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6.50KB ,
资源ID:55087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08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ocx

1、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摘要:喀斯特山区的农业生态环境极为脆,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本文认为其脆弱性主要是由喀斯特自然过程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重点以贵州地区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战略途径及相应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研究。关键词: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Abstract:Karst mountain agro-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very fragile,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a big

2、 negative impac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ir vulnerability is mainly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by karst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And accordingly Guizhou Karst Mountainous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approach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odel discu

3、ssed research.Keywords: Karst mounta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research目录摘要 1引言 31.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32.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 42.1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性 42.2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42.2.1水资源状况及其脆弱性 52.2.2土壤资源状况及其脆弱性 52.2.3植被状况及其脆弱性 63.针对该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73.1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4、73.1.1人口控制战略 73.1.2资源战略 73.1.3生态环境战略 83.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83.3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2引言 上世纪时,全世界范围内曾如火山爆发般的爆出了两次震惊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暗含着数不清的危机。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伦敦的那场光化学污染使它现在还冠着“雾都”的名字,洛杉矶的空气质量差到无法直视,中国的土地上绿色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疮痍的黄土。在这样的现实下,人们渐渐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明白了不能用一时的破坏环境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因为环境平衡一旦被打破,便是十分难以修复的,至少,它比破坏要更艰难。基于这样的认识,要想

5、有效地规避或治理环境问题,就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同步进行,实现互利双赢。1.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关于经济的发展,人们有不同看法。国外的专家们一致认为最早探讨经济发展的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写于1776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浪潮下把国民财富这一话题作为重点。在他之后,伦理这个不同的角度来讨论如何才能更有效的配置资源这一问题被一位著名的专家帕累托提出,随着问题的提出他还发表了十分闻名于世的“帕累托最适度”的理论。 到了新的时期,上世纪早期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认为只要经济得到发展,一切都会得以解决。在这样唯经济的理论指导下,西方的

6、资本主义国家都是以经济发展为先,以至于用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样的破坏情况,在50年代才得到重视。因为,在50年代时爆发了第一次全世界性的环境污染,使全世界都为之震动。那本寂静的春天,用人们所不知的视角披露了美国无节制的用对环境有害的杀虫剂的令人触目惊心的现状,从而引申出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成为人们参与进重视环境问题的伊始。 不仅是国际,中国也应时提出了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如1973年的环境问题报告中就提出了要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相协调的建议。此后,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从1980年开始,我国环境保护的理论越来越成熟,接受人群逐渐扩大。所以80年代末期颁布的环境法就以明文规

7、定的形式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2.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2.1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恶化性 贵州位于世界3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的东亚片区的中心,喀斯特化的碳酸盐类岩的出露面积达13km2,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在全省86个县级单位中,有75个县(市)属于“喀斯特县”由于地处云贵高原向湘桂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上,在亚热带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作用下,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作用强烈,喀斯特处于十分旺盛的发育过程之中,致使喀斯特地貌形态齐全,类型多样;地表表现有溶痕、溶沟、漏斗、洼地、干谷、盲谷、峡谷、溶盆、溶源、石芽、石林、峰林、峰丛以及天生桥、穿洞和瀑布等;地下密布着溶洞、暗河

8、、伏流等;形成了由地表、地下二元三维空间构成的岩溶高原峡谷型地貌结构;表现为河流切割深、地势起伏大、地表破碎、山高坡陡、土层浅薄且不连续、成土过程缓慢、生态系统脆弱。特别是由于人口急剧增长,超过了适宜的土地承载能力,致使全省资源、环境、人口、经济之间的关系失调,给本区生态环境带来越来越重的压力,人们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能源问题,大肆砍伐森林,实行陡坡开垦,致使全省25以上的坡耕地面积达到了70万hm2以上,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9.85%;森林覆盖率曾一度由45%下降到12.6%(1984年);从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自然灾害(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春旱、夏旱、倒春寒、暴雨洪涝等)频繁发生

