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7 ,大小:63.75KB ,
资源ID:540687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0687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公共经济学非常重点.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公共经济学非常重点.docx

1、公共经济学非常重点公共经济学 名词解释:(1)公共经济学:就是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规律的科学,它是经济学的分支学科,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需要做什么以及应该怎么做的学科。一个关于公共部门,亦称政府部门的经济活动的学科。公共经济的研究对象是公共部门经济活动的规律性。他的别称:公共财政学。(2)市场:广义上讲,指商品、劳务、要素交换关系的总和。狭义指,某种商品的买卖双方通过交易实现供求交换的场所。(3)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4)政府:支配经济单位之间的可能

2、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制度安排。(5)政府失灵: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不能补救市场的失灵,甚至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没能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6)私人物品:(萨缪尔森)某一私人物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量的总和。(7)公共物品:任何一个消费者实际可消费的公共物品的数量就是该公共物品的总量。(8)搭便车:也可称为免费搭车,是它是指某些人享受了公共产品的消费,但却逃避支付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的一种行为。(9)“公共的悲剧”:指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公共产品的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如果社会所有的成员都成为免费搭车者的话,结果最终是任何人无法享受到公共产品的好处

3、。(10)外部效应: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成本或效益。(11)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外部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12)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外部不经济,某些个人或企业的行为影响了他人或企业,却并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13)公共选择理论: 研究非市场决策的理论,是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经济分析。(14)公共选择: 是相对于的个人选择的集体选择,也叫社会决定中的非市场决定。 是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说是对政府决策的经济分析。 代表人:布坎南。(15)“经济人”

4、假设:当一个人自己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人是理性的利己主义者,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16)博弈论:又叫对策论,是研究对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时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博弈论分为合作博弈、非合作博弈。(17)合作博弈:如果博弈的各主体之间能达成一个对各方都有约束力的协议,这就是合作博弈。(18)非合作博弈:各主体之间无法达成协议。现代博弈论治的主要是非合作博弈理论,而非合作博弈理论的核心是纳什均衡。(21)投票:是一种选择行为,民众通过投票行为表达他们的个人偏好。(22)投票悖论:在只有两个备选方案时,

5、同时满足五个条件的只有多数投票原则。但如果存在三个或更多的备选方案时,多数投票原则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的现象。在多数投票原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这种现象被成为投票悖论。(23)投票交易:就是投票者的策略行为的一个突出方面。所谓投票交易是指在简单多数规则下,获胜的多数人受益价值的总和可能低于少数人的成本价值。(24)特殊利益集团:指那些由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对公共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它与政党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益集团的领导人并不执掌政治机构的权力,但他们却对公共官员、投票者施加各种压力和影响,以谋求对其成员有利的提案的支持。(25)中位投票人:就是指对某个议案或公共产品需求量持中

6、间态度的人。(26)中位投票人定理:中位投票人最偏好的公共产品的数量或劳务量常常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28)公共支出:又称财政支出或政府支出,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支出的一切费用的总和。(30)成本收益分析:是一种经济决策方法,它是通过比较各种备选项目的全部预期收益和全部预期成本的现值来评价这些项目以作为决策参考或依据的一种方法。(31)公共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32)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的取得政府收入的一种形式。(33)税负转嫁:指税法上规定的纳税人将自己所缴纳的税款转移给他人负担的过程。

7、税收转嫁: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税收的归宿: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税收的转嫁运动,从纳税人到负税人,可以只经一次税负转移完成,也可能要经过数次税负转移。如果一笔税款从纳税人到负税人,其转嫁运动发生一次,可称作:一次转嫁。辗转转嫁:如果同一税款从纳税人到最后负税人,其转嫁运动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完全转嫁:如果纳税人通过转嫁把全部税负转移给负税人负担,部分转嫁:如果纳税人通过转嫁仅把部分税负转移给负税人负担。直接负担:纳税人在纳税后不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而由自己负担的,是税收的直接负担。间接负担:纳税人在纳税后可以将税负转嫁给他人,

8、而由别人负担的,是税收的间接负担。(38)正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39)负的外部效应: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指给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40)混合物品:既非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又非纯粹的私人物品或服务;既具有私人物品或服务的特性,又具有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特性。这就是混合物品,也有人将其称作“半公共物品”或“半私人物品”。(41)互投赞成票:投票者须同时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提案进行投票。其中既有投票者所赞成的,也有其所反对的。如果投票者对这些问题具有不同的偏好强度,他们会愿意就那

