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5 ,大小:1.14MB ,
资源ID:5480493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804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docx

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摘 要: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将“协同创新”定义为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协同创新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开放性的系统,产学研协同系统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

2、子系统构成,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选取核心能力与协同文化两个序参量因素,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以及技术创新协同,以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全世界的创新型国家都在引进优秀的知识型人才、管理理念等,用以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建立优秀的科研结构、高校机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手段日益复杂多元化,企业只有通过对知识有效应用与管理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知识创新,将知识转化成效益的有效途径。关 键 词:产研学 协同学 协同效应 协同创新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s speech at Tsi

3、nghua University Centennial raised, college with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research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enhanc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i

4、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2012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ork con

5、ferenc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defined as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s a new model of research joi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

6、on,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As an open system,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ree subsystems, i

7、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rticle is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select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two order parameters factors, through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synerg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yn

8、ergy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novation. Keywords: Research Synergetics Synerg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nowledge Collaboration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研究方法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1.3.1国外相关研究1.3.2国内相关研究第二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文献综述2.1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2.2 协同效应2.2.1协同效应的基本概念2.3.2知识协同理论综述第三章 产

9、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模型3.1 协同创新的基础3.2 战略协同3.3知识协同3.4 组织协同3.5“战略知识组织”三维协同之间的逻辑关系第四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及其知识协同效应4. 1 产学研协同创新4. 1.1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4.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协同的特性4.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4.2.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协同过程的运行机理4.2.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协同过程的影响因素第五章 世界主要发达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分析5.1 北美地区主要国家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分析5.1.1 北美地区产学研科技工业园和企业孵化器模式5.1.2 北美地区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的政策措施分析

10、5.2 欧洲地区主要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分析5.2.1 欧洲地区产学研创业研究中心模式5.2.2 欧洲地区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的政策措施分析5.3 东亚地区主要国家产学研协同创新分析5.3.1 东亚地区主要国家产学研创新模式5.3.2 东亚地区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的政策措施分析第六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协同效应分析6.1 问卷设计与调查方法6.1.1 问卷设计6.1.2 调查方法6.2 描述统计分析6.2.1 样本描述6.2.2 数据描述6.3 信度分析6.4 因子分析6.5 相关分析6.5.1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影响因素与创新能力的相关分析6.5.2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能力与产出的相关分析6.6

11、回归分析6.6.1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创新能力的回归分析6.6.2 产学研协同知识创新能力与产出的回归分析第七章 结论及建议7.1 研究结论7.2 产学研创新的建议参考文献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 研究背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就是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阶段。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主要内容,已成为了我们国家快速转变经济的发展方式、推动科学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的重要政策选择。要求从增强国家的创新能力出发,加强原始的创新、集成的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综观新中国科技事业60多年的巨大成

12、就,以上三类创新都有长足进步,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如企业未真真正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自主创新的能力并不强;各方面的科技力量独自成为一个体系、分散与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是很高;科技的宏观管理呈现各自为政,科技评价制度、资源配置方式等不适应科技发展的新形势与政府的职能转变要求,阻滞了三类创新水平全面的提升。因此,科技规划纲要希望将我国特色的国家创新的体系打造成以政府作为主导、充分地发挥市场的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有效互动社会系统与各类科技的创新主体密切联系,其中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突破口

13、,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是现阶段的发展重点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的重要讲话强调,我国的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同广大企业、科研机构展开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这是第一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协同创新提出了要求。 1.1.2 研究意义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协同创新已然成为我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强调,高等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要与企业、科研院所进行深入合作,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继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之后,对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提出的新命题、新任务。关于协同创新,多见于国内外的研究报告,其也曾被

14、纳入国内地方或行业的发展规划,但立足于国家战略层面对协同创新提出要求,这还是第一次。发达国家涉及协同创新的企业集团的投资回报率能够超过25%,参与协同创新的小企业投资回报率甚至能够超过40%,但未参与协同创新的企业的投资回报率约为15%。可见,准确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完善“产学研” 一体化的协同机制,对于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分为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方法等。(1)文献研究法 笔者通过国内外大量文献综述和研究上,分析了产学研合作的国内外现状与不足,再对产学研合作和协同知识创新两大类文献

15、进行综述,初步形成了相应的理论基础。(2)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相关理论和前人研究成果,定性的分析讨论知识协同的各影响因素。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协同学是德国学者赫尔曼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该学者在研究中指出,在整个系统环境中,各系统间存在互相影响并且互相合作的关系,借助系统外部指令或自发能量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实现各子系统间的互动,达到协同效应。关于协同创新,美国专家Peter A. Gloor最初给出的定义是“由自我激励的成员构成网络小组并形成共同的目标,通过网络交流知识、信息和工作进度,协同实现小组的目标”。DasandTeng(2000)认为协同创新拉近了研究机构与市场之间的

