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159.30KB ,
资源ID:551848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1848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docx

1、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四川卷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四川卷)及答案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27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猝然 / 精粹 汗渍 / 啧啧 粮囤 / 囤积 冠冕 / 分娩B.讥诮 / 硝烟 土坯 / 胚胎 果脯 / 胸脯 跬步 / 硅谷C.商埠 / 阜盛 敕造 / 赦免 复辟 / 辟邪 箭镞 / 簇拥D.朔日 / 溯源 嗔怪 / 瞋目 落枕 / 落款 渎职 / 赎罪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此题主要考查同音字、形声字、多音字、形近字的误读。Bqioxio,ppi,f

2、p,kugu。Ac/cu,z/z,dn/tn,min。Cbf,chsh,b,zc。Dshus,chn,lolu,dsh。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平添 算账 声名鹊起 厉行节约B.砥砺 麦杆 徇私舞弊 好高骛远C.硫璃 称颂 关怀备至 有恃无恐D.飞碟 疏浚 出尔反尔 突如奇来2【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此题考查形近字、同音字误写。B麦杆麦秆。C硫璃琉璃。D突如奇来突如其来。3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现代自然科学 是研究单个的事物,还要研究事物、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这就使自然

3、科学发展成为严密的综合体系。(2)在芦山地震灾难面前,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 的战斗堡垒,他们行动迅速,组织有力,帮助群众有序疏散,及时救治伤员,成为灾区百姓的主心骨。(3)从此以后,黑格尔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每当要出现 、贬低别人、粗暴打断别人说话苗头的时候,他都会想起父亲的提醒:“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A.不止 无坚不摧 自以为是 B.不只 坚不可摧 自以为是C.不止 坚不可摧 自行其是 D.不只 无坚不摧 自行其是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不只不止:前者是连词,相当于“不但”、“不仅”,后面通常要有与之相呼应的连词。

4、后者是动词,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量或范围”的意思。(1)后面有“还要”这个连词,应当用“不只”。无坚不摧坚不可摧:二者类似于“矛”和“盾”的关系,前者形容力量非常强大,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可以摧毁,后者形容非常坚固,不可摧毁。党组织这个“战斗堡垒”相当于“盾”,(2)用“坚不可摧”。自以为是自行其是:前者指自己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后者指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前者强调“认为”,后者强调“做”。(3)横线后面说的是黑格尔的所想,用“自以为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

5、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B.青铜器馆门窗的构成是由磨砂板和防砸板两部分组成,磨砂板可隔绝紫外线,防砸板有强大的抗砸击功能,均按古建筑保护要求设计安装。C.日前国家发布司法解释,明确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如将“地沟油”用作食用油等行为,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被定罪。D.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熟记六大类病句类型及其典例,读书看报、听新闻以增强语感是解答此题的不二之法。A成分残缺,在“有关部门要

6、”后添加“有”,才能与“的态度”呼应、搭配。B句式杂糅,“的构成是由组成”将两种句式混杂在了一起,可去掉“的构成”或“由组成”三个字,保留一种说法即可。D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将“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前至“成都”前,“推进和发展进程”应为“推进的发展进程”。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明代花鸟画明代初期,因太祖朱元璋对南宋院体画风青睐有加,花鸟画大致延续了宋代院体工笔画风格,没有新突破。明宣宗朱瞻基同宋徽宗一样,雅号诗文书画,尤好花鸟画。他在位期间,宫廷画院的花鸟画风格面貌多样,有延续南宋院体花鸟画艳丽典雅风格的工笔重彩画家边文进,有出自北宋徐熙野逸风格的没骨画家孙隆,有笔

7、墨洗练奔放、造型生动的水墨写意画家林良,还有精丽粗健并存、工笔写意兼具的画家吕纪。不过,这些风格面貌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从意境与格调方面看,这时期的花鸟画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事实上,明代花鸟画的大突破直到中期以后才出现。明代中期,文人越来越多地参与花鸟画创作,他们的创作风格一开始就与院体画大相径庭,最有代表性的是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成就主要在花鸟画方面,代表人物有兼擅人物、山水、花鸟的“吴门四家”,即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沈周与文徵明主要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疏简而不放逸;唐寅与仇英主要吸收南宋院体画风,并融入了时代的精神特质,体现了当时的市民趣味。他们的花鸟画在吸收前

