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0.81KB ,
资源ID:54673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673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docx

1、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人民防空知识教育(教案)第五课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第五章 生物武器及其防护第一节 生物武器概述(1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对生物武器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2、让学生了解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特点的不同3、让学生了解生物战剂的性能以及它对杀伤、破坏作用等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生物战剂的施放方法和入侵途径教学难点:生物战剂的概念教 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引言):(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及所见所闻,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生物武器,激发学的学习兴趣。)人都遵循“生、老、病、

2、死”的自然规律。人的一生最怕的是“病”,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不断与疾病斗争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许多自然灾害过后,常常伴随有各种流行病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水灾、地震的发生,如果不做好消毒、预防,很可能会导致流行病的发生,会导致比自然灾害死的人会更多,在不久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过后,很多的防预人员进入,喷洒大量的流毒药水,防止流行病的发生;前几年发生恐怖的“非典”流行等;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病毒引起的。而生物武器可以通俗的说:就是人为地制造的流行病。生物武器虽然不会像核武器那样破坏建筑物,但它可以在短时间内令一座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城市变成一座死城。生物武器与化学武器也有很大的区别。化学武器是一种毒药

3、,与人体的皮肤接触或被吸入身体后会致命;生物武器则是微生物,它们侵入人体后,以几何级数繁殖,最后摧毁人的生命。化学武器不能像病毒一样,以传染的方式扩散开去。而我们根本也无法制造足够浓度的化学武器来引致大规模的伤亡。因此,生物武器远比化学武器可怕得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内容。(展示课件)第一节 生物武器概述一、生物武器生物武器: 生物战剂施放它的武器、器材其中:生物战剂是用以杀伤人、畜和破坏农作物的致病微生物及毒素。下面,我们看几种生物战剂的图(图3)(让学简单了解各种战剂及)(炭疽杆菌:导致传染病的症状有:发热、呼吸困难、胸痛、皮肤炭疽有红色丘疹,水疱、吸收困难等。霍乱弧菌:导致传染病的症状

4、有:恶心、上吐下泻、肌肉痉挛、衰竭等。鼠疫杆菌:导致传染病的症状有:发热、胸痛、白痰、吸收困难等。肉毒杆菌毒素:导致传染病的症状有:视力模糊、复视、眼睑下垂,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除此之外,可能使用的生物战剂还有天花病毒、脑炎病毒、伤寒杆菌、布氏杆菌等。目前国际上禁止的生物战剂达38种。(最早研究和使用细菌武器的国家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大战期间德国都使用了细菌武器。图4:这是被德国法西斯残害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里的尸体,这些尸体被投入一个大坑中集体埋葬。图5:这是日军731部队长细菌战犯石井四郎中将。图6:这是原731部队动力班的暖气锅炉房、发电室遗址。1932年,日军在我国东

5、北境内建立一个专门的细菌实验场,疯狂地研制多种生物战剂:如鼠疫杆菌、炭疽杆菌、霍乱杆菌、伤寒杆菌,流行性脑膜炎菌等,并惨无人道地用被捕的中国人做细菌试验品。据文件证明,每年要杀害600多人。 1952年美军在朝鲜战场和中国边境地区大规模地使用生物武器多达3000次,所用战剂 10余种。图7:这是美国侵略者撒布在我国境内的带菌跳虫,这种跳虫带有使动物致病的立克次体。图8:这是我志愿军部队集会,愤怒控拆美帝国主义进行细菌战的罪行。)(过渡):生物武器是现在比核化武器都严重的问题,而生物战剂是生物武器杀伤力的基础和核心,那么生物战剂分类如何呢?二、生物战剂的分类按照是否具有传染性分为:传染性战剂和非

