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2.27KB ,
资源ID:537345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37345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三篇最新.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三篇最新.docx

1、浅谈藏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三篇最新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这海洋遍及西藏的城市乡村,农区牧场。除宫廷舞蹈外,藏族的舞蹈多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肢体语言的最直接反映,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自成体系的藏族舞蹈。藏族舞蹈和所有舞蹈一样,都是劳动人民用自身的形体动作表达情感、传情达意、与自然沟通的无声语言。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是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为大背景,表现具体时代的生活现实,因而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我出生在藏北草原,在那里生活了近30年。藏北草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里神秘而充满活力。在那片羌塘大草原上,生活着勤劳善良的牧民。草原的游牧生活,造就了他们勤劳善良、勇敢豪放的性格;藏北的高天厚土,孕育了

2、他们清澈嘹亮而又优美的歌喉。每一顶原始而又古朴的老帐篷,都记录着历史的沧桑;每一顶老帐篷里传出的古老歌谣,都会触动人的灵魂深处。而牧场上每一个原始而又充满激情的圆圈舞、富有哲理的山歌还有那野性而又饱含无限爱恋的情歌,都让这里充满了和谐温情的气氛。我是在藏北草原的帐篷里长大的,奶奶不管是放牛还是挤奶都背着我,所以草原是我生活的舞台,挤奶的声音和奶奶哼唱的古老牧歌给了我音乐的启蒙,黑色的牛毛帐篷是我的生命,这一切也成了我施展艺术才华的灵感源泉。历史悠久的藏族民间舞蹈,经过这里的人们代代相传,形成了现今较为完整的体系。对任何舞蹈进行创新确实很难,甚至连改一个舞蹈动作都会觉得那是一种破坏,稍有不慎,就

3、会使整个舞蹈变了味道,因此,后人在发展这种艺术时,从舞蹈动作到服饰装扮,对每个细节都要需要注意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以保持藏族舞蹈的原汁原味。实际上,牧区舞蹈在传承方面并不存在问题。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从小就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长大,早就对其熟记于心。但要想发展和创新,则需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长期的生活经验,加上自身的艺术修为,彼此相互融汇贯通,才可能有胆量、有能力去发展和创新这已经相对完整的原生态舞蹈。生活中,牧女们习惯用左手捂嘴,这个动作最能体现牧女的生活情态,所以我把这个动作提炼加工,用舞蹈的语言表现出来。在舞蹈春女出场的动作中,牧女们左手用宽大的袖口捂着嘴,身体向后仰,右手两边摆动,

4、腰下90度,下腰的时候两肩前后甩动。演员们一出场,观众们就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他们从这个动作中就看出了这是表现藏北牧女生活情态的动作,观众看懂了我的用心,说明我这个动作设计师成功了。现在,只要编排反映牧区姑娘生活场景的舞蹈,很多艺术家都会采用这个舞蹈语汇,因为这个动作最能够表现牧区姑娘们羞涩却开心的心情和豪爽大气的性格。霍姆斯斯是我创作的另一个代表作,在内地演出时曾被译为西藏红。“霍”是藏族牧区一个部落的名称,“姆”在藏语里是女孩的意思,“斯斯”是象声词,就是女孩身上的配饰发出的声响。霍姆斯斯中也有一个细节是特别设计的所有女孩的面颊上都画成红色。这可不是高原红,而是爱美的牧区姑娘们自制的防晒

5、霜。牧区的姑娘特别爱美,她们在放牧时会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还会擦上防晒霜,所以她们的皮肤很好,很白皙。不在牧区生活或不仔细观察的人很难发现这个细节。霍姆斯斯中还有一个动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出场的姑娘们右手搭在左肩上,右臂呈三角形挡住脸的下半部,只露出两只大眼睛,同时左手托住右臂,这本是牧区女孩看陌生人的习惯性动作。然后她们慢慢把手臂打开,露出身体和整个脸部,表示女孩不再害羞,之后通过一系列动作完全表现出牧区女孩的活泼、热情、美丽、大方、豪爽、泼辣的形象。这是我在生活积累的经验上进行提炼加工,使这一系列的动作更艺术化、也更完美地表现出来。现在,这个动作也成了展示藏北牧区女孩形象的标准动作,这就是

