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177.50KB ,
资源ID:535232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35232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竣工总图的实测.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竣工总图的实测.docx

1、竣工总图的实测第三节竣工总图的实测第8.3.1条竣工总图的实测,应在已有的施工控制点上进行。当控制点被破坏时,应进行恢复。恢复后的控制点点位,应保证所施测细部点的精度,并应符合本规范第4.1.7条的规定。第8.3.2条对已有资料,应进行实地检测,其允许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施工验收规范的规定。第8.3.3条竣工总图细部点的实测方法及主要技术要求,应按本规范第四章第五节的有关规定执行。第九章变形测量第一节一般规定第9.1.1条本章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建筑场地、地基基础、中(小)型水坝,以及测量精度要求与本规范相适应的其他变形测量。第9.1.2条大型或重要工程建筑物、构筑物,在工程设

2、计时,应对变形测量统筹安排。施工开始时,即应进行变形测量。第9.1.3条变形测量点,宜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每个工程至少应有3个稳固可靠的点作为基准点;二、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通视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三、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第9.1.4条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应符合表9.1.4的规定。变形测量的等级划分及精度要求表9.1.4变形测量等级垂直位移测量水平位移测量适用范围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mm)变形点的点位中误差(mm)一等0

3、.30.11.5变形特别敏感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精密工程设施等二等0.50.33.0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高耸构筑物、古建筑、重要工程设施和重要建筑场地的滑坡监测等三等1.0.56.0一般性的高层建筑、工业建筑、高耸构筑物、滑坡监测等四等2.01.012.0观测精度要求较低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滑坡监测等注: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和点位中误差,系相对于最近基准点而言;当水平位移变形测量用坐标向量表示时,向量中误差为表中相应等级点位中误差的1/;垂直位移的测量,可视需要按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或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确定测量等级。第9.1.5条变形测量的观测周期,应根据建筑物、构筑

4、物的特征、变形速率、观测精度要求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观测过程中,根据变形量的变化情况,应适当调整。第9.1.6条每次变形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一、采用相同的图形(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二、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三、固定观测人员;四、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第9.1.7条平面和高程监测网,应定期检测。建网初期,宜每半年检测一次;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检核。第9.1.8条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作出详细记录。第二节水平位移监测网第9.2.1条水平位移的监测网,可采用三角网,导线网、边角网、三边网和轴线等形式。当采

5、用轴线控制时,轴线两端应分别建立检核点。第9.2.2条水平位移的监测网,宜采用独立坐标系统,并进行一次布网。第9.2.3条控制点宜采用有强制归心装置的观测墩;照准标志宜采用强制对中装置的觇牌。第9.2.4条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2.4的规定。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水要求表9.2.4等级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平均边长(m)测角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作业要求一等1.53000.71/250000宣按国家一等三角要求观测1501.01/120000宣按本规范二等三角要求观测二等3.03001.01/120000宣按本规范二等三角要求观测15011/70000宜按本规范

6、三等三角要求观测三等6.03501.81/70000宜按本规范三等三角要求观测2002.51/40000宜按本规范四等三角要求观测四等12.04002.51/40000宜按本规范四等三角要求观测注:表中未考虑起始误差的影响。第9.2.5条在设计水平位移的监测网时,应进行精度预估,选用最优方案。第9.2.6条当工程需要时,变形监测网的起始边,宜按国家一等三角测量的要求及本规范第二章相应等级的有关规定执行,并应采用高精度的测距仪或因瓦基线尺测定。第三节垂直位移监测网第9.3.1条垂直位移的监测网,可布设成闭合环、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等形式。第9.3.2条水准基准点,应埋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基岩或原状土层

7、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地上水准点。当受条件限制时,在变形区内也可埋设深层金属管水准基准点。第9.3.3条水准点的标石型式,可根据现场条件和任务需要,按本规范附录四中相应规定执行。第9.3.4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9.3.4的规定。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表9.3.4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一等0.30.070.150.2DS05型仪器,视线长度15m,前后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二等0.50.130.

8、300.5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三等1.00.300.600.8DS05或DS1型仪器,宜按本规范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四等2.00.701.402.0DS2或DS3型仪器,宣按本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注:n为测段的测站数。第9.3.5条起始点高程宜采用测区原有高程系统。无条件时,高程系统可根据经验自定。对监测面积较大的工程,宜与国家或测区原有水准点联测。第四节水平位移测量第9.4.1条水平位移的测量,可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边角交会法、导线测量法、极坐标法、小角法、经纬仪投点法、视准线法、引张线法、正垂线或倒垂线法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采用前方交会法

