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175.23KB ,
资源ID:559702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59702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宋文学复习.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宋文学复习.docx

1、唐宋文学复习名词解释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性格、文学主张、诗文创作等都很相似,故合称初唐“四杰”,以王勃和骆宾王成就更高。其创作体现沿袭和变革六朝文风的两种倾向:内容、气骨、兴象方面超越六朝;声调、章法和藻饰方面仍有六朝遗风。他们努力摆脱齐梁诗风,题材上从宫廷走向社会,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元白诗派P277在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元白诗派。这派诗人重写实、尚通俗,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指唐朝著名的两位诗人孟郊和贾岛,二人以苦吟著称,因其平生遭际大体

2、相当,诗风相似,被后世并称为“郊寒岛瘦”。寒指清寒枯槁,瘦指孤峭瘦硬,两者含义相似。郊、岛之诗风格清奇悲凄,幽峭枯寂,格局狭隘窄小,破碎迫促,且讲究苦吟推敲,锤字炼句,往往给人以寒瘦窘迫之感。 沈宋体沈宋是指初唐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的作品大都是点缀升平之作。也有少数具有生活实感。他们的主要贡献是上承王、杨,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最后促成了五律的定型,让后来诗歌的写作者有章可循。江湖诗派“江湖诗派”得名于江湖集。南宋后期杭州书商陈起刻印当时一百零九位诗人的作品,合称江湖集,进而形成了一个组织松散、诗风接近的诗歌流派,后人就称这些诗人为江湖诗人或江湖派。江湖诗人大多是落第文人,他们

3、浪迹江湖,彼此以山人、名士相标榜。花间词派1、花间集:我国最早的一部词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定,收晚唐五代温庭筠、皇甫松(嵩)、韦庄等十八家词500首,共十卷。 2、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共十八人,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嵩)、孙光宪外皆为西蜀文人。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后世因之称为花间词人。虽然所写多为闺阁生活,但讲究简练含蓄,轻盈婉约,典雅华丽,在艺术上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代表人物是温庭筠和韦庄(并称“温韦”),其中温又有“花间鼻祖”之称。江西诗派江西诗派的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在其

4、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中首先提出了“江西诗社宗派”的名称,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25人,其中有10多人是江西人,认为这些诗人与黄庭坚是一脉相承的。他们不仅在诗学观点上,而且所作诗歌的风格都是相近的,都遵循黄庭坚的诗歌风格,所以将他们称为“江西诗派”。后来被归入江西诗派的还有吕本中、曾几、陈与义等人。江西诗派的成员众多,影响深远。 点石成金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所谓“点铁成金”,就是要求取古人“陈言”要经过诗人的重新陶冶熔铸,为我

5、所用,以前人作品中的“佳句善字”点化自己的作品。 夺胎换骨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载山谷语云:“诗意无穷,而人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或作规模)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所谓“夺胎换骨”,就是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 上官体上官体:唐初宫廷诗人上官仪,其诗“以绮错婉媚为本”,多有仿效者,时谓“上官体”。他提出“六对”“八对”等名目,成为律诗的一种规范。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

6、、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永嘉四灵指的是南宋后期永嘉的四位诗人,即徐玑,号灵渊;徐照,安灵晖;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他们都是永嘉人,字号中又都有一个“灵”字,诗风又极为相近,故谓之“永嘉四灵”。他们都是由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视为同一诗派,谓之四灵诗派。 作品分析鉴赏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文本内涵解析 :1、主题多义性:锦瑟八说:恋情说、悼亡说、瑟曲说、感伤李唐说、诗集自序说、生平兼诗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不可知说2、诗无达诂,各种说法可以并存 3、表现感伤情调和感伤

7、美 锦瑟文本艺术分析 :1、重叠的象喻,是李商隐表现朦胧情思和意境的独特形式。2、大量用典使事,常常采用比兴、象征、暗示、寓托等手法,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3、文字锦绣华美,“寄托深而措辞婉,可空百代。”(清叶燮原诗) 姜夔扬州慢“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姜夔(约1155约1221),南宋诗人,字尧章,号白石道人。他屡试不中,布衣终身,是个典型的清客诗人。他诗、书、画、音乐俱精,虽依他人生活,交往亦多权贵,但人品风雅清高,只以文会友,并不

8、拜谒权贵求取功名富贵。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慢词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词。一般都比较长. 扬州,自从隋代开凿运河之后,成为了南北运输的要道,商贾云集,珠帘十里。而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扬州慢是姜夔早期的代表作,词表达了作者感怀家园、伤时念乱的心情,抒发作者路过扬州时对国事悲凉痛惜的情绪。“自胡马窥江去后,

9、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用的是拟人写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牧曾赞美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上阙主要写什么?写眼前实景,写出了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引用前人诗句是词中用典的又一种方式,引用的目的是加深词中意境,促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

