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14MB ,
资源ID:53648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364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植物组培实验报告.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植物组培实验报告.docx

1、植物组培实验报告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报告实验名称: 葡萄柚的扩繁组织培养 学 院: 园林学院 专 业: 2012级园林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日期: 2014.9.12014.10.14 实验一:葡萄柚扩繁培养基的制备(1L)实验时间:9月1日实验地点:西南林业大学六楼实验室实验步骤: 1量取液体。大量元素100 ml( 用100 ml的量筒量),微量元素、有机元素、铁盐均10 ml(用10ml的量筒量),将上述量取的溶液混合于1L大烧杯中。2.加纯水至500-600 ml刻度线稀释。 3.称取蔗糖30 g,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解。 4.定容。用1000 ml量杯定容后转移至大烧杯5.用移液枪取

2、6-BA100ml,IBA 40ml。6.混匀,调PH至5.9。7.称取琼脂7g于塑料盆。将调好PH的培养基倒入塑料盆, 置于微波炉煮14min。 8分装,封口,标记。 9. 121高温灭菌20min。 1000ml约一共分装33个瓶,加上实验老师给予的3个培养基我们组一共有36个瓶。实验二:葡萄柚组培接种工作 实验时间:9月3日 实验地点:西南林业大学A栋六楼接种实验室 实验过程: 准备材料及器材:葡萄柚脱毒苗、超净工作台,手套、剪刀(3把)、镊子(3把)、酒精灯两盏、无菌皿。 实验步骤:1.接种前准备工作:用酒精棉球将超净工作台台面擦拭一遍,然后将所需物品放入超净工作台。2.接种操作:将超

3、净台的门打开至1/3,带上手套,用酒精将双手进行消毒,反复揉搓双手使手上酒精挥发完全,将手伸入超净台。点燃酒精灯。点燃前要确保手上的酒精已完全挥发,否则容易造成危险打开无菌皿。镊子消毒。先用手将报纸打开,后在酒精灯上灼烧(除手捏的地方不烧,其余的均要烧,烧到烫为止。镊子用完都要放到特定放镊子的架子中,且每次用时均要灼烧消毒)。挑拣材料。先将盛放葡萄柚脱毒苗的瓶子上的塑料膜取下。拿取镊子和剪刀(注意取放剪刀与镊子时要绕过培养基的瓶口,防止污染)。用镊子将所需脱毒苗从玻璃瓶中夹到无菌皿上。用剪刀及镊子小心的将脱毒苗的分支分开,将较高大的苗剪短。放在培养皿上备用。接种:先将培养瓶的瓶口打开(拎着密封

4、膜两角将密封膜揭起,将其朝向外面的一面向下置于工作台上)。将培养瓶斜拿,在酒精灯前稍灼烧瓶口,后用镊子夹住葡萄柚插入培养瓶中(注意芽朝上,以免插倒),后将盖子密封膜盖上并用皮筋扎紧密封。整个接种过程要尽量在离酒精灯十厘米的地方进行,防止污染。清理台面。把用过的废弃物及不用的东西拿出超净台,将台面用酒精擦净。关上超净台的门。3.做记录:在培养瓶上标上葡萄柚首字母大写,日期及编号,以便日后观察记录。备注:因小组成员有六名,所以是两个人同时进行的接种操作。每人接种57瓶,上一人接种完成后,将剪刀、镊子用酒精灯灼烧消毒,放置于专用架子上。下一人进行操作时,用的是之前已灼烧消毒并已冷却的剪刀与镊子,而不

5、是上一人刚消好毒还有些灼热的剪刀与镊子。接种实验过程图片如下: 9月3日,小组成员在认真的进行接种观察记录:本小组一共有6人,编序号后进行培养基的接种,后续观察结果如下。编号1组2组3组4组5组6组总瓶数75757536污染瓶数2201038未污染数53747228污染率28.6%40%020%060%22.2%(注:组别不代表实验操作顺序)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个别成员组的污染率达到60%,较为严重。整体的污染率为22.2%。经回顾总结,本组导致污染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因外植体是由实验室提供,故暂不考虑外植体自带的污染):1. 培养基污染:因无白色云雾状物且出现在培养基部,所以说明并不是培养

