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02KB ,
资源ID:52045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2045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文学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文学整理全Word文件下载.docx

1、三、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时代背景:中国的改革全方位化,深入化和快速化。(一)、文学发展状况特点A、 1985年起,文学进入新变时期,出现了鲜明个性和风格独特的作品。B、文学的本体性受到关注。作家尤其关注文学形式的意义、价值和作用,表现生活替代了“反映生活”,文学观念发生了整体位移。C、文学生命意识的觉醒。文学中性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张扬。如张贤亮、王安忆、贾平凹、铁凝、刘恒等的小说创作。(二)、重要的文学创作潮流:1、寻根文学2、先锋小说3、新写实小说(见名词解释)四、90年代文学思潮(后新时期)(一)大众文学思潮和世俗化写作大众文学思潮的特点:商业性,多媒体性,消费性,通俗性,复制性。世俗

2、化写作,以重视“当下生存关怀”为导向,以民间价值为支点,以欲望化的叙事为主,张扬作家、读者和市场的双向互动关系。(二)“人文精神”大讨论与“精英式”写作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几个焦点性问题:1、文学是否存在危机,人文精神是否失落。2、何谓人文精神。3、人文精神是否可能和如何可能。人文精神张扬下,出现了知识分子的精英式写作。(三)“个人化写作”、民间写作、知识分子写作1、“个人化写作”2、民间写作3、知识分子写作(见名词解释)中国当代文学之新时期小说第一讲“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对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文学创作,批评界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等概念来指称。伤痕文学

3、、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所指称的创作,主要是小说,。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也就大致是指伤痕小说、反思小说和改革小说。伤痕、反思、改革文学采用“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社会情境下的主导性政治话语,具有文学启蒙的性质,即文学立足于社会政治层面的观念启蒙。第一节伤痕文学在七八十年代,“文革”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事件,也是作家思考表达的焦点。由此产生了伤痕文学,无情地揭露了文革造成的社会问题,极力伸张人道精神,努力恢复人在文学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伤痕文学是新时期最先出现的文学创作潮流。“伤痕文学”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的,是刘心武的班主任(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接着,卢新

4、华的伤痕(文汇报1978年8月11日) 发表,“伤痕文学”因此得名。一、刘心武刘心武班主任揭露了文革对宋宝琦、谢惠敏等青少年灵魂的扭曲和精神的伤害,通过他们的畸形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畸形本质,发出了“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教材P187-190二、卢新华卢新华伤痕写“文革”时期的“革命小将”王晓华和“叛徒”母亲的故事。小说从母女感情,即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感情人手,揭露了“文化大革命”给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灵带来的无法弥合的创伤。三、张贤亮张贤亮,1936年生,江苏人。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0余年,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重要作家。1993年

5、初“下海”创办华夏西部影视,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有名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张贤亮以“出卖荒凉”获得了文化商业的成功。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肖尔布拉克;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早安朋友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习惯死亡。(注意,张的一部分作品是属于反思文学。)教材P208-209四、伤痕文学的意义伤痕文学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文革十年动乱给人民带来的伤痕:一是精神意识的荒芜与畸形;二是心灵情感的压抑与残缺;三是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严重破坏。伤痕文学集中于对社会和人生伤痕的表层描写上,带有文革泄愤的倾向,缺少深刻的悲剧性思索。但在

6、文学上具有开拓意义,是文学冲破极左思潮全面复苏的信号,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现实社会问题,具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文学的性质。局限性第二节反思文学反思文学是略晚于伤痕文学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伤痕文学在社会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它把个人命运与社会历史道路的曲折过程联系起来,深刻揭示建国以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作品:古华芙蓉镇、高晓声李顺大造屋、路遥人生、王蒙布礼蝴蝶、张贤亮绿化树灵与肉、茹志鹃被剪辑错了的故事、韩少功西望茅草地、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谌容人到中年、刘真黑旗、叶文玲心香、张一弓犯人李铜钟的故事、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鲁彦周天云山传奇。一、反思文学的内容1、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左倾”思

