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218.62KB ,
资源ID:5518624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186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2 形象类.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2 形象类.docx

1、语文高考3年考点析与练中册考点22 形象类【考点命题规律分析】考点趋势剖析3年考情统计题型示例考点分析命题趋势3年多考。2015安徽,8,4分2015福建,6(1),3分2015湖北,14(1),4分考纲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形象”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之一。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根据对近3年的考查情况分析,我们可以预测,2016年新课标卷中,此考点还有可能出现。

2、考点分层透析【典型例题】(2013山东,14,4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 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作品形象的能力。这里考查的是物象烟。烟,即雾气、云气,诗中有三个句子来表现。第二句重在做铺垫做映衬,第三句运用比喻,抓住云气的颜色来写,第四句写云气的动态。回答时,除了要解释句意之外,还要回答运用了哪种修辞,刻画了“烟”怎样的特点,并与主旨漂泊在外、思念家乡保持内在的一致。【答案】 文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

3、洁白、轻盈、飘渺、流动的特点)。诗人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 (也可这样作答:三四两句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一“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答题方法】 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因此比较好找,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做以分析说明。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考点规律揭秘一、什么是诗歌中的形象

4、?诗歌中的形象可分为哪几种类别? 所谓“诗歌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1.人物形象。 指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和诗人“我”的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2.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要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这些加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

5、象就是景物形象。它是含有“意”的形象,也叫“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几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 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我们必须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深刻地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2、鉴赏诗歌中形象的方法1.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寄托是古人赋诗的普

6、遍现象,古人借助诗歌抒发自己各种各样的情怀。【示例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答案】(1)概括形象特点: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3)指出形象的意义: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

7、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解析】 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 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示例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采莲曲 (唐)白居易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词 (唐)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注释飐:zhn风吹颤动。赖:亏得,幸好。 两首诗都写了采莲女,但形象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白诗描

8、写的是一位情窦初开(或“多情”)、腼腆羞涩(或“羞涩”,或“腼腆”)的采莲姑娘;张诗描写的是一群互助(或“团结”,或“友爱”)、勇敢的采莲姑娘。(3)关注反映心情的词句,解释作者情感 【示例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 林正大 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 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

9、个什么样的形象。【答案】 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荣与贵,视寻常”),致力于辅佐君王(“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事业光施社稷”),志存高远(“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的贤臣形象。【解析】 通过诗中“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这些反映作者心情的字眼,可推测诗人的心情和形象。高考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 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2.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如屈原离骚中:

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再现了一位不愿同流合污,不低头,不屈服,执著地追求真理的形象。 3.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芒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形象。 4. 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如王昌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我们仿佛看到一位亘古如新、千载不变的雄伟战士,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不能改变他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5.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

11、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6.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7.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8.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大志落空,奋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年华不再,衰鬓先斑!一位悲怆、郁愤的不遇

12、之士形象栩栩如生。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9. 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10. 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 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杜甫的石壕吏、兵车行则是体察人民痛苦,表现了反对战争的情感。 12. 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如杜牧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将有情人别离时独特的表情生动

13、地表现了出来,诗中两位依依惜别的多情人形象缠绵深挚,别有一番风神韵致。 13. 辛苦劳作、纯朴善良的形象 如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一个年迈而善良的卖炭翁的肖像,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这样一个最下层的劳动者多么生动、感人,令人扼腕悲叹。2.鉴赏诗歌中景物形象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表现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 “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前面的写景往往为后面情感抒发作铺垫,由景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示例4】(2012浙江台州模拟) 阅读下

14、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小园 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注:寒花:菊花。 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答案】 幽竹、寒花(菊花),是孤傲贞美的象征;新月、新霜都是高雅圣洁、白璧无瑕的象征。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烘托出一个品行高洁、胸怀澄明、具有高风亮节的诗人形象。【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抓住景物特点进行分析:由诗中“幽竹”“寒花”(菊花),联想竹、菊的形象特征孤傲美丽;由诗中“新月似新霜”,体味新月、新霜的象征意蕴高雅圣洁。结合后两联诗句具体

15、分析幽竹亭亭静立,秋菊凌霜傲放,如霜新月辉映,最后总结人物品行。(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类型: 雄壮阳刚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雄奇阔大的意境 典型代表曹操的观沧海。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旷达开朗的意境典型代表-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

16、谲俊丽。苍凉悲壮的意境典型代表-李白的关山月。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劲,惨烈悠长。深邃沉郁的意境典型代表-杜甫的秋兴八首。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内敛阴柔类意境 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浓艳瑰丽的意境典型代表-温庭筠的菩萨蛮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

17、诗便是杰出的代表,例如他的山居秋暝清新素雅的意境 典型代表韦庄的菩萨蛮五首。其特点在于或描写大自然景物,青山绿水,芳草佳树;或描写一些纯洁天真的人物,生动活泼,俏丽可爱。表现手法多为细致素雅,清新婉转,似流泉鸣琴,洋溢着生气。凄冷寒凉的意境典型代表-李清照的一剪梅其特点在于环境哀伤凄冷,如泣如诉,往往以愁肠楚恻的意象打动人心并唤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向往。 “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古代诗歌中,诗人常把要抒发的情感寄寓于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即人们常说的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示例5】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意境?这

18、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作用?【答案】 “江雨”“江草”“鸟鸣”让人感受到一种凄凉意境。“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凸现了一个回顾历史带点“怨”气的诗人的形象。 【解析】 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意境,后两句寓情于景,通过分析景物感知诗人的情感。最后两句以杨柳的“无情”反托诗人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无情最是台城柳”,表面上责怪杨柳无情,其实面对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杨柳又能如何,诗人又能如何?诗人生活在晚唐乱世,他凭吊六朝兴亡,实际上也是在感叹唐朝的衰败没落。(3)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