8、代大师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在美术史上颇有影响。严格地说,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然而,到吴门画派的弟子一代,花鸟画在陈淳、陆治、周之冕那里结出了果实。陈淳早年习元代绘画,后学于文徵明,花鸟、山水兼擅。他将书法和山水画笔法融入花鸟画,运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巧妙地表现花叶的形态与阴阳向背,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如果说陈淳的大写意花鸟充分表现了笔墨的特征与画面的形式感,那么徐渭的作品泽充分发挥了大写意花鸟托物言志的功能,洗胸中块垒,抒澎湃激情。在绘画语言风格方面,他吸收宋、元文人画及林良、真州、陈淳的长处,兼融民间画师的优点,同时将自

9、己擅长的狂草笔法融入绘画。在其笔下,梅兰竹石被赋予了他强烈的个性,以狂怪奇崛的姿态傲视万物。他是第一个使用生宣作画的花鸟画家,利用生宣良好的吸水性来控制画面水墨渗化效果,表达特殊韵味。他还以泼墨法作花鸟,用笔墨的纵横捭阖表达自身的愤懑情绪。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的新体派,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海派乃至齐白石都曾受其影响。他的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后世将二人并成为“青藤白阳”。5下列关于明代花鸟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明宣宗时,宫廷画派花鸟画风格多样,但意境与格调比宋代院体花鸟画略逊一筹。B.“吴门四家”花鸟画在吸收前代大师成果基础上发展出鲜明个性特征,取得重大突破。C.陈淳的大

10、写意花鸟画充分表达了笔墨的特性与画面的形式感,开写意花鸟一代新风。D.徐渭开创了大写意花鸟画的新体派,其成就超越了早于他的陈淳,对后世影响深远。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D曲解文意。该项有效信息在原文第段开头一句“吴门画派的花鸟画是对前代的延续,并没有开宗立派的意义”说明了他们没有“取得重大突破”。6下列对明代花鸟画取得丰硕成果的原因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画家们广泛地学习和借鉴院体画家、文人画家及民间画师的优良画风。B.文人参与花鸟画创作以后,绘画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特质。C.画家们具有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激情和狂怪奇崛、傲

11、视万物的强烈个性。D.画家们大胆尝试,或借鉴山水画笔法,或引书法笔法入画,或使用新材料。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C以偏概全,具有“狂怪奇崛、傲视万物的强烈个性”的是徐渭,除了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外,其他画家的成就也不可忽视。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明宣宗在位期间,宫廷画派的花鸟画只是沿袭宋代花鸟画的风格面貌,没有取得突破。B.鸣笛中期,吴门画派的花鸟画由于创作风格一开始就标新立异,所以取得了最高成就。C.陈淳学习文徵明用水墨的干湿浓淡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画风简练放逸又不失法度。D.徐渭将狂草笔法、泼墨法融

12、入大写意花鸟画,很好地表达了他的澎湃激情和愤懑情绪。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A“只是没有”说法绝对化,原文第段说的是“大多沿袭宋代花鸟画,并无根本突破”。B张冠李戴。根据原文第段内容,一开始,“吴门四家”主要是“延续宋、元文人画传统,并无根本突破”,直到他们的弟子才有了根本性突破。取得最高成就的是他们的弟子,尤以徐渭为代表。C张冠李戴,“用水墨的干湿浓度和渗透表现花叶的技法”是他自己的创新。三、(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幼而敏睿,父兄稍授之书,即能记诵。比长,益自策励。及壮,

13、知向濂洛之学,事同郡王柏,从登何基之门。基则学于黄榦,而榦亲承朱熹之传这也。自是讲贯益密,造诣益遂。时宋之国事已不可为,履祥遂绝意进取。然负其经济之略,亦未忍遽忘斯世也。会襄樊之师日急,宋人坐视而不敢救,履祥因进牵制捣虚之策,请以重兵由海道直越燕、蓟,则襄樊之师,将不攻而自解。且备叙海舶所经,凡州郡县邑,下至巨洋别岛,难易远近,历历可据以行。宋终莫能用。及后朱瑄、张清献海运之利,而所由海道,视履祥先所上书,咫尺无异者,然后人服其精确。德祐初,以迪功郎、史馆编校起之,辞弗就。宋将改物,所在盗起,履祥屏居金华山中。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训迪后学,谆切无倦,而尤笃于分义。有故人子

