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84.87KB ,
资源ID:54983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4983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认识情节的多种作用讲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认识情节的多种作用讲义.docx

1、江苏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认识情节的多种作用讲义第一节把握故事情节第1课时掌握概括情节的方法,认识情节的多种作用(复习课)烛心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笃、笃、笃”,小薇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这怎么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之类的。不,不行!小薇的脑筋急速地转着。“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

2、着两根粗粗的蜡烛。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薇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请写出主人公小薇的心理变化过程。答案其变化过程是:猜疑、反感、拒绝、顿悟、惊服、愧疚。(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走眼王伟锋老街两边,一溜儿开有十多家古玩店。“珍宝斋”的门店在老街的最里面。老板姓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赵老板内行,眼力好。据说,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一次,老街有家店收了一件钧瓷,吃不准货色。半条街的人都看过了,但谁也不敢拍板下结论。店主亲自出马,恭恭敬敬地请赵老板赏脸,过去给看一眼。赵老板热心,当即过去,反复把玩了,淡淡地说:“收着。”

3、店主心中一喜,禁不住颤声问:“能收?”赵老板朗声道:“能收!”后来,那件钧瓷出手,价钱竟然翻了10倍。自此,赵老板名声日隆。但是,新近开张的“云芳斋”的李老板却偏不信这个邪。李老板的店原本开在省城,不知怎么一时兴起,在小镇开了一家分店。他初来乍到,想干一件露脸的事,好在老街尽快站稳脚跟。这天,“珍宝斋”来了个外乡人。看打扮,像是落难之人。一进店,那人便掏出一个精巧的盒子,说盘缠儿不够了,身上有块玉,想换俩钱花。伙计打开盒子,一看,心里一惊,赶忙一溜小跑,把正在后院竹椅上闭目养神的赵老板请了过来。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良久,问卖家:“想淘换多少钱?”卖家说:“少说也得这个

4、数。”说着,伸出五根手指。赵老板不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站定,对着卖家伸出了三根手指。卖家摇摇头,固执地伸出五根手指,神色凝重地说:“这可是家传的宝贝,低于这个数,免谈。”“收了。给客人添茶。”赵老板微微皱了皱眉头,不动声色地吩咐道。客人走后,赵老板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然后不紧不慢地踱着方步,回后院品茶去了。卖家出了古玩街,在镇上拐了几个弯,又勾回头,一闪身进了“云芳斋”的后院。伙计远远地看得仔细,回来向赵老板汇报。赵老板低头沉思良久,叹了口气,说:“这个李老板,不怎么地道啊!”隔天,李老板和街上的几个店主来到“珍宝斋”,进门便嚷:“听说贵店新近收了件好东西,拿出来,让大家开开眼!

5、”赵老板拱手道:“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见赵老板不肯拿出玉,李老板暗自得意,忍不住大声嚷嚷:“赵老板,您不让我们开眼,莫非您这一次走了眼,收了个扔货?”赵老板干咳一下,默不作声。李老板愈发得意起来:“呵呵,想不到,老街赫赫有名的赵老板,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这可关系到“珍宝斋”的声誉,连伙计都急了,赵老板依旧笑而不答。李老板恣意取笑一番之后,领着一群人得意洋洋而去。伙计实在忍不住了,说:“老板,您怎么一句话也不说啊?莫非咱们真的着了人家的道,收了个赝品?”赵老板粲然一笑,说:“玉的确不怎么样,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上等的古檀香木,名家雕刻的纹饰。你说,究竟是谁走眼了?”伙计明白过来,心里

6、那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不解地问:“既然如此,你为何不说,羞辱李老板一番呢?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赵老板长叹一声,说:“都在这个圈子里混饭吃,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一个月后,“珍宝斋”做成了一笔买卖,一个雕工精良的古檀香木盒子卖了个好价钱,整条老街都轰动了。不久,老街的人发现,“云芳斋”的牌子在夜里悄悄摘掉了,店面转给了一个本地人。(本文有删改)1“买玉”情节中,作者使用了“欧亨利笔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所谓“欧亨利笔法”,就是文章的结尾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合乎逻辑。解题时需指出“买玉”情节中,什么地方出人意料,什么地方在情理之中,同时要注意一些情节的铺垫作用。从“伙计都急了”