9、,灾情日益加剧。据统计,全省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43.5%,其中省内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6.7万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8%,每年泥沙流失量1.9亿,相当于每年冲走的4.33万hm2平均33cm厚的肥沃土层。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导致石漠化面积扩大,现已达1.33万km2,而且每年还在以933hm2的速率递增。这种“人增耕进林退土地石漠化”的结果就加剧了生态环境条件的进一步恶化,造成人类与环境的严重失调,形成了“环境脆弱贫困掠夺资源环境恶化贫困加剧”恶性循环的“贫困陷井”。2.2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喀斯特”作为科学术语,指碳酸盐岩经过复杂的溶蚀作用而形成的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

10、 CaCO3+H2O+CO2=2HCO3-+Ca2 MgCa(CO3)2+2H2O+2CO2=4HCO3+Mg+Ca 上述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能有效的可逆进行。它控制着碳酸盐矿物的溶蚀和沉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缺乏、旱涝灾害、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结构简化、水土流失及石漠化等愈演愈烈,从而为“喀斯特”这一术语添加了新的内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脆弱性集中表现在水、土与植被资源上,其产生是喀斯特自然过程和农业人口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就自然过程来看,碳酸盐岩石的存在和水溶蚀地球化学作用是喀斯特形成的地质基础和前提条件,也是山区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中水、土和植被主要环境资源特

11、点及其脆弱性产生的自然基础。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尤其是因人口超载而对植被的破坏则将其脆弱性进一步强化了许多。2.2.1水资源状况及其脆弱性 水对碳酸盐岩的溶蚀地球化学作用塑造了碳酸盐地区的溶蚀构造和景观格局它对贵州喀斯特山区农业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形成了喀斯特地区地表地下二元径流系统。且山陡土薄,使喀斯特山区地下径流丰富而地表径流不足,保水蓄水难度很大,旱涝灾害频繁。当降水落到喀斯特地表,除部分转化为地表径流流失外,其余大部分通过渗漏进入地下管道系统成为地下径流,而这部分水又不能为地表农林作物所吸收,使得生境中有效水分大为减少,经常处于干旱状态。在部分喀斯特盆地、洼地区,降雨时

12、常因局。(2)贵州地块新生代以来大幅度抬生,随之产生侵蚀基准面的急剧下降,地表河流切割很深,使得喀斯特山地区坡度较大,甚至更陡。相对高差也大都在400 m以上。水资源的分布出现山高水低,水流湍急难于利用的局面。在广大高原面上或分水岭地带耕地集中,而河源水量微小,用水矛盾突出。且山坡面上的耕地也因田高水低而水资源缺乏。2.2.2土壤资源状况及其脆弱性 喀斯特地区石灰土的成土过程一般被认为是碳酸盐岩的溶蚀残余,在这类岩石的物质组成中,碳酸盐类可溶性矿物占90%以上,故成土过程极为缓慢。据估算,在贵州碳酸盐岩面上要形成1 m厚的残积层,理论上为21万a120万a。通过对黔中地区表层土壤微粒观测得其物

13、理侵蚀速率达0.003 g/cm2a-,为碳酸盐岩溶蚀后残余物生成速率(25的裸岩丘峰上,不可能形成土被。仅在溶隙中有植物腐蚀成的黑色石灰土。在山区,因坡度较大,当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时,水土流失更为强烈。全省水土流失面积已由50年代的14.2%、60年代的19.9%、80年代的28.4%发展到90年代初的43.5%,其态势愈演愈烈。在此基础上,土地石漠化面积也急剧扩大,目前贵州全省共有石漠化土地139万hm2,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9%。且目前正以508.16 km2/a的速度增加。根据有关方面的预测,若不采取有力的治理措施,贵州石漠化土地在二十一世纪初将达到全省总面积的12.2%。土地的