14、坐事,母子分配为隶,不相知者十年,履祥倾赀营购,卒赎以完;其子后贵,履祥终不自言,相见劳问辛苦而已。履祥尝谓司马文正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为外纪,以记前事,不本于经,而信百家之说,是非谬于圣人,不足以传信。乃以尚书为主,下及诗礼春秋,旁采旧史诸子,表年系事,断自唐尧以下,接于通鉴之前,勒为一书,名曰通鉴前编。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初,履祥既见王柏,首问为学之方,柏告以必先立志,且举先儒之言:居敬以持其志,立志以定其本,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此为学之大方也。及见何基,基谓之曰:“会之屡言贤者之贤,理欲之分,便当自今始。”会之,盖柏字也。当时议者以为基之清介纯

15、实似尹和静,柏之高明刚正似谢上蔡,履祥则亲得之二氏,而并充于己者也。履祥居仁山之下,学者因称为仁山先生。大德中卒。元统初,里人吴师道为国子博士,移书学官,祠履祥于乡学。至正中,赐谥文安。(节选自元史金履祥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向濂洛之学 向:崇尚B.造诣益遂 遂:精深C.履祥倾赀营购 赀:钱财D.勒为一书 勒:镌刻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文言实词最好根据上下文,代入原文解读。D应为“编撰”。此句写金履祥编撰通鉴前编的情况,因此“镌刻”的解释不当。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然负其

16、经济之略 余嘉其能行古道B.历历可据以行 使工以药淬之C.且举先儒之言 且贰于楚也D.履祥则亲得之二氏 徒慕君之高义也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四个对照句分别出自高中教材师说荆轲刺秦王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可用代入法判定每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C且:连词,并且。A其:代词,这些代词,他。B以:介词,凭借介词,用,拿。D之:代词,这些,指何基、王柏的品性助词,的。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四、(31分)10把第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平居独处,终日俨然;至与物接,则盎然和怿。

17、(4分)(2)凡所引书,辄加训释,以裁正其义,多儒先所未发。(4分)10(8分)(1)(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喜悦。(4分)(2)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定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4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理解)。翻译一定要直译为主,要有得分点意识,即抓住句子中的通假字、活用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知识点。得分点:(1)俨然:严肃庄重的样子;物接: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和怿:和乐喜悦。(2)训释:注释,解释;裁正:裁定、订正;发:阐发。11第卷文言文中,传

18、主金履祥是怎样为学与为人的?请简要概括。(5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题目要求从“为学”与“为人”两个层面回答。第段集中写金履祥“为学”,关键字词有“敏睿”“益自策励”“讲贯益密,造诣益邃”“谆切无倦”“不足以传信”“多儒先所未发”等。他的“为人”集中在第段,关键字词有“尤笃于分义”“志立乎事物之表,敬行乎事物之内”等。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4分)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论语尧曰)【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层

19、级为B级。【解析】断句的前提是读懂大意。标志词“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要断开;“利之”“劳之”后面要断开;三个“无”构成排比,要断开。“可而之又”反复了两次,属于对举,可根据上下文意思断开。原文标点: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原文翻译:让百姓们去做对他们有利的事,这不就是对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选择可以让百姓劳作的时间和事情让百姓去做。这又有谁会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还有什么可贪的呢?君子对人,无论多少,势力大小,都不怠慢他们,这不就是庄重而不傲慢吗?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

20、使人见了就让人生敬畏之心,这不也是威严而不凶猛吗? 参考译文:金履祥,字吉父,婺之兰溪人。小时候聪敏睿智,父亲和兄长稍微教授给他的属,即可就能记诵了。等到(他)长大了,更加自我鞭策、激励。等到(他)壮年的时候,知道崇尚周敦颐、程颐程颢的学说,向同郡的王柏学习,并跟随他拜访何基。何基向黄斡学习,黄斡亲自承袭朱熹的学说。从此,讲学贯通,(他的)造诣也更加精深。这时。大宋王朝的国事已经不可能有所作为了。金履祥就下定决心去获取成功。然而(他)具有那些经天纬地的才略,也不曾忍心就忘掉这一(指南宋)朝代。恰逢襄樊的军队日益急迫(地进攻),宋人坐着看却不敢救援。金履祥于是进献了牵制(敌人)捣毁(敌人)虚弱(

