实验步骤:_;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I若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II若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III.若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

24、因组成。【答案】 (1) GUC UUC 4 a (2) 1/4 4:1(3(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的)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 (4)答案一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 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I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 ni.中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答案二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宽叶白花植株杂交 I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 II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 ni.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1)由起始密码子(mRNA上)为AUG可知,基因M和基因R转录的模板分别为b链和a链。对M基因来说,箭头处C突变为

25、A,对应的mRNA上的即是G变成U,所以密码子由GUC变成UUC;正常情况下,基因成对出现,若此植株的基因为RR,则DNA复制后,R基因最多可以有4个。 (2) Fi为双杂合子,这两对基因又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F2中自交后性状木分离的指的是纯合子,F2中的四种表现各有一种纯合子,且比例各占F2中的1/16,故四种纯合子所占F2的比例为(1/16)*4=1/4; F2中宽叶高茎植株有四种基因型MMHH: MmHH: MMHh: MmHh=l:2:4,他们分别与mmhh测交,后代宽叶高茎:窄叶矮茎=4:1。 (3)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应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而现在出现了Hh

26、,说明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型为Hh的个体减数分裂过程联会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形成了基因型为Hh的次级性母细胞;配子为中应只能含一个基因H,且在4号只有一条染色体的情况下,说明错误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没有分开造成的。 (4)方案1 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mr)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Moro,宽叶红花:宽叶白花=1:1;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宽叶红花:宽叶白花=2:若为图丙所

27、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oro、0000(幼胚死亡),宽叶红花:窄叶白花=2:方案2选择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 mR)与该宽叶红花突变体进行杂交。若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r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mRr、宽叶白花=3:若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MRo与moro,后代为MmRr、MoRo、MmRo、Mooo(幼胚死亡),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若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即MoRo与moRo杂交,后代为MmRR、MoRo、moRo、0000(幼胚死亡),宽叶窄叶红花=2:【试题评价】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等变异、减数分裂及实验判断,意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解决问题及实验设计的能力。14. (江苏卷)31.(8分)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下系谱图,经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分别用字母Aa、Bb表示)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 (1)该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是/不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第代第个体均不患病。进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