7、潮对人们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古华芙蓉镇2、揭示封建残余势力和封建意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在人们精神上的烙印;叶林蔚五个女人和一根绳子3、对党和人民的关系的反思和对官僚主义的批判;王蒙蝴蝶4、对扭曲的人格或不健全的文化心理以及国民性的剖析和针砭。高晓声陈奂生上城二、路遥(19491992),陕西人,生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曾经务农,做过民办教师,在县里做过许多临时性工作。1973年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了延安大学,毕业后,他先后任陕西文艺和延河的编辑。作品反思小说人生:发表于1982年,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构成了它的时空背景。高中毕业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再离开土地,再回到土地这样人生

8、的变化过程构成了其故事构架。高加林同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之间的感情纠葛构成了故事发展的矛盾,也正是体现那种艰难选择的悲剧。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孙少平、田晓霞人生就是通过城乡交叉地带的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描写,开掘了现实生活中饱含的富于诗意的美好内容,也尖锐地揭露出生活中的丑恶与庸俗,强烈体现出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中所面临的矛盾、痛苦心理。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颇具新意和深度的人物形象,他那由社会和性格的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命运际遇,折射了丰富斑驳的社会生活内容。借助这一人物形象,小说触及了城乡交叉地带的社会的、道德的、心理的各种矛盾,实现了作者“力求真实和本质

9、地反映出作品所涉及的那部分生活内容的”的目的小说。教材P256片段欣赏通过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多层次地展现了高加林这种的悲剧性格的形成过程。高加林与传统道德观念有着千丝万搂的联系,他对爱情是相当严肃的,他对巧珍也有着真实的感情,但在变动着的现实中,在他对城乡生活的差异有了强烈的感受之后,他被实现个人愿望的可能而引起的骚动所折磨:一方面他留恋乡村的淳朴,更留恋与巧珍的感情,另一方面又厌倦农村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向往城市文明,希望能在那里实现自己新的更大的人生价值。对他来说,这一开始就是一个甜蜜而痛苦的矛盾。由于偶尔的机会,他的命运出现了转机,他对生活、对自己作了重新的估量。最后,他与刘巧珍的

10、爱情终于被与黄雅萍的世俗爱情所替代。三、1、古华,生于1942年,湖南嘉禾县人,现旅居加拿大。代表作品:芙蓉镇(1981年发表,获首届茅盾文学奖,被改编成电影)美丽崖豆杉爬满青藤的木屋金叶木莲浮屠岭。2、张贤亮反思小说绿化树、灵与肉、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知识分子章永璘在苦难的肉体磨难中所经受灵魂洗涤的心理历程。马樱花。芙蓉镇以60、70年代政治运动为背景,塑造了胡玉音、秦书田、谷燕山、李国香、王秋赦等人物形象。小说寓政治风云于民情风俗,借人物命运演乡镇生活变迁。作品围绕芙蓉姐胡玉音勤劳致富却招来不幸的故事,揭露了极左路线对人性的摧残和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灾难。四、反思文学的特征:三种反思方式:历史

11、反思、现实反思、生命反思。从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原文革的荒谬本质,从历史经验的高度揭示文革的荒谬性和对“人”的全面伤害;主题深刻,具有很强的理想色彩。第三节改革文学改革文学是以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为题材的作品。因为长期存在的弊端和不能忍受的落后状况,使人们在反思的同时迫切要求实行改革。所以改革文学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是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相继出现的文学现象。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燕赵悲歌,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小说,贾平凹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浮躁,何士光乡场上,张洁沉重的翅膀,柯云路三千万,李国文花园街五号,张贤亮男人的风格,张炜秋天的愤怒,王蒙坚硬的稀粥。一、改革文学的主要特点1、热忱

12、呼唤改革,对改革的进程作了及时快捷和持续的反映和描写;2、力图整体反映变革中的时代、社会与人,描绘出改革是一个夹杂着挫折、失败、困惑,但又高扬着理想希望的不可逆转的复杂过程;3、创造了一批改革家、开拓者形象为中心的“当代英雄”。改革文学调整了文学反思历史,向后看的视点,使文学“回到当下”。二、蒋子龙蒋子龙,1941年生于沧州。1965年从部队复员后回天津重型机器厂,当过厂长秘书、生产工段长、车间主任。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天津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以短篇小说机电局长的一天引起强烈社会反响。1979年以乔厂长上任记再次轰动社会。短篇乔厂长上任记一个工厂的秘书日记拜年,中篇开拓者赤橙黄绿青蓝紫

