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0 ,大小:64.86KB ,
资源ID:522157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22157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1、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

2、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而太原市梦家井村丰富的山川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太原市市慈行静苑老年公寓有限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张青公路两旁建设: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五区一村一廊,五区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种养殖区、特色作物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太原市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111项目名称项目

3、名称: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2建设单位概况项目策划单位:太原市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建设单位:113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1.3.1太原市孟家井村生态农业观光园现状地形图1.1.3.2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设计方案图1.1.3.3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可研报告编制大纲。1.1.3.4太原市慈行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同。1.1.3.5太原市市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建设文件规定。1.1.3.6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1.1.4.1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十二五”发展规划。开发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观光生态农业区,是以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

4、太原市民俗文化特色为旅游吸引力,通过开展让旅游者广泛参与的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活动,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选择、借鉴国内外具有开发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动、植物和菜篮子项目,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园,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形成能与太原市知名品牌的色农业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

5、,是振兴农村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迎泽区农业结构调整、丰富迎泽区乃至太原市菜篮子,都将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实施农业观光旅游带动战略,以旅游为龙头,培育壮大地方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以旅游带动各业发展,以各业发展促进地方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循环,环使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孟家井新农村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灵魂。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立农林土地综合利用的生态模式,强化生态过程的生态性、趣味性、艺术性,生产丰富多彩的绿色保洁食品,为游人提供观赏和研究良好生态环境的场所,形成林、果、粮、农、林、牧综合的农业生态景观。配合太原市自然生态旅

6、游区的发展,发展特色农业生产,形成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加工、观赏、风味餐饮一条龙产业。1.1.4.7该项目的建设是为太原市市城镇居民提供节假休闲场地。 生态农业观光园不单是填补了太原市人文景观的不足和优秀旅游城市的空白,而且为城镇居民乃至中外游人提供了一个集农业生态文化、娱乐、休闲、会议、商务、餐饮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休闲胜地。1.1.4.9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的建设是太原市市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旅游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除了走马观花式的游山玩水外,他们希望感觉不同地域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希望在自然风光之外对历史的、地理地质的、生产生活的、艺术的等方面有所涉猎和了解,生态农业

7、观光园的建立,增加太原市旅游的文化含量,丰富文化容器、适应了深度旅游的需要。也只有让游人在山水与文化共同营造斑澜丰富的立体化时空里遨游,才会获得最大限度的审美愉悦和精神享受。2项目概况1.2.1地理位置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后山的境内,占地面积约200于亩。项目区地势东、南、北高,中间低平,向西开口,属典型丘陵山地地貌。1.2.2建设规模与目标太原市慈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规模为:五区一村一廊1.2.2.1优质林果花卉区:100亩水果经济林100亩,花卉苗木园20亩。每亩年产水果1吨,年产繁育种苗50万株。规划设计生产能力年产花卉0.5万盆。年收入达2000万元。1.2.2

8、.2现代农业区:现代农业区蔬菜大棚20亩。特色粮作亩产值达到3000元以上,种植无公害蔬菜5亩,每亩年产蔬菜1000公斤以上。年产值达200万元。1.2.2.3特种养殖区:经济观赏驴用地20亩;观鸟园用地10亩;家禽园10亩。规划年产值为1400万元。1.2.2.4特色作物区:绿色植物园10亩。年产值达到50万元。1.2.2.5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26亩。年产值达到200万元。1.2.2.5.1水果示范区。规划用地15亩,水果示范区亩均产量达到500-1000公斤。1.2.2.5.2高效农业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蔬菜生产亩产值达到1万元左右,粮作生产亩产值达到2000元以上。年收入达9

9、00万元。1.2.2.6一村为民俗文化新村:占地20亩。规划年接待旅游客人达10万人次以上,年收入达50万元。1.2.2.7一廊为绿色长廊:全程约3.9公里,道路两侧视野范园内的山地,采取实行绿色美化,规划建设四个绿化观光带,即山坡绿化带、公路山花带、溪河景观带、风光带。1.2.3主要建设条件1.2.3.1自然资源 项目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光温水年季分布与农作物生长同步,年平均气温16.6。项目区地势起伏,其中山坡土壤坡度大、土层肥力高,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土地资源丰富。1.2.3.3 旅游资源条件太原市迎泽区孟家井村的自然风景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山、水、峰、林等多种类型,尤其是

10、水资源,独特甘甜。据初步设计,已经有不少自来纯净水厂采取灌装销售。而且独有的孟家井古瓷窑,被山西省政府在1965年就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项目!1.2.3.5政府积极支持 农业合作社是带动效应极大、创汇能力很强的行业。旅游业的发展对太原市市尽快脱贫致富有极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今年的十二五会议,已经将农业合作社农民增收纳入会议内容,这一举将成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和脱贫致富的高效产业。并将太原市迎泽区乃至太原市整个地方城市的菜篮子丰富注入更强的活力!1.2.4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本项目预计总投资为( )文化新村5044万元,水果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4400万元,现代农业区(大棚蔬菜)2600万元,

11、观虎园1166万元,观鸟园2645万元,特色植物园500万,基础设施2000万元。年收入预测表序号 项目名称 计算基础 金额(万元) 备注1水果经济林 10000亩0.15万元 1500 2 驴园 40万人30元 1200 3 花卉苗木 2000亩0.8万元/亩 1600 4 大棚蔬菜 600亩0.5万元/亩=300万元培训费300000.02万元=600万元 900 5 特色养殖园 20万人20元 400 6文化新区 展厅收入200住宿餐厅收入500娱乐收入300 1000 7特色植物园合计 药材收入100亩*1.5 1508738 13、问题与建议131在全面分析市场、准确经营定位,提高项

12、目管理水平的前提下,项目建成后,有可观的社会效益。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首先,满足太原市市旅游项目建设的需要;其次,是太原市市旅游内容中文化含量的补充;第三,可为社会提供多个工作岗位,扩大就业;第四,满足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渐增长的扩大规模建设需求。第五,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品位。第六,丰富城市菜篮子,解决城市吃菜难、菜价高的生活问题!第二章市场分析21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2.1.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 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

13、有两个:2.1.1.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2.1.1.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2.1.1.3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

14、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2.1.1.4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

15、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2.1.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

16、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2.1.2.l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1.2.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

17、的03hm2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2.1.2.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2.1.2.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

18、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2.1.2.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2.1.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2.1.3.l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

19、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2.1.3.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2.1.3.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人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2.1.3.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2.1.4

20、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2.1.4.1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2.1.4.2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2.1.4.3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

21、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2.2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2.2.1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到2001年,近8亿人次出游。1990年,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只有300万人次,到2001年,1213万人次周游列国。2001年更是中国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一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89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旅游外汇收入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7,首次跃居世界第5位;国内旅游人数达784亿人

22、次,比上年增长53。国内旅游收入达352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9。旅游业总收入达到4995亿元,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2,比上年提高了015个百分点。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83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6亿元。太原市市旅游业迅猛发展,200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627.8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8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2.4%和38.4%,其中境外游客25.3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691万美元,分别增长25.7%和27.1%。2.2.2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

23、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2.2.2.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

24、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2.2.2.2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2.2.2.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九五”和“十五”期间,太原市市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近万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

25、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2.2.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太原市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2.3绿色食品市场分析2.3.1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

26、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2.3.2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

27、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2.3.3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

28、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2.3.4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