6、传染性战剂两类。传染性战剂传播快、能造成传染病,并持续一定时间,如鼠疫、天花等病菌。非传染性战剂,只感染接触者,如肉毒毒素等。按照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失能性战剂和致死性战剂。失能性战剂是指病死率小于10%,如布氏杆菌。致死性战剂是指病死率高于10%,如鼠疫杆菌,黄热病毒等。(过渡):那么生物战剂是如何施放呢?三、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展示录相)图9:这是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的图1、喷洒生物战剂气溶胶固体或液体生物战剂微粒在空气中形成的悬浮体,称为生物战剂气溶胶,它能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食物、水源等。并能渗入无防护设施的工事,人员吸入一定量的生物战剂气溶胶即能发病。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是敌人撒布

7、生物战剂的主要方式,具体方法和器材有:(1)小型炸弹:(生物炸弹、导弹弹头,通过爆炸方法,产生气溶胶,此种方法、生物战剂损失较大,但使用方便。)(2)气溶胶发生器:(气溶胶发生器可由飞机施放,这种方法,生物战剂损失少,且无爆炸声。)(3)布洒器:(布洒器可用飞机在目标上风方向低空 喷洒,也可以利用舰艇从海面上施放吹向陆地。布洒器装量大,生物战剂损失少,适宜大面积污染。)2、投掷带生物战剂的媒介物图10:这是飞机投掷的四格弹及生物战剂媒介物利用飞机、炸弹等武器投放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如蚊、蝇、蝉、蜘蛛、黑跳虫)、小动物(如鼠、青蛙)和杂物(如树叶、羽毛、食品、玩具、棉花、纸张)将病原体传给人员,

8、使人致病。(美国在侵朝战争中从1952年1月28日起也多次用飞机撒布了大量带有传染病菌的各种毒虫。)3、其它方法。用生物战剂污染水源、食物、通风管道,日用品、尸体或遣返俘虏等,间接使人感染致病。(1364年,鞑靼人围攻黑海附近热那亚地区的卡法要塞时,就曾把自己队伍中死于鼠疫的尸体投入要塞,使守卫者发生鼠疫而无条件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德国曾用飞机在罗马尼亚的城市上空投掷被污染的食品。1940年10月27日,日军在淅江省宁波市空袭时撒下大量带菌小麦,造成病行34天,受害达99人。同时发生在1952年的宽甸事件和1952年的甘南事件都是美军对我国境内空投带菌动物的证据。)图11:投毒:四

9、、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途径(展示录相)了解生物战剂侵入人体的途径,有助于对其进行防护,主要有以下四种途径(展示课件)1、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例如吸入炭疽菌的芽胞可引起肺炭疽,肺炭疽发病时表现为流感症状,24小时72小时不治而死,死亡率超过80%。)2、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3、皮肤接触:生物战剂或带菌物品上的病菌可直接或间接经皮肤、粘膜,伤口进入人体。例如前不久流行于美国的炭疽杆菌这种生物武器,早在1918年英国抓获的一名德国间谍身上就发现了这种病菌,炭疽杆菌可以经皮肤伤口进入,引起皮肤炭疽。最初在局部形成小疱,中心有水

10、疱,以后化脓,最后中心形成黑炭色坏死焦痂,“炭疽”由此而得名。4、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图12:生物战剂伤害途径五、生物武器的特点:生物武器具有区别于核武器,化学武器和常规武器的杀伤特点:1、致病力强作为生物战剂的微生物,大多是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其致病力比化学武器要强得多,少量进入体内即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例如,委内瑞拉马脑炎、登革热病毒、开花病毒等只要吸入1到数个病原体即可能使人感染。若同时感染几种战剂,使临床症状改变或病情加重。另外传染性的战剂可引起疾病的大流行。如1946年,某纵队发生霍乱流行,数日间就发生几百例,给部队造成很大危害,影响了作战行动。