14、石漠化严重影响农林牧产,威胁着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2.2.3植被状况及其脆弱性 由于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营养元素缺乏及生境具明显的干旱性,植物种属大多革质化、耐旱、细长并以喜钙、嗜钙为主要特征。植物群落多有多种藤本刺灌丛、旱生性禾本草灌草丛及肉质多浆灌丛等发育。与非喀斯特地区的森林植被相比,其区系组成、群落结构都有显著不同,生物量很低,生态系统金字塔弱小、环境效益也明显较前者为低。且由于生境严酷,森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到毁坏,其重建几乎是不可能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维持喀斯特生态系统平衡方面具重要作用。森林植被对于喀斯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它对喀斯特水环境和流场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蓄作用,从而有

15、效的保证水源;同时,就喀斯特山区而言,它最重要的另一大功能是可以保持水土,使土壤侵蚀的强度减低,并可以加速喀斯特山区的风化成土过程,促进了喀斯特山区土壤资源的再生。但由于各种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贵州喀斯特地区森林覆盖率9.1%,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环境功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产生了一系列恶性后果,使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3.针对该地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而采取的经济措施3.1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根据上文的描述可知,黔地的喀斯特地貌之地是可以用“山穷水恶”这个词来形容的。山区的地形崎岖不说,生态环境更是十分的脆弱,可种植的农作物屈指可数,而且种植农作物还可能耗费土地肥力,使土壤养

16、分下降,加上当地的坡度较大,就更容易在夏季的暴雨山洪中形成水土流失,更不易下季的种植。所以。实现发展的持续就显得尤为重。第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第二,要实现水土保护,努力增种植株。第三,要实现保护和合理开发相协调。3.1.1人口控制战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在部分地区实施环境移民 现今,黔地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但人口日益增长的危机正时时刻刻的威胁着黔地,给本就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带来更重的负担。所以,现在的黔地已经超出了原有的承受范围,各种资源很难再供给不断增长的人口。为了缓解压力,政府制定了许多保护的政策和合理减少人口增长率的方法,以此来更为协调的分配稀少且不易

17、的资源,是每个人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有更大的机会相关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增长率,控制人口增长。同时要大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但是,控制了人口增长就可以一劳永逸,从此不再管环境保护吗?答案当然是:“不。”人口的控制只是计划实施的第一步,只有人口增长率下降,才能使现有的人类在资源总量确定的情况下用更高的质量来利用和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有质的飞跃,实现教育高等化,尽量使人们接受科学理论的指导,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加以有据严谨的态度对待,使从业人员由农业升级到第二或第三产业,从而减少对土地的利用,更合理的保护环境。另一个有效的办法是效仿三峡大坝修建时的移民政策,从而缓解环境压力。3.1

18、.2资源战略:因着黔地喀斯特地区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和分配资源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资源紧缺的现在,首先是要要有一个减少浪费,提高效率的资源使用的网,把那些承着原始的农业向着合理科学的新农业使用转变,使喀斯特地区能够最大限度的合理分配利用较多的资源。 因为水土在上世纪大规模不合理的开发中早就有了很严重的流失,和许多山区一样,喀斯特地区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且不适合耕作。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建立新的资源使用体系是迫在眉睫的。合理的资源使用,就是说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用科学的农业方法种植高产保收的农作物,以此解决喀斯特地区粮食短缺的问题;在地势崎岖坡度较大的地区修建水利设施,利用

19、水能发电,以供应山区的用电,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而且,建立生态农业有利于废物利用,节约资源,可以保证低产田收成增长。最为创新的方法是深加工特色农业产品,增加商品价值,发家致富。 虽然喀斯特地区农业种植条件十分恶劣,但它的旅游价值十分高。除了旅游,山区多富含着矿业资源,这样的资源有利于在山区发展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和资源合理开发,把人口集中到第二三产业上,减少农业在产业链中的比重,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3.1.3生态环境战略:重视环境恢复和治理,增加绿地覆盖率 黔地在农业上最大的困扰就是生态环境十分的脆弱, 农业的介入使本就脆弱的环境更加恶劣。因为种植的作物收成不佳,人们势必要把森林砍伐出来以供种