6、传承与发展的完美结合。牧区舞蹈应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很多古老的舞蹈形式都得到了传承,孩子们在民间舞蹈娱乐活动中学习并掌握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舞蹈形式,并一代代传承延续。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的改变,很多传统舞蹈被加入了人们所生活的年代的元素,牧区舞蹈就这样传承并发展下来,留给后人的都是舞蹈中的精华部分,形成了一个区域乃至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牧区舞蹈要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生活社会在前进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舞蹈是生活的直接体现,传统舞蹈不创新就会落后于生活,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们去创新,去完善。传统古老的牧区舞蹈有其独具魅力的特点

7、和特色,但这种特点和特色不应该一成不变,新时代的生活元素应该融入其中,以便真实地反映时代生活,这才是牧区舞蹈经久不衰的秘诀。摘要:热巴舞是藏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大型民间歌舞表演艺术也是藏族代表性的舞蹈艺术之一。它以其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技艺精湛的舞蹈特点,丰富的内容、完整的结构和高超的技艺,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成为深受藏族群众喜爱的歌舞表演形式。热巴艺术不仅具有久远的历史,而且流传范围极广,影响极大,文化内蕴丰富,民族地域特色鲜明。本文对热巴的历史起源、流传分布地区、表演形式、风格流派、艺术特点、表演服饰道具、传承与发展等进行了阐述。关键词:热巴舞;藏族;歌舞中图分类号:G662.7 文

8、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7-122-01一、藏族热巴舞蹈(一)热巴舞蹈概述热巴舞是藏族古老的一种民间舞蹈,它与“锅庄舞”、“弦子”并称为藏族三大舞蹈。热巴舞约在公元11世纪产生,流传的区域主要在我国藏族居住区,从西藏那曲、林芝、阿里到四川省甘孜巴塘、青海省玉树和甘肃省甘南藏区等地,甚至延伸到与我国相邻的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粗犷、奔放、浑厚、灵活、旋转、飘逸以及高难度的舞蹈技艺是热巴舞的风格特征。热巴舞借助的道具为鼓、牦牛尾、藏铃,显示了热巴舞受宗教文化的影响和拟兽图腾崇拜的特征。其前身就是在吸收了古象雄文化、民间祭祀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苯教“巫舞”和“图腾舞

9、”,发展至今逐渐演变成了一种集音乐、舞蹈、体育、美术等元素为一体的极具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民间舞蹈。(二)热巴舞蹈历史起源关于热巴舞的起源,有观点认为“热巴舞起源于公元11世纪,是由藏传佛教大师米拉日巴创造”。也有文献记载:“构成热巴舞艺术的某些基本元素早在公元10世纪前就已产生,公元11世纪时,佛教噶举派高僧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热穹巴?多吉扎巴为热巴舞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早期米拉日巴是信奉苯教的后来改宗佛教,拜噶举派始祖玛尔巴为师矢志习受密法注重实际修持以苦修著称。可见在热巴舞的起源中,藏传佛教大师米拉日巴和其高徒热穹巴?多吉扎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三)热巴舞蹈表演形式热巴表演的

