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6 ,大小:72.63KB ,
资源ID:53831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3831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一章灾害信息员职业概述1.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一章灾害信息员职业概述1.docx

1、第一章灾害信息员职业概述1第一章灾害信息员职业概述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灾害信息员的职业概况和职业守则;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增强从事灾害信息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一节灾害信息员职业内涵 2007年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对社会公布了“灾害信息员”新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共1838种职业,其中灾害信息员被列为专业技术服务特种职业。也就是说,灾害信息员已成为“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同年12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其中规定,灾害信息员职业主要从事灾害信息的收集、传递

2、、整理、分析和评估等工作。灾害信息员的工作内容以自然灾害信息为主,同时涵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作为国家设立的一项新职业,灾害信息员面向全社会,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都可以申请参加理论知识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合格后可获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一、设立灾害信息员职业的意义 (一)夯实灾害信息管理工作基础 灾害信息员在工作内容、操作程序、业务技能等方面执行一套严格的技术标准,经过职业鉴定上岗后,可以大大增强灾害信息收集、传递、整理、分析、评估等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各级、特别是基层灾害信息管理的水平,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二)推进灾害信息管理队伍专业化进

3、程 灾害信息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对灾害信息管理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背景、业务技能等任职资格条件提出规范性要求,同时在培训、考核、鉴定等方面有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对灾害信息员的管理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可以从整体上提高灾害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灾害信息管理队伍。 (三)引导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害信息管理工作 灾害信息员职业的设立,可以有效引导各类社会人才加入灾害信息员队伍,同时吸引有关教育、科研和社会机构从事灾害信息管理技术和理论研发,开展相关学科建设和业务培训,共同推进灾害信息管理工作。 二、灾害信息员的分级及其职能 灾害信息员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

4、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随着职业等级的提高,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依次递进,较高等级涵盖较低等级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要求。 简单地说,初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在工作技能上侧重于灾害信息的收集,中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侧重于灾害信息的传递与管理,高级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侧重于灾情和救灾需求信息的汇总整理,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侧重于灾害信息的风险分析和损失评估,高级灾害信息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侧重于灾害信息管理政

5、策制定、方案设计和培训指导。具体参见附录中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第二节灾害信息员职业守则 灾害信息员主要承担灾害预警预报信息接收和传递、灾情信息收集和报告、灾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等职责任务,是解决灾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和确保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上报的关键力量。可见,灾害信息员责任重大,应自觉认识本职业的社会责任和应尽的义务。 灾害信息员职业守则是对灾害信息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等方面提出的综合性的行为标准,是灾害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其基本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实事求是,恪尽职守 灾害信息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快速、全面、准确地报

6、送灾情,如实反映受灾情况,既不瞒报也不虚报;要忠于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帮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以对受灾群众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强烈的工作责任心、良好的业务操作水平、显著的工作成效来严格要求自己;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灾情管理的规章制度,熟悉国家灾害管理政策,按照规定的时间、程序、格式和内容要求,尽心、尽力、尽责地完成各项灾害信息管理工作,避免出现业务不精、工作粗糙、敷衍塞责等不良现象,杜绝出现违反工作纪律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错误行为。 二、以人为本,爱岗敬业 救灾工作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本生活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灾害信息中的每个数据都关系到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灾害

7、信息管理等救灾工作的具体执行人员,灾害信息员要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救灾工作无小事”;要忧群众之忧、急群众之急,救人之危、济人之困;要甘于奉献、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守得住清苦;要善于协调、兼顾各方,礼让宽容、团结协作;要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要居安思危、常备不懈,不畏风险、不惧困难,避免因工作失误损害群众利益,努力达到乐业、勤业、精业的境界。 三、严谨求实,精益求精 灾害信息管理是一项系统性_T作,灾害信息员要按照“严谨求实,精益求精”的作风开展工作:在灾害信息收集、灾情数据调查和报送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