11、2、污染面积大由于生物战剂的致病剂量很小,在有利的气象、地形条件下,用小量的生物战剂就即可以造成大面积的污染;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小动物能在人、畜之间互相传播,造成疫区,如鼠疫、霍乱等。在这方面它远远超过核、化武器。1969年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在一次报告中推算:一个储水为5000吨水库,投放半公斤沙门氏菌后,就可以污染整个水库,人喝了这种水100毫升,就可严重发病;达到同样效果,剧毒氰化钾则需要10吨。这虽是理论推算数字,但值得我们重视。1994年9月18日是印度象神节最后一天,古吉拉邦工业城市苏拉特街头数以千计的男人在庆贺节日,此时,一种致命的瘟疫“鼠疫”在流行。没几天,仅有200万人口的城市

12、竟有30万余人逃离。结果这些可怕的瘟疫又蔓延到印度的7个邦和新德里行政区,患者多达4780人,其中很多人死亡。3、不易被发现生物战剂气溶胶无色无味,加之敌人多在黄昏、夜间、拂晓、多雾时施放,所投昆虫、动物容易和当地原有昆虫、动物混淆,不易被有发现。人员感染后初期无症状,检验和鉴定需要有一定时间和专门器材,因而影响及时地、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4、传播途径多可经空气、水、食物、污染物体及媒介昆虫等传播,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及黏膜进入人体内。5、危害时间长一般生物战剂气溶胶危害时间可达数小时(白天约2小时,夜间约8小时)至数天,沉降于地面的生物战剂一般比在空气中有较持久的杀伤作用,由于它

13、能因人员或车辆的活动,再次飞扬至空气中,被人吸入导致发病。如炭疽芽孢在适合条件下,在土壤内可生存10年以上,撒入水中的霍乱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活存数十天。在适宜的条件下,某些病原体可以活存相当长的时间,有人估计有的生物战剂(炭疽杆菌芽孢)其污染作用可延长百年之久。撒布的生物战剂气溶胶或带菌昆虫(蚊子、跑蚤等),如果传染了当地动物,要在动物间传播,也有可能形成长期疫源地,对人的危害时间将更长。6、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生物战剂多是一些活的致病微生物,由于受到温度、湿度、日光、风向、风速、降雨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在使用的时间和地域上就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能完全根据作战需要随时随地使用,而且其效果也难以

14、预测。例如:高温、低温条件能使大多数液体生物战剂气溶胶迅速失去作用。日光中的紫外线级使大多数微生物学在数小时内死亡。风速超过每秒8米时,气溶胶会很快扩散,不能维持有效杀伤浓度。风向改变时,不易达到袭击目标,风向倒转时,还有危及攻击者本身的可能。六、小结:由于生物武器具有以上与常规武器不同特点,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能致病、致残、或有致死;有的有速效或缓效伤害作用;有的能使人员和骡马暂时或永久失去战斗和工作能力;有的有传染性,有的无传染性,有的在人、畜之间相互传染。人、畜受染后,病情较复杂,发现迟,救治不易,消毒处理也比较困难。因此,生物武器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武器。七、作业问答题:1、什么叫生物武器?

15、2、生物战剂的使用方法有哪些?3、生物武器有何特点?填空题:1、生物战剂按照对人的危害程度分为_和_,按照是否具有传染性分为_和_。2、生物战剂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和_3、施放生物战剂气溶胶的武器主要有_、_和_三种类型。第二节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1课时)教学目的:1、让学生学会判断敌人使用生物武器的方法2、使学生学会对生物武器的基本防护措施3、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武器的防护信心教学重点: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教学难点:发现敌人使用生物武器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简易个人防护器材教学过程:(引言):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人民就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禁止生物武器的

16、努力,并于1971年签订了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但是直到今天也没有阻止生物武器在战争和恐怖袭击中的使用,可见,加强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有备无患。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第二节 对生物武器的防护措施敌人使用生物武器时,一般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如能及时发现判断,可减少或避免其危害。一、发现(展示录相)1、施放现象飞机低空飞行时尾部有云雾或撤下其它杂物;投掷的炸弹爆炸时,声音沉闷、闪光小。1940年10月27日,位于浙江市波市上空,一架白色飞机由东向西低空飞来,盘旋几圈,施放烟幕似的在上空留下一团黄雾。原来是日机撒下大量带菌的跳蚤、麦子、粟粉和面粉,接着许多市民相继得病而死,原来是日军丧心病狂投下