19、层含义。 古代诗词常常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在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其深层含义,这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从字面看是写一段行程,水流急,船行快,实质是写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 基本步骤: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 【示例6】 谒金门 唐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景物描写中蕴含着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 表面上春风写春风搅动池水,其实是借景抒情,从后文的“斗鸭阑干

20、独倚”“终日望君君不至”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中主人公是一个思妇形象,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勾起她春思的愁绪。【解析】 词一开头,作者就用生花妙笔“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把特定环境中的春天景色用特定的镜头推到读者的面前。但它的妙处不仅仅在写景,而在于它以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她,一位富贵人家的少妇,因为丈夫远出,迟迟未归,心中的挂念自不必说。随着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绪呢!这种由景入情、以景寓情的手法,把景与情如胶似

21、漆地糅合在一起,交织成一幅完整而鲜明的画面。诗歌中常见的特定物象 杨柳:暗喻离别,有惜别怀远之意,又由于“杨柳”多种于檐前屋后,故常作故乡的象征。 燕子: 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坦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流水: 因水具有柔和清冷的特点,故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又因水的剪切不断、永不停歇与愁绪的无始无终无止无休正好吻合,故诗人又常以水喻愁 梅花: 是坚忍不拔高风亮节的人格象征,是身陷逆境却勇往直前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趋绝于世

22、清高隐逸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智者。象征诗人自己不随俗浮沉的崇高品格。 菊花: 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欺霜傲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在诗词中常常是恬然自处,傲然不屈品格的象征。 莲花: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由于“莲子”即“怜子”谐音,“怜”意为“爱慕”,“子”,第二人称敬称,“怜子”即爱慕心上人,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又由于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故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气节的高洁之士的象征。 青松:有刚正节操的象征。鸿雁:雁是侯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鹧

23、鸪:它在古诗词里有特定的内蕴。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还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骏马:比喻志向,如“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诗)。 丁香:指愁思或相思,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杨花:写离情,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 青草:喻离恨,如“离恨恰如

24、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雨打芭蕉:写离愁别恨,如“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葛胜中点绛唇)。 折梅:写离情,如“折梅逢驿使,寄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机贡范晔)。 春雨:喻愁绪,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 长亭、短亭:写离情,如“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 丝麻:喻愁绪,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 大海:喻愁绪,如“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多”(赵遐)。 西风:写愁绪,如“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猿啼:写愁绪,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鸳鸯:喻指恩爱的

25、夫妇。 精卫鸟:喻指相爱而不得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乌鸦: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因为形象不佳,再加上歌喉不爽,故此。 松柏:傲岸,坚强,顽强的生命力。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兰:高洁,友谊,幽雅清秀,孤芳自赏。 竹:高节,坚贞,清拔凌云,积极向上,不畏霜雪。 菊:隐逸,高洁,脱俗,昂首怒放,自命清高。 牡丹:浓妆艳抹,富丽堂皇,富贵美好。 荷花:表示清雅高洁。 杨柳:“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 折柳: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梧桐:寂寞,凄苦。 春:惜春,对美好

26、事物的留恋、追怀。 秋:荒秋萧瑟;清秋高洁;冷秋冷艳;晦秋悲怆;秋月:冷寂。 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残月:表示不圆满,有孤独忧愁的心绪。 白云:思友,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愁思的绵长。 烟雾:情感的朦胧,前途的迷茫,理想的幻灭,愁绪的绵长。 小雨:希望,生机,活力,生命的滋润。 鸿鹄:理想,追求。 杜鹃(子规):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思归”的意象。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大雁:思乡、思人,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猿猴:哀伤,凄厉。 蝉:超世脱俗;寒蝉:表示冷凄,

27、含有凄惨萧索之情。 归雁: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3. 鉴赏诗歌中事物形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1)抓物象的特点。【示例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满庭芳蜗角虚名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结合词的上阕内容,分析一下,词人在上

28、阕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答案】 在这一阕中,通过对蝇营狗苟的世俗观念的奚落,表现出对政治派系内部互相倾轧的厌倦和批判,大有洞悉人生之慨。苏轼感到人世间名利场的角逐如同梦幻,所以他“百年里,浑教是醉”,试图在醉中不问世事,以全身远祸。在词中,一个愤世嫉俗而又渴求摆脱尘世羁绊的文人形象呼之欲出。(2)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诗人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内涵入手。基本步骤:提炼物象特征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29、,回答问题。【示例7】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答案】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事物形象”。要结合诗句,联系诗歌主旨与情感作答。凤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赋予了高洁、出众、志向远大的内涵,诗中描写凤凰朝饮清泉、日栖山冈、鸣声彻天、眼望八荒的形象,结合秋风摧残、回翔无时、恨处非位,其实是诗人自况

30、,要找准凤凰和诗人之间的契合点。从而可知这一形象的特点: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考点经典试题训练】3年高考真题1.(2015安徽,8,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月 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缺:指月圆。列宿:众星。(1)(考点题)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4分)【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解析】 只需要概括,不要分析;先要判断“几幅”,前三联一句一景,六句就是六个画面,关键的是要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如第一句:天空一轮孤月,清辉洒满楼宇;意思是对的,但语言上就不如“孤月当空,清辉满楼”简洁。(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答案】 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的清辉,是实写。故园桂花正该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盼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解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