21、后方)的策略,请求用重兵由海路直趋燕、蓟两州,那么,襄樊的军队,将不用攻击就能自行解围。并且(金履祥)详备地叙述了海船所经过之处,所有的州郡县邑,乃至大海、各处的船坞,难易和远近,历历在目,可凭借(它)来施行。(可惜)宋朝终究没能用(他的主张)。等到后来朱瑄、张清进献海运的便利(条件),而(他们)所经由的海路,查看金履祥先前所上进的书策,微小的差异都没有,这样以后的人佩服他的精确。德佑初年,(金履祥)凭借迪功郎、史馆编校的身份被起用,(他)辞官不就任。宋朝即将改换朝廷,(金履祥)所在之处强盗群起,他独处隐退于金华山中。(他)平时单独居处,整天严肃庄重;至于待人接物,和人交往,则(热情)洋溢和乐

22、喜悦。(他)训诂、启迪后学,情真意切,没有疲倦。而(他)尤其专注于情分。有老朋友的儿子因事获罪,母子都被分配为奴隶,不相了解的情况有十年,金履祥倾尽家财,最终赎买而完了(事);他的儿子后来富贵了,金履祥始终没有自己说出来,相见时也仅仅是慰问辛苦而已。金履祥曾认为司马光作资治通鉴,秘书丞刘恕认为是外纪,用来记录前朝事情,不是源自于经学,而相信百家的学说,正确和错误的(观点)不同于圣人,不足以用来传承信用。于是(他)以尚书为主,向下推及诗礼春秋,从旁采纳旧史及诸子学说,用“表年”来记事,从唐尧开始,连接到通鉴之前,编撰成一书,名叫通鉴前编。凡是引用的书籍,总是加上注解,用来裁定订正他们的意义,有许

23、多先儒所没有阐发的(内容)。当初,金履祥已经见到了王柏,首先问为学的方法,王柏告诉(他)必须先立志,并且列举了先儒的话:恭恭敬敬地坚持自己的志向,立志用来确定自己(做人的)根本,志向确立于事物的外表,恭敬地施行于事物的内在,这就是学习的最大的道理。等到见了何基,何基对他说:“会之多次说贤人的贤,理欲的分别,就应当从今天开始。”会之,就是王柏的字。当时议论的人认为何基的清正、耿介、纯正、实在,像尹和静,王柏的高尚、明智、刚正像谢上蔡,金履祥却亲自从两人那儿得到了这些,并且一起用来充实于自己。金履祥居住在仁山的下面,学者因此称他为仁山先生。(他)在大德年间死去。元统一初年,同乡人吴师道为国子监博士

24、,把(金履祥的)书搬到学官(所在之处),在乡学修建金履祥的祠堂。到了正中,赐谥号文安。13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8分)九日和韩魏公苏洵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注九日,农历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时为丞相。金罍,泛指酒盏。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1)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首联的“晚岁”指晚年,老年;“不才”是自谦的说法,“华发”“萧萧”与“金罍”相

25、映照,不平之气暗含其中。颔联用“延东阁”的典故,写自己官卑职微,难以有所作为。于是只好借酒浇愁,但却深感“寒无意”,道尽了壮志未酬的幽愤之情。(2)“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题目已经明确的“表达技巧”为“对比”,降低了试题难度。只需要指出有哪些对比,再分析其表达效果(情感、主题)即可。颈联有三组对比:“佳”与“愁”,“久”与“偶”,“壮心”与“醉中”。其中,第三组对比稍难。回答时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对比的作用,再举例分析,最后总括。诗歌赏析:乙巳是1065年(宋

26、英宗治平二年)。这年重阳节,苏洵参加了韩琦家宴,席间韩琦赋诗,当晚苏洵写了这首和诗,半年后苏洵就病逝了。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首联说“晚岁登门”。诗人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颔联又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下句回答了“不堪”的原因:官卑位低,不堪重用。颈联“佳”和“愁”形成鲜明的对比,“久”字至少包括了他三