17、了被称为“黑色魔疫”的鼠疫杆菌,造成一百多人死亡。一个叫钱贵法的酒馆学徒工经历劫难后死里逃生,人们称他为从棺材底下漏出来的人。2、地面状况地面有特殊容器及弹壳、弹片;弹坑表浅,周围有粉末或水珠残迹;昆虫、小动物出现的数量与季节场所反常等。图1:这是宽旬中学学生李思俭向调查团报告他发现细菌容器的经过图2:调查团观察美机投下细菌容器的现场1952年3月12日,辽宁省的宽甸县发现8架美国飞机,其中一架掷下一个光亮的圆筒奖物体,经搜寻找到许多蝇和蜘蛛,9天之后,一名学生在一个沙洲上发现许多容器的碎片,最大的“弹片”是金属的,但最多的碎片是一种薄而带小孔的石灰质的。经专家检验投掷的小动物均带有致病的炭疽

18、杆菌。所幸当时是冬天,沙洲周围的河床是干涸的,否则污染面积更广。3、发病情况:在短时间内发现大批症状相同的病人、病畜,发生当地少见的疾病或出现发病季节反常等现象。例如虫媒脑炎出现在冬季。以上只是个人发现敌人武器袭击的简易方法。要准确判断敌人是否使用了生物武器,还必须经卫生防疫部门化验。为此,个人应根据指挥员的指示采集标本送检。采集标本的种类有:可疑的弹片、昆虫、动物、杂物和污染物(如污染的泥土、石块、植物、水等)以及病人的血、痰、大小便等,将标本分别装在清洁的容器内,封闭好并注明采集地点、时间、品名、采取人,尔后送检。图3:这是化验车,用于快速机动条件下各类生物战剂、毒素和细菌的快速检验,也可

19、以称其为机动的微生物检验室,完成当前人们最为担心的炭疽病的检验,是生物检验机为不足道的功能之一。图4:这是SRBSDS生物遥测系统(过渡):有了这么发达的器材和装备,我们就不难发现敌人是否使用了生物武器。当确认遭到敌人的生物武器攻击时,为了保障人员免受损害,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二、防护措施(展示录相)1、对气溶胶的防护气溶胶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人体,所以使用各类防毒面具和口罩,就可以有效地阻止致病微生物进入呼吸道。另外,在紧急情况下,使用一些干净柔软的棉布或纱布,中间填充一些药棉制成简易口罩,也可以有效地阻止生物战剂气溶胶进入呼吸道。(提问):在使用防毒面具和各类防护口罩时,应注意什么?(答

20、):配戴要迅速及时,面具和防护口罩与头部脸形要吻合,要佩戴严实不留间隙,防止致病微生物和毒素进入呼吸道。图5:这是各种型号防毒面具和滤毒装置2、防止人体表面污染和昆虫叮咬教师让个别学生上讲台,利用简易防护器材演示,然后让全体学生检验其正确否,再通过录相进行学习,最后教师小结。各种个人防护器材可有效地防护人体表面不受污染或避免昆虫的叮咬,如轻便防毒衣、防毒服、斗篷、靴鞋、手套等。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雨衣、塑料布等进行防护。(提问):在穿戴防护器材时,应注意什么?(答):扎紧领口、袖口、裤口,以防止昆虫钻入叮咬。在无防护器材和其他替代用品时,穿戴厚质的长袖长裤,并扎紧“三口”,也可以