16、距离,这种合作实际上是因异质组织为了实现各自的资源优势互补而形成的1。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协同创新通常表现为组织内部构建的知识(技术)共享机制,组织内成员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动力,通常需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打造资源共享平台,从而实现有效的知识共享和技术转移,最终达到协同创新的目的。 国内方面,彭纪生、吴林海(2000)提出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并指出“迄今为止技术创新已演化出五代创新过程模式,其发展逐步趋向于技术协同创新的模式。研究认为,从宏观的角度考虑,协同创新是实现国家创新体系内各子系统的协同,即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以及知识应用系统的协同;从微观的角度考虑,协同创新是实

17、现多种创新资源和多方创新主体的协调、配置与整合。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体现了系统的思想,与技术创新模式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紧密相关,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深化,反映了当前科技改革发展的最新趋势。自从 Schumpter 提出创新理论以后,许多学者沿着他的思路重构经济理论,创新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完善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学者Nelson 和 Winter 在生物进化理论的启示和借鉴下,创立了创新的演化经济理论,推动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引发了从系统总体的视角剖析创过程机理的大量研究。80 年代后,基于科学创新的新兴产业( 如生物、信息通讯技术产业) 大量兴起,学术研究对产业创新和经济

18、发展的影响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在政策上关注如何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加强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许多国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并完善支持机制,鼓励产学研之间形成更紧密的互动。90 年代初,Freeman 和 Lundvall等学者开创了以国家创新系统为代表的第三代技术创新理论,引发了区域创新系统、产业/部门创新系统、技术系统、创新网络、集群创新等关注制度、环境、网络等层面的研究,产学研结合的思想和原理逐渐在科技管理实践中得到推广和应用。21 世纪以来,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产业创新之间建立网络联结的观点得到了广泛赞同,涌现出大量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结构、目

19、标、合作各方的组织特征、合作意愿、绩效评价的研究。2003 年美国学者 Chesbrough 提出了“开放式创新”概念,对企业通过整合内外部创新要素以创造新价值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知识的创造和扩散以及高级人才流动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应实施开放式创新模式,与大学等外部知识源进行广泛合作”。Etzkowita所著的三重螺旋更指出产学合作是大学除了教学和研究之外的“第三使命”( the third mission) ,“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发挥各自独特作用的同时加强多重互动,是提高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重要条件。 我国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始于21世纪初。1992 年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和中科院联合组

20、织实施了“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促发了大量有关产学研合作的动因及影响因素、组织模式与治理机制、组织间关系及演变、交易成本和制度安排、合作效果评价的研究。近年来,我国的理论工作者已逐渐认识到,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并非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各个创新主体的能力要素的简单叠加,需要各类互补性要素之间的协同及其整合。其中,郭晓川完成的“大学企业合作技术创新行为的实证研究”、柳卸林的“中国技术创新系统”、鲁若愚的“企业大学合作创新的机理研究”、佟晶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的历史与实践分析”、王成军的“三重螺旋: 官产学伙伴关系研究”、郭斌的“知识经济下产学合作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等,是国内产学研协同创

21、新思想的雏形。陈劲在教育部重大专项研究成果新形势下产学研战略联盟创新与发展研究一书提出“产学研战略联盟”思想,为从战略层面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诱发机制和模式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指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开放式创新日盛、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关键竞争力的新形势下,企业和大学及科研机构应相互联合,结成产学研知识联盟正成为一种新的知识生产和技术转移方式,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织形式。 协同一词在英文中有 synergy、collaboration、co-operation、coordination 等多种表述,在汉语大词典是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意思。1971 年,德国学者Haken 在系统论中最早提出了协

22、同的概念,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了 1 + 1 2 的协同效应。随后管理研究者将这一思想应用到企业新产品开发( NPD) 领域,并扩展至企业与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互补企业甚至竞争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和销售的资源共享及协作运营2。80 年代后,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日趋紧密,协同的思想在创新系统理论中得到重视和深化,并以“产学研合作”为主题探索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或中介组织之间如何通过要素的互动形成创新合力。目前在以下四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动因、机理及模式选择。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合作各方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以共

23、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为准则,为共同完成一项技术创新所达成的分工协作的契约安排,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以大学/科研机构为技术供给方的研发合作是主要形式。Lee指出,获取互补性研究成果、进入新技术领域、开发新产品、接近大学的重要人员、提高学术研究是企业参与产学协同创新的主要动机。而大学也能从合作中获得企业对其研究的经济支持、推进研究的实用性、探索新的研究领域以获得更多的学术成果。协同创新机理的核心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经济利益的占有比例、知识转移、过程管理等。协同创新的模式选择受到企业规模和所在行业、企业创新目标、大学研究能力、产学间地理距离等影响,划分的标准涉及到组织资源的参与程度、合作协

24、议的时限、合作关系的正式化程度、知识转移方向、合作中的交易费用结构、协同的功能指向等。如张米尔和武春友区分了技术入股、提成支付、紧密合作、技术接力和自主产业化5类模式,Fontana等识别了合作研发、合同研究、合作教育、技术产业化4类模式。Inzelt、DEste 和 Patel都发现,正式的合作形式( 如联合研发、研发外包、技术许可、合资公司) 对产学双方都更具吸引力,但非正式形式( 如人员交流、成果互引、信息沟通、研讨会)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技术特性与知识管理。Bonaccorsi 和 Piccaluga认为,产学研合作的本质是知识的跨组织转移和学习管理,知