27、十年的不得志,“偶傍”,说明他平时已经很少有雄心壮志;“醉中”,说明未醉时已清醒感到壮志难酬。尾联使苏洵更感到自己“闲伴诸儒”的穷窘;韩琦志满意得之余的淡淡闲愁,更激起了苏洵壮志不酬的深沉哀怨。这就是他越读韩琦新诗就越发难以入睡的原因。暮、雨、寒三字为全诗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而“寒无睡”,“百遍开”更活画出这位“萧萧华发”的老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的神情。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6小题)(6分)(1)既见复关, 。(诗经氓)(2)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3)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4) ,初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5)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

28、忌讽齐王纳谏)(6) ,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7)潭中鱼可百许头,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8) ,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识记)。四川今年第一次使用新课标卷,此题依据新发布的四川省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命制。说明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初中有33个篇(段),高中有26个篇(段)。大致为0.55:0.45,考虑到初中内容毕竟忘记得多,只考查了三个(第(3)(5)(7)小题),且难度不大。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负重的河流黄毅这是每一本地理书上都提到过的著名河流。一条河流在哪里

29、出现,从哪里经过,又归属于哪里,决不是偶然的事。塔里木河的出现,再一次证明了作为一条河流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环峙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冰峰雪岭,阻隔着来自外界的声音,那些充满雨意的雷声只能在别人的天空奏响。那些令人神往的潮音,只能打湿他乡的梦。极度干旱的沙漠,裸陈着对天空的一次次叩问,而降雨量几乎等于零的天空,又一遍遍让塔克拉玛干落寞失意。巨大的苍黄壅塞着胸间,铺天盖地的尘沙装满眼眶。多么需要水,她是生活的全部,是生命中的生命。这是一条多么率直的河流,坦荡、刚烈而勇敢。该扬波的时候必定扬波,该隐忍的时候必定隐忍,该奔涌的时候一定奔涌,该潆洄的时候就一定潆洄;流就流出气魄,纵横捭阖,摧枯拉朽;流就流出

30、韵味,一波三折,百转千回。你再不会见到反差如此巨大的河流。在枯水期,那是生命的一次休整与放松,河水浅吟低唱,嘤嘤细语,有些地方甚至大段大段露出河床,看上去是那样的羸弱;而洪水却是一次生命的张扬与放纵,浩浩荡荡,左奔右突,把河床扩大到几倍,处处呈现的是强悍与力量,时时迸射的是阳刚与霸气。就是这样一条河,最终却不能冲出沙漠。当塔里木河挟着昆仑山的冰雪,一路呐喊冲向沙漠的时候,塔克拉玛干却不动声色,集合了亿万的沙粒,用最柔软的办法,让河水就范。当塔里木河切割开沙漠柔软的皮肤,你看到河的确是赢家,可是到最后,它却锈蚀在沙漠的肌体里,最终折断;当塔里木河饱醮着冰雪水,在塔克拉玛干这张巨大的纸上写出一笔劲

31、道的点画,那个2750公里的笔锋却在意犹未尽的时候,被沙漠吸尽了最后的墨迹有河总是有树。树是河流的另一种形式,是河接近蓝天白云的一种方式。站立起来的河,哗哗的林涛,让鸟像鱼一样游来游去。追随塔里木河的,是郁郁苍苍的胡杨林。它们高壮精神,粗枝大叶,缘着塔里木河这条苍青的脉管,排列着森森然的汗毛,英姿勃发。但是离塔里木河愈远就愈让人感到吃惊甚而震惊那是些脱去了绿色的树他们死了,但还以树的姿态直立着。是塔里木河抛弃了他们,还是他们走得太远?他们成了沙漠上没有归宿、没有目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的流徙者,他们永远挺起胸膛在走,而永远走不出这块沙质的土地。塔里木河在不断萎缩,他的退却不仅让百万胡杨游离失所,更严重的是让人类自己饱尝苦果。罗布泊这个巨泽的消亡,与三大水源之一的塔里木河的断流,有着直接的关系。据清代西域水道记记载,罗布泊人“素习水居,不便陆徙”,而罗布泊据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水,彻底干涸也就是近几十年的事。罗布泊人实际上应该是沙漠中的渔民,常以中空的胡杨树一劈为二作为行舟,在水面往来穿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