21、有效地防止生物战剂从体表侵入。暴露的皮肤必须涂抹驱避剂,如平时使用的驱蚊药水等,可防止昆虫的叮咬,或在肩头部披防虫网。3、免疫接种(提问):同学们从小到大是否进行过预防接种?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答):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生物战剂对人本伤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有效措施。疫苗的种类较多,效果不等,在使用时应掌握好时机,以获得最佳效果。当获知敌人有可能使用生物武器时,可根据战剂的种类,对污染区人员进行相应疫苗的接种和复种。对部分战剂还可以使用具有治疗作用的免疫球蛋白。除特异性免疫外,目前随着免疫学和生物制剂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某些免疫制剂来提高人体的非常异性免疫力,如一些干扰

22、素诱导物,能使人的细胞产生广谱性的抗病毒干扰素,增强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图6:这是医务人员正在进行预防注射(过渡):1976年7月28日,我国唐山发生了强烈地震,这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倾间夷为平地。有24万多人死亡,重伤16万多人,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天之内伤死亡人数最多,破坏最严重 一次浩劫。当时时处盛夏,尸体极易腐烂的情况下却未引起大面积污染和造成瘟疫流行,是我们国家的防化部队应用装备器材对环境作了消毒和卫生处理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4、消毒图7:这是美国工作人员进行装疽病毒消毒一提起炭疽病毒,人人谈虎色变,其实只要对受染对象实施及时的消毒、灭菌处理,就一定能制服它。对生物战剂的消毒措施与

23、化学武器的消毒原理和方法相似,通常有化学灭菌法和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是通过向受染对象喷洒灭菌剂,杀灭体外环境中的各种生物战剂。而物理灭菌法包括加热、煮沸、通入热蒸气、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对污染的房屋、器具要用福尔马林或过氧乙酸进行熏蒸,也可用通风方法进行消毒来菌;对服装可用煮沸或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等方法来菌。图8:对带菌服装、物品的消毒方法5、杀虫、灭鼠杀虫可用打、捕、烧、熏或喷洒杀冒充药(如敌敌畏、敌百虫)等方法。灭鼠可采用药杀或打、捕、挖、灌等方法。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安全,妥善处理带菌昆虫和动物尸体。无论是敌投的还是当地的昆虫、鼠类,都是生物战剂传播的媒介物,均能传播多种疾病。所以,平时

24、对当地的鼠类和有害昆虫也要经常进行灭杀,以减少战时生物战剂可能利用的传播媒介。图9:杀灭老鼠、昆虫三、教师小结:人们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要有了良好的防护,就可以大大降低生物武器的实际杀伤力和使用生物武器的诱惑力。四、作业:1、填空题:(1)、气溶胶主要通过_感染人体,所以使用各类_和_可以有效阻止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2)、穿戴防护器材时,应注意扎紧_、_ 和_,以防止昆虫钻入叮咬。2讨论题:(1)、比较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的防护有何异同?(2)、从哪些迹象来判断是否施放过生物武器?(3)、对生物战剂袭击的主要防护措施有哪些?第六课 人防工程第一节 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教学目标: 1.掌握

25、人防工程的概念、人防工程的特殊功能及它的保护作用。2.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人防工程进行战时防护。3.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平时期人防工程的维护和使用。4.模拟训练:人防工程的进入和撤离。教学重点: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人防工程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人防工程的正确使用。教学方法:综合法(阅读、启发、讨论、提问、展示、演示、练习等)。教学过程:引入:(大家清楚,战争是残酷的,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和材产的安全,必然有坚固的防护设施人防工程。人防工程在人防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第六章:人防工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第三章人民防空和第八章法律责任中把人防工程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2.战

26、争片段、电影地道战片段;3.国内外人防工程设施录像和图片;(图:北京人防指挥中心)4.广西人防工程及桂林市天然人防工程(图:溶洞)、河池也有很多的山洞、楼房下的地下室等。第一节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一、人防工程1概念:人防工程是为了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等需要而建造的防护建筑.战时,人防工程能够保障工程内的人员的安全;保障党、政、军机关继续进行指挥;保证生产进行、医疗救护、物资储备,以保障人民生活和支援战争的需要。2人防工程分类: 地道工程 指挥通信工程 坑道工程 防空专业队工程按构筑形式分 堆积式工程 按战时功能分 人员掩蔽工程 掘开式工程 其他配套工程3城镇人防工程要求:人平均面积大于1