9、些与其关系重大的问题进行投票交易。 (43) 预防性支出:指维护社会秩序、保卫国家安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支出。创造性支出:用于改善人民生活,使社会秩序更良好、经济更发展的支出。控制能力:指公共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公共收入进行调整的能力。不可控性支出:指根据法律和契约必须进行的支出,主要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两大类。可控性支出:由公共根据每年的预算需要进行的支出。一般利益支出:指全体社会成员都可享受其利益的支出。特殊利益支出:指对某些特定居民或企业给予特殊利益的支出。(46)受益原则:指政府所生产或提供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从政府所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中获得的

10、效益相联系、支付能力原则: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要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相联系。(48)财政政策:是政府运用各种财政手段和措施,以实现一定时期的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政策。自决的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相应采取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措施,以消除经济波动,谋求实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稳定增长之目标。(政府自己决定)(49)非自决的财政政策: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一些政府支出和税收自动发生增减变化,从而对经济的波动发挥自动抵消作用。(50)帕累托效率准则: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11、”。帕累托效率这是个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当经济运行达到了高效率时,一部分人改善处境,必须以一部分人促进恶化为代价。1,社会是均匀的,有人所得就有人所失;2所有的得大于所有的失。MSB(社会边际效益)=MSC(社会边际成本)。 (51)社会边际效益:通过人们为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所愿付出的货币最高额来测定。(52)社会边际成本:通过为补偿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量所消耗的资源价值而需付出的货币最低额来测定。(53)林达尔均衡: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物品或服务的资金费用,则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可以达到

12、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54)预算年度:亦称作财政年度,指编制和执行预算所应依据的法定时限。也就是预算收支起讫的有效期限。(55)(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的是因这样一笔资金由非政府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非政府部门的效益损失。例如:你上了大学,你的同学只能去打工,上不了,你就会出机会成本。(56)课税主体:是课税客体的对称。亦称“纳税人”或“纳税义务人”,也就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人。 课税客体:俗称“纳税对象”,即是课税的目的物,也就是对什么课税。 税率:是所课征的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也就是课税的尺度。(57)政府引起的通货膨胀:指为了弥补政府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费

13、用而扩大货币供给,从而造成物价的普遍上涨。(58)税收公平原则:被视作设计和实施税收制度的,是最重要或首要的原则。指政府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并使各个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均衡。(59)税收效率原则:要求政府征税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国民经济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和管理效率。(60)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旨在考察税收对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状况。检验税收经济效率的标准,在于税收的额外负担最小化和额外收益最大化。(61)个人所得税:以纳税人个人的所得为课税对象的一种税收。流转课税:指以商品和服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它主要包括4种:消费税、销售税

14、、增值税和关税。(62)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某种商品或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即由其本身的供给和需求两种相反力量的作用而取得均衡,而不受其他商品或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和供给状况的影响。(64)一般均衡分析: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需求、价格相互影响的假定下,分析所有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时的价格决定。前转嫁,又称为顺转嫁,是主要的税负转嫁途径。前转嫁是指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顺着商品流转方向,通过提高商品价格的办法,将一部分或全部税负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后转嫁,又称为逆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逆商品流转的方向,以压低购进商品价格的办法,向后转

15、移给商品的提供者。后转嫁有一种特例是税收资本化。税收资本化又称为资本还原,主要的特征是:向资产的收益征税,在这项资产出售时,买主会将此后应纳的税款折成现值,从所购资产的资本价值中预先扣除。以后,名义上虽由买主按期纳税,而实际上税款已经由卖主负担。混合转嫁,混转又叫散转,是指纳税人将自己缴纳的税款分散转嫁给多方负担。混转是在税款不能完全向前顺转,又不能完全向后逆转时采用。消化转嫁,是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办法使税负在新增利润中求得抵补的转嫁方式。即纳税人在不提高售价的前提下,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将所缴纳的税款在所增利润中求得补偿。前转:亦称“顺转”或“

16、向前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形式,后转:亦称“逆转”或“向后转嫁”。即纳税人将其所纳税款,以压低生产要素进价或降低工资、延长工时等方法,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负担的一种形式。消转:亦称“税收的转化”。即纳税人对其所纳税款,既不向前转嫁,也不向后转嫁,而是通过改善经营管理,改进生产技术等方法,补偿其纳税损失,使支付税款之后的利润水平不比纳税前低,从而是纳税在生产发展和收入增长中自行消失。税收资本化:亦称“资本还原”。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

17、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填空、选择或简答:(1)公共经济学的特征?答:1、公共经济学是主要研究政府及其行为的学科。2、公共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经济行为。3、公共经济学更加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2)政府生产什么?答:(1)主体的选择不同,政府内部的经济主体有三类:非市场主体部门、市场主体部门、准市场主体部门.(2)不同产品的选择不同:政府生产的产品有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市场产品.(3)政府如何生产?答:(1)选择生产主体;(2)选择生产技术(企业以盈利为主,政府以质量为主)。(4)政府为谁生产?答:这其实是一个有关公共产出的利益分配问题。如:城乡