6、基在灭菌过程中时间不够或气压不够所致的灭菌不彻底导致的污染,而有可能是由于扎口不紧或放置培养基的地方空气环境不洁净所致.2. 操作过程中的污染:包括实验器皿消毒不彻底、接种人员对自身消毒不严或未熟练掌握无菌操作的各个技术环节,造成组培苗污染。实验器皿污染主要是部分操作时镊子与剪刀放置不当,或用酒精灯灼烧灭菌时灼烧时间过短造成。3. 因本组是两人同时操作,故增加了空气流动性,也可能会造成污染。现将不同时间节点的葡萄柚组培苗图片归纳如下: 9月11日,组培苗无明显变化,部分形成愈伤组织。9月16日,可清晰地看到愈伤组织,部分已分化出芽。同时有一瓶已被污染。 9月23日,组培苗继续生长,愈伤组织持续

7、增大,分化出新的小芽。少数出现停止生长,叶片变得微黄。 10月8日,发现六瓶葡萄柚被污染。有些虽被污染,但里面的幼苗长势仍很好。而少数的有生长缓慢、叶片下垂,没有生气的现象。停止生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培养基的养分不均匀,导致生长不均衡。经过讨论,现在此将我们接种的葡萄柚组培苗未生长原因归纳如下:(1)在接种过程中,用镊子接种叶片时,镊子在灼烧灭菌后,冷却时间不足,导致植物细胞大面积烫伤或烫死。(2)激素、培养基中的营养不足抑制其生长或生长缓慢。3、接种后叶片生长一段时间后染菌原因:(1)葡萄枝条灭菌时,使用酒精对其进行灭菌浸泡时某些叶片可能接触不均匀,导致灭菌不彻底。(2)接种环节中,在打开培养

8、瓶时,未在酒精灯火焰旁,以及培养瓶口未在酒精灯上稍加灼烧灭菌,导致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培养瓶造成了染菌。(3)在接种完成后,盖封口膜时未在火焰旁,致使空气中的细菌进入培养瓶造成染菌。(4)植物在形成了愈伤组织后由于植物类细菌的出现,导致其染菌。10月12日,发现个别底部脱离培养基的植株,原因应该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不熟练造成的,且他们的茎下也有愈伤组织形成。部分植物形成丛芽,长势很好。 实验心得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获益良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是多么的不足,总的来说,整个实验让我们整个小组都团结合作起来,那些生长良好的组培苗就是我们成功的见证。我们小组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组,成

9、员6人,两位女生,四位男生,但大家都还算是挺努力的,当然女生的表现更好一些。以下分别是我们小组成员的实验心得:邹巧意20120555082这是我第一次进行这样有趣的实验,当初选这门课的时候,也是因为在高中生物时了解过无性繁殖方面的容,里面涉及了组织培养,当初就对这神奇的技术充满好奇。现在这学期有幸上了这门课,真觉得生命体太强大了,细胞也太神奇了,因为这全都是根据细胞的全能性为基础而实现的。我们操作的实验先是配制了葡萄柚扩繁培养基(1L)并将其灭菌;,然后第二天把葡萄柚接种到培养基上。在这次培养基的配制中,我体验了一次比较准确精细的配比和称量过程,知道了科学的实验是非常严谨的,丝毫的差错都会带来

10、挺大的差别和引起不同的实验结果。过程中我们还用到了以前从未接触到的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如高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和凝固剂琼脂等等。这都使我对组培这方面了解不少,也培养了我对组织培养技术的兴趣,也增加了我对组培的好奇心和激发了希望更多的接触这门技术的兴趣。在接种葡萄柚时,刚开始因为要用酒精进行严格的消毒和对器皿进行灭菌觉得有点繁琐,但通过我们整组成员的实验结果明白了那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步骤,如果没做好真会造成培养基被污染的,幸好我们组的污染率也还不算高,这都与我们严谨的实验态度密切相关啊。而我做了7瓶,污染了两瓶,我还是挺伤心的,可能是由于我们小组人数较多,所以安排了两人共用一个操作台,导致空气流