9、时,交会角应在60120之间,并宜采用三点交会;二、采用经纬仪投点法和小角法时,对经纬仪的垂直轴倾斜误差,应进行检验,当垂直角超出3范围时,应进行垂直轴倾斜修正;三、采用极坐标法时,其边长应采用检定过的钢尺丈量或用磁波测距仪测定,当采用钢尺丈量时,不宜超过一尺段,并应进行尺长、拉力、温度和高差等项修正;四、采用视准线法时,其测点埋设偏离基准线的距离,不应大于2cm;对活动觇牌的零位差,应进行测定。第9.4.2条水平位移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范表9.1.4中相应等级及要求的规定执行。第9.4.3条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的倾斜观测,应测定顶部及其相应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对整体刚度较好的建筑物的倾斜

10、观测,可采用基础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可按本规范附录五的公式计算。第9.4.4条建筑物、构筑物和水坝的裂缝观测,宜在裂缝两侧设置观测标志;对于较大的裂缝,至少应在其最宽处及裂缝末端各布设一对观测标志。裂缝可直接量取或间接测定,分别测定其位置、走向、长度和宽度的变化。第9.4.5条混凝土坝和有条件的高层建筑物,主体挠度观测,可采用正倒垂线法,利用坐标仪或其他仪器测定各观测点相对于铅垂线的偏离值。第9.4.6条日照变形观测的观测点,宜设置在观测体受热面不同的高度外。根据温度的变化,测定各观测点相对于底点的位移值。观测工作,宜在日出前开始,定时观

11、测,至日落后结束。观测时应同时分别测记观测体向阳和背阳面的温度。第9.4.7条建筑场地滑坡观测的观测点,宜设置在滑坡周界附近、滑动量较大、滑动速度较快的轴线方向和滑坡前沿区等部位。在确定点位时,应考虑工程地质的需要。观测点应埋设标石,其深度不应小于1m。观测点,可采用测角前方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测定。滑坡观测点的点位精度,应符合本规范表9.1.4中相应等级的规定。第9.4.8条进行滑坡位移观测时,应同时进行垂直位移观测。垂直位移观测的技术要求,可按本规范表9.5.3中相应等级规定执行。当分析滑坡位移的规律时,应将观测点的水平位移量与垂直位移量进行综合判断。第9.4.9条水坝的水平位移观测点,宜沿坝

12、的轴线布设。土坝观测点横断面的间距,应小于50m;混凝土坝每坝段,应有1个横断面。第9.4.10条水坝水平位移的观测,相对于工作基点的坐标中误差,中型混凝土土坝不应超过1mm,小型混凝土坝不应超过2mm;中型土石坝不应超过3mm,小型土石坝不应超过5mm。第五节垂直位移测量第9.5.1条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或液体静力水准等测量方法。单个构件,可采用测微水准或机械倾斜仪、电子倾斜仪等测量方法。第9.5.2条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二、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影响建筑物、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三、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便于观

13、测和长期保存。第9.5.3条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根据工程需要,应符合本规范表9.5.3中相应等级的规定。第9.5.4条沉降观测的各项记录,必须注明观测时的气象情况和荷载变化。第9.5.5条建筑物、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宜符合下列规定:沉降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表9.5.3等级高程中误差(mm)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观测方法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一等0.30.15除宜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外,尚需设双转点,视线15m,前后视视距差0.3m,视距累积差1.5m;精密液体静力水准测量;微水准测量等0.15二等0.50.30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精密液

14、体静力水准测量0.30三等.00.50按本规范二等水准测量;液体静力水准测量0.60四等2.01.00按本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短视线三角高程测量1.40一、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二、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三、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四、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第9.5.6条施工期间,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周期,高层建筑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其他建筑的观测总次数,不应少于5次。竣工后的观测周期,可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第9.5.7条建筑

15、物、构筑物的基础沉降观测点,应埋设于基础底板上。在浇灌底板前和基础浇灌完毕后应至少各观测1次。基础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宜按本规范附录六公式计算。第9.5.8条基坑回弹观测时,回弹观测点,宜沿基坑纵横轴线或在能反映回弹特征的其他位置上设置。回弹观测的标志,应埋入基底面下1020cm。其钻孔必须垂直,并应设置保护管。第9.5.9条回弹观测点的高程,宜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后及浇灌基础之前,各测定1次。对传递高程的辅助设备,应进行温度、尺长和拉力等项修正。回弹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1mm。第9.5.11条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点,应选择在建筑物、构筑物的地基中心附近。观测标志的

16、深度,最浅的应在基础底面50cm以下;最深的应超过理论上的压缩层厚度。观测的标志,应由内管和保护管组成,内管顶部应设置半球状的立尺标志。第9.5.11条地基土的分层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浇灌前开始,观测的周期,宜符合本规范第9.5.6条的规定。观测的高差中误差,不应超过1mm。第9.5.12条建筑场地的沉降观测点布设范围,宜为建筑物基础深度的23,并应由密到疏布点。第9.5.13条水坝垂直位移测量的观测点,应沿坝轴线平行布设在能反映坝体变形的部位,并宜与水平位移观测点合设在一个标墩上。第9.5.14条水坝的观测周期,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坝体竣工初期,应每半个月或1个月观测1次;坝体已基本稳定时,宜