7、,李老板带人看玉“恣意取笑一番”等,可看出“玉”“的确不怎么样”,让读者以为赵老板“走眼”了,但结局是李老板“走眼”了结局出人意料。但从前文对赵老板眼力的描写,后文对檀香木盒子的描写(“精巧的盒子”),以及赵老板看见檀香木盒子的反应(“端详良久”)可知,此结局合乎情理。答案以为赵老板会走眼,结果是李老板走了眼;以为价值在玉,其实价值在盒,造成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赵老板在钧瓷鉴定中表现出来的眼光,以及在收玉时他对玉盒端详良久的细节,这些铺垫使结局合乎情理。2小说结尾处,李老板为什么会悄悄摘牌走人?答:_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李老板做了哪些事致使他“悄悄摘牌走人”。由文章可知,李老板未能看出古檀

8、香木盒的价值说明他“技不如人”;在知道玉是赝品的情况下还故意派人拿去与赵老板做交易,说明他不守行业规矩;李老板恣意嘲笑收了玉的赵老板后知道自己看走了眼而羞愧不已这些均是李老板摘牌走人的原因。答案自感技不如人。自觉羞愧。不守行业规矩,终究难以立足。(精彩PPT名师讲解)教你思维1请简要梳理本文情节的发展过程,并划出情节阶段的起止。每个过程不超过10个字。_答案开端:段赵老板从未走眼;发展:段赵老板收玉(古檀香木盒子);高潮:段李老板取笑赵老板“走眼”(赵老板释疑);结局:段李老板摘牌走人。2将段删去全文情节也很连贯自然,为什么还要写赵老板鉴定钧瓷这一情节?请联系全文分析其作用。_答案(1)这一情

9、节表现了赵老板的沉稳自信和临机果断,突出了他业务娴熟、为人热情的性格特点。(2)这一情节起着勾连上下文的作用,既照应了上文的“赵老板内行,眼力好”,又是下文情节的有力铺垫,使得下文赵老板不动声色地收下玉(实为盒子)以及结局更加可信。3.故事的结局出人意料,其实在情理之中。请你为文中画线处赵老板的话找出几处伏笔。“玉的确不怎么样”:_“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_答案“玉的确不怎么样”:第段“拿了盒子,低声嘱咐了伙计几句”,第段“小玩意儿而已,不值一提”,第段“连伙计都急了”,第段“李老板恣意取笑”“得意洋洋”。“但盒子实实在在是个好东西”:第段“赵老板拿过那盒子,看了一下玉,又盖上盒子,端详

10、良久”,第段“做这一行已经有20多年了”,“好东西只要打他眼前一过,没有看走眼的”。思维拓展情节构思的常见手法及其效果(1)伏笔: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作用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豁然开朗,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2)突转:情节演进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3)悬念: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

11、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4)巧合: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考点一概括情节先做后讲(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靠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

12、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去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

13、谢谢!”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

14、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

15、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回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请围绕主人公贝尔蒂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答:_解析本题需要按照时间顺序,以主要人物贝尔蒂的行动为线索来概括和组织。小说前三段写的是贝尔蒂俘虏霍夫曼

16、,四至六段写贝尔蒂保护霍夫曼,七、八段写贝尔蒂等人被俘虏,九至十二段写霍夫曼保护了贝尔蒂,贝尔蒂脱险,十三段至结尾写贝尔蒂为救迈尔勇敢赴死。答案基本情节:(贝尔蒂)俘敌护俘被俘脱险赴死。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情节概括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脉络);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小说在描写事件时安排了哪些伏笔和照应?请找出来。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是怎样贯穿全文的?请简要分析。思维建模概括小说情节要注意:“理”“寻”“抓”“审”1“理”: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开端、发展