8、客观公正地确定灾害损失程度,按照相关标准核算灾害损失金额,据实上报核查结果;在灾害评估过程中,要善于钻研,努力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科学使用各类数据和方法,使灾害信息管理工作日趋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 四、开拓创新,不断进取 灾害信息管理工作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基本的灾害知识,掌握本职业的业务性质、工作范围、职责要求、工作程序、法律依据和办事原则,是一项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灾害信息员既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敏于好学、刻苦钻研新知识、努力增长新本领,又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具体到日常工作中,既要加强对灾害信息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灾害信息管理业

9、务能力水平,适应日益发展的救灾工作需要,也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敢于走出新路子,开拓新域,及时归纳整理灾害信息管理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促进救灾工作的不进步。 1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标准中对“灾害信息员”职业的定义是什么? 2设立灾害信息员职业的意义是什么? 3灾害信息员包括几级?不同等级灾害信息员在技能要求上有什么区别? 4灾害信息员职业守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续报:每10天上报一次灾情第二章灾害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熟练掌握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概念、特点和发生规律。第一节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

10、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灾情统计第1部分:基本指标GBT2443812009)。从1950年至1999年统计,全球因各类突发性自然灾害(不包括旱灾)共造成14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高达9600亿美元(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18卷)。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许多地区人口财产集中,防灾能力比较低,难以抗拒自然灾害的侵袭;另一方面则与我国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自然变异强度大、频率高、影响范围

11、广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一)灾害种类多 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 (二)分布地域广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eA,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三分之二以上的国土面积受到洪涝灾害威胁。东部、南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内陆省份经常遭受热带气旋侵袭。东北、西北、华北等地区旱灾频发,西南、华南等地的严重干旱时有发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约占国土面积69的山地、高原区域因地质构

12、造复杂,滑坡、泥石流、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三)发生频率高 我国受季风气候影响十分强烈,气象灾害频繁,局地性或区域性干旱灾害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东部沿海地区平均每年约有7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位于欧亚、太平洋及印度洋三大板块交会地带,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大陆地震占全球陆地破坏性地震的13,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森林和草原火灾时有发生。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河湖淤积、过量开采地下水、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等)、人口增多和相对集中、经济发展造成的财产密度增加等,近年来,灾害频度有明显加大的趋势。 (四)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19902008年19

13、年间,我国平均每年因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约3亿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00多万间,紧急转移安置人口900多万人次,直接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人民币(见图l一1)。特别是1998年发生在长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的特大洪涝,2006年发生在川渝地区的特大旱灾,2008年年初发生在南方部分地区的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均造成重大损失。i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1990 199l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

14、7 2008年份图11:19902008年全国自然灾害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趋势图二、主要自然灾害分类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以下几种: 致使 吃粮 活动 连旱(一)干旱灾害干旱灾害是指在较长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河川径流及其他水资源短缺,土壤水分严重不足,对人类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和)造成损失和影响的灾害。此外,干旱灾害还会导致火灾多发、沙尘暴加剧等。根据干旱发生的季节,可以把干旱分为春旱、夏旱、秋旱、冬旱和季节五种季节类型。1春旱 指发生在35月份的干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华南南部和西南地区也常有发生。 春季,我国华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日照充足,空气干燥,温度上升很快

15、,而且风多风大,蒸发强烈,土壤失墒很快。但是春季降水少,变率大,各月降水量都小于50毫米,且由南向北迅速减少。降水量远远低于蒸发量,水分亏缺严重,常常发生干旱,素有“十年九春旱”之说。据统计,华北地区发生春旱的概率在70左右,还常常发生连年春旱,如19701975年连续6年发生春旱;东北地区的西部,春旱发生概率也高达70左右,连续春旱多达9年,如19681976年;西北地区春旱概率约44。春旱发生概率较高的地区有河北省南部、河南省北部、山东省中部和西部、晋中、晋西北、晋北以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三省的西部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农区。此外,陕北、陇中、宁南和青海省东部农区也是北方春旱较重的地区

