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334.89KB ,
资源ID:55083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08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2.docx

1、梅兰芳蓄须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3 梅兰芳蓄须 人教部编版23*梅兰芳蓄须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掌握“宁、要”两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3.感受梅兰芳这位京剧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梅兰芳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蓄须的,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难点感受梅兰芳大师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气节。1.字词教学本课的生字都是会认字。其中“订、宁、妄”都是后鼻音,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发音要到位,不要读成前鼻音。同时,在教学时

2、,让学生在课文中先读一读词语,然后再试着朗读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最后朗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的程度。2.阅读理解认真研读课文,弄清课文要讲述的四件事情:“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其中“自伤身体”这件事写得最详细。先弄清课文的几个小故事,然后连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找出梅兰芳拒演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感悟课文,体会梅兰芳的可贵品质。3.表达运用想象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时的心情、动作、神态,从中体会梅兰芳的爱国精神。在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梅兰芳的爱国精神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想对梅兰芳先生说的话,这样能使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内容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1

3、.预习提纲(1)搜集梅兰芳的有关资料,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2)初读课文,自学会认字,理解生字,记忆生字。(3)再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出文章的四件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多媒体课件京剧视频选段。教学课时1课时。一、播放视频,引入课题1.教师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个小视频。(播放梅兰芳京剧选段) 2.这就是京剧,它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课件出示对梅兰

4、芳的介绍和旦角剧照。)梅兰芳(18941961),名澜,又名鹤鸣,艺名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工花旦,因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与程砚秋、尚小云等被举为“京剧四大名旦”。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起感受这位京剧大师“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设计意图: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播放视频,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京剧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出示剧照和梅兰芳本人照片,让学生对比,直观知道旦角是什么样的,梅兰芳表演和不表演有什么区别,从而理解胡须对京剧表演的重要影响。二、初读课文,品读课题

5、1.读课题。教师谈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我们读完课题后,产生了什么疑问?预设:梅兰芳唱戏与胡须有什么关系?2.品课题。课文的题目告诉了我们梅兰芳蓄须这件事。你们知道“蓄须”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看看“蓄”,“蓄”的意思是积蓄,“蓄须”即积蓄胡须。读到这儿,我们不禁要问:梅兰芳是唱什么的?与他的胡须有什么关系? (梅兰芳在戏台上唱花旦,扮演的是女性角色,所以他一旦蓄须,就不能演戏了。)设计意图:读课题,品课题,能使学生快速明白梅兰芳不给日本人唱戏和蓄须之间的关系。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1.本课有“蓄、迫”等11个生字,学生借助已有的识字经验,认读生字,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然后分小组汇报。读音指导

6、:“租”是平舌音, “订”是后鼻音,不能读成“dn”。2.掌握多音字。课件出示:宁 nn(安宁) nn(宁可)要 yo(要求) yo(需要)3.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梅兰芳的爱国之情,写了哪几件事?其中哪件事写得比较详细?课件出示:避港拒演蓄须明志卖房度日自伤身体4.请学生分别读一读,找出这四件事情分别在文章的哪几个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批注,小组讨论,汇报:课件出示:第一件事(第2自然段):避港拒演第二件事(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第三件事(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第四件事(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5.指名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7、。在读文过程中,随机正音,指导读出语气,在读中理解“斩钉截铁、纠缠”的意思。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纠缠:烦扰;搅扰。设计意图:概括课文内容,列出小标题,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研读课文奠定基础。四、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避港拒演”1.学生默读课文第12自然段。2.教师谈话引入:1919年4月,梅兰芳先生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日本人民对梅兰芳先生的精湛艺术深感佩服。但1937年日本占领上海后,梅兰芳拒绝了给日本人演出。他是怎样拒演的?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并在一旁写一写自己读后的想法。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自己的理解。