13、燕赵悲歌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三、高晓声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50年代开始创作,已出版李顺大造屋陈奂生等小说集与长篇小说青天在上陈奂生上城出国记。高晓声以乡土题材“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而独树一帜,他的小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精神历程,揭示了他们生活命运与政治、经济、历史和民族性格和心理的关系。高晓声的文学成就在于他塑造了一大批“中国农民的灵魂”的人物形象,表现他们在物资生活变化的同时,精神生活的变化和要求,形象地建立起他的国民性反思与批判的艺术世界。教材P208“陈奂生”系列小说(包括“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

14、生战术种田大户陈奂生出国等)反映农民陈奂生的人生历程。“上城”为其生活带来转机,“包产”使他找到归宿,“出国”则标志着他走向成熟。从这个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农村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广大农民艰难行进的身影以及心理的负重前行。第二讲寻根文学、知青文学第一节“寻根文学”一、“寻根文学”概念1983年前后,当现代派文学的形式实验没有新的进展,小说创作处在徘徊状态中,一些作家把目光投向了民族文化。尝试以现代意识去关照民族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深层的文化积淀,从文学与文化的关系中去寻求民族文化的根。主要代表作家:莫言、韩少功、王安忆等。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阿城棋王树王

15、孩子王,王安忆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北方的河,陆文夫美食家,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二、寻根文学产生的原因1985年,韩少功、阿城、郑义、郑万隆、李杭育等相继打出了“寻根”的旗子,他们反对一味追求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倾向,提倡把文学的“根”扎在本民族的岩层中。同时受到学术界的“文化热”影响,旨在追溯民族文化渊源,对传统文化予以审视、剖析和继承,并希望以此走向世界。三、文化寻根小说的发展1、寻根文学可追溯至80年代初期的民俗风情小说。从文化小说到寻根小说历史文化语境文化小说如:汪曾祺受戒(明海、小英子)、邓友梅那五2、80年代中期寻根小说的主题从边缘化的追求到一种自觉,真正进入寻

16、根小说的写作。3、1987年左右是文化寻根思潮转型和终结的时期。以莫言红高粱、张炜古船为标志。四、寻根文学的显著特点(1)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点。(2)反思与寻找具有现代意识。以现代意识关注历史,反思传统文化,重铸民族灵魂,探寻中国文化重建的可能性。民族性与世界性(3)创作手法上传统和现代相融合。五、文化寻根小说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文化批判型。对传统文化持审视批判和否定的态度。韩少功爸爸爸、女女女王安忆小鲍庄(2)文化认同型。对传统文化持一种理解、认同、肯定的态度。阿城棋王,李杭育最后一个渔佬儿沙灶遗风,冯骥才神鞭。(3)原始生命型。莫言红高粱,郑万隆的“异乡异闻系列”如老棒子酒馆,扎西达娃系

17、在皮绳扣上的魂。六、代表作家及作品1、韩少功(1953)笔名少功、艄公等。湖南长沙人。1969年初中毕业后,下放汩罗县的农村插队。1974年调县文化馆工作,开始发表作品。执笔含有大量史料的传记任弼时(与甘征文合作)。1978年考入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月兰在文坛崭露头角。1982年毕业后在湖南省总工会的杂志主人翁任编辑。1984年调作协湖南分会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与同仁策划文人杂志天涯,任杂志社社长,发行后广受好评。作品选讲:爸爸爸作品以强烈的“寻根”意识,探寻文化规范对自由生命的制约,拷问“规范”状态下人类生命和人类文明由起源向末日退化的形态,从中发掘出人性中的惰性和

18、冥顽不化的国民劣根性,也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一次批判。爸爸爸以一种象征、寓言的方式,通过描写一个原始部落鸡头寨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一种封闭、凝滞、愚昧落后的民族文化形态。作品以白痴丙崽为主人公,通过对他的刻画,勾勒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某种畸形病态的思维方式,表达了作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丙崽是一个“未老先衰”却又总也“长不大”的小老头,外形奇怪猥琐,只会反复说两个词:“爸爸爸”和“x妈妈”。但这样一个缺少理性、语言不清、思维混乱的人物却得到了鸡头寨全体村民的顶礼膜拜,被视为阴阳二卦,尊“丙相公”、“丙大爷”、“丙仙”。于是,缺少正常思维的丙崽正显示了村人们愚昧而缺少理性的病态精神症状。在鸡头寨