25、识转移中的时间跨度和知识特性( 专用性、缄默性、复杂性和普遍性) 决定了产学研合作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过程,合作项目所涉及知识的缄默性越高,双方更愿意采取非正式的协同方式( 如非正式信息交换、人员交换、通过个人渠道进行信息交换) 。由于大学在科技成果评价中过于追求学术价值,科研不是面向产业需求,企业难以识别所接受知识的市场价值,因此导致了技术供给与技术需求的错位,提高了合作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和知识交易成本,因此Carayannis 等和 Koschatzky指出,提高协同创新绩效关键在于综合考虑合作中的知识特性、合作各方的知识结构、知识共享的意愿、知识转移渠道的选择等。 ( 3)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

26、地理因素、制度环境及政府行为。集群创新和新地理经济学指出,企业倾向于与地理位置上接近的大学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创新,比如科学园和工业区作为“本地创新系统”就具有显著的本地化技术外部性。而政府的各类创新政策工具( 如公共计划、科技与教育、财政与税收、法律政策等) 对产学合作创新的需求和模式有显著影响,如政府部门对产学合作行为的引导、对产学合作的资源投入与优惠政策、中介机构对产学合作的促进作用等。尤其是中介组织和金融及风险投资机构,能降低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搜索成本和风险水平。李廉水也认为,传统的产学研合作忽略了调动中介、金融等相关参与方的积极性,造成产学研合作的生态环境恶化,影响了协同创新的质量

27、与成功率。( 4)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Bonaccorsi 和 Piccaluga认为产学合作的效率依赖于知识转移过程的特性、合作关系的结构( 过程) 这两个维度的匹配,而且协同创新绩效的评价不能只围绕企业对合作的期望,大学在评价中不能处于被动地位。郭斌提出“要素过程绩效”的评价模型,从企业财务绩效、技术创新、技术转移和满意度测量协同创新绩效,认为企业的吸收能力、合作关系稳定性、技术特性和外部环境是绩效影响的主要因素。Plewa 和 Quester从关系营销和技术转移角度探讨了研发导向的产学合作关系的动态演变,发现信任、承诺和互动对合作绩效有持久影响。此外,学科与产业的一致性

28、和互补性、合作历史、项目管理、人才流动的地理限制、合作者来源的多样性、大学的研究能力和规模、大学技术转移的意愿、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等也被认为影响着协同创新绩效。第二章 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文献综述2.1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模式”的诞生和成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的热潮。20世纪90年代,产学研合作创新研究在我国兴起,并不断发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属于宏观层面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深化,其实质是跨组织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不同于“合作创新”与“创新协同”。所谓“合作创新(Cooperative Innovation)”,是一个比协同创新涵义更为宽

29、泛的概念,“协同必然合作,合作未必协同”。具体而言,合作创新是指企业间或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之间的联合创新行为。一般地,合作成员单位只要参与了创新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就是“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但产学研主体在合作中由于利益不同,难免产生冲突,若不能有效解决冲突问题,则难以产生协同效应,实现协同创新。“ 创新协同(Innovation Synergy)”主要着眼于单一组织(或某一创新系统)中各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区别于主体之间的协同),

30、目的是为了提升该组织或创新系统的价值。而“协同创新(collaborative innovation)”是跨组织、跨部门的协同创新问题,其最早是由MIT斯隆中心研究员Peter Gloor给出的定义,即“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目前,国内外的协同创新实践,从微观来看,协同创新多为组织(企业)内部形成的知识(思想、专业技能、技术)分享机制,特点是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内在动力、直接沟通,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资源平台,进行多方位交流、多样化协作。从宏观角度看,协同创新指各方达成一般性资源共享协议,实现单个或若干项目合作,开

31、展跨机构跨组织多项目协作,设立网络联盟,建立战略联盟等;要形成稳定的协同创新机制,其根本在于利益协调,政府和产学研各方均事先确认各自利益范围与责任边界,设定风险分担和利益分配机制。协同创新比合作创新更强调对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网络组织形式下相互学习促进知识流动,实现知识共享和知识创造,提高产学研整体的知识存量,从而实现共赢。因此,协同创新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层次的协同创新是指组织(企业)内部的各类协同创新活动,宏观层次的协同创新则指的是组织之间的协同创新,其目前的主要运作形式就是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三个基本主体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在政府、科技服务中

32、介机构、金融机构等相关主体的协同支持下,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其实质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的结合与互动,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的结合与互动,是科技教育与经济的融合发展。由于协同创新不同于原始创新的协调合作,也有别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产品技术要素整合,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具体而言,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政府为引导,将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和创新环境有效地结合起来,把产业、教育和科研紧密联系在一起,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赢互利”的原则,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和谐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产业、教育、科技的创新能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真正推动我国经济走上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以资本融合、联合攻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