16、。 华南和西南地区春旱也很普遍。广东南部沿海、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西南部几乎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春旱发生,其中重春旱占3163,广西中部和南部春旱发生概率为3050,西部达700ff,90。西南地区春旱也比较频繁,云南省旱灾中春旱占70eA,以上;四川盆地春旱也比较严重,发生概率最高的是绵阳、简阳和威远一带。春季,北方的冬小麦正处于拔节一抽穗期,是需要水的临界期,这时发生干旱严重影响抽穗、开花,造成冬小麦产量大幅度下降。春旱还影响适时春播,在干旱条件下,幼苗出土困难,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勉强出土的幼苗根系发育也不良,使生育后期利用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减弱,春播作物的产量也会显著下降。在南方,春季缺水

17、影响早稻播种、插秧,影响旱地作物适时播种。 2夏旱 指发生在68月份的干旱。夏季气温高,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如无雨、少雨或降水不及时,就会形成夏旱。夏旱分为初夏旱和伏旱。 初夏旱(6月份)。在我国北方,初夏雨季尚未来临,降水仍然很少,但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水分亏缺严重。据观测,无灌溉地土壤水分从春季开始逐渐减少,到初夏时节达到一年中的最低值。在缺雨年份,初夏是水分供应最差季节。这时雨量年际变化很大,雨季开始早的年份,初夏就解除旱象,来得晚的年份干旱就相当严重。统计表明,初夏旱主要发生在河南中部和北部、河北南部、山东中部、晋南、关中东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 初夏旱不利于小麦后期灌浆成熟,

18、影响夏播作物及时播种和造成春播作物的“卡脖旱”。因初夏旱常常导致夏播推迟,从而导致作物生育期要向后推迟,使抽穗、开花期延迟到末伏以后,此时即易涝又易旱,导致晚秋作物的涝害或“卡脖旱”。此外,成熟期推迟到9月中下旬,这时的气温比喜温作物灌浆成熟的适宜温度低58,严重影响晚秋作物后期生长,造成经济产量显著下降。 伏旱(78月份)。盛夏三伏期间的干旱。这时作物生长旺盛,需水多,抗旱能力弱。干旱发生时太阳辐射强烈,温度很高,空气干燥,蒸发力强。因此,这时干旱对农作物的危害特别大。伏旱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南到广东、广西北部的广大地区,特别是湖南、湖北、江西、浙江西部,其次是北方地区。 盛夏正值中稻抽穗

19、一扬花期和晚稻移栽返青期,伏旱影响中稻灌浆,造成秕粒,晚稻缺水影响移栽,或栽后不能返青,甚至旱死。我国北方发生伏概率虽比春旱、初夏旱少,但对农作物危害却要重得多。因为秋收作物面积大,78月份又是大秋作物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是需水的关键时期,这时干旱缺水,使玉米不能抽穗、吐丝,棉花停止生长、营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当年粮、棉作物产量。此外,伏旱还影响土壤蓄墒,对翌年夏粮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3秋旱 指911月份发生的干旱。9月份以后,副热带高压迅速南退东撤,雨带逐渐南移。如果副高的撤退比常年快,使有些地区降水显著偏少,则会发生秋旱,华北地区群众称之为“秋吊”。 秋旱主要发生在华北、华南、华中

20、地区。这时秋收作物已处于成熟阶段,需水不多,加上温度迅速降低,蒸发减弱,秋旱的影响比较小。但由于秋旱影响土壤蓄墒,会加重来年的春旱,间接影响冬小麦返青拔节和春播出苗,造成来年夏粮和秋粮减产歉收。 4冬旱 指发生在12月至次年2月的干旱。降水稀少,各地都以干旱为主,在北方农田多已休闲、越冬小麦处于休眠状态,冬旱对农作物的危害较轻。而华南和西南地区冬季温度仍然很高,仍有作物生长,冬旱的危害仍较重。 在北方,冬季降雪量不多,变率很大,冬季常有降水显著偏少的年份,不过大部分地区田里没有作物,也就无所谓干旱;有些地方种植冬作物,但因处于越冬期,地上部干枯,耗水少,直接的旱害不多。不过冬季缺水使表土变干,