8、课件出示:避港拒演 (1)梅兰芳在上海、香港躲避日本人的纠缠。 (2)梅兰芳深夜在家关紧门窗,细声吟唱。从中可以看出梅兰芳是一个热爱京剧、有民族气节的京剧大师。3.指导朗读:朗读第12自然段时,要把“闻名世界”“总是”重读,体现梅兰芳先生的艺术成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设计意图:从介绍梅兰芳先生的巨大成就,到介绍梅兰芳先生躲避纠缠,偷偷唱戏,为学生后期理解梅兰芳先生多次想方设法拒演的坚定,以及对艺术的不懈追求,打下基础。五、学习第3自然段,深入理解“蓄须明志”1.学生自主阅读第3自然段,思考问题。课件出示:思考: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梅兰芳蓄须说明什么?3.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中的“

9、志”指的是什么?2.学生自读课文,交流汇报问题。(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2)梅兰芳蓄须说明他不想为日本人演出。(3)“蓄须明志”的“志”指的是:梅兰芳身处逆境,始终拒绝为敌演出,表现了其高尚的民族气节。设计意图:教学这个自然段,主要是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理解为什么“蓄须”能表明自己不会为日军演出的决心,明确“志”指的是中华民族的气节。六、教学第47自然段,理解“卖房度日”“自伤身体”1.学生读第47自然段,课件出示问题:思考: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2.找出表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研读课文,同桌互相讨论

10、,读读相关语句。学生分组汇报,教师总结。(1)敌人的威逼使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打算卖房度日。(2)面对日军的反复邀请,他坚定地拒绝演出,不顾危险毅然装病。3.梅兰芳先生是怎么装病的?预设:梅兰芳装病是打伤寒预防针,连日发高烧,额头滚烫滚烫,差点儿丢了性命。此时此刻,你认为梅兰芳是个什么样的人?填空:课件出示:梅兰芳先生是一个坚贞不屈、铁骨铮铮的人。4.教师谈话:梅兰芳的行为,赢得了许多中国人的尊敬,人们仅仅是被他的京剧艺术所折服吗?(不,更是为他的民族气节所折服。)课件出示:句式练习:他宁愿(蓄须),宁愿(卖房度日、自伤身体),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应具备的民族气节。5.学生练习朗

11、读,教师指名朗读。朗读时要把“宁愿”读重一些,语速快一点。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把前几件事情联系起来,这样学生对梅兰芳先生的爱国热情和铁骨铮铮的民族气节就会有更清晰的了解。七、学习第89自然段1.学生齐读第89自然段。思考:人们仅仅是喜爱梅兰芳先生的表演艺术吗?预设:人们喜爱梅兰芳先生精湛的艺术表演,同时更敬佩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2.对比。日寇侵华时期,梅兰芳先生想方设法不为日本人表演。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却主动要求登台表演。前后态度对比鲜明,更加突出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3.教师总结:人们不仅喜爱梅兰芳的表演艺术,更敬佩他的民族气节。凭着满腔的爱国情怀,凭着高尚的民族大

12、义,梅兰芳先生承受着无尽的痛苦,终于击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使国人不能不为之慨叹!设计意图:此处升华情感,让学生明白人们对梅兰芳先生的崇敬,不仅是因为他高超的表演艺术,更是因为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八、升华感情,总结本课1.茫茫青史写春秋,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国家的尊严,一代大师挺直了脊梁,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万代千秋。老师即兴作了一首小诗,就让我们以这首小诗来结束全课。课件出示: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表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民族气节四海扬。2.此时此刻,我们心中感慨万千,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如此铮铮铁骨,如此爱国热情,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梅兰芳先生说,请大家都来说一说吧。设计意图:结尾的一首小诗

13、,升华主题,让学生给梅兰芳先生写话,既对课文加深了理解,也是内化语言的好机会。一、视频导入,了解“蓄须”与“明志”的关系。由于我班学生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所以我抓住本课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人物的事件上下了很大功夫。如何让学生感受梅兰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是本课的重点。梅兰芳所处的时代离同学们较远,所以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播放了梅兰芳先生表演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对“旦角”“蓄须”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旦角必须要把胡须剃干净。预习课文方面我也给了学生们相应的指导,尤其是让学生们课下通过网络查找关于梅兰芳的相关知识,在学生们展示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梅兰芳的知识的基础上,我进一步加以

