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81KB ,
资源ID:54315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31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docx

1、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外人物传记选读同步训练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附答案之令狐文艳创作同步检测三令狐文艳第三课毛泽东: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笃信(d)溥仪(p)不屑(xi)嗷嗷待哺(p)B揶揄(y)濯足(zhu)蹩脚(bi)顺蔓摸瓜(mn)C监工(jin)给予(gi)提防(d)拾级而上(sh)D驻扎(zh)怂恿(sn)角色(ju)罪行累累(li)D解析:A项,“哺”应读“b”;B项,“蔓”应读“wn”;C项,“给”应读“j”。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峥嵘睿智慷慨

2、百折不挠B磕头怯懦屈服耳熟能详C辩论裨益彷徨仗义直言D繁琐锻炼懒惰前赴后继C解析:C项,“仗义直言”应为“仗义执言”。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1)有一天,我在这些故事中_发现一件特殊的事,即这些故事中没有耕种田地的乡下人,一切人物都是武士、官吏和学者,从未有过一个农民英雄。(2)这许多人名之中,我认为有几个新文化运动著名的领袖,是我十分_的人。(3)嗷嗷待哺的老百姓举荐了一个代表团去见巡抚,请求_。A偶然景仰接济B偶然敬仰救济C偶尔敬仰接济D偶尔景仰救济B解析:“偶然”“偶尔”都指不经常。“偶然”除了表次数少外,还有“不是必然的”“偶遇”的意思;“偶尔”是说次数极

3、少。“景仰”“敬仰”都有对人尊敬之意。“景仰”有敬仰、仰慕之意,语气比“敬仰”重;“敬仰”指尊敬仰慕。“救济”“接济”都有对生活困难的人给予财物上的帮助之意。“救济”多指国家或社会团体有组织的救援行动,“接济”通常指个人行为。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A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B更可怕的是,他们名气大,有些还有社会兼职,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C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中,父母见微知著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备受感动和

4、鼓舞。D“感同身受”这个成语原用来代替别人表示感谢,但现实生活中人们多用来指感受就同亲身经历一样。词典改版时,编辑者随波逐流,给它增添了新的语意。A解析:B项,“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作画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丰富的材料,用于“言论”不妥,应用“信口开河”;C项,“见微知著”指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或问题的实质,与语境不合;D项,“随波逐流”喻没有主见。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有许多的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B为了充分体现全社会对道德模范的关爱,更好地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近日,中央文明

5、办将对生活困难的“全国道德模范”进行帮扶。C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20世纪最有威望的革命领袖,除了时代的呼唤,跟他自身的意志、性格、心理也都有关:他对革命的坚定信念,献身理想的使命感,还有他的坚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都是成为一代伟人的重要因素。D国家广电总局和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这一规定旨在加强行业准入门槛,将网上五花八门的视频节目纳入更加严格的监管范围。D解析:“加强门槛”搭配不当。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平数不尽的树木引

6、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B在中国其他地方,特别是上海、杭州、汉口、天津(在天津的这种团体是觉悟社,它在组织激进青年的工作方面是领先的。周恩来是它的创始人之一。创始人中还有邓颖超女士等。斯诺注。),富有战斗精神的青年们也组织起一些激进的团体,那时他们已经开始对中国政治产生影响。C在这些田中,每年可以收获60担谷,全家五口,每年一共消费35担这就是说,每人约7担这样每年可以多余25担。D当我在长沙的中学读书时,我第一次读到报纸,报名“民力”,是民族主义派的革命报纸,里面有反抗满清的“广州起义”及在湘人领导下七十二烈士就难的情形。C解析:A项,句号应放在引号内;B项,把括号内最后的句号去掉;D项,“民力

7、”应加书名号。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民俗不是政令法律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BCDD解析:是紧承前面“民俗”,为一组,紧承陈述“民俗”,为一组。8填空。(3分)(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粪土当年万户侯。(