21、增大温度波动,遇冷冬年,越冬作物往往因寒旱交加而发生大面积越冬死苗。新疆北部,如果冬季积雪晚、雪层薄,则冬作物会发生越冬冻害而造成减产。在北部和西北部草原地区,冬季少雪会发生“黑害”,牲畜因吃不上雪水而严重掉膘、染病以至死亡。 5季节连旱 有些年份干旱持续时间很长,出现了连续两个季节以上的干旱,即季节连旱。 季节连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很大。如北方的春夏连旱、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秋连旱及华南和西南地区的冬春连旱。历史上严重的旱灾年几乎都是季节连旱。1972年春夏连旱,我国北方和南方出现大面积干旱,华北、华中和西南各地7月份降水量一般比常年减少6090,汉口、长沙、贵阳、太原、北京等地6、7、8三个月

22、总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中晋中、冀中、冀北、辽西是50年来所未有的,不少地区水库干枯,河水断流,海河水位出现最低值,黄河在济南以下断流20天,不少地区人畜饮水困难。该年由于干旱,夏播推迟到7月下旬,大多数秋作物不能成熟,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 我国各区干旱特点如下: 东北地区。该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季节较短。这个地区的降水量有70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量一般比较少,气温回升快,风力较强,大风日数较多,土壤中水分蒸发量大,因此常出现春旱。有些年份,夏季也少雨干旱,使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容易出现重旱的地区主要在辽宁的营口、锦州、阜新、朝阳,吉林的白城,黑龙江的齐齐哈尔、安达一带

23、。 黄淮海地区。该地区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年际变化又大,所以季节性干旱频率较高,几乎在每年310月农作物生长季节内均可能出现范围大小不等、程度轻重不同的干旱,出现最多的是春旱、春夏连旱或夏旱,还有少数年份局部地区甚至出现夏秋连旱,大旱年往往是春夏秋连旱。头一年干旱所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水库蓄水量和土壤有效水分贮蓄量的减少,往往又转化为形成次年干旱的条件,所以,不但常出现季节连旱,而且连年旱的情况也不少。河北大部、河南北部和中部、山东西北部、山西南部、关中等地是多旱区,也是重旱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地区春季和初夏雨水丰沛,旱象少,范围小,程度轻。7月上旬以后,梅雨结束,天气晴热少雨,常常出现伏旱

24、或伏秋连旱。重旱区多出现在湖南、湖北、江西三省。 华南地区。该地区气温高,降水丰沛,一年四季农作物都可以生长。但是由于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雨最多,春雨多于秋雨,冬雨较少,二期年际变化大,所以干旱多出现在前一年的秋、冬季到来年的前春,大部分地区以冬春连旱最多,秋旱次之,夏旱最少。西南地区。该地区由于纬度跨越较大,地形复杂,地形高低悬殊,气候复杂多样。各地干旱出现的时间不同,发生的频次也不一样。四川盆地东部和贵州大部多夏秋旱,以伏秋连旱为主,且多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同时发生,并连成一片,四川盆地西部则多春、夏旱。云南和贵州西南部多冬、春旱,以冬春连旱为主。上述地区,以云南大部和四川的西南部干旱出

25、现次数多,影响较大。这里一般年份降水量从上一年的10月或lJ月开始减少,干旱便逐渐发展起来,到下一年的4月或5月降水量增加,旱情先后得到解除,只有个别年份局部地区的干旱持续到6月份。 西北地区。该地区深居内陆,又有高山阻挡,来自海洋的潮湿气流很少能到达,成为我国降水量少、出现全年干旱的地区。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靠灌溉。 我国旱灾发生十分频繁。据历史记载,自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我国发生过较重的干旱灾害1056次,平均约两年一次。干旱造成的灾害十分严重,如18761879年的华北大旱灾,旱区覆盖山西、河南、陕西、河北、山东北方5省,并波及江苏、安徽、四川北部及甘肃东部,由于干旱时

