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7.35KB ,
资源ID:55496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496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孟河镇实验小学项目可研研究报告doc.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孟河镇实验小学项目可研研究报告doc.docx

1、孟河镇实验小学项目可研研究报告doc孟河镇孟河实验小学、幼儿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江苏嘉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二0一二年七月十日工程名称:孟河镇孟河实验小学、幼儿园工程建设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政府编制人:苏克杰 注册咨询工程师审核人:注册咨询工程师编制单位:江苏嘉越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0一二年七月十日附件1、 新北区孟河镇孟河实验小学、幼儿园规划图2、 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第一章工程简况1.1工程简介1.1.1工程名称孟河镇实验小学、幼儿园工程1.1.2工程建设地点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孟河镇新孟四路北侧,新孟三路南侧,富民中路东侧,富民东路西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与孟河镇的最大住宅区

2、富民花园、富民景园相邻,有利于孩子的就近入学。1.1.3建设规模及内容工程用地面积为5.09公顷,其中实验小学占地3.7公顷;幼儿园占地1.39公顷。总建筑面积为3.01万平方M,其中实验小学2.42万平方M;幼儿园0.59万平方M。容积率0.59,绿地率大于35%,建筑密度16.3%。主要建设内容有:行政楼、教案楼、综合楼、食堂、风雨操场及配套的其它辅助建筑和设施、运动场、道路、绿化工程等。1.1.4建设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政府1.1.5工程预算投资:万元1.1.6工程规划目标:新建符合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要求的省级优质小学、幼儿园。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2.1编制依据

3、(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2)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50099-2011)(6)普通幼儿园建设标准DB33/1040-2007(8)国家发改委关于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和深度的有关规定(8)工程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材料(9)国家现行政策、法规及有关设计规范1.2.2研究范围和内容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如下:工程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学校生源分析;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论证;环境保护、节能、节水措施

4、研究;组织机构与工程管理;招标方式;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财务分析和工程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第二章 工程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1工程背景2.1.1孟河镇情况介绍孟河镇是一个有着2500年悠久历史的江南古镇,她依山傍水,土地肥沃,人文荟萃,名人辈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她曾是齐梁两个开国皇帝的故里,有齐梁朝代的很多遗存,是个千年龙城之地;也是孟河医派的发源地;又是现代十六创吉尼斯纪录汤友常雕刻艺术之地;还是中华民族优秀“齐梁文化”的发祥地。齐梁南兰陵在孟河镇万绥,常州别称“龙城、兰陵”都来源于齐梁,丰富灿烂的“齐梁文化”有着无可估量的历史和利用价值。曾于2004年被国家建设部等六部

5、委列为全国重点镇,是长江三角洲一颗璀璨的明珠!孟河镇,全国重点镇、江苏省特色文化乡镇、江苏省卫生镇、实施江苏省妇女儿童“十一五”发展规划示范乡镇、江苏省中医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书画雕刻之乡”。这个有着将近2500年历史文化的江南水乡古镇,也是中国辞海1989年版12页中唯一撰写到的乡镇。孟河,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西北,北忱长江和小黄山的万亩森林公园,东靠魏村,东北临镇江市杨中的西来桥镇,南连西夏墅镇,西接镇江丹阳市的高桥和小黄山山脉的栖凤山,S238、S338、S122、S239省道和常泰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03年10月经江苏省委批准由原孟河镇、小河镇合并建为新的孟河镇。全镇总面积

6、88.26平方公里,辖39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 总人口7.8万人。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4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实现财政收入1.8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完成工业总产值66.91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实现销售收入60.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实现利税6.8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完成农业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长8.4%,农民人均纯收入9531元,比上年增长12%。孟河镇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已成为全镇经济中的支柱。全镇有工业企业600多家,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配件、通讯器材、精细化工、纺织、机械等产品。该镇是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重点生产基地,汽

7、摩配产品闻名全国,享有“汽摩配之乡”、“车灯之乡”美誉。该镇建有富民、通江2个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齐全,目前已有包括台湾、香港和韩国等地区和国家的进区企业80多家。孟河镇发展绿色、高效农业成效显著,已建成江苏省无公害基地1个,形成了以水稻、小麦、油菜为支柱产业,花卉、苗木、林果、斧劈石、地鳖虫养殖为特色产业的农业体系。近年来,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全镇建有中学3所、小学6所、幼儿园3所,其中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1所;建有较先进的乡镇卫生院。现有历史文化遗存费伯雄故居、东岳庙等,并建有恽代英广场、中医陈列馆、汤友常艺术陈列馆。诚信立镇,建设和谐新孟河;工业强镇,建设科技新孟河;商贸富镇,

