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26KB ,
资源ID:551420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142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论文.doc

1、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一,环保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空中到地下,从地面到水面,各种环保新技术的应用,将正在如火如荼举行的上海世博会打造成为一届绿色的世博会。而汇集了各国环保理念的实际行动则让参观者大开眼界。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充满了整个世博园,人们通过对生活态度、理念的思考和畅想,描绘出一幅未来舒适住宅与怡人家居的美妙画卷。在画卷里,21世纪的住宅、居家、生活新思潮节能、环保、绿色、和谐,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然而与此相对的却是现实中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台湾88风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俄罗斯大火持续肆虐、巴基斯坦持续强降雨、中欧多国暴雨成灾、阿

2、根廷寒流冰冻在这些自然灾害的背后多多少少都有着人类行为的影子,让我们在用低碳平息地球的不满的同时,也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1,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是在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自然观与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抽象自然观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十分重视自然生产力,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实质上看就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由于马克思始终把生产劳动看作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手段,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不能离开生产环节而孤立地谈论如何处理废弃物的问题,而应该从生产活动的可持续性的角度出发,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或者将其转换为有用的资源。那么,怎样去实现这种过程呢?马克

3、思强调要“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里,所谓“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条件”,就是指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因为这是协调人与自然冲突的两个出路。从这里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很早就预见并分析了工业革命可能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人类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人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很有信心。2,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思想历史性转变不是毕其功于一役,是一个相当长的矛盾、转变,再矛盾、再转变的过程。因此,历史性转变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环境保护新道路就呈现了长期性、阶段性、针对性和艰巨性的鲜明特点。长期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从客观上讲,当前我国环境形势十分

4、严峻,解决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看,对复杂问题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甚至曲折反复,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才能逐步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3,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本质上是经济、环境保护、资源的对立统一体,不能绝对地把环境保护、资源、经济发展三者静止地、机械地对立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它们相互贯通、相互影响,可以实现良性发展。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烧掉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实际上,环境保护、资源和经济发展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赖、互相贯通的矛盾统一体。正如矛盾着的事

5、物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化一样,我们不能绝对地把环境保护、资源、经济发展三者所形成的矛盾统一体机械地对立起来,这个矛盾统一体在一定条件下,这个一定条件就是协调环境与经济关系,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贯通,向良性发展。烧掉的资源少,留下的污染小,GDP能搞多少算多少,搞得快比搞得慢好,搞得代价小比代价大好,这就是良性发展,就是科学发展,也是又好又快地发展。4,在实践中探索西方发达国家走过了先污染后治理、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对这条老路造成的环境危害,甚至无法弥补的损失,曾进行过批判和反思,对环境问题也实践出了比较有效的做法:一是采取严厉的环境保护措施。二是建设完善的环境基础设施。三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6、。这些做法是人类文明共同的成果,人类为此付出过惨痛的代价。譬如震惊世界的20世纪40年代初的美国洛杉矶烟雾事件、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1953年日本水俣病,我国2005年发生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等。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为我所用,可以少走弯路,少付代价。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规律。进一步说,人类的认识是随着社会实践不断由低级到高级,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地发展的。我们可以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中对环境保护的规律认识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5,低碳减排,绿色生活在今年3月出台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了“低碳技术、智能电网、森林碳汇、三网融合

7、”这些新名词。这些新科技、新理念承载的是人们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期待,报告中用“刻不在自然界中,人类无论怎样推进自己的文明,都无法摆脱文明对自然的依赖和自然对文明的约束。自然环境的衰落,也必将是人类文明的衰落。科学界的评估,政治界的觉醒,只是为呻吟的地球把了脉,而要彻底医治好地球的伤痛,必须要有每一个地球公民的参与和行动,这是责任,更是义务。世博会展现的是一种思想,一种愿望,预示着将来。科技在发展,技术在提高,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梦想就会实现。二,经济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2007年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从而导致了全球的经济危机。雷曼兄弟的申

8、请破产保护,美林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加上之前已经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相继破产或转型。华尔街集体变脸,华尔街到底怎么了,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著名的华尔街发生如此的巨变?命悬一线的汽车巨头克莱斯勒和通用,为何都纷纷向国家提出“破产重组保护”?不仅美国这一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帝国深陷这次危机中不能自拔,而且欧盟、日韩、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无不为之震撼。失业率上升,投资下滑,消费萎靡,出口受阻等等一系列消息纷纷见诸报端,始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已经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谈到经济危机,那么我就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尝试肤浅地发表一下我自己对经济危机的