10、形式比较丰富,共包括乐舞、歌舞戏剧以及杂耍、气功表演、卡夏、牦牛舞、鹿舞等多种艺术形式。热巴表演中的乐舞:指热巴卓,即男艺人手持盘铃,女艺人手执皮鼓边奏边舞的表演;歌舞:指热巴谐,即男艺人拉奏比旺琴女艺人表演弦子。它是来自民间的歌舞形式,被吸入热巴的演艺之中,成为演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戏剧,指一些热巴小戏,小戏有多个剧目,每次演出的剧目并不固定,可多可少。小节目中的特技表演和气功表演,指接在鼓铃舞之后的一些高难度动作的表演。在热巴表演的各种形式中,热巴卓与热巴谐是热巴表演中主要的两部分,而热巴卓又是热巴演艺历史上最早形成的形式,也是热巴演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各地的热巴虽然由于分布于不同地域,有

11、不同的流派,因而在表演形式、艺术风格、朗诵与说唱等方面有所不同,但各地热巴基本的表演程序大同小异。(四)热巴舞蹈艺术特点热巴舞的动作开朗大方,粗犷矫健,女子舞点十分丰富,舞姿变换多端;男子舞蹈潇洒稳健。舞蹈形态、气质反映出热巴人刚毅,豪放的性格。特技表演是热巴艺术十分精彩的插部。特技表演有单人、双人、集体表演,而以男子特技为主。在进行特技表演时,女子鼓点是伴随男子的表演而即兴有机配合,起助兴和伴舞的作用。男子舞表演结束后,接着山女子进行集体表演,如“顶鼓旋转”“翻身甩鼓”“缠头击鼓”等。(五)热巴舞蹈风格流派及流传分布地区热巴舞发展至今形成许多风格流派,主要流传在西藏昌都地区为中心、西藏那曲地

12、区、林芝地区、云南省迪庆自治州、四川省甘孜自治州、青海省玉树自治州、甘肃的藏族集聚地。根据热巴舞流传区域的不同主要流派分为:”丁嘎热巴”、“丁青热巴”、“巴塘热巴”。“丁嘎热巴”流传在藏北草原那曲地区。“丁青热巴”流传在西藏昌都地区丁青县一带。“丁青热巴”是一种肢体性难度性很强的舞蹈,在说、唱、跳的过程中穿插杂技,气功等内容“巴塘热巴”主要流传于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一带。尽管风格流派有所不同但是在本质上却都具有“热情、粗狂豪放的内涵特征及“高难度”的舞蹈技艺。(六)热巴舞蹈表演服饰道具热巴舞蹈的表演服饰中唯一不同的是,男舞者会在腰间系上一条花绳裙。此绳裙用黑白牛毛搓制而成,每根绳尖上都要系上各种

13、不同颜色的毛樱,在艺人们心中,不论是黑色牛毛、白色牛毛,还是毛樱,都和大象有关,寓意吉祥如意,幸福美满,这也和热巴舞蹈本身的祝愿吉祥的寓意十分相合。世世代代的热巴人右手持铃,左手拿着红色牦牛尾巴,跳着辟邪驱鬼免灾的热巴舞,便成为了广大藏区传统的欢乐习俗。二、热巴舞蹈传承与发展当代热巴舞是以舞台为阵地,是展示藏民族审美意识并与时代同步发展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再发展”必须突破以下几点:1、舞蹈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得到合理升华;2、要巧妙的将藏民族浓厚的文化底韵与当代舞蹈有机的结合; 3、编导要用舞蹈工作者独有的艺术眼光从现实的“大生活 ”中提炼出可舞性极强的“小细节”将其合理的舞蹈化,运用艺术的

14、扩张手法,并以热巴舞的表现形式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热巴舞在传承与创新的这一关系上必然表现在首先是继承,之后才是创新。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并保持热巴舞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等特性,是热巴舞为更多人所接受和喜爱的根本。结论热巴舞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藏族人世代口传身授,经过无数次的改编、加工才最终流传至今,这既是传承的过程也是创新的过程。这种传承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且多数时间表现出目的性和方向性。但是,传承这种舞蹈的形式又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传承载体的变化自然而然地逐渐发生着缓慢的变异或者发展或者消失。因此热巴舞在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是相对的“变化则是绝对的。参考文献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15、产大观编写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2泽仁拉姆.藏族热巴舞.舞蹈,2001.3孙明光.丁青热巴舞.舞蹈,2003.4红涛.格桑曲杰.浅谈热巴舞的发展.西藏艺术研究,2008.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民间舞蹈艺术,如汉族的秧歌、藏族的锅庄、壮族的蟆拐舞、苗族的芦笙舞、满族的太平鼓舞、彝族的阿细跳跃等。这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舞蹈形式,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但是受现代经济发展大潮的影响,人们生活条件和审美观念发生改变,民族民间舞蹈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人文环境