8、建设富裕新孟河;农业稳镇,建设生态新孟河;构建新镇,建设宜居新孟河;文化兴镇,构建魅力新孟河;旅游秀镇,建设美丽新孟河。孟河,正日益成长为一个经济强盛、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科教发达、社会和谐的 “齐梁小城市”!2.1.2新北区教育资源状况目前,全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66所,其中中学16所,小学21所,幼儿园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国际学校1所。现有三星级高中3所,占100%;市优质初中11所,占73.3%;市优质小学16所,占76.2%;省优质幼儿园16所,占59.3%。在校(园)学生55158人,其中中小学42155人、幼儿园13003人。全区公办中小学在编(在职)教职工2899人,其中

9、专任教师2610人。有常州电大新北分校1所,省级区社区培训学院1所,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成人教育中心校)9个,其中省级社区教育中心3个、省级社区教育示范镇1个、省重点成校1所、市示范成校1所、市标准化成校2所,另有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坐落区内的高校、高职院校有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常州工学院、建东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另有市教育局直属北郊中学(高中部)一所。新北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经济和教育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依据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10、2020年)及常州市高新区(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精神,结合新北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制定了常州市新北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十二五期间新北区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调优学校规划布局,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区高中教育资源重组。实施初、高中分设,结合建东学院搬迁新建高中1所,使全区高中布局更加科学。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推进新城人口密集区配套学校的建设,2012年前完成薛家小学改扩建工程、罗溪小学易地新建工程、龙城小学、飞龙居住区1所初中、世茂香槟湖配套小学的新建工程,2015年前力争完成中央花园配套小学、新桥初中、原建东学院地块1所

11、初中等工程的建设;优化区域学校布局,根据发展需要推进相关学校建设,结合产业园区、万顷良田等重大经济社会建设工程加强配套学校建设,力争撤并所有村小和12所初中。完善幼儿教育布局。做好新建小区幼儿园规划布局工作,启动飞龙居住区幼儿园、世茂香槟湖小区第二幼儿园等居民居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继续引进优质品牌教育资源, “十二五”期间,引进全市一流品牌学校12所。2.1.3新北区教育事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措施2011年新北区镇教育事业呈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为首。全区各校均能坚持德育为首,健全教育网络,多渠道、多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品行。特别是普遍重视建设

12、文明整洁的校园环境,努力营造团结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构建以教师为本、学生为本的和谐人文环境,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好评。2、课程规范。各校均按照新的课程设置要求,召开校长办公会议和教研组教师会议,研究调整方案,做好部署,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教师能认真按课表、作息时间表、课外活动表上课。学校工作计划、处室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教师教案计划齐全,教育教案秩序井然。校行政注重深入一线,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教育教案,全面关注学生的成长。3、收费严格。各校严格实行“一费制”规定,在学校醒目处主动公示收费标准,严格按规定收费,主动接受学生和家长监督。4、“减负”落实。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关于“减

13、负”工作的要求,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提高课堂教案效率,节假日不补课。严格履行新义务教育法,不分快慢班。5、控辍到位。各校严格执行教育局“控辍”要求,按照创建无流生学校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责任制,不让一个学生辍学。6、安全第一。学校均能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做到警钟长鸣。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特别是按照教育局安全工作要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好门卫制度,抓好食品卫生、学生饮用奶管理和校车安全检查,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到位。7、立足长效。学校普遍研究制订本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构建学校常规管理的长效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民主管理、校务公开,努力使学校走上依法、自主和创新

14、管理的轨道。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因教育基础相对薄弱,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实现全区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仍有诸多挑战。一是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二是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全区各类教育发展不够平衡,学前教育尚不能完全满足入学需求,义务教育阶段校际不均衡现象客观存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社区教育的需求与我区社区教育的现实基础存在矛盾,青少年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有待加强。四是学校布局出现新的区域性不合理,新建城区配套学校建设相对滞后,中小学、幼儿园入学矛盾较为突出。五是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名校

15、长、名教师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六是教育服务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够强,教育国际化进程需进一步加快。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进行改进。一是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使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速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切实解决好学校建设的配套资金。同时走多元化投资办学之路,积极筹措民间资金投资学校建设;二是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三是制定一系列奖励吸引人才措施,改善教师待遇,控制人才外流,科学设置学科结构,鼓励在职教师通过自学函授、进修培训等各种形式努力提高自身素质。2.1.4工程提出的理由改革开发以来,党和政府确立了“国家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

16、相结合的学前和小学的教育发展方针,学前和小学教育的普及工作迅猛发展,学前教育由一年向学前三年普及。学前和小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大。近年来由于城市化的急剧扩张,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幼儿入园难、入学难问题凸显,社会诟病诸多。学前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未来兴盛的大事。发展学前和小学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全面普及基础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把发展学前和小学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江苏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发展学前和小学教育、提高学前和小学教育质量,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改善民