8、2)_,敢教日月换新天。(3)俱往矣,_,_。答案:(1)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2)为有牺牲多壮志(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二、阅读理解(4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15分)我的母亲是一个慈祥的妇人,慷慨而仁爱,不论什么都肯施舍。她很怜惜穷人,在荒年她常常施米给那些跑来乞讨的人。不过在父亲的面前,她就不能这样做了。他不赞成做好事,家中因了这个问题时常吵闹。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反对党由我、我的母亲和弟弟所组成,有时甚至工人也在内。不过,在反对党的“联合战线”之中,意见并不一致。母亲主张一种间接进攻的政策,她不赞成任何感情作用的显示和公开反抗执政党

9、的企图。她说这不合乎中国的道理。但当我13岁的时候,我找到了一种有力的理由和父亲辩论。我引经据典,站在父亲自己的立场上和他辩论。父亲常指责我不孝和懒惰,我则引用经书上的话来和他相对,说为上的应该慈爱。至于说我懒惰,我的辩解是:大人应较青年的人多做工作。而父亲的年纪既然比我大上三倍,他应该更多地做工作,并且我说我到了他那样大的时候,我一定更出力地工作。这个老人继续“积聚财物”,在那个小村里可以说是大富了。他自己不再买田,但是他向别人押来很多的田,他的资本增加了两三千元。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在说明的时候,毛很幽默地引用这些政治术语,他一面笑一面追述这些事件斯诺原

10、注。有一件事我特别地记得,当我13岁左右时,有一天我的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中来。在他们面前,我们两人发生了争执。父亲当众骂我,说我懒惰无用,这使我大发其火。我咒骂他,我离开了家。我的母亲在后面追我,想劝我回去。我的父亲也追我,同时骂我,命令我回去。我走到一个池塘旁边,对他威胁,如果他再走向前一点儿,我便跳下去。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我的父亲一定要我赔不是,并且要磕头赔礼。我同意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屈膝一下。这样,结束了这场“战事”。从这一次事件中,我明白了当我以公开反抗来保卫我的权利时,我的父亲就客气一点儿;当我怯懦屈服时,他打骂得更厉害。发现了这一点,我以为

11、我父亲的“死硬派”结果使他失败。我渐渐地仇恨他了。我们成立了一个真正的联合战线来反对他,这对于我也有许多的益处,这使我尽力工作,使我小心地记账,让他没有把柄来批评我。我的父亲读过两年书,能够记账,我的母亲则完全不识字,两人都出身农家。我是家庭中的“学者”,我熟读经书,但我不喜欢那些东西,我所喜欢读的是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我不顾教师的酷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游记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我的同学大多数都是如此。我们读了许多故事,差不多都能够背诵过来,并且一再地谈论它们。

12、关于这类故事,我们较本村的老年人还知道得多。他们也喜欢故事,我们便交换地讲听。我想我深受这些书的影响,在那种易受感动的年龄时读它们。最后我在13岁时离开小学,开始在田中做长时间的工作,帮雇工的忙。白天完全做大人的工作,晚上代父亲记账。然而我还继续求学,找到什么书便读,除了经书以外。这使要我读经书的父亲十分生气,尤其是当他因对方在中国旧式法庭中引用了一句适当的经书,而使他官司打败以后。在深夜,我常把我的窗门遮盖起来,所以我的父亲看不见灯光。我这样读了一本我很喜欢的书,叫做盛世危言。该书的作者们都是主张改革的老学者,他们以为中国积弱的原因是由于缺少西洋的工具:铁路、电话、电报、轮船等,想将之介绍到