16、和文化土壤受到前所未有的消解,许多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濒于流失和消亡。在当前如何传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显得特别重要和紧迫。加强立法,落实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政策在立法方面,我国先后制定了著作权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法规,正在起草或将要颁布的法律法规有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条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等。从这些法律法规可以看出,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已有了初步的立法保障体系。但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政策仅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制度层面。为此,一是要增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立法保护意识,真抓实干地落实文化强国战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经过长时期的历史沉淀而来,来之不易,一旦失去难以再重新恢复。

17、要充分认识到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重要性,在立法上适当超前进行保护。二是相关部门要及时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法律的实施细节,地方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三是尽快通过正在起草或审议的法律议案,及时完成法律程序,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保护提供法律依据。推陈出新,拓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途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环境和途径。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途径不断受到侵扰,甚至阻断,而新的途径尚在摸索形成之中。在传统与现代交替的阶段,如果不主动迎接外来挑战,积极拓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途径,民族

18、民间舞蹈艺术就可能因为缺乏发展环境而失传。加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与发展的传统途径建设。每个民族成员从出生起就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民族文化的熏陶下,逐渐掌握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风格与韵味,成为参与民族民间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其生活的一部分。他们能切身感受到本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掌握民间舞蹈的特点与技艺,是民间舞蹈艺术正宗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因此,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首先要对这些民族及其生活的原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对熟悉或掌握民族民间舞蹈的民族成员,需要正确引导,在物质上予以支持、在精神上予以鼓励,切实保证他们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干,带领群众从事舞蹈艺术生活和工作。对民族生活的环境进行保护,大力发展与当

19、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经济形态,鼓励民族地区从事本民族文化艺术活动,防止强势文化的强行入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采用各种手段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现代社会高科技发展迅猛,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已经普及百姓家庭。对濒临失传、又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舞蹈艺术,需要组织普查人员进行记录、整理,尽快用文字、照片、录音、录像等现代科技手段,把民间舞蹈艺术的资料留存下来。加强宣传,通过专题汇报、现场表演、建立网站、印发宣传手册、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与社会各界进行沟通,大力营造舆论氛围,吸引更多民众参与民间舞蹈,在丰富文化艺术生活的同时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以品牌创建为依托、以

20、旅游开发为平台,挖掘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市场价值。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产品是民风民俗的载体,是特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条件,反过来,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也为旅游业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加大投入,利用各种教育形式对民族民间舞蹈艺术进行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时代对它的传承与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为此,政府需要设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为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强的经费保障。要加大对学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学校是开展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

21、最好阵地,为其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应该加大对学校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教学和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与普及优秀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逐步使民间舞蹈艺术进学校、进课堂,让更多的人接受民间舞蹈艺术的熏陶。倡导在学校中成立民间舞蹈艺术兴趣班,建立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研究骨干队伍,促进民间舞蹈艺术的传承与研究。要加大对舞蹈艺术民间艺人的支持。建立健全民间舞蹈艺术传承人扶助机制,对长期从事优秀民间舞蹈艺术制作、表演,形成风格、自成流派有成就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相互传授,使民族民间舞蹈“口传身授”后继有人。引导年轻人学习民间舞蹈艺术,积极创造民间舞蹈艺术作品,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提供资助,培养下一代传承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