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40.35KB ,
资源ID:54388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388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docx

1、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张研农谈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编者按2009年8月3日16时,人民日报社社长、中纪委委员、全国记协副主席张研农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为主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视频 访谈全文求教于网民,讲心里话,不讲假话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人民网强国论坛。今天来到访谈室和网友进行交流的嘉宾是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同志。张社长您好,首先欢迎您的光临。其实您无数次地来过人民网,但是做嘉宾还是头一次。您的预告发出去以后,不知道您看过没有,预告下面跟了很多的问题。我感觉,网友一方面非常关心人民日报社的发展,非常期待着跟您交流,另一

2、方面他们也提了很多尖锐的问题,就看您敢不敢接招了,按照惯例,访谈开始之前,先请您和网友打个招呼。【张研农】:各位人民网网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强国论坛的“坛主”,一起和网友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也有点不安,昨天晚上,在上网以后,看了一些提问,也促进我学习、思考。我最近悟出了一条道理,网民允许也原谅说错话,但是,不能容忍说假话,所以我今天本着讲心里话,不讲假话的态度,来求教于网民,这样我的不安的心理也打消了很多。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一个时代的新课题主持人:听您这么一说,我估计网友也放心了。大家都知道,去年6月20号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来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虽然时

3、间过去一年多了,但是网友们还是非常关心。有位网友问,总书记的讲话对您触动最大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什么?【张研农】: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重要讲话,我们越学越感到它具有纲领性、里程碑的意义。如果要说触动最大的,我体会是这样一句话,就是总书记讲的,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这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时代的课题。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我们理解,这是基于一个全新的判断,我们所处的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可以从四个方面来认识:一个方面,改革开放让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也就是过去马克思所说过的一句话,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如果用今天一位驻京外国记者的话来说,那就是全

4、世界都渴望听到中国的故事。我是搞新闻的,也关注一些事实,有一个数据显示,到今年1月份,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新闻机构约700名记者在华常驻。这个数字与2002年相比,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100多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多。这些信息就告诉我们,中国的份量、中国的块头和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场景的切换,意味着我们新闻舆论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是一个方面。第二方面,科技进步使社会舆论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有一本书是美国作家弗里德曼写的,叫世界是平的,它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某种程度上抹平了世界的疆界。也就是我们说的,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地球村”。中

5、国古代的那句话,“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在海内不存知己,天涯也若比邻,进入了“天涯若比邻”的时代。从我们国家来看,技术的运用后来居上。最早是1994年接入互联网,现在网民人数最新统计是3.3亿,成就了网民人数世界第一的地位,手机用户接近7亿,也跃居世界第一。信息技术的进步让中国社会舆论的形成机制、传播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是我们听你说,而是我们都在说。也正如有些同志所讲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面对的就是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所描绘的,社会舆论多层次的实际,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新趋势。这样一个新趋势,对新闻工作者的舆论引导能力也就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三方面,以人

6、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带来了新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更加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由于这个变化,就带来了新闻事业观念的变革和思想的进步。大家可以翻翻这些年的中国报纸,可以发现,从报道选题到版面的编排,都在不断变化。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关注民生的报道逐渐增多,包括这次人民日报7月1日扩版,周一到周五,每天增加了一块社会建设的新闻版。我们上面标着就是“社会”,刊发与民生有关的新闻,还创办了一个新的周刊,叫民生周刊,关注就业,关注健康,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热门话题。以人为本,不仅是宏大叙事的一个概念,而更是润物无声的一个细节,它带来的变化非常广泛,也非常深远。这个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十七大提出的,要保障人民群众的

7、“四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我们学习感到,这“四权”的保障与新闻报道和舆论引导有直接密切的关系,是我们新闻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指向,就是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四方面,就是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对文化软实力发出了新的呼唤。传播力决定影响力,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进步,这已经被世界广泛认同。但要真正成为强国,需要在文化、在人类价值观上,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的能力。一个国家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应该说,我们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已经在世界范围取得了