27、平方米,我们河池现有条件还差得很远。提问:和平时候人防工程有什么作用回答:1.2.和平时期繁荣的地下商场。(图:桂林中心广场)3.4.多种用途的地下工程。(图:末命名20)结合我市的人防工程还在起步,地下商场还很少,金城江城区的“南城百货” 、各大酒店的地下停车场等,和平时期,合理利用人防工程,促进城市经济建设。二、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由学生讲叙人防工程的防护作用,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推理、延伸)1.按标准建设的工防工程具有特殊功能,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和常规武器的袭击都有较好的防护作用。2.凡有地下室的楼房,地震破坏就小。3.平时用的地铁、过江遂道、地下商场、天然山洞等地下空间,在战时

28、也能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45专家预测:战争时,没有人防设施的城市人口生存概率为30;有人防措施的城市人口生存概率大于90。三、人防工程的防护设施(通过学生练习,教师对照图分析说明,让学生了解人防工程的结构)课堂练习1.人防工程设施分几类2.人防工程中哪个是特殊设施3.特殊设施包括有_、等。 课堂练习1.人防工程设施分几类2.人防工程中哪个是特殊设施3.特殊设施包括有_、等。4.滤毒通风设施主要由、等设备组成。5.洗消设施包括、等。人防工程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能,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必须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要求,才能达到防护目的。四、小结第二节人防工程的使用方法和要求录像:人防工程人防工程的使用方

29、法和要求应该有哪些教学过程:(让学生讨论,充分发挥自已的创新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分析总结,有条件组织学生演练进出人防工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增强学生的感观认识。)1.2.听到警号令,沉着镇静,服从指挥。3.4.准备好进入人防工程应携带的物品。3明了防空警报信号及相应的行动内容,熟悉待蔽工程的位置、通往工程的最短线路,以及人防工程入口白天、黑夜的识别标志。4听到空袭警报后,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附近的人防工程。5在人防工程内严禁使用明火,不吸烟,少饮水,不随地大小便,饮食残余物、垃圾要集中密闭存放。6待蔽时要安静坐、卧,少活动,不打闹,保持体力,减少工程内氧气消耗,不要乱动工程内的各种设备。7当工程局部发

30、生坍塌、漏毒等意外情况时,待蔽人员要利用简易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并听从指挥,有秩序地转移或进行隔绝防护工作,切不可产生混乱。8 空袭警报解除前,待蔽人员不得开门离开工程,防止周围受污染空气和放射性物质被带入工程。警报解除后,要防止人员突然拥出人防工程,造成混乱和拥挤。录像:防空警报:1.预先警报;2.空袭警报;3.解除警报。(图:人防演习)人防工程的进入及撤离练习(要求:快、静、有序)1.进入人防工程步骤:A响空袭警报;(响)B拿好所需物品;C排好队,右手摸墙壁,有秩序地进入人防工程。E少吃、少喝、少活动;不抽烟、不用明火、不乱扔废弃物。2.撤离人防工程步骤:A响解除警报;(响) B由人防工作人员打开防护门; C携带好个人物品;D有秩序地依次撤出人防工程。课堂练习:1.什么叫人防工程?2.人防工程的特殊功能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御、和常规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的危害。3.人防工程的作用有战时和平时种。4.为什么说天然山洞也可以做人防工程用呢?5.和平时期,人防工程如何发挥它的作用小结:课后作业:1.在人防工程中为什么不能吸烟?2.在人防工程中不能用明火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现代高层建筑一定要设计地下室?4.人防工程通常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