20、植,但这样一来不仅增加不了多少粮食,反而会把好不容易长成的森林破坏殆尽。现今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发挥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调节恶劣的条件,保证农作物收成趋于稳定。而且,森林覆盖率提高还使人们多了一项新的职业,加工利用林产。3.2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在近些年的环境保护政策实施下,黔地的环境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保护的过程中人们也总结出了一些既有用又环保的方法,分别针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林地资源总结出了不同的经验。在水资源方面,人们主张种植那些较为少需水的作物,从用水大户农业上节约水资源;在土地资源方面,人们主张用保土政策,最大程度的保护水土,防止流失;在林地资源上,人们认为应多种树,少砍伐

21、,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有两种治理的方法是十分有效的:(1)上保中治下开发型 这种方法是针对山区提出的,其中的3个方位是指山顶山腰和山底。因为黔地多是山地,山地上的养分循环是从山顶经雨水冲刷积在山底,山底的水土条件较优越,另外,相较于山顶和山腰,山顶的地势平稳,更适合人类居住,各种资源较为丰富。所以在山地保护经验里,多是把山顶和山腰作为重点保护区域,以维持水土平衡。因此,要想科学合理的开发山区,就要把握好开发和利用的程度,以求达到保护和发展不相矛盾,经济和环境效益一起丰收的皆大欢喜的结果。在山顶建保护林,在山腰上可以适当种植果树,这样既能固土,也能增加经济效益,而对于山地底,则是开发利用的重点,合

22、力开展农业,种植高产农作物,适当修公路以通物资,借鉴前人的“要想富,先修路”思想,加深与外界的联系,把先进的方法和技术带入大山中,搭起大山与外界的桥梁。(2)单元流域治理型 所谓单元流域,是指地质构造及弱喀斯特化岩体形成的地下分水岭所控制的喀斯特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域。每个单元流域是独立的小型喀斯特系统,喀斯特作用在单元流域内独立进行,是喀斯特山区喀斯特作用的具体空间;同时,人们在生产活动中也适应这种自然环境,喀斯特山区的大多县城都分布在较大单元流域的中心,而乡镇的分布则与较小的单元流域一致。就此可以认为,单元流域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相互耦合而成的复合系统,是整个喀斯特山区大的生态-经济

23、系统中的小单元,可将大系统的不平衡解决于这样的小单元中。单元流域治理正是立足于此,其思路是:以单元流域为治理单元;以治水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治理中心;发展生态农业、乡镇企业和商品经济,变单一农业经济为综合性经济;转移和减少山区农业人口。其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单元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获得四大效益:治水保土效益,彻底改变缺水现状;生态效益,恢复植被,扭转水土流失现状和石漠化趋势;经济效益,工农业产值提高;社会效益,解决脱贫问题。该思路已在贵州喀斯特山区部分地区经初步实践。表1是此模式的两个示例类型代表地区水文及地貌特征环境和资源状况治理措施向斜峰丛谷地型道真一般为二叠系及三叠系组成,谷地面积约占单元流

24、域面积25%,周围为大面积峰丛山地,具独立喀斯特水系统,谷地内赋存浅埋裂隙-管道地下水周围峰丛山区地下河发育。谷地内地表水资源不足,农业产量不稳,洪水季节偶有内涝,周围山地石漠化严重;地下水资源、地下河水能资源、煤硫铁矿产资源和山地资源丰富。谷底内打井开发浅层地下水,谷坡打平洞截取暗河,引水灌溉及发电;将谷地建成旱涝保收田,成为小型粮食基地;开发矿业,粮食加工等第三产业;山地退耕还林单斜峡谷型三合一般为大江大河深切峡谷两岸的峰丛洼地,山高水深,地面与河水面高差达300 m600m,由于地层产状陡,地下河顺层发育,埋深大,形成多层暗河系统峰丛洼地区地表水短缺,地下水埋深大,饮水及灌溉水源奇缺,山