8、独特的魅力,但是我们还缺乏先进的、强大的传播手段,去使这种声音、这条道路更好地传播。实际上我们最近几年做的一些工作,比如说去年在抗震救灾和奥运会期间,有一些成功的探索,就是通过传播手段,通过提高传播力,来提高影响力。而现在,世界的舆论还是西强我弱,西方几个主要媒体,垄断了世界绝大多数的新闻信息发布,所以,加强我国的传播能力建设,打破西方媒体垄断的格局和话语的权力,已经成为一项紧迫而现实的任务和重大的战略课题。这四个方面,可以说是我们理解总书记提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时代背景,这个理解是我们通过学习得到的,也不一定对,敬请网友们指正舆论引导要寓于报道之中,不是单向宣传和发号施令主持人:刚才您从四

9、个方面为我们分析了当前我们所处的新的舆论环境发生的变化,我们只有注意到这些变化,并且研究这些变化,才能有效地引导舆论。我觉得这个分析对我们所有做媒体的编辑来讲都会有所启发的。我们今天的访谈主题是“舆论引导新格局中人民日报新追求”。我看到有些网友在预告下面对舆论引导有些争论。我给您念念。有一位网友说,除了政府部门和官员,根本就没有人看,还追求什么新格局,政府部门和官员还用你去引导舆论吗?网友“中南海里的鱼”说:错了,关心的不一定都是政府部门和官员。还有一位网友说,我不喜欢引导,但是我喜欢听一点真实的东西。网友“龙翔天下”也问:舆论引导还是引导舆论,事实和利益,哪个更重要?您怎样看网友的这些观点?

10、【张研农】:我觉得这里面也有一个对新闻规律的理解问题。我觉得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人民日报的讲话,里面把我们党的主张和新闻规律很好地结合了起来。他在讲话中有这么三句话,就是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党的主张,在同人民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我感到这是我们理解何为舆论引导,以及怎样引导舆论的一个重要的基点。我们说过,当今时代利益格局和舆论格局的多元化问题,网友们可能也指的是这个问题。一个是利益格局、舆论格局都多元化了,也分析过今日中国舆论生成的传播机制的巨大变化。现在的舆论场是纷繁复杂的一个舆论场,要达到对一件事情的全面、准确认识,达到对社会发展问题的趋势和全局性把握,

11、我感到需要我们根据总书记的要求,正确诠释和实践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这种引导不是生硬的单向宣传,总书记讲了,要在报道新闻事实中体现党的主张,所以报道在前,引导在后,引导要寓于报道之中,不是生硬的单向宣传,也不是一味地发号施令,而是要求同存异,要尊重事实,尊重规律,不回避现实的矛盾,也不漠视各方的利益,在同群众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形成共识,形成合力,我觉得,通过民主的方法求得最大的共识,能够被各方面所接受的一些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合力。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主持人:网友“传媒大盗”说,这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一些老牌大报岌岌可危,有的关门大吉,有的申请破产保护,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人民

12、日报是不是也意识到了危机?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在技术发展翻天覆地的大趋势下,人民日报的未来将向何处去?【张研农】:提出这个问题的有人民日报社长的意识。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人民日报社最近开会大家多次议论的一个问题。由于信息技术和新兴媒体的发展,也由于市场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传统的媒体来说,我们人民日报社不少同志,包括我自己在内,产生了严重的危机感。人民日报曾经无比辉煌,我自己在50年代、60年代都能感到,那时候人民日报无比辉煌,地位显赫,作用显著。如今,无论是媒体的形态,还是媒体的生态,都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电视仍然强势,网络、手机异军突起,后来居上,报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所以

13、在某种程度上,有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有失落感属于正常,失落的情况也可能经常发生。但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我们不能因为失落而没落,失落不可怕,关键是把失落感化为危机感、紧迫感,化为一种改革和变革的动力。实际上机遇往往和挑战并存,报纸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十几年前,人民日报还在采用铅字印刷,当时很难想象,仅仅不到20年的时间,人民日报的新闻内容,现在从理论上说,只要鼠标、计算机加上一部电话,人民日报这个流程就完成了,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手机传播到世界各地。从历史上看,人民日报发行量最大的时候也只有600万份,如今按新闻到达率来统计,借助新技术,今天人民日报的受众远远超过了历史上发行量最大的时期