14、补充和总结,以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二、横向对比,感悟人物品质。用“沦陷时期的梅兰芳拒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后梅兰芳的公演”做对比,突出梅兰芳先生的京剧表演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是受到人们的敬仰。在教学中,我启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出自己的体会,也对学生的表述情况进行恰当的点评、归纳和提升。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及前后对比,感受到了梅兰芳先生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三、不足之处。我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交流,自主感悟,而是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这样由老师一步步带着,虽然不会出错,但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他们的思维是被老师圈住的,无法发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给予学生

15、更多的主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梅兰芳蓄须 人教部编版梅兰芳蓄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兰芳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坚定的民族气节。 3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活动【导入】回顾全文,引出新知1.(出示照片)这是谁?谁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他。想目睹一下他的舞台形象吗?2.看完后,有什么感受?这就是梅兰芳痴迷一辈子,探索一辈子的舞台,这舞台就是梅兰芳

16、的生命。然而在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却企图利用他演出的力量来美化他们的丑恶行径,以至来粉饰太平,面对一次次的邀请,梅兰芳是怎么做的?回忆一下,文中一共写了哪几件拒绝日本人演出的事?(指名回答,板书内容)3.是啊,拒绝一次可以,连续拒绝五次又是何等人能做到的呢?文中的丰子恺先生是怎么赞美他的?(指名读后齐读)4.明知道唱戏就是自己的饭碗,视艺术为生命,没了艺术,不就等于要了他的命吗?那他为什么偏偏要摔自己的饭碗呢?(爱国)这节课我们那就从后三件事中,细细品悟梅兰芳的爱国情怀。【讲授】自读自悟,学习新知(一)自读自悟“避港拒演”。1.出示“避港拒演”自学要求: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三件事,画出能够

17、体现梅兰芳爱国精神的句子,并在句子的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重点理解以下句子:(1) 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出-他对这些不屑一顾。(2) 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顺势做句式练习,引导学生想象,梅兰芳还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宁愿( ),宁愿( ),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3) 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这句话着重赞美了梅兰芳的什么?(具有崇高的和民主气节。)3.让我们一起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他吧。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二)合作学习“

18、蓄须拒演”。1.(出示要求)自读自悟,画出令你感受深的句子,并在小组内交流你的体会。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几个重点句来理解感悟:(1)一向爱好整洁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也开始出现在嘴边了。通过照片和句子的对比,来体会“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了”的意思。对比句子:1.蓄须之前的梅兰芳,一向爱好整洁,衣着( ),头发( ),胡子( )2.蓄须之后的梅兰芳,开始改变自己的形象,衣着( ),头发( ),胡子( )。(2)多少次,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此句引导学生

19、读出梅兰芳内心的压抑、痛苦、无奈。分角色体会情感。教师引读: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连嗓子都不敢吊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能为可爱的观众登台演出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每当想到为了抵抗日本人,不敢登进戏院,却在戏院门口徘徊时,(生齐读)他冲上太平山顶想狂歌,想飞舞,积聚在内心的对唱的渴望与对舞的向往,就像是被挡在堤坝后的滚滚

20、洪流,澎湃激荡,却又无法冲破阻隔,奔腾万里。3.此时,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人?4.引出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他“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活动】学习“伤身拒演” 1.齐读第13自然段,这段中哪些词,哪些句子一下子打动了你的心?引导学生找到重点词语“斩钉截铁”“良苦用心”进行理解。(1)“斩钉截铁”说明了什么?梅兰芳的“良苦用心”指的是什么?(2)此时你用认为梅兰芳是什么样的人?(3)让我们再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一下他吧!“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四)学习最后一自然段。1.学生齐读。2.你从“始终坚持”中体会到了什么?【练习】超越文本,拓展延伸。1、八年的抗日战争,梅兰芳始终拒绝为敌人演出,他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表现了一代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他高尚的情操照耀着千秋万代,让我们再一次用丰子恺的话来赞美一下这位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京剧大师吧。2、老师即兴做了一首诗来结束这节课。出示:一代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述衷肠,拒演举债八年整,梅兰芬芳四海扬。3、请同学们结合学习链接,上网搜索资料办一份梅兰芳为主题的手抄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