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47.46KB ,
资源ID:52022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2022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材料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都市某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材料Word格式.docx

1、地下水、土壤腐蚀性试验:在场地内采取2件地下水样及2件地下水以上土样进行腐蚀性分析,以评价地下水及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1.3.3勘探点测放、工作周期及工作量勘探点的位置是由我公司测量公司采用GPS-RTK进行测放,勘探点的测放以建设方提供的场地北侧红线外的坐标控制点窖井盖顶A2(X=255*.302,Y=168*.403,假设高程H=100.00m)及A3(X=256*.107,Y=16*.059)引测。各勘探点位置详见勘探点平面布置图(NO:本次勘探点的测放、钻探、测试工作于2012年11月10日11月15日完成钻探及相关的现场工作,实际完成勘探孔40个。室内土工试验由我公司中心试验室完成

2、。本次勘察完成工作量见表1.3.3。勘察工作量表 1.3.3序号工作项目单位数量1测放勘探点个402钻探完成总孔数总进尺m481.43标准贯入试验完成次数次214取样及室内试验原状土样件土腐蚀性分析水质腐蚀性分析1.4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年版第3.1.13.1.4条确定本工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及地基等级均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2 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1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拟建项目位于成都市。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在场地北侧和东侧与红线围墙外道路形成最高约8m的边坡,总体地形是北高南低。勘察期间测得孔口地面假设高程在103.55

3、m108.86m,最大高差约5.31。场地地貌单元属岷江水系级阶地。2.2 地基岩土层的组成及分布根据本次钻探、原位测试及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将本次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按时代成因及土性特征自上而下划分为两个工程地质层,依次为:第四系全新统填土层(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粘性土层(Q1+2fgl)。其中、工程地质层又可按土质类别、性质差异,进一步划分出2个亚层。各土层的分布、埋藏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NO:17),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报告及水质分析报告见附录。2.3 气象特征成都地区气候温和,降水丰沛,水网密布,土地肥沃,有“天府之国”之称。据成都气象台多年观测资料表明,成都地区多年平均

4、气温为16.2,极端最高37.3,极端最低-5.9;多年平均降水量947.0mm,日最大195.2mm;蒸发量多年平均值1020.5mm;相对湿度多年平均值82%;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为14.8m/s(NE向),瞬时最大风速为27.4m/s,主导风向为NNE向,出现频率为11%;年日照时数为12001300小时,日照最小年份只有960小时。2.4地基岩土层的现场特征描述现将各土层的主要野外特征描述如下: 第四系全新统杂填土层(Q4ml)杂填土1:杂色,稍湿,松散,厚度0.5m5.5m,以炉渣、碎砖等建渣及植物根系为主,局部含较多的粘性土,为新近堆填,全场地分布。素填土2:灰褐色

5、、褐色,稍湿饱和,松散,厚度0.5m3.5m,以粘性土为主,局部含水量较高呈流塑状,含植物根茎及氧化物等,为新近堆填,场地大部分地段分布。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粘性土层(Q1+2fgl)可塑粘土1:黄灰色、黄色,稍湿湿,以可塑为主,局部为硬塑,局部接近粉质粘土,含少量氧化铁、铁锰质及钙质结核,无摇振反应,有光泽,总体韧性较好,干强度高,土质结构较致密,局部分布,层厚0.33.0m;硬塑粘土2:黄色、黄褐色及棕红色,稍湿,硬塑,局部为薄层可塑,含少量氧化铁及少量铁锰质,裂隙发育,隙间充填灰白色粘土矿物。无摇振反应,有光泽,总体韧性较好,干强度高,土质结构致密,底部接近硬塑粉质粘土,全场地分布,

6、未揭穿,层厚3.0m10.5m;2.5地基土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指标本次详勘针对场地地基岩土特点采取了多种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方法,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版)有关规定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2.5.1室内试验指标及其统计结果本次勘察采取岩土试样进行了如下一些室内试验:物理性质试验:测定地基土层的物理性质指标,为地基计算和基础设计提供各类指标;压缩试验:确定地基土层的压缩性、变形指标;剪切(直剪)试验:为地基承载力计算和支挡结构土压力计算等提供指标;胀缩性试验:为胀缩性土的判定和膨胀土地基的计算和评价提供指标。上述岩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试验结果参见 土工试验结果报告

7、分别参见表2.5.1-12.5.1-2。1室内试验统计表 2.5.1-1 统计项目试验项目统计次数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变异系数修正标准值天然湿度w(%)622.424.823.820.035/密度0(g/cm3)1.982.022.000.008天然孔隙比e0.6750.7250.700.030液限L(%)36.2038.3037.280.022塑限p(%)17.5619.3018.630.070液性指数IL0.260.310.280.032塑性指数Ip17.419.418.650.036含水比0.620.670.64压缩系数a1-2(MPa-1)0.240.270.250.048压缩模量Es(