14、。所以说,事物都是两面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报纸既是巨大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机遇。面对这个挑战和机遇,落实总书记提出的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样一个要求,我们既有应对挑战不进则退的压力,更有不辱使命、不输人后的动力。因此要时刻充满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激昂的创新冲动,也有强烈的本领恐慌。比如我们的传统理念和办报方式,与新技术、市场机制联系不紧密,造成了我们对新技术运用的不敏感,对市场机制的作用也不敏感。作为一家传统大报,从思想观念上、组织机构上、技术进步上,都需要重新学习,加强培训。我们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要加强报网融合,包括发展手机报,也包括我们还设想搞电子阅报栏等新兴媒体的形式,特别提出研究开发搜

15、索引擎等新技术,着力研究媒体格局的变化,逐步形成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力争在新的竞争态势下,形成新特色,确立新优势。历史地看,这是一代中国新闻人的使命。人民日报走过了61年,在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现在我们常讲“四个深刻”: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在科学技术不断改变信息传播和新闻表达方式的格局中,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的第一大报需要新的探索,这张报纸曾经见证中国历史,也推动中国历史的发展,如何更快捷、更深入地记录这场空前的社会变革,如何及时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广泛地通达社情民意,作为中国新闻媒体的排头兵,如何应对媒体分众化、对象化

16、的新趋势,用新的技术手段、新的传播方式、新的文化内涵,建设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国际一流媒体。人民日报责无旁贷,必须奋发求索。这也是我们今天既充满信心,又感到非常危机,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产生的决心,就是责无旁贷、奋发进取。促进以人为本、社会和谐是人民日报的优势也是职责所在主持人:张社长,人民日报社其实一直强调要高出一筹。网友“淡然之”:请问人民日报高在什么地方?在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中,人民日报怎样进一步高出一筹?网友“强国无名”:张社长,人民日报同世界一流报刊相比,有什么特点和差距?该怎么办?【张研农】: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人民日报和许多兄弟的媒体相比,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需要很好地向其它报纸,包

17、括电视、网络来学习。从时代的发展来看,人民日报长期有一个定位,就是要高出一筹。这是新中国的新闻宣传体制对人民日报的一贯要求,是党中央的要求。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把人民日报推到了这样的舆论高地。这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毛主席曾经说过,党报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那个时候,主要的媒体是报纸。可以说,中央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做出的深刻总结,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意志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人民日报来传播的,来宣传的。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就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从而也使它具有独有的公

18、信力和权威性。政策解读和宣传,至今仍然是人民日报的权威性和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人民日报在这一次七一扩版以后,我们专门开设了一个“人民观察”栏目,这个栏目也力图侧重于对改革开放的一些全局性问题,对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的实施情况做出深度分析。在很多人眼里,特别是在外国人眼里,人民日报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形象,代表中国的形象,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一个“晴雨表”,就是说人民日报的话语份量非同一般。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利益格局结构发生了分化,在日益纷繁复杂的舆论场中,特别需要凝聚社会共识的主流舆论。今天的中国可以说是有多种声音、一个世界。伴随着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了不同的利益诉求和

19、意见表达。与此同时,新闻传播和社会舆论也呈现了我们前面所讲过的这种分众化、对象化、立体化的格局。利益多元化、观点多元化、诉求多元化、传播媒介多元化,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如何凝聚社会共识,凝聚人心,弘扬我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观。人民日报可以主动设置议题,积极回应各方面的关切,对各种多元的,甚至是莫衷一是的议题和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正面的解读。我觉得这些方面有大量的工作可做。这一次扩版,我们人民日报专门成立了新闻协调部,并通过人民网、环球时报和新闻战线对社情民意,特别是网络舆情,进行追踪和分析,作为党报新闻报道的评论选题的参考素材,回应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帮助党政机关把握社会脉搏,及时调整决策

20、,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感到,人民日报在撬动各方面的工作,在解决各方面的问题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努力去做。通过这些工作,促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这既是人民日报的优势所在,也是党中央机关报的职责所在。引导舆论要遵循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的传播规律主持人:这里有两个现场的网友还在讨论舆论引导的问题。他还想问问您。网友“灰名单与灰太狼”:请问嘉宾,舆论引导是因势利导为主,还是造势而导为主?网友“无产无畏”:舆论如何引导群体事件中不明真相的群众了解真相?【张研农】:我觉得引导不叫造势,还是叫因势。引导舆论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我觉得新闻传播规律和一个人的认识规律