17、每季度观测1次;二、土坝宜在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1次;三、当发生水库空库、最高水位、高温、低温、水位骤变、位移量显著增大及地震等情况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第9.5.15条水坝的垂直位移观测,相对于工作基点的高程中误差,中型混凝土坝不应超过1mm,小型混凝土坝不应超过2mm;中型土石坝不应超过3mm,小型土石坝不应超过5mm。第六节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第9.6.1条观测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整理和检查外业观测手簿。第9.6.2条水平位移监测网的测角中误差、测距中误差及各条件方程自由项限差,应按本规范第二章中的有关公式进行计算。垂直位移监测网,每测站的高差全中误差,应按本规范第3.2.8条的有关公式计

18、算。第9.6.3条监测网的平差计算与精度评定,应根据工程需要,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法或自由网平差法。第9.6.4条监测网点位稳定性的检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一、采用经典严密平差时的检验方法,复测后两次平差值的较差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两次平差值较差();单位权中误差();Q权系数。二、采用自由网平差时的统计检验方法;三、经典法与统计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第9.6.5条内业计算取值精确度的要求,应符合表9.6.5的规定。第9.6.6条观测点的变形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相邻两观测周期,相同观测点有无显著变化;二、应结合荷载、气象和地质等外界相关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几何和物理分析。第9.6.7条水平位移测量结

19、束后,应根据工程需要,提交下列有关资斜:一、水平位移量成果表;二、观测点平面位置图;三、水平位移量曲线图;四、有关荷载、温度、位移值相关曲线图;五、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综合曲线图;六、变形分析报告等。内业计算取值精确度的要求表9.6.5监测网等级方向值()边长(mm)坐标(mm)高程(mm)水平位移量(mm)垂直位移量(mm)一、二等0.010.10.10.010.10.01三、四等0.101.01.00.101.00.10第9.6.8条垂直位移测量结束后,应根据工程需要,提交下列有关资料:一、垂直位移量成果表;二、观测点位置图;三、位移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四、荷载、时间、位移量曲线图;五

20、、等位移量曲线图;六、相邻影响曲线图;七、变形分析报告等。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名词解释附表1名词解释边角网边、角全测的控制网电照准根据接收电讯号最强确定照准位置的方法基准点确认固定不动,且作为测定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的点工作基点作为直接测定变形观测点的相对稳定的点,可用基准点代替变形观测点设立在变形体上,反映变形特征的观测点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注:山地及冻土地区标石尺寸和埋设深度,可自行设计;柱石与盘石间,应放0.51cm厚粗砂;四等三角点,可不埋盘石,柱石高度适当加大;一、二、三级导线、点的标石规格,应按照附图2.4或自行设计;线路和图根点可参照附图2.4略缩小。附录三方向观

21、测法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计算公式一、计算公式:式中度盘和测微器位置变换值();m测回数;j测回序号;i度盘最小间格分划值(DJ1O为4;DJ2为10);测微盘分格数(值)(DJ1为60格;DJ2为600)。二、根据上述公式,方向观测法度盘编制应符合附表3.1、3.2的要求。用DJ1型仪器方向观测度盘编制表附表3.11596410000020000030000050000082120416200410300415450422324081040081760082590083843612146012239012351351252548161880163012016456602022100203715

22、02055772242612024438842830140285099632341603257101083638111204042121324446131444850141565254151685658注:采用测微盘分格数(值)为120格的仪器时。应另行计算编表。用DJ2型仪器方向观测度盘编制表附表3.2129861000025000033000037000050215111520114022115230123033022054022474523076024104453255603353673422903550560434580450090453712047306755435100560711

23、2565215059107900525120071313508078105161514018201571922912027051602927101353755111504845121655935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一、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的倾斜率,应按下式计算: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D建筑物、构筑物顶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H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m);倾斜角()。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的倾斜值,应按下式计算:式中D倾斜值(m);S基础两端点的沉降差(m)L基础两端点的水平距离(m);H建筑物的高度(m)。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

24、度计算公式一、基础相对倾斜值SAB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SAB相对倾斜值;SA、SB倾斜段两端观测点A、B的沉降量(m);LA、B间的水平距离(附图6.1)(m)。二、基础的挠度fc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式中fc挠度(m);SBCB、C的沉降差(m);SABA、B的沉降差(m);L1B、C间的水平距(m);L2A、C间的水平距(附图6.2)(m)。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一、对条文执行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或“可”;反面词采用“不宜”。二、条文中必须按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有关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规定”。附加说明本规范主编单位、参加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主编单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院参加单位:机械电子工业部勘察研究院机械电子工业部综合勘察院航空航天工业部综合勘察院机械电子工或部工程勘察院交通部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北京测绘院陕西省综合勘察设计院主要起草人:孙觉民程化迁符纯祖张玉林王天游田应中孙幼伦迟自昌宋如轼吕天朗杨茂源胡清汶黄成勇赖昌意 (注: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