9、解释和一些思考。言论有不妥的地方还请老师谅解。何为经济危机?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大工业时期所特有的一种周期性爆发的经济现象。这里提到了三个词,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周期性。首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其表现形式最明显的为劳动和资本之间的对抗性矛盾,也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生产资料归资本家占有,资本家又雇佣大多数工人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在这种生产资料私有制下,自由竞争,盲目生产,资本家为最大程度赚取利润,一方面要生产更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一方面

10、又要以最低的工资给工人,便会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脱节,大量产品卖不出去,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由此产生。究其根源也即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的这种矛盾导致了经济危机的发生,因此,要消灭经济危机,最重要的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其二,为何是大工业时期?首先我们从商品经济的萌芽状态看来,商品的买卖采取的是简单的物物交换模式,这种交换,在一次交换过程中同时出现了买卖两种行为,就不会出现买卖的脱节,因此在这种模式下不可能有经济危机。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出现了货币为媒介的交换,交换的过程可能因为货币的产生而出现中断;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大工业时期来临之后,资本家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的

11、扩张,资本家资本的积累于是越来越严重,当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的爆发。其三,为何又是周期性周而复始的?周期性的原因,据资料显示,乃是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运动变化中去寻找。这一基本矛盾虽然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始终,但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处于严重激化之中,而是有时尖锐,有时缓和,呈现出一种波浪式发展的状态,经济危机则是这一波浪式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但危机并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一次危机过后,随着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其基本矛盾又会逐步重新激化起来,使另一次危机成为不可避免,这样经济危机就呈现出周而复始。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

12、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纵观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大多都是有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爆发,蔓延,有的甚至蔓延至全世界,其中可能大家了解的最多听说的最多的应该算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和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在经济危机爆发过程中,众多企业生产设备利用率降低,工业生产指数下降,资本主义利润无法维持,导致企业纷纷宣布破产,资本家则将危机大量转嫁给无产阶级,造成大面积失业,失业率上升,而在岗的个人其绝对工资也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整体下降。经济危机的到来给各国都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回看东亚,相比日本而言,中国所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中国在近两次的经济危机中遭受的打击相对较小,经济

13、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明显呢?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应急措施首先表现在调节银行存款利率和调节税收政策上,通过下调利率来促进货币的流通;其次还表现在创造更大的市场政策上,通过公共政策的投资来创造一个新的投资市场,从而拉动经济的发展。而讲到中国的措施,政府拨款总额高达4万亿元投资计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建设、高速公路和机场建设等十大项目,通过社会公共工程的建设来拉动经济的发展。不断刺激需求,开拓国内市场,政府开始着眼于农村这个巨大的国内市场。刺激投资稳定证券,央行通过降息,刺激人民币的流动性,但是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数据表明,2009年人民币相对美元的汇率升幅百分比为0,这说明政府采取

14、了积极的手段,顶住了国际市场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强烈要求。国家的政策对于经济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政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其中,利率下调意在降低企业起用资成本,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则意在解决企业流动资金可得性问题,加强企业的经营能力,以避免实体经济受到损伤,从而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过,中国在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松一口气的同时,也存在一丝隐忧:怎样避免经济由过快发展转向过热发展?解决一次危机不难,难的是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今后中国出口企业离开出口退税何以生存? 正当我们上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候,我们需要深思的就是中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是否已经

15、到了该调整的时刻,虽然中国每年的GDP增长率高于世界平均值约6、7个百分点,又因为GDP的统计惯例是某国或地区境内所有产业的产值,这样的话,在这个跨国企业横行的时代,又有谁知道这30万亿的总量里面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企业,又有多少是属于外资企业的贡献?还有一条消息是中国的GDP总量目前已经逼近并且即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而且有预测趋势为在2020年将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GDP大国。注意我这里是用GDP大国,还没用上GDP强国,请大家想一想,光有GDP总量超过美国那有什么用,中国的综合国力要想超过美国回到封建社会时期那样相对的强盛还早着呢。现阶段,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远比不上美国,中国的国民素质教育还远比不上美国,中国的公民权益建设还远比不上美国,还有中国GDP背后高额的能源浪费还有一些难以统计的差距现在已经普遍陷入“唯GDP论高低”的歧途,仿佛又让我想起大跃进时期那可笑的“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