21、是一致的,所以首先应当是公开、透明、及时、准确。社会发生了一些事件以后,要本着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去报道它。在这个基础上,对事件的成因,对事件的结果,再进行补充报道。认识规律,首先要了解事情是什么,然后,人们就要关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今天对很多社会现象的报道,包括后面的关注,是寻求这么一个规律进行的。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建立这么一个有效的机制,这样的话,就可以很好地回应社会的关切,达到使人们认识这件事情,最终能够在最起码的问题上形成共识,在事实基础上达到对这个事情的正确认识。人民日报扩版不仅要优化内容,还要改进文风主持人:再来看一个网友的问题。网友“风儿飞”:听说最近主

22、流媒体的改革力度很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改革把新闻的时效性体提高了很多,央视的改革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据说连新闻联播都在考虑新闻转身的问题,在这个方面,人民日报有什么大的动作?【张研农】:这位网友对新闻改革的动向非常关注,我们一直注意向兄弟媒体学习,央视、央广的改革力度都很大,虽然是不同类型的媒体,但是传播规律是共同的,我们很注意向他们学习。比如央视。央视这一次改革,给我三个方面印象很深:第一,理念和思路上的改革。他们明确提出了“新闻立台”的理念。电视台要靠新闻立台。第二,他们进行了体制改革,特别是整合资源,由过去各个台的五个新闻中心合并为一个中心,据说,涉及到2000多人,力度也是很大的。第三

23、,他们提出不光是要报道事实,而且还要增加评论的元素。它就占这个优势,发挥这个作用,我们也是很欢迎的,通过学习,也受到了很多的启发。去年人民日报创刊60周年之际,我们就计划扩版,今年7月1号正式实施,每周周一到周五16个版到了20个版,周六周日仍为8个版,为了不给读者增加成本,报纸价格不变,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借这个机会,我也想简单介绍一下扩版以后的人民日报。这次扩版,恐怕还是阶段性的,我们还有进一步扩版的设想和空间。现在的20个版,一到五版为要闻版,六到十六版主要是新闻版,十七到二十版为周刊、专刊和副刊,要闻版侧重新闻性强的时政报道,新闻版追求有时效的深度报道,周刊、专刊推出专题性、研究性的新闻

24、宣传报道。我们这次扩版,不仅是在我们指导思想上,想法子在“三贴近”和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不仅增加容量,更重要的是提升质量,不仅优化内容,而且要改进文风,我们将努力丰富报道内容,大幅度地增加新闻信息、政策解读、深度报道、重大典型、各类评论、理论和文艺宣传,也包括国际报道和图片新闻,重点关注国内和国际热点,加强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和述评,及时在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发出声音。其实,扩版是人民日报改革的前台呈现,我们报社为了建设国际一流媒体,后台启动了机构与职能调整改革。人民日报社原有的机构编制还是1995年经党中央批准的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在历史上对人民日报的建设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功不可没。但十几

25、年过去了,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课题,媒体的变革也不断出现新的挑战,新闻传播的国际化、数字化、多样化趋势愈发明显,竞争也日趋激烈,所以我们的发展思路、办报方式、管理方式也要转变。作为一个担负引领全国舆论使命的党中央机关报,一个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力的新闻媒体,我们应当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发展的新需要,进一步强化媒体意识、国际视野、现代思维,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具有党中央机关报特色和现代媒体特征的改革。我们现在的改革的主要部分已经完成了,在编辑部门我们设立了新闻协调部,我们成立了技术部,媒体发展的动力,一靠改革创新,二靠技术支撑,技术决定传播力,所以我们要整合我们的技

26、术方面的资源,要加大这个方面的投入,加快技术的研发,加快技术的进步,为提高我们的采编能力,提高传播能力,以及安全保障的能力,提供技术支持。我们热切期待,读者和网友对人民日报改革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欢迎大家在这方面多提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地方上的,有些党报的省级媒体的改革,也欢迎给我们多提供一些资料,以便于我们参考、学习。记者站改为分社,不铺大摊子,不延伸机构主持人:网友非常关心人民日报扩版以及机构和职能调整的情况,提了很多问题。网友“中南海里的鱼”:这次机构调整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阻力?人民网手机网友“某年某月某一天”:原驻国内国外72个记者站改为分社,能问一下记者站和分社在职能上存在哪些差别