13、中国来。我的父亲认为读这一类的书是浪费时间的,他要我读可以助他打赢官司的,如同经书那类的实际东西。9读书对毛泽东青少年时期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哪些书籍影响了毛泽东思想的发展?(2分)10毛泽东似乎天生就有着一种叛逆的性格,在选文中这种叛逆的性格是如何表现的?应如何看待毛泽东的这种叛逆?(4分)11本文是一篇由传主本人口述的自传,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并结合选文来谈。(3分)12为什么毛泽东认为岳飞传西游记这些“禁书”对自己影响很大?(2分)13“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是害人的”,教师为什么说这些书是“害人的”?这些书在当今被列为名著,鼓励青少年阅读,你怎么看?(4分)

14、9.(1)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故事的书,如岳飞传水浒传反唐三国和西游记等。这些书为毛泽东形成革命思想埋下了种子。(2)盛世危言,这是一本主张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著作,提出了从政治、经济、教育、舆论、司法等诸方面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的方案。此书引发了少年毛泽东继续求学的欲望。10在家庭里,毛泽东和母亲、弟弟甚至工人一起组成“反对党”,反对“执政党”的父亲。主要表现在:一是毛泽东引经据典和父亲辩论;二是随着不满的增加,不断地发展着辩证的斗争,以至于出现“跳水风波”,最后以双方的妥协而结束了“战事”。另外,毛泽东在学校里不喜欢读经书,而喜欢读中国古代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书。青

15、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有强烈的叛逆性格,但可贵之处在于,这种叛逆性格并非如脱缰之野马任意驰骋,而是与健康的人生目标联系在一起,被引导到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新的世界上,这成为生生不息的动力,最终使他坚定地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革命。青春期出现叛逆的心理是正常的,但如果要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那就不能为叛逆而叛逆,不能任性地颠覆一切,关键要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使怀疑、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敢于独立思考、不墨守成规的精神,能够成为人生健康成长的动力。11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巧妙,富有特色。作为党的领袖和政治家,毛泽东在叙述经历的过程中,把革命斗争中一些常用的政治术语融入家庭琐事的描述当中,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而幽默。如:

16、(1)“我家里有两个党,一个是父亲,是执政党”借用“执政党”“反对党”“联合战线”等词形象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与旧势力的代表(父亲)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使父子间的和谈带上了“政治谈判”的色彩,显得幽默诙谐。(2)“我的不满增加起来了,辩证的斗争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断地发展着。”反映了毛泽东的叛逆精神,而且体现了他反抗意识的不断提高。(3)“在这个情形之下,双方互相提出要求,以期停止内战”“内战”通常指国内各军阀之间的战争。这件事体现了毛泽东的反抗已经开始采取一定的策略,与父亲交换条件,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取胜利。这种策略性的反抗也反映在毛泽东后来的革命斗争中。12这些所谓“禁书”不是坏书,讲了一些

17、关于造反的故事,毛泽东很喜欢,并在他心里种下了反抗的种子,为他将来走上革命道路进行了启蒙教育。这培养了少年毛泽东对旧社会的造反精神。13因为这些书都是宣传“反上”内容的书,在当时看来,这些内容的书是该禁止的。今天看来,这些书作为古典名著,其艺术成就已为历史所认可。青少年阅读此类著作将有益于培养自身对文学的兴趣,陶冶自身的艺术情操,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应大力支持。(二)阅读下面一则人物传记,完成1416题。(11分)干干净净的傅雷公元1966年9月2日深夜,中国最伟大的翻译家傅雷与夫人朱梅携手同肩,双双自缢身亡。傅雷夫妇走得干干净净,义无反顾,几乎不留任何痕迹,

18、就像风吹皱一池春水,遂又了无纤痕。傅雷的一生长身玉立,气宇轩昂,就像一棵毛挺的秀竹,宁折不弯。他的夫人雍容静肃,端庄厚憨,柔情似水,就像一根缠绕秀竹的春藤,温存有余。二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自然放射出人生最瑰丽的光芒。一对恩爱夫妻,如胶似漆,举案齐眉;但真正能够做到携手共赴正义,蹈死不顾,恐怕从古至今也屈指可数。贝多芬有句名言:“为了真理,给个国王都不换!”傅雷做到了,这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崇高人格的大写意。傅雷走得干干净净,从从容容。傅雷和夫人临走前9月2日夜,曾给他们的亲人留下一封仅千余字的最后家书。这封遗书是写给傅雷的大舅子朱人秀的。遗书写得笔墨清晰,条分缕析,坦坦荡荡,磊磊落落,至今读来

