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0.77KB ,
资源ID:54100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100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精华版.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精华版.docx

1、完整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新教材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案精华版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主备人:赵海龙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教学难点: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2、。教学用具:字典,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时间: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4.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

3、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补充意见课前活动课前练字三分钟,教师巡视,纠正易错字。(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谈话导入(6分)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同学们一定非常喜欢古诗,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作诗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学生自由交流)(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三)(课件出示24首)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积累。咏柳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雪(四)交流秋天:同

4、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5)导入课题: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板书:山行(杜牧)1.课件出示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2.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导练结合(3

5、0分)导练结合(30分)导练结合(30分)导练结合(30分)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鼓励交流: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3.检查交流情况。(课件出示生字)hn jn xi shun 寒 径 斜 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山行:在山上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石

6、径:石子的小路。斜: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生: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爱:真爱,留恋。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深:浓厚,浓郁。生: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寒 径 斜 霜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近字辨析:“塞寒”“经径”“雷霜”。加一加:“余+斗=斜”。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1)“

7、霜”:“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斜”要写得左右等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寒”上窄下宽。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一)初解诗意。1.谈话激趣: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诗人真了不起呀!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山行”就是

8、在山中行走的意思。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霜叶)3.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4.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停车)5.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霜叶红于二月花)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

9、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6.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叶!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和二月的红花对比。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二)深入体会。1.教师导言: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

10、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4.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7.教师导言: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8.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

11、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9.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诗人坐在轿子里,忽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10.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11.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12.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14.引导体会:“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1.课件出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2.教师

12、引导: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3.指名朗读。学生自由评议。4.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6.自由读,练习背诵。(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拓展延伸 巩固运用(3分)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总结(1分)今天我们学了古诗山行。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

13、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后一句写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作业1. 写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2. 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3. 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时间:课时目标:1. 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尽、菊残、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3. 学习古诗新唱,培

14、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补充意见课前活动课前练字三分钟,教师巡视,纠正易错字。(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导练结合(30分)导练结合(30分)导练结合(30分)一、谈话导入。(一)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

15、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认读生字: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2)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板书:赠刘景文)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zn

16、li i j cn jn chn yu o j 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 犹 傲 橘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开火车读,齐读。(二)学习前两句诗。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2. 指名说,板书:荷 菊3.师:同学们的回答真棒。4.“荷”字的教学。看到这个字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觉得荷花变得怎样了?你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引导理解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17、反复读:荷尽已无擎雨盖。5.“菊”字的教学。(1)出示菊花图。(板书:菊花图) 师: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那你们看看: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菊残犹有傲霜枝)(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3)对比朗读。(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1.出示橙

18、黄橘绿图。(板书:橙黄橘绿图)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板书:橙 橘 秋之美)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2.齐读诗句。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一)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方法。1.教师范读。2.学生自由体会读。3.个人比赛读。4.男女生比赛读。5.齐读。6.指导背诵。(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

19、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拓展延伸 巩固运用(10分)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1.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出示生字田字格:赠 刘 盖 菊 残 君 橙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皿”是“盖”。减一减:“群羊=君”。换一换:“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20、:(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1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作业1. 背诵并会默写古诗赠刘景文。2. 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板书设计赠刘景文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课后反思第三课时教学时间:课时目标: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

21、“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环节师生双边活动补充意见课前活动课前练字三分钟,教师巡视,纠正易错字。(学生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导练结合(33分)导练结合(33分)导练 结合(33分)导练结合(33分)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1.出示图片(古诗背景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2.谈话导题: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

22、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板书:夜书所见)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书:书写下来。 所见:所看到的。)2.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3.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出示生字:sn tio 送 挑 (1)老师指正:注意读准平舌音“送”。“挑”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tio”,还有一个读音是“tio”,组词为“挑担、挑粮”。(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挑”:“扌”表意,“兆”表音。加一加:“关+辶=送”。(3)(课件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送 挑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4

2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先写“关”,后写“辶”,“辶”是三笔写成,第二笔是横折折撇。“挑”第三笔是提,第七笔是竖弯钩。(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4.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6. 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三、 精读诗文,感悟诗意。(一)找出诗人所见。师: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师相机板书)(二

24、)学习第三、四行诗句。1.师生交流。(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知有儿童挑促织。(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3)理解“知”。 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料想)(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夜深篱落一灯明。2.引导交流:你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说。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25、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得不得了!3.朗读指导。齐读。师范读。齐读。(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谈话过渡:谁知道捉蟋蟀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1.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读一读。2.理解词语,初知大意。(1)萧萧:风声。(2)梧:梧桐树。(3)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3.齐读。师范读。齐读。7

26、.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引导交流: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是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8.读诗。谈话过渡: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四)指导全文朗读。齐读。 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

27、想到什么?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2.教师范读。学生齐读。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5.指导背古诗:(学生先读,老师指导,老师再范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四、 趣味活动,强化记忆。1.把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2.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3.老师读诗的前面,学生接后面,直到学生基本会背为止。4.小组比赛。拓展延伸 巩固运用(5分)1.你们还读过哪些诗人所写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呢?谁来背一首试试!2.老师这里也有一首古诗,请你们认真听一听,跟着一起体会诗歌的感。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3.读一读,背一背。总结(2分)夜书所见这首古诗表达的是诗人“想家”的感情,在朗读时声调要缓慢些。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背诵今天所学的这首古诗。作业1.背诵并会默写古诗夜书所见。2.用自己的话写出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梧叶、儿童、挑促织、篱落、一灯明教学反思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