27、?【张研农】:这次机构改革还是很顺利的,如果有一些困难,也完全是在思想方面、观念上的问题。经过讨论,现在总体实施的很顺利。在机构与职能调整的改革中,有一项,就是把人民日报原来驻地方记者站改为分社。这个不光是名称的变化,长期以来,人民日报驻地方记者站的体制和架构,功能单一,力量薄弱,与现代媒体建设的趋势不符合。改分社,很重要的一条,我们是想实现多功能,就是原来在报纸下的记者站改为在多媒体形成舆论引导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下的派出机构,由单一向人民日报供稿,改为向人民日报,也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版,还有人民网,以及人民日报所属的报刊来供稿,来统筹负责人民日报社在当地的新闻采访、报纸发行、数字传播、网络建设

28、等工作,从基础和源头上为报网融合,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但是我们这个分社的建设,也坚持不增加很多人,不铺大的摊子,不搞任何的经营活动,也不往下延伸机构,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成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分社。包括国内分社和国际分社。也欢迎我们的网民对人民日报社的分社工作多提意见,多予监督。报网融合会让老百姓有更多反映情况的渠道主持人:再来看网友的问题。网友“望西北”:近来网络监督的作用越来越大,请问张社长,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如何进一步加强舆论监督?人民网手机网友:希望贵报能够开通一个让老百姓反映情况的渠道,现在有这样的渠道吗?网友“杨再昌”:人民日报平时是如何处理群众来信、来访的?【张研农】:这涉及到报

29、纸的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要搞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在人民日报、人民网都是很受重视的。人民日报有一个专门的“读者来信”版,主要刊登的都是群众反映情况的稿件。我们还有专门处理群众来信的一些编辑记者。在我们人民日报社门口,还设有一个“读者接待室”。人民网的舆论监督力度,现在应该说越来越大。从“人民时评”这样的网上评论栏目到地方频道的热点关注,还有领导干部留言板的设置,还包括“人民议事厅”、“E政广场”这样的栏目,其实就是刚才网友提出的,让老百姓反映情况的渠道。去年年底,我们还专门推出了一个“舆情”频道,对社会热点事件及时反应,邀请专家分析建言。人民网还出版了反映网上民意和热点的网络舆情杂志,也是把这些

30、舆情集中起来,让大家更好地去发挥它的作用。人民日报的许多舆论监督的报道,也是从舆情频道获得线索,以后人民日报和人民网要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性,更好地发挥网络的舆论监督作用。通过舆论监督,来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促进我们社会的进步。人民日报的优势就是政策解读、言论分析主持人:您刚才讲到中央电视台是“新闻立台”。网友“漫游世界”:人民日报是本着什么立报?扩版后的人民日报侧重于在哪些方面下功夫?【张研农】:人民日报本着什么立报,很难用一句话概括。人民日报是一个新闻机构,当然也应该重点抓新闻。如果论速度,我们快不过电台,论容量,也超不过通讯社,画面的生动性,超不过电视台。所以人民日报很重

31、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政策解读、言论分析,把这个作为很重要的优势来彰显人民日报的优势。像网友们讲的,我们要出思想、出见解、出观点,在这方面加强人民日报在舆论场上的作用。大量的信息大家都好获得,但是如何有一种很好的观点、思想、见解,这也是大家所需要的。人民日报在这个方面,要抓这个优势。我们讲争创优势,也就是在理论、评论、综述、评析、深度报道上争创这个优势。人民日报要积极地发展互联网,主动地运用互联网主持人:今天关心这场访谈的有很多编辑记者。有一位记者叫“穿越麦田”说,坦率地讲,以前同行出去采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大报记者,被奉若上宾,现在有些采访,网站的频道、主编成为焦点,您了解这个情况吗?

32、您知道以后,心里有什么感想?【张研农】:多多少少了解一些这个情况。前面也讲到了,我们有程度不同的失落感。这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互联网是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大家都这么评价,也可以说是20世纪留给21世纪的最辉煌的文明成果。我觉得这样评价互联网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影响不算夸张。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对产业革命、文化创新和社会变革所形成的巨大推动力,我觉得,今天每一位网民可能都比我有更深刻的体验。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总书记在人民日报考察的时候非常重视网络的作用和影响,重视人民网和网络媒体的发展。记得总书记一年前在人民网时就说过,他也是一名网友,尽管工作比较忙,还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