17、、高潮、结局的全过程弄清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住结构特征,尤其要关注发展和高潮部分。有的小说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小说情节安排的基本技巧有伏笔、照应、铺垫、过渡、点题等,情节组织的方法有悬念法、误会法、巧合法、对比法、突转法、抑扬法等。2“寻”:寻找到小说的线索线索具有组织情节、贯穿情节、推动情节的重要作用。有的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以增加情节的容量和反映主题的厚度。3“抓”:抓住重要的场面和事件包含有人物活动的场面和事件构成了小说情节的基本内容,理清了这些,全文的情节也就清楚了。一般一个场面或事件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4“审”:审清题意,明确答题方向是要求整体概括还是局部概括?是简要概括还是概括分析

18、?整体概括要依托线索的贯穿作用,局部概括要突出人物主体。答题范式:1.依据线索,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2依据题干要求确定概括的对象和范围,做到问答一致,前后贯通。即学即练见本节课时作业本第1题。考点二情节作用先做后讲(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0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

19、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

20、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在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

21、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

22、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两个人结婚了。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很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

23、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小说最后才交代一年前数学家算错了账,这样处理有何作用?结合作品加以分析。答:_解析分析作用类题目应从内容(强调重点、手法、情感)和结构(对题目、上文、下文、开头)两个方面考虑。小说把女老板一开始就知道数学家算错账的情节放到后面交代,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这样做使得小说情节曲折有致,能够平中见奇;从刻画形象的角度分析:这样写能够很好地刻画女老板的聪慧狡黠,数学家的认真偏执;

24、从揭示主题的角度分析,这样写能够更好地揭示交往中情商的重要性等。答案使故事情节平中见奇,形成高潮;使女老板和数学家的形象更加丰满;进一步揭示人际交往中情商重要性的主题;增添作品的情趣,让人回味。命题分析 高考对于“情节作用题”主要有以下考查形式: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分析;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时作了哪些铺垫?有何作用?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小说段写了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小说的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思维建模1解答情节作用题要做到三个注意(1)注意设题文字的内容和描写手法,因为这决定了答题的方向;设题文

25、字在文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同。(2)注意所设问题是单一问(只涉及情节作用)还是综合问(在文中的作用),是问某段的作用还是某个段落中某处文字或描写的作用。(3)注意组织答案时确保要点齐全。情节作用一般包含结构(情节自身)作用和内容(人物和主题)作用,有的还要答出读者效果方面的作用。解答时要准确使用小说“四要素”(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有关术语:指向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情节;制造悬念,埋下伏笔;照应前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提供依据。指向人物丰富人物形象,凸显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指向主题点明或深化主题,令人深思。2特殊情节的作用分析(1)常见开头的作用悬念法开头:造成悬念,引出

26、下文的,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写景法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暗示主题。(2)常见结尾的作用欧亨利式结局:在结构安排上,这种结局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在表现手法上,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如2014浙江卷走眼、2012江西卷报复)令人伤感的结局:在人物形象上,能够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在内容情感上,能够强化意图,深化主题思想;在读者方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强化主题。(如2014新课标全国卷I古渡头)令人喜悦的结局:在主题方面,能够凸显人性和生活的美好,满足人们的

27、期盼;在表达效果方面,完整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主人公更具代表性;在读者体验方面,这种结局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意愿和谐一致,令人愉悦,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戛然而止的结局:除上述作用外,还可以留下空白,让读者回味不尽。(3)标题的作用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答题范式: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等),推动情节发展(进入高潮或转折)。表现了的思想品

28、质(心理),有助于塑造的形象。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表现的主题。即学即练见本节课时作业本第6题。考场问题聚焦:缺乏提炼,角度不明,表达不到位阅卷现场(201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安娜之死俄列夫托尔斯泰在火车进站的时候,安娜夹在一群乘客中间下了车。她想着,如果没有回信就准备再乘车往前走。她拦住一个挑夫,打听有没有一个从渥伦斯基伯爵那里带信来的车夫。她正询问时,那个面色红润、神情愉快、穿着一件挂着表链的时髦外套、显然很得意那么顺利就完成了使命的车夫米哈伊尔,走上来交给她一封信。她撕开信,还没有看,她的心就绞痛起来。“很抱歉,那封信没有交到我手里。十点钟我就回来。”渥伦斯基字迹潦草地写道。“是的,果然不出我所料!”她含着恶意的微笑自言自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