25、多地少,水土流失及石漠化严重,是最贫困的喀斯特山区,具有煤、硫等矿产资源通过山塘水库将雨水及坡面流积起来,解决部分饮水;堵洞成库,提高地下水位,开发地下河,解决水源短缺和能源问题;以山地农业为主,发展林木及经济林;开发矿业及旅游资源,发展乡镇企业;控制人口,部分地区实施移民3.3因地制宜,统筹发展 在黔地的喀斯特山区,除了自然条件的恶劣,还有一个十分威胁发展的人为灾难-土地石漠化。这个灾难也是人类自己种下的恶果,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各地经济迅猛发展,但黔地不像沿海或平原有如此优越的发展条件,它的环境真的是山穷水恶。所以他们就大肆的破坏林地种植,使经济越来越跟不上节奏,经济发

26、展没有后劲动力。为了更好地治理黔地,改善石漠化保护水土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大力发展服务业。 (1)要想治理石漠化,第一产业的比重一定要降低才行,毕竟石漠化的成因就是人们为了想追求一时的经济利益而破坏森林过分使用土地。所以,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减少失业人口,提高生活质量。 (2)适当地延长产业链也是既保护环境又增加经济效益的方式。在山区十分适宜种植果树和药材,除此之外还适合饲养肉类动物,以此来加工肉类以供外销。说到果树,黔地的梨和其他水果真的是闻名于中国的,再说黔地的药材,黄连,当归等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的,而黔地的肉类也因为是野外散养的而格外的有市场。 (3)上文

27、也有提到,喀斯特山区的旅游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十分适宜发展地方特色,能够吸引中外来宾。那些天然形成的山和谷,那些浑然天成的石穴和水流,都昭示了喀斯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美的风景,令人流连忘返。在这样的资源下,在以保护为主的政策下当地政府可以适当的发展一些旅游项目,如滑水,石林观光,体验民风等等,以此来增加收入,同时又保护了环境。 通过上文所说的三种方法,可以看到斯特山区发展的前景。首先,我们要从它的起因入手,正如古话所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得知荒漠化的起因是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和林地的乱砍滥伐后,人们就该从这方面入手,首先要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现代有许多新改良的优良品种,不仅可以克服自然条件

28、的恶劣,还能够有更好的产量,这是十分有利于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的。其次,农民们可以在山腰种植果树,这样既有收益,又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还有句话说的在理“水是生命之源”,在山区水的利用也是一个大问题,毕竟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已经耗费了许多水了,所以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与世界经济发展一样,展业结构转移是发展经济必经的步骤。所以黔地要想更好地发展,只关注农业是无法得到多大的经济利益的,现如今第二产业都已经赶不上第三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了。所以说,发展第三产业才是最好的选择。发展与保护并进,发展以人们为基。发展,是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结论: 毕竟,黔地的环境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想更好地保护环境,重现山

29、清水秀,就要用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要以人们的利益为最高追求,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需要人民的党的理论,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要使企业环保生产,要使人们有环保意识,这样才能说根除危机。参考文献:1蔡国农 喀斯特山区的生态重建资源科学,2009年2包子诺 .退化山地生态系统如何恢复和重建 山地学报.2011年3陈永 贵州省经济地理.周刊 新华出版社2013年4安贵平 如何应对贵州岩溶山区旱坡耕地现状与陡坡退耕 贵州林业科技 2000年5谷建刚 坡改梯的损益(例指贵州省喀斯特地区) 自然资源学报 1999年14期6张欣 环境重建根本的使中国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得途径 1999年21期.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关

30、于中国西部生态重建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8苏利安 喀斯特地区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与对策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1年9陈钊华 山地文化的特征及其对山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山地学报 1999年13期10欧阳志云 关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初步研究 生态学报 1999年19期11王亚文 .生态环境的评价、规划与管理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年12程志强 张国栋 范伟民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方法及应用研究 冰川冻土 2002年4月13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15王金环 环境经济学理论,方法与政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16程然 许开鹏 .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国内环境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 2004年6月17柯建纲 关于安徽省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年3月19魏争鸣 如何建立北京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多目标规划的模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2月20陈静宜 曾琦 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模型研究 科学管理研究2004年3月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