26、间长,在总面积百余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田地龟裂,河流干涸,树木枯槁,青草绝迹。灾民只能“食草根,食树皮,食牛皮,食石粉,食泥,食纸,食丝絮,食死人肉,食死人骨,路人相食,家人相食,食人者为人食”,最后是“饿殍载途,白骨盈野”,据不完全统计,这次大旱灾共饿死1000万人之多。 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发生过规模较大的旱灾。例如,19591961年三年大旱灾,全国受旱面积广,持续时间长,大部分地区三年内重复受灾,灾情十分严重,给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困难。由于全国粮食大幅度减严,口粮供应严重不足,救灾工作难度很大,有些地区灾民因其他疾病加之霄养不良,发生浮肿、干瘦,甚至有病饿死人等非正常现象。近年

27、来,较为严重的旱灾也是时有发生。 干旱灾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防御措施,减轻干旱灾害,意义重大。防御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南水北调。我国南方降雨和水资源比北方丰富。因此,修建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引到北方,能从根本上缓解北方的干旱问题。南水北调工程量浩大,投资巨大,但作为百年大计,建成后将同三峡工程一样,功在千秋,造福子孙万代。 第二,兴修水利和科学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修建水库,不仅有利于防洪,也有利于抗旱,对于经常出现干旱的地区,、利用水库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灌溉农业尤为重要。灌溉可以提高水的利用率,而滴灌和雾灌是灌溉中最为节水的方式。在十分

28、干旱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就是利用这种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缜密的节水措施,才使之成为世界有名的农产品出口国。因此,科学的灌溉技术是防旱抗旱的根本性措施。 第三,植被建设。退耕还林、绿化环境是防御十旱的重要方法。茂盛的林地植被能减少地表雨水径流,让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增加表土层的含水量。在土地沙化的地区植树造林,形成林带。林带对迎风面的流沙可起阻挡和固沙作用,并能对背沙面的农田起到保护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革能保护土壤、防止风蚀和保持土壤湿度;在平原农田的道路、沟渠两旁和河流的两岸绿化,形成“井”字形的农林绿化网,能减少农田水分蒸发。良好的植被建设,能形成和改善局部湿润小气候,有利于

29、缓解干旱程度。 第四,人T增雨。人丁增雨是抗旱减灾措施的主动性措施。方法是在有形成降雨条件的云层中播撒催化剂,促使云层早下雨、下大雨。在合适的条件下,通过人工撒播如干冰、碘化银、盐粉、尿素等催化剂,促进云滴加速凝结成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第五,拦截和蓄存雨水雾水。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拦截和蓄存雨水、收集雾水,使之能在干旱时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水资源。拦截和蓄存雨水可采用多种方法,如修建山间小水库、修筑塘坝和沟谷中的小低拦水坝及大水窖、山坡上的蓄水窖、“集水窖”等,农民在地头或在自家的庭院挖几个窖,下雨时,雨水积聚在窖里,以便日后利用。这样从山地到平地形成立体蓄水,可以较充分地把雨水利用起来。蓄存

30、雾水主要是在雾较多的山区、农村使用较好。第六,推广耐旱作物种植。干旱缺水地区应多安排谷子、甘薯等耐旱作物,减少种植耗水量大的作物。案例l:2006年川渝大旱重庆饮水困难群众排队取水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846亿元。 , (二)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两类。其中,由于强降雨、冰雪融化、冰凌、堤坝溃决、风暴潮等原因引起江河湖泊及沿海水量增加、水位上涨而泛滥以及山洪暴发所造成的灾害称为洪水灾害;因大雨、暴雨或长期降雨量过于集中而产生大量的积水和径流,排水不及时,致使土地、房屋等渍水、受淹而造成的灾害称为雨涝灾害。由于洪水灾害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有时难以准确界定区别,往往统称为洪涝灾害。 地球上陆地的许多地区都存在着洪涝灾害,尤其是在低纬度地区更为严重。中国、印度、孟加拉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是遭受洪水袭击最严重的国家。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显著,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00多条。全国约有35的耕地、40的人口和70,的工农业生产经常受到江河洪水的威胁,并且因洪涝灾害所造成的财产损失居各种灾害之首。在各类洪涝灾害中,尤以暴雨洪涝最为突出,影响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 1洪水 洪水来源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