18、分配的不均匀。】三个是政府与基本的经济问题(5)公共经济学的发展?答:财政学是公共经济学的起点:1、重商主义的公共财政思想(重金,贸易顺差)。2、重农学派的财政思想(魁奈提出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3、古典学派的公共财政思想(创始人:英国的威廉配蒂,发展人也是西方主导思想的是自由主义的亚当斯密,完成人是大卫李嘉图)(6)重商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是:货币是国家财富的唯一形态;对外贸易是增加货币的源泉;政府活动的目的应是如何发展对外贸易以增加财富。(7)重商主义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实行高关税率限制商品进口,防止金银外流,保护本国对外贸易,促进国内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

19、展。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商品出口,限制商品进口,通过贸易顺差换回大量金银货币。(8)重农学派产生于18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其先驱者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F魁奈、 杜尔哥。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的法国,由于封建王朝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农业极度衰落,税制紊乱,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负担沉重,法国的财政经济面临严重的危机。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要财源茂盛,增加财政税收收入,必须发展农业,从而将其研究重心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了重农主义的经济理论体系。(9)重农学派税收思想的内容主要有?答:(1)税收与生产的关系:课税不能过重,不可影响和破坏生产,应根据纳税人的能力

20、缴纳。否则,生产就会衰退,反过来,造成税收收入的减少;税收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要适当,应当和国民收入的数额保持平衡,不可任意挥霍;税收增长的前提是财富的增长。认为农业生产是财富之母,君主要想多征税必须首先扶持农业。不这样做,征税就会变成掠夺,很快会使国家趋于衰落贫穷。(2)主张实行“单一土地税制”。取消其他一切赋税,简化赋税征收机构,节省征收费用。(3)提出了公平合理的税收原则。(4)以转嫁为标准划分直接锐与间接税,并提出了以“纯产品”为核心的税收转嫁与归宿的学说。(5)主张废除包税制。(10)古典经济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

21、初期。期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英国的威廉配第始创,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最后由大卫李嘉图完成。他们不仅健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典经济学,在财政税收理论上,也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基本理论与观点是在税收制度上,主张开征有利于资本发展的税种,减少赋税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发展的损害;在理论上,反对重商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主张将国家的职能尽量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实行“廉价政府”,以利于私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发展;在税收原则上,主张实行平等、便利、节省等原则,使税收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11)公共经济学理论以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始点,按发展顺序划分,主要有凯恩斯学派、供给学派、公共

22、选择学派等。(兴起和发展)(12)公共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答:一、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来说明市场经济如何通过价格机制来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公共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十分密切:微观经济学研究政府的直接经济行为如:价格管理、消费与生产调节、收入分配平均化等;而公共经济学把政府看成一个经济经济单位,对其经济行为是否实现最大化进行分析。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政府的职能与宏观经济学有着更加密切的联系。在宏观经济领域可能会失灵,客观上要求存在一个对整

23、个国民经济进行干预、代表全民意志活动的集体,这个集体就是国家和政府。三、公共经济学与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20世纪早期形成于英国,后来在美国、法国和北欧国家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福利分为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个人福利是指一个人获得的满足,它可以看作是“幸福”或“快乐”的同义语,这种满足既包括个人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也包括个人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社会福利是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13)公共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一、改革开放前的公共经济学:改革开放前,公共经济垄断一切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公共部门

24、垄断了几乎所有的社会资源。第二,公共部门直接支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三,国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来管理国民经济。二、1979年至1993年双轨制改革:改革开放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791993年的双轨并行期,市场开始形成,但政府仍然在社会生活中占主导地位。二是1994年以后,转制规范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公共经济的规模、职能逐步缩小。19791993年的双轨并行期:主要特征是国家财政对国有企业和地方公共放权让利:1、实行国有企业利改税,2、基本建设投资实行“拨改贷”,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这使国企同公共进一步“断奶”3、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从1980年开始分灶吃饭,实行

25、地方财政包干。三:1994年以后的政府职能转变:主要特征:由局部性生产关系调整进入整体性市场经济建设,改革分三方面:第一,建立新的财税制度;第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政府机构改革。(如图:抢鸡蛋,大跃进,大炼钢铁,家庭生产责任承包后的农民)(14)市场的类型?答:1、按交易时间:现货市场、期货市场;2、按交易空间地域:国际市场、全国市场、地区市场;3、按交易是否有场所:有形市场、无形市场;4、按市场竞争程度: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市场;5、按买、买方在市场中的地位或供求关系:买方市场、卖方市场;6、按市场是否合法,是否合道德:合法市场、非法市场。(图:大连期货交易大