17、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常州市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为学前和小学教育事业提供实质性的政策支持。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改善现有儿童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保障儿童均能就近接受高质量的学前和小学教育,高质量普及学前和小学教育,促进新北区教育的长足稳定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关心支持下,新北区委、区政府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一批幼儿园、小学建设工程,孟河镇实验小学、幼儿园即是其中之一。2.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2.2.1是新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011年全区生产总值500.5亿元,比上年增加95亿元,同比增长23.5%(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8.1%;

18、第二产业增加值334.88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工业增加值315.2亿元,同比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同比增长25.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67.2:30.4调整为2:67:31。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达84750元,同比增长22.4%,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28万美元。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8.44亿元,同比增长50.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08亿元,同比增长35.8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1.2%,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

19、收入达26269元,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2678元,同比增长13.1%。在镇村建设方面 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推进城乡“六个一体化”进程,加快编制各镇总体规划、村庄平面布局和建设规划,实现了全区村庄规划全覆盖。全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管并重,农村环境不断提升,累计有88个村全面完成“三清一绿”整治任务,22个村通过市级“五化三有”整治标准验收,春江、孟河创建国家生态镇工作已通过省级考核调研;创建成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20个。在教育方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创建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主动适应北部新城建设和城乡一体化推进,打造教育资源高位均

20、衡集聚区;主动适应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进程,建设教育国际化先导区。到2012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发展各项指标达到市定标准,达到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标准。到2015年,全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上游水平,建立健全与高新区体制相适应、与北部新城相配套的现代化全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及优质教育体系,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有用人才,适应新北区社会发展的需要。2.2.2是新北区孟河镇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中心镇建设(20112013年)三年行动计划中孟河镇教育事业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1、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校舍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四个统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注重教育规模、教育结构、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的有机统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保证投入,加强管理,以新修订义务教育法为后盾,努力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推动全镇教育整体、稳步、健康地向前迈进。深入实施以“义务教育均衡化、学前教育公立化、成人教育社区化、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本土化”为内容的“教育四化”工程,深入推进名师、名校工程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新北区孟河镇教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是:改善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条件,不

22、断提高教育水平。到201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4%,高中段毛入学率达到98.6%。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和发展空间,挖掘现有的教育潜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案质量。孟河实验小学、幼儿园在区、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划拨5.09公顷土地作为校区建设用地,并多方筹措资金进行建设,工程建成后学校的布局将更加合理,教案设施更加完善。工程建设适应了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第三章教育需求分析3.1招生对象小学是镇一所重点小学,有着较高的教育力量,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招生对象也会扩大至周边区(区)。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附近的居民户的子女,由于地区教育的需要,学校也招收一定数量的外来工子女。学校计划

23、通过35年的努力,使学校成为省级优质学校,以满足广大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路位于镇剑湖街南岸村和东夏庄中间,原红旗大队的北面,路有几幢为早期开发的商品房,其他100多幢分为近几年镇拆迁安置房,(分别安置为:村委,通济村委,塘桥村委,钱家村委,芳庄村委等几个村委拆迁安置)。现其附近没有小学,居民的适学儿童较多。路共有居民户3600户,每年按10户有一适学儿童计,每年将有360名儿童需要入学,在小学六年中将有2160名儿童在学。随着开发,这里将聚集更多的居民,现在此处建设一所高标准的重点小学尤为重要。开发区域的规划总面积达到5.63平方公里,规划区域东临沿江高速、南至312国道、西至路、路、北至路,其

24、中湿地水域面积达4000多亩,旅游区将“生态”与“乡土”两大主题有机统一,在修复湿地生态的同时,建设集休闲旅游、度假酒店、科普教育、生态居住、商务办公为一体的湿地公园。3.2师资配备小学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小教高级教师6人,小教中级教师25人,目前有2名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1人参加了全国骨干教师培训,区级优秀教师5人,市教坛新星2人。近几年,学校十分重视教科研工作,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教研论文二百余篇,有多人在省、市级论文评选中获奖。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还会每年从师范院校招收部分应届优秀毕业生,从区内外其它中学吸纳有一定教案成果的优秀教师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运

25、营需求。第四章工程场址与建设条件4.1工程场址小学扩建新校区位于工程建设地点位于镇路北侧,路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与的最大住宅区相邻。有利于孩子的就近入学。4.2建设条件4.2.1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 候】气温 2007年,全区平均气温17.28,比常年偏高1.48,属偏高年份。其中冬季平均气温为4,比常年偏低0.4;春季平均气温为16.9,比常年偏高2.2;夏季平均气温为27.5,比常年偏高0.8;秋季平均气温为18.1,比常年偏高0.6。全年中1月、4月、6月、7月、9月、10月、11月气温正常,8月、12月显著偏高,2月、3月、5月异常偏高。全年最高气温35.