19、都令人潸然泪下,振聋发聩。从遗书里看到,傅雷的反党罪证无非是一面小镜子和一张褪色的旧画报。小镜子后有蒋介石的头像,画报上登有宋美龄的照片;而这两件东西又都是傅雷的小姨子寄存在他家的,并非傅雷本人之物。正像傅雷所言:“我们纵有千万罪行,却从来不曾有过变天思想。”然而作为一介书生,即使竭尽全力呐喊也是微茫的。理智的傅雷清醒地觉察到树欲静而风不止,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没有向任何人申辩,只在遗书中发出了一个知识分子痛切的自白:“我们也知道搜出的罪证虽然有口难辩,在英明的共产党和伟大的毛主席领导之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决不至因之而判刑。只是含冤不白、无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还要难过。何况光是教育出一个叛徒傅

20、聪来,在人民面前已经死有余辜了!更何况像我们这种来自旧社会的渣滓早应该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了!”“士可杀而不可辱”,这是一个多么干净、彻底、从不苟且的傅雷。傅雷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白白。临走前,他没有忘记托付朱人秀上缴当月55.29元的房租,没有忘记给保姆周菊娣留下一块女表,一个旧挂表,一张600元的存单作为她过渡时间的生活费,并说:“她是劳动人民,一生孤苦,我们不愿她无故受累。”如果说傅雷临走前有什么遗憾的话,恐怕这就是唯一的遗憾,带着深深的同情的遗憾。要送人或该还人的东西,傅雷都如数家珍,一一道来,共13条。最后剩下的53.30元又托付给朱人秀作为他们的丧葬费。至于图书字画听候公家决定。一切均有

21、安排,决不乱套,就像夫妻两个要出门远行,或到国外看儿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和疏忽。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不动声色,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文如其人,惟其有干干净净不朽的人品,才有干干净净不朽的文章。傅雷凡事一丝不苟,尤其珍惜自己的笔墨。当年翻译法国文豪的名著高老头约翰克利斯朵夫时,宁愿精益求精,一译再译,把自己的文稿修改得体无完肤,可是一经定稿,就不许编者妄自改动一字一句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与人无求,与世无争。9月3日凌晨,他和夫人化做两粒晶莹剔透的露珠,在天亮前降临大地,其璀璨的锋芒一直照彻敬佩他的每一个文人。14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傅雷“干净了一生”?作者对傅雷作出了怎样的评价?(3分)15文

22、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如何?(4分)16傅雷身上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被推崇的“士可杀不可辱”的品格,你怎样评价这一品格?请结合文体和现实分析说明。(4分)14.参考答案:傅雷在政治上是清白的,没有变天思想;傅雷在经济上是清白的,仔细处理好大小财产问题;傅雷的文章是干净的,翻译作品精益求精。作者对傅雷干净的一生进行高度赞扬并表达了敬佩之情。解析:主要从三、四、五段中提取信息,这三段分别从政治、经济、文章来阐述傅雷的“干净”。15参考答案: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傅雷夫妇比作露珠,形象生动地突出了他们纯洁高尚的人格,与“干干净净”呼应,突出傅雷夫妇的崇高人格对文人产生了

23、巨大的影响。解析:露珠是晶莹剔透的,用它来比喻傅雷的纯洁的人格,非常得体、准确。16(1)赞成。傅雷坚持正义,保持了人格的纯洁、高尚,对非正义作了决绝的抗争。(2)反对。虽然令人敬佩,将自身名声看得甚至超过生命,因而当声誉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不愿苟且偷生。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生不如意事常十有八九,当我们面对挫折时,不应逃避,要能屈能伸,因为生命不会再生,机会可以再来。正如霍金所说:无论命运有多坏,有生命就有希望。(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5分)布衣学者张中行张昌华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1

