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 ,大小:28.50KB ,
资源ID:5556501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565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doc)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doc

1、如何看待传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蜡烛”精神?说到教师的“蜡烛”精神,我想我们这些80后在上小学时就已经耳熟能详了,尤其是李商隐那千古绝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更是被人们认为是将教师的“蜡烛”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在网上以“教师”和“蜡烛”为关键字检索,搜索出的文章几乎都是在赞颂教师的“伟大”、“无私”、“奉献”,都在赞颂教师的“牺牲”。但我们是不是应该跳出这个旧有的思维来看待问题,教师的“蜡烛”精神是我们社会需要感恩的,但道德绑架下的“蜡烛”精神是不是我们应该避免的?我们常说,人不是孤立的一个人,人是有其社会属性的,教师除了自己的职业角色外,她(他)还是父母、儿女、兄弟姐妹,是社

2、会网络中的诸多联系中的一点。一味地强调教师的牺牲(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个词写作“奉献”),这就是孤立地看问题,是违反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现象。很多教师的道德水平很高,他们发自内心地甘愿“牺牲”,为了学生,为了自己的事业忍痛放弃了很多。当我们遇到这样的人和事时,我觉得我们应该满怀感恩之心,对这样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将这样的人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人性的光辉。但是,此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我们不能一味地号召大家去学习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可以要求教师学习和遵守一定的准则和规定,但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去严格执行道德。因为,道德是模糊的,说不清道不明的,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要求与约束。如果将道德的大帽子强行带到所有

3、教师的头上,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将类似的行头也给警察、医生、公务员、环卫工等等所有职业的人穿上呢?说到这个话题,我又想起了前年跟一些中小学老师谈到的另一句话:“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时话题一出,大家各抒己见,从言语中可见拥护赞成的不多,抒发情绪的不少。在此,我也谈谈自己的认识,先从霍懋征谈起。霍懋征原是北京师范大学数理系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小学的讲台上工作了60年。她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我国首批特级教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就是她的座右铭。这句话的出处源自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在一些会上,作为要求也罢、期待也罢,领导往往对教师提及这句话。有的还引申为“没有不好

4、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等等。有的教师对此非常反感,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往往情绪涌动:说的比唱的好,你来教教看。孔圣人弟子三千,贤人不过七十二啊,其他两千九百多人中可能还有鸡鸣狗盗之徒,虽史无记载,亦未可知。但这不能说明孔老夫子不会教书吧?如今孔子学院可都开到国外去了啊。再有,“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衍生下去就应该是:“没有不会教的老师,只有不会管的校长”;“没有不会管的校长,只有不会领导的上级领导”其实,“蜡烛”精神也罢,“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也罢,它们提倡的是一种境界,倡导的是一种精神,鼓励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要热爱这份事业,要有“永不言弃,永远追求”的一种

5、精神。当然,对于其他的职业,对于提出这些要求的领导或上级而言,实际上也应该有这种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有这种“没有,只有”的思想境界。否则你怎么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领导又怎么带领一班人,怎么对教师提出这样的希望和要求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啊!同时,大家在说到这些的时候应该是一种期待的口吻,感恩的口吻,而不应该是一种刻板的说教,一种愚妄的鼓动。教育的巨复杂性也不是一个“蜡烛”精神和一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简单话语可以解释的清的。对于教师而言,应该把这种精神和这句话作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努力进取,争取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果真如此,在教学工作中你就会有更大的投入、对自己会有更高的要求。当然你的进步会更快,成就也会更大。那时你再反思这些的时候,角度不同了,高度不同了,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