26、0的高温日14天,接近常年。全年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7月25日;全年极端最低气温-3.4,出现在1月7日。 降水 2007年,全区降水量1 117.2毫M,比常年平均值多25.6毫M,属正常年份。其中冬季降水量181.2毫M,比常年平均值多53.3毫M;春季降水量199.3毫M,比常年平均值少73.5毫M;夏季降水量613.0毫M,比常年平均值多135.9毫M;秋季降水量193.1毫M,比常年平均值少41.0毫M。3月、9月、10月正常;1月、2月、4月、5月、6月、8月、11月为偏少;12月为偏多;7月为异常偏多。全年日降水量极大值为167.5毫M,出现在7月4日。梅雨从6月21日开

27、始,7月24日出梅,梅雨日为33天,梅雨量453.2毫M。5月8日、5月24日、7月4日出现了暴雨和大暴雨,日降水量分别为89.7毫M、55.4毫M、167.5毫M。2008年1月2628日暴雪,常州最大积雪深度为38厘M,其中区的积雪深度创全区195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新记录。日照 2007年,全区日照时数2 085.2小时,比常年平均值偏多145.0小时。其中冬季389.7小时,比常年少2.4小时;春季606.5小时,比常年多128.6小时;夏季568.6小时,比常年少9.0小时;秋季517.0小时,比常年多24.4小时。4.2.2区位和交通小学新校区位于区镇,区镇位于市东南部,地理位置

28、优越,京杭大运河、312国道、沪宁铁路呈东西走向穿镇而过,沿江高速道口坐落镇内。4.2.3工程用水用电条件区自来水公司可保证工程用水要求,管径为100mm的新校区专用自来水管已安装到位;10kv高压输电线路已架设至场地,学校专用的变电设备也配置到位。水电条件满足建设运营需要。4.2.4建材供应条件区建材资源丰富,各类建材厂家众多,工程建设所需的砂子、石料、砖、木材等均由当地建材厂家提供,钢材、水泥由各生产厂家驻区城供货商定点供应。工程的建筑材料来源充足。4.2.5社会环境条件镇辖20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4.05万人。镇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园、省新型示范小城镇、省卫生

29、镇、省现代化教育先进乡镇、省体育先进镇,2007年通过全国环境优美镇考核验收。2009正全力争创“全国卫生镇”和江苏省“园林镇”。区教育局以办“上级认可、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全面实现区社会事业三年行动纲要目标,继续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有效化解农村中小学债务,大力实施“改薄创优”、学校三年主动发展、教育质量兴教、职业教育振兴等教育发展工程,进一步提升规范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和效能建设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强区建设,全面提高区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发展水平。这些都为小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区镇委、区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小学扩建新校区工程非常重视,在建设用地规划、行政规费减免、资金筹集等

30、方面给予大量优惠政策。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五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5.1建设规模5.1.1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有关规定:第一节 建设规模 第八条 农村中小学校的建设规模,应根据学制、学校规模、面积指标,并参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推进程度和人口发展规划等合理确定。 第九条 学校规模和班级定员宜根据生源按下列规定设置: 一、小学:初小为4班,30人/班;完小为6班、12班、18班,近期45人/班,远期40人/班。 第二节 工程构成 第十条 农村中小学校舍教案及教案辅助用房、行政教案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构成。 第十一条 教案及教案辅助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

31、、小学:初小设置普通教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兼放映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体育器材室;完小设置普通教育、音乐教室、乐器室、自然教室、仪器准备室、多功能教室、电教器材室(兼放映室)、语言教室、语言资料室、图书室、教师阅览室(兼会议室)、学生阅览室、科技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兼体育教师办公室)。 第十二条 行政教案办公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小学:初小设置教案办公室、少先队部室、值班室(兼单身教工宿舍);完小设置党政办公室、教案办公室、卫生保健室、总务仓库、少先队部室、传达值宿室。 第十三条 生活服务用房宜包括下列用房: 一、小学:初小设置教工食堂、教工厕所、学生厕所;完小设置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教工食堂、学生食堂、开水房及浴室、教工厕所、学生厕所。 三、生活用房宜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设置。 第三章 学校布局、选址与校园规划 第一节 学校布局 第十四条 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按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村镇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学生来源、地形地貌、能源、交通、环境等综合条件确定。 第十五条 学校服务半径,应以小学就近入学、中学相对集中为原则,根据规模办学和学校住宿条件等因素确定。学生上学应避免跨越公路干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