24、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谓其“学者”,名副其实。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

25、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张中行从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年始每隔4年出一本。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

26、“道通天地”,虽侧身陋巷,而能“思入风云”。他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张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见晴。到85岁时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称“都市柴门”。他的“柴门”没做任何装修,小客厅兼通道里还放着书架,是平常人家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俭朴给人的印象十分强烈。书房也不甚雅致,书橱里放着一些古玩,多为石头,像仓库。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绳绑扎着。老式书案上备有文房四宝,书卷气袭人。他的卧室更为简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农家常用的大花

27、被,连叠法也是老式的,床边墙上还糊着报纸。他对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时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莱,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从行文上说,他的文章开头喜欢旁征博引,下笔千言如行云流水。不似今人“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他的行文过程就是“思”的过程,他长于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化为一缕缕哲思,融入他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启功说张氏的“散文杂文,不衫不履,如独树出林,俯视风云”。也有人说张氏散文“少张扬蹈厉之辞,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从他那清新自然如数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从那貌似拉杂的谈古论今、引经据

28、典中,我们可体察到他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斯言诚哉。对他的文,周汝昌先生也有贴切的评论:“你从他的文笔看得出,像他论砚一样,那是外有柔美,内有刚德。其用笔,看上去没有什么花哨,而实际上绝非平铺板叙,那笔一点儿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读他的文字,像一颗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则甘馨邈然有余。这里面也不时含有一点苦味。”17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理由不贴切的一项是(3分)()A张中行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B张中行本人北大毕业后一直吃笔墨饭,评级仅属低级。C张中行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极广,学问极深。D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为人古朴,尚古风。18下列对张中行文章的评价,不符

29、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他的文章开头一般不“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而是在行文过程中逐步展现自己的思考,将哲思融入对人生的体察观照之中。B启功认为张氏的散文杂文,有隐逸之风、洒脱之姿、傲啸之态。其实,这正是张氏“布衣学者”的身份决定的。C张氏散文似乎缺少至大至刚的伟岸气象,但并不缺乏对摄生治世之道、国家民族命运的热切关注。D周汝昌先生评论张氏文笔,认为其外表平实,而实际上却蕴涵匠心,内藏深味,发人深省。19这篇传记的细节描写相当传神,请选择一处加以分析。(4分)20张中行八十岁终于成名,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请结合原文内容分条简述。(5分)17.D解析:“布衣”揭示其平民身份,“学者”表现

30、其学问渊博。这与他的为人无关。18B解析:“有隐逸之风”错。19参考答案: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写张中行在外面吃饭,一根豆腐丝掉在桌上,他都要捡起来吃,席毕若有剩菜,他也很从容地打包带回去。生动具体地表现了张中行珍惜一粥一饭的优良品质,也更好地突出了他“布衣学者”的本色,使张中行的形象更加鲜活。解析:此题考查细节描写的妙处。本文细节描写较多,选取典型的、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细节,结合文本进行分析,同时分析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20参考答案:(1)要有所成就必须扎扎实实,勤学善思。张中行晚年成名并非偶然,这与他平时广泛涉猎、善于思考有关。(2)要做事,先做人。张中行敦厚淳朴,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

31、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3)言行要有自己的准则。张中行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张中行为人古朴,尚古风,文亦如其人。这样才能有坚定的信念,有所作为。(4)要自信。没有伯乐发现他,张中行就抓住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独自闯了出来,人在失意的时候不能对自己丧失信心,要自信,坚持努力。(5)人在生活上不必一定是高要求,但思想上一定要高境界。张中行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但他讲“顺生”,追求精神上的高境界,虽为“布衣”,但拥有精神上的丰厚的财富。解析:此题考查带有一定的综合性。要求答题过程中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能结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