8、1-2)(MPa)6.387.006.740.037抗剪强度(快剪)粘聚力C(KPa)52.061.057.20.0610.94954.29内摩擦角 ()18.720.219.470.0310.97819.042室内试验统计表 2.5.1-21120.150.0672.092.050.0140.540.610.06431.8036.634.60.03413.8018.4016.500.0750.160.200.11417.518.120.0230.550.580.0380.220.190.0997.329.838.670.08954.075.068.00.94464.2内摩擦角 (度)19.5

9、21.320.40.0280.98320.02.5.2原位测试指标及其统计结果本次勘察进行了标准贯入试验原位测试,标准贯入测试成果已反映在工程地质剖面图中,其测试指标的分层统计结果参见表2.5.2。标准贯入试验统计表 表2.5.2统计项目标准贯入试验N(击30cm)岩土名称统计次数813范围值5.611.810.416.1平均值m7.712.8标准差1.911.96变异系数0.2470.153统计修正系数s0.8330.9246.411.83水文地质条件3.1 地下水类型及动态规律根据现场调查和钻探揭露,场地内主要为局部地段上部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勘察期间属地下水枯水期,总体上看,上层滞水一般分

10、布在原始地形较低洼地段、水沟等部位,水量一般较小(局部水量丰富,但易于疏干),无统一的自由水位,水位埋深一般为1.6m5.3m,相应假设高程101.05m102.77m。 场地内抗浮设计水位可按假设高程102.80m计算,防水水位可按室外地坪标高加0.5m考虑。3.2 地下水、土的腐蚀性本次勘察在场地内2#、34#勘探孔中采取2件地下水进行水质分析试验(试验结果见水质分析试验报告),在4 #、21#勘探孔中取2件土进行土的腐蚀性试验(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结果报告),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7月修订)附录G及第12.2.1条12.2.5条,结合场地已有水文地质资料

11、综合评定(水、土腐蚀性评价见表3.2),场地所处环境类别为类,地下水对砼结构及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根据PH值判定,土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水、土腐蚀性评价表 3.2评价要求试验项目水的腐蚀性判定土的腐蚀性判定判定标准实测值腐蚀性等级腐蚀性等级按环境类型对砼结构的腐蚀性SO2 (mg/L)30090.2102.4微86.5195.9Mg2+(mg/L)200026.432.716.923.4NH+45000.050.06总矿化度(mg/L)20000366.5395.9按地层渗透性判定砼结构的腐蚀性PH57.287.336.776.83HCO-3(mmol/L)1.02.134.35侵蚀

12、性CO2300.00.0判定对钢筋砼中的钢筋腐蚀性Cl-10018.920.525039.257.7备注;其中对土的判定标准单位由水的mg/L相对应为mg/kg。3.3 地下水的渗透性场地地势低洼处填土层少数地段见到上层滞水,在无充足的补给来源时,其水量有限。施工时应做好场地排水系统,防止地表水渗入填土层中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中下更新统粘土层属相对隔水层,但因其裂隙发育,裂隙彼此切割、连通,成为地下水通道而具有一定的渗透性,同时也由于裂隙的发育、组合、连通情况不同而呈现明显的不均匀性。总体上看,本场地无强透水层分布,各地基岩土层的渗透性较弱。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粘性土层渗透系数约为0.020

13、.5m/d。本场地基础施工中适宜采用基坑明排水措施而不宜采取井点降水措施。4场地抗震性能评价4.1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0.20.5,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特征周期为0.45s。4.2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内上部分布的填土属软弱土(填土基本上为原始地貌上堆填而成,在施工场时属于大部被清除部分),粘土属中硬土。根据我公司成都地区工程经验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3条,各土层的剪切波速取值建议如下表4.2。本场地土的剪切波速建议值 表4.2地层编号地

14、层名称土层计算厚度(m)剪切波速vs(m/s)1杂填土2.312011.7260216300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4.1.5条规定的相关公式计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公式如下:vse=d0/tt=式中: vse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m/s); d0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据附近勘察资料基岩埋深在15m20m,取20m; 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 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m);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剪切波速度(m/s); 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计算可得vse=253.04m/s。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4.1.6的场地划分原则

15、,250m/svse=253.04m/s500m/s,覆盖层厚度取20.0m,覆盖层厚度大于5m,故本场地属类建筑场地,场地土类型为中硬土。4.3 场地抗震类别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4.1.1条,结合拟建场地分布的人工填土层属软弱土,原始地形起伏较大,局部与围墙外道路高差形成8m高边坡,但8m高边坡为人工堆填形成,后期施工对大部填土场平清除后,形成的边坡高度大致在4m以下,因此从总体上看,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也无可液化土层分布,场地整平后地势较为开阔平坦,因此综合判定本场地属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场地。5岩土工程评价5.1场地及地基稳定性、适宜性场地区域上处于成都凹陷盆地中