11、通加大,细菌入侵率较高。这告诉我们做实验千万不能存在有侥幸心理啊,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通过参与这次实验,我深刻得认识到了,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许多技巧和经验都是在实验中获得的,实验还未结束,我们实验的组培苗仍在生长,我会反思我们的操作和工作态度,继续观察我们的实验成果的,相信我们会比那些污染培养基的细菌有更强的毅力。王煊博20120555056在做完组织培养后,通过具体的实验检验了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容并且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组培的进行步骤与结果。实际操作时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首先实验需要非常严谨的实验环境,其次也考研了团队协作的能力,在实验的开始,由于大家对于组培的实践非常陌生所以实验进程进

12、行的特别缓慢,但是所谓熟能生巧,在实验的进程中,随着大家对实验的理解越来越深,实验做的也越来越熟练,最后,通过几个小时的探索与奋斗,大家共同完成了实验。不过由于开始对于实验的不熟练也产生了许多对实验的不可控性。陆文豪20120555038 通过这次组织培养实验呢,实在的了解了组培的容和操作。首先制作培养基的过程中,与小组同学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培养基制作。增进感情又熟悉实验,自己有所不足的地方他们也可以指出来并且帮助纠正,以求更好。然后是在后面实际装瓶时,发现了组培苗培养的真正含义。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切切实实的把植物组织转移到培养基中。结合课堂学习,印象十分的深刻。最后通过几周的观察,了解了组

13、培苗的成长。找出了不足与失误,存在的污染样品是在我们操作过程的失误,也是对理论知识把握不充分导致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明显不足。所以组培实验让我成长。薛20120555126 在此次的葡萄组织培养实验中,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整个过程中关键部分在于“无菌”,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把关,起初的自己总是手忙脚乱,第一次试验是在使用镊子进行接种葡萄叶片、茎段时发现自己的手都在不自主的颤抖,但经历几次操作后逐渐熟练了其操作步骤。但由于实验关键在于严格的无菌条件,所以在实验过程还得牢牢的把握好每一步的灭菌条件。霍亚东 20120555115 本次葡萄组织培养是我第一次做组织培养实验,做实验前老师多次强调要严格灭菌,

14、防止污染,每个步骤都要严格操作,所以做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其中做接种操作的时候感觉最难,刚开始做的很慢,不过做了几次后慢慢熟练了,有时候会忘了一些步骤,或者做的时候不注意灭菌,这也可能是导致了后来有几瓶组织培养苗的污染,通过这次实验及操作,感觉对组织培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也感觉到了这项技术的重要性。王晓阳20120555055 植物组织培养这门课是比较注重实践的课程,而我的动手能力则比较差。在第一次实验中,男生主要负责搬运东西,倒溶液定容等一些“力气活”,而女生则相当于大脑负责“指挥”等一下总体及细节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分工合作,很快且高质量地完成了配制培养基的实验。第二次实验是对葡萄柚进行组织培养

15、,由研究生先为我们演示了一遍组培的整个过程,并讲了一些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实验过程中手尽量不要经过培养基上方,比如使用完成后要让镊子、剪子灼烧消毒,还比如用酒精灯灼烧后的镊子要冷却后才能用来夹组培苗不然会对组培苗造成伤害。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实际动手操作组培这一实验过程,对组培的操作过程生疏,动作难免不熟练,某些细节会有些遗漏。我们组为6人,人数稍多,所以是两人同时进行组培操作。两人操作时其余人也会认真观察,一方面看自己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另一方面看到他们如果有不规的地方也会互相提醒一下。接种完成后,对所有的组培苗编号,转移到培养室中。 在这次的组培实验中,大家分工合作,互相配合,相互督促,是这次能够又快又好的完成实验的重要原因。在后期的观察记录中我们采用的也是轮流观察记录,最后整理综合的方式。总之,这次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并体验了组培的原理与过程,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也使我们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