19、与鸡尾寨发生争战之后,大多数男人都死了,而丙崽却依然顽固地活了下来。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形象,象征了顽固、丑恶、无理性的生命本性,而他那两句谶语般的口头禅,既包含了人类生命创造和延续的最原始最基本的形态,具有个体生命与传统文化之间息息相通的神秘意味,同时它又暗含着传统文化中那种长期以来影响和制约人类文明进步的绝对“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亘久难变。韩少功通过爸爸爸解剖了古老、封闭近乎原始状态的文化惰性,明显地表现了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批判的态度。韩少功基本上属于一个写实的作家,但由于他对楚巫文化和离骚浪漫传统的推崇,在他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审视民族劣根性的同时,以寓言、象征等艺术手段,重新复活了楚文化中光怪陆

20、离、神秘瑰奇的神话意味,使文本涂抹上浪漫神秘的色彩,给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与思考。我们说过,“寻根小说”大都采取一种貌似传统写实的叙述方式,爸爸爸用的却是类似荒诞的“寓言体”,可能是个例外。2、汪曾祺出生于1920年,江苏高邮人。汪家是一个士绅世家,汪曾祺在气质、修养和情趣上较多地继承了他父亲的基因,从小受到正规的传统教育和父亲的宠爱,又聪颖过人。在80年代以后,进入创作的高潮期,创作出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风俗人情的小说,出版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散文集蒲桥集、孤蒲深处、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和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以及汪曾祺自选集(1987)、汪曾祺文集(四卷,1993)、汪

21、曾祺全集(八卷,1998)等,受到很高的赞誉,曾掀起一个“汪曾祺热”。受戒1980年,汪曾祺以他的受戒开始了自己的文学“新生”,也开创了新时期文学文体自觉的先声。受戒发表于北京文学1980年第10期,获1980年度“北京文学奖”。受戒描写的主要环境是菩提庵,小说一开头,即交待了充满儿童情趣的“荸荠庵”名称的来历。“荸荠”这个世俗、卑微、充满泥土气息和温馨回忆情调的意象,将佛教圣地的神秘、禁忌、阴冷冲冼掉了大半。明海当和尚,没有一丝宗教原因,而纯粹是寻一条生路。因此,在作者笔下,荸荠庵是一个与世俗世界无本质差异的地方。这里的大师父不叫方丈或住持,而叫“当家的”。当家的大师父仁山的主要任务,即是料

22、理三种账务:经账、租账、债账,类似账房先生。二师父仁海是有家眷的人。三师父仁渡聪明、漂亮、充满活力,他是打牌高手,“飞铙”行家,还会唱最俗最昵的情歌。平常日子,各路生意人甚或偷鸡摸狗之徒常来打牌聊天,佛寺净土几成娱乐场。逢年过节他们也杀猪吃肉,“杀猪就在大殿上。一切都和在家人一样。”庵里惟一显得干枯冷寂的人老师叔普照,也以给即将升天之猪念“往生咒”的方式参与着这项杀生活动。作者还不失时机地插叙各路和尚带着大姑娘、小熄妇私奔的故事。总之,“这个庵里无所谓清规,连这两个字也没人提起。”由此可见,小说通过描写“受戒”,想要表现的却是“不受戒”的人生理想。受戒是汪曾祺最主要的代表作品之一。它不仅承接、

23、丰富了废名、沈从文这一支中断已久的中国抒情小说的传统,小说中明子向小英子求爱的情节,是汪曾祺所有小说中最直接、大胆的爱情描写,但仍然是“发乎情,止乎礼”,含蓄而典雅。汪曾祺说自己受儒家影响比较多,由此可见一斑。其中最精彩的地方,是对小英子的脚印的描写以及对明子求爱方式的表述,这是在其它小说中几乎不可见的。而小说对善因寺的描写,也是汪曾祺小说风俗风情描写的一个典型例子,从中可以了解汪曾祺小说“宋人笔记”的风格。当然,风俗风情描写与人物还是有关系的,就像作者自己说的“小说里写风俗,目的还是写人”。风俗与人的关系作者用“蜻蜓点水”的笔法一笔带过:善因寺显然不同于“荸荠庵”,它给人一种压抑,但小英子无