16、部东南侧的相对稳定地块,场地及其附近无区域性断裂通过,属构造相对稳定地块。现场地质调查表明,场地地形起伏较大,局部形成的高边坡,主要是填土堆积而成,场平施工清除填土后,边坡高度在4m以下,对边坡适当进行处理后,边坡对场地基本无影响;场地及附近无影响场地及地基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及地基稳定性良好,适宜工程建筑。5.2地基岩土工程性质据地基岩土层的野外性状特征和测试、试验结果,对场地内地基岩土层性质评价如下:填土:一般厚度为0.55.5m,土质杂乱、结构疏松,属表层不良地基土。粘土:该大层内的硬塑粘土2力学强度较好,属压缩性中等偏低的地基土;可塑粘土1属力学强度中等、压缩性中等的地基土。可塑

17、粘土1,硬塑粘土2为本场地中力学性质比较好的地基土层,根据地层层位及建筑埋深,可塑粘土1、硬塑粘土2是本工程中较理想的天然地基持力层。5.3地基土的胀缩性场地位于成都市区东部,据区域地质资料、野外性状特征初步判定,场地内的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堆积粘性土层层属膨胀土。本次详勘取样进行了土的胀缩性试验,试验结果见土工试验结果报告,胀缩性试验的统计结果见表5.3粘土胀缩性试验统计结果表 表5.3标准差修正系数自由膨胀率(%)405345.804.9260.1080.911膨胀力(%)538061.0011.6450.1910.842线缩率5.627.756.530.9730.1490.877收缩系数

18、0.390.580.520.0730.1420.883收缩含水量比例限值(%)14.017.916.531.5880.0960.921试验结果表明:粘土层自由膨胀率为4053%,平均值为45.80%,具弱膨胀潜势;根据地区经验,本场地粘土具有收缩作用为主的特性。依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3.2.3Ss=s 式中Ss地基土的收缩变形量(mm); s计算收缩变形量的经验系数,宜根据当地经验确定,取0.89; si第i层土的收缩系数,应由室内试验确定;地基土收缩过程中,第i层土可能发生的含水量变化的平均值(以小数表示); n自基础底面至计算深度内所划分的土层数,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

19、响深度,当有热源影响时,应热源影响深度确定。在计算深度内,各土层的含水量变化值,应按下式计算:=-(-0.01)式中w1地表下1m处土的天然含水量; wi第i层土的厚度; zn计算深度,可取大气影响深度3m;计算结果如下:孔号30373134变形量(mm)31.333.030.826.822.232.5经计算地基土分级变形量为22.231.3,地基胀缩等级为级。根据成都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51/T5026-2001)第10.1.2条,成都地区大气影响深度为3.0m,大气影响急剧深度为1.35m。根据本场地地形地貌、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成都地区建筑经验(地基胀缩性对建筑物的危害一般

20、多发生在三层以下、基础埋深不足1.5m的建筑上),建议采用以粘土为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时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5m(从室外地坪起算)。5.4地基均匀性本场地地基岩土构成较为简单,上部为填土,下部为可塑粘土1、硬塑粘土2。持力层之上的土层,虽总体上有一定厚度,全场地分布,但由于各亚层分布较不稳定,厚度变化较大,性质较差,均匀性较差。持力层的土层可塑粘土1、硬塑粘土2,土性质变化不大,分布较为稳定,但局部因填土较厚,粘性土层面埋深局部变化较大,因此本层局部存在一定的不均匀性。5.5 地基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根据现场原位测试成果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结合现场钻探及地基土层的埋藏分布、时代成因等情况,经综

21、合分析后提出本场地各地基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建议值如下表5.5-15.5-2,以供设计选用。地基土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一览表 5.5-1岩土层名称及代号天然重度r(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kPa )压缩模量Es(MPa)粘聚力C(kPa)内摩擦角(度)17.00素填土18.0019.901606.7541920.302209.66420CFG桩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5.5-2项目 土层qsi:桩周土侧阻力特征值(kPa)35qp:桩端土端阻力特征值(kPa)6006地基基础方案论证及建议6.1 天然地基从工程地质剖面图、原位测试可见,可塑粘土1、硬塑粘土2土质较致密,干强度较高,总体上性质变化不大,可作为拟建建筑基底天然持力层。6.2 复合地基除场地东侧及南侧局部粘性土埋藏较浅外,其余地段的填土较厚,可采用干冲碎石桩结合CFG桩对填土进行处理后形成复合地基作为基底持力层,桩施工完毕铺设一定厚度的褥垫层,这样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分担基础及上部荷载。当采用局部复合地基作为基础持力层时,设计应考虑基础置于不同地基上时的沉降变形问题。最终选用何种地基基础方案,设计应从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可行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6.3对基础施工的建议由于部分地段存在上层滞水,基础施工时宜采取明排水措施进行排除。地下室施工时应防止地表水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