26、楼和交易大厅)。(15)市场制度的构成要素: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市场由以下五个方面要素组成,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主体、市场组织、市场规则。 市场体系:各类市场的总和.按商品属性分有一般商品市场、特殊商品市场。市场主体:企业、居民。市场组织:市场流通组织、市场管理组织。市场规则:进出规则、竞争规则、交易规则。(16)一、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价格形成、价格变动及其作用的内在因素的有机联系和过程。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由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二、供求机制 :供求机制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

27、用的机制。价格变动由供求关系决定:供给,社会提供的已进入市场的可供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需求,以一定社会购买力条件下的社会所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总量。 三: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竞争与价格、供求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竞争的主要形式由生产者之间的竞争、购买者之间的竞争、生产者与购买者之间的竞争。生产者之间的竞争氛围同一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和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17)完全市场机制取决于几大假设?答:1、经济信息是完全和对称的;2、市场是充分竞争的;3、规模报酬是不变的或是递减的:4、企业和个人经济活动不会有任何外部经济效应;5、人们总是可能相互达成自愿的交易增进彼此的

28、福利;6、经济当事人是完全理性的, (18)市场失灵的类型?答:(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19)市场失灵的原因、表现?答:一:市场失灵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即只靠自由市场机制达不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二:类型是1、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2、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3、非正常偏离理想条件下的市场失灵。三:(原因):公共物品和外在性产品的存在;不完全竞争性,不完全的信息;当事人不一定是完全理性的 。四:(表现):1、宏观性失灵2、信息的不完全性失灵3公共性失灵 4

29、垄断性失灵5、外部性失灵6社会公平分配失灵。五:1、价格信号并非总是能充分的反映社会边际效益和社会边际成本。例子:公共物品或服务。在它身上发生失灵,它的生产或提供自然要另辟他径非市场的方式。2、市场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过大,不仅违社会公平的要求,而且会导致社会冲突等一些不好的社会后果,引起尖锐的社会矛盾3、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稳定发展。凯恩学派证明了。因不具有保证持续稳定增长的可能,经济稳定发展的目标亦要借助外力非市场的方式如以实现。所以我们要:1、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2、调节收入分配3、(宏观)促进经济稳定发展。不要两极分化,要均匀分配。(20)政府的经济职能?答:1、公益职能:其一,提供

30、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其二,鼓励和保护有益的外部效应,预防和制止有害的外部效应。其三,调节收入分配,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大。2、管制职能:一是防止垄断,保护公平竞争。二是防止过度竞争。三是保护消费者、雇员的利益。3、调控职能:一是宏观总量的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目标;三是地区结构的调整 。4、维护职能。¥(21)矫讨论题 :政府失灵的表现、原因及正矫正?答:(成因)1、政府的行为目标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存在差异;2、政府机构效率低下;3、政府角色错位;4、政府政策的滞后效应;5、政府干预与市场运行相冲突;6、不完全信息的影响;7、政府的寻租活动。(22)

31、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答:1、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其效用被整个社会成员所享有,不能将其分割为若干部分,归某些个人使用。2、非排他性;要排除任何人享受一种公共物品的利益要花费非常大的成本或技术上不可能。3、消费的非竞争性;对公共物品的享用,不排斥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而减少其他人享用该公共物品的数量与质量。或者,增加一个消费者,其边际成本等于零。 (23)判定公共物品的步骤答:第一步:其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若有则转入第二步;第二步:看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性,如果具有竞争性,则这种物品肯定不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如果不具有竞争性则转入第三步:对公共物品的进一步识别要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

32、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如果不能排他,则该产品必为纯公共物品;第四步:如果物品同时具有不可分割性和非竞争性,但在技术上具有排他性,这时要进一步分析该产品在排他时的成本问题:如果该物品的排他成本很高,那么该物品属于公共物品。若果排他成本较低,则该物品属于“拥挤性的公共物品”;第五步:如果一种物品同时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非排他性,但具有竞争性,则属于公共资源。 (24)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答:(1)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2)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粹的私人物品;(3)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4)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拥挤性的公共物品。 (25)1966 年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发表了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提出了搭便车理论 (26)搭便车产生的原因:一是自然原因,即公共产品自己本身存在消费的非排他性。二是主观原因,即人的一种道德行为,是人自身的利己性的表现。案例:1、蒙牛酒业搭便车败诉北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