24、疑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么庄严肃穆的地方,她依然大喊大叫,象征着不受羁绊的人类自然天性,象征着在自然田园中生长生活的自然之子蓬勃的生命力。如果联系到作者自己的坎坷经历,小英子也可视作是作者的化身。汪曾祺多想在厄运、坎坷面前像小英子那么无惧无畏,保持旺盛的生命本色呵,可惜,汪曾祺只能在梦中、文本中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对现实的逃避,同时,也是对现实委婉无奈的控诉。汪曾祺作品特点:(1)、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他说:“中国人必然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影响。”儒、道、佛三家,“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不过,“我不是从道理上,而是从感情上接受儒家思想的。”正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

25、挚爱,因而在创作上主张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有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2)、除净火气、感伤,达到恬静、淡泊,可说是汪曾祺小说的主要风格,也是他自己饶有特色的“抒情现实主义的心理基础。”(3)、在结构艺术上,汪曾祺的小说转折自然,不求严谨,接近散文,贴于生活状态。3、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 ),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人,出生于1949年清明节。十二三岁时就已遍览曹雪芹、罗贯中、施耐庵、托尔斯泰、巴尔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学名著。中学未读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去山西农村插队,此时开始习画。为到草原写生,转往内蒙,而后去

26、云南建设兵团农场落户。在云南时,与著名画家范曾结识,两人超过“代沟”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后,经范曾推荐,世界图书编辑部破格录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回城后曾在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东方造型艺术中心、中华国际技术开发总公司工作。现旅居国外。1984年因发表处女作棋王而知名于世,后相继发表孩子王、树王及系列短篇遍地风流等。虽然作品数量不多,但在当代文坛具有广泛影响。阿城小说多侵入作者所感知的中国文化,注重揭示民族文化心理和个性意识,营造文化氛围。与这一特点相适应,作者采用了我国传统文学的形式。阿城小说在整个当代文学中均不失其独特性。1、追求人格精神2、独特的叙述方式3、语言特点,用纯然的白描刻写人物

27、,叙事状物惜墨如金。棋王处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现出自己的哲学:“普遍认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准低下的贫民阶层看来,也许是物质上升了一级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为常常是历史的缩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种被迫的情况下,焕发出一定的光彩。之后,普通人又复归为普通人,并且常常被自己有过的行为所惊吓,因此,从个人来说,常常是从零开始,复归为零,而历史由此便进一步。”主人公王一生。这是一个在历史旋涡中具有独立生活方式和生命力的人物形象,他的整个人格中投射着久远的、富有无限生机的文化精神,这使他虽以一己的单薄存在,却显现出了无可比拟的顽强精神和文化魅力。小说中写王一生天性柔弱,在“文化大革命”这样的浩劫中,像

28、他这种小人物好比狂风中的沙粒,要在不能自主的命运中获得意义和价值,唯一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内心,寻求自身精神的平衡和充实。小说从饮食、下棋两个方面展开对王一生的描写,揭示这一人物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神韵。王一生独自一人跟九个棋手下盲棋并战而胜之等情节描写,又使人物充满了神奇色彩。无分别心,不作你我想,顺应自然的变化,从凡俗的胜负之中超越出来的棋之至道。所以“无”是庄禅的一字真经。但是,在小说中,我们又分明能够感受到那种沉郁悲壮的东西有一种怀才不遇的郁愤之情。教材P265-266阿城在塑造王一生这个人物形象、写出他的无为的人生态度与有为的创造力时,力图表现古代道家文化思想。贯穿在小说里的是有为与无为、阴柔和阳刚的相互转化,生命归于自然、得宇宙之大而获得无限自由的所谓“道理”,并进而把这种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人生联系起来,赋予其进取的现代意义。但作家没有直接讲述这些“道理”,而是将其隐没于饶有风趣的故事和生动的艺术描写里而不彰。这正是棋王作为“寻根文学”作品的独特的价值取向。4、莫言莫言小说特点:1、迷恋于感官世界2、赋予万物以灵性。3、想象,则是莫言艺术的最大特色。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莫言在红高梁中时时在向我们展示高密东北乡人骁勇血性的精神状态和狂野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