10、薄幸名。”(杜牧遣怀)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下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下阙伤今怀古,以杜牧当年扬州诗之胜况,反衬现在扬州之冷清萧条。陆游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XX)这首诗是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作于陆游罢官闲居成都时。诗中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

11、态度,表现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以及中原百姓切望恢复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全诗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表达一层意思,分别写将军权贵、戍边战士和中原百姓。诗人构思非常巧妙,以月夜统摄全篇,将三个场景融成一个整体,构成一幅关山月夜的全景图。可以说,这是当时南宋社会的一个缩影。诗人还选取了一些典型事物,如朱门、厩马、断弓、白发、征人骨、遗民泪等,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感情。本诗语言凝练,一字褒贬,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全诗分为三层,每一层从某种人物描写。前四句为第一层,写只图享乐、荒废战备的将军;中四句为第二层,从边疆战士的角度出发,表现战士们报国无门、蹉跎年华的悲愤心情;后

12、四句写沦为遗民的人们切盼收复,等来的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议和的诏书已下十五年,将军来到边疆不为战斗,只图那深院紧锁、歌舞升平的奢靡生活,就算马肥死、弓弦断,又有谁去认真准备战备?岗楼阵阵更声,仿佛在催促着将落的圆月,正如那半年从军的战士,如今已是白发点点。谁又知道,那凄凉的笛声里,是壮士无奈无望的心声,沙场上那累累白骨,月光之中显得更加苍白。与胡人之战古来就有,可何曾沦落至此,中原的土地竟养着胡人的子孙!沦落的难民啊,切切期盼,何时能再回来祖国的怀抱,可就算他们夜夜垂泪,朝廷又能带给他们什么希望呢?同一轮圆月下,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心境。诗人从不同人物的角度入手,制造了强烈、鲜明的对比,使全诗层

13、次分明、色彩丰富、情感激烈,呈现了一幅渐近、交织的关山月夜图。诗中有景有物,以景托物,以物衬景,朱门、厩马、戍楼、落月、沙头这些本不相关的景物在诗中,很好地融为了一体,若非诗人情到深处、细致入微、才学渊博,焉能有此好诗?从诗人的理想和情怀,我们不难推测诗人所想。诗人一生以报国为己任,忧国忧民,爱国入骨,然苦无机会一展宏图,保家卫国。“将军不战空临边”,一个“空”字,道出诗人所想,所谓空者,浪费也,诗人此刻多想守边的将军是自己,那样,就可以披挂上阵,勇猛杀敌,放纵沙场,那不就是放翁的梦吗?“沙头空照征人骨”,又一个“空”,只是这个空多少有些凄凉,无数将士葬身沙场,如今却不能驱走胡人,朝廷又妥协求

14、和,不能痛杀敌人,为战友雪耻报仇,惟有对着空旷的月光下,沙场上樽樽白骨,责人,抑或责己,那该是怎样一种悲哀?情到深处,看到那些遗民夜夜对月垂泪,只为盼朝廷早日收复失地,去屡屡失望,我若为将军,焉能无动于衷?然纵有万种思绪,一个罢官闲居的诗人,又能奈几何?抹一把泪,长叹几声,聊表我悲恸之心。)孟浩然春晓(闺中寂寞?)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P200写自己春晓时的感觉,不经意的猜想中流露出明媚宜人的大好春光,似有惋惜之情,却又无迹可寻。诗语自然纯净而采秀内映,相较而言,似比王维的诗更显淳朴,更接近陶渊明诗豪华落尽尽见真淳的境界。(XX)清晨一觉醒来,窗外,鸟儿们清脆的鸣叫声

15、此起彼伏,跌宕婉转,像是在演奏动人的协奏曲。春天里,生命的气息是那样美好。突然,昨夜的风声和雨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经历了夜的风雨,那些春天里的花儿也不知道飞谢了多少啊!本诗初读时,觉得平淡无奇,反复读之,才感到诗中别有天地。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高超的艺术手法,但却有独特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虽然短小通俗,却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深动的“春晓图”,极富诗情画意。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给人强烈的听觉效果,然后通过联想,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巧妙。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在写景

16、方面,诗人仅仅选取了春天的一个侧面。诗人不去写春有迷人的色彩,有醉人的芬芳,而是从听觉角度着笔,写春天里声声音:“处处啼鸟”,“夜间风雨”。鸟声婉转,悦耳动听,是美的。加上“处处”二字,啁啾起落,远近应和,使人有置身山阴道上,身临其境之感。春风春雨,纷纷洒洒,但在静谧的春夜,这沙沙声响却也让人想见那如烟似梦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万物复苏。这些都只是诗人在屋内的耳闻,然而这阵阵春声却勾画了无边春色,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自己去想象、去体味那莺啭花香的烂熳春光,这是用春声来渲染户外春意闹的美好景象。这些景物是活泼跳跃的,生机勃勃的。它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

17、爱。“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本诗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却又耐人寻味:景真情深,就象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面对这一年一度的春景,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将情与境自然交融,既把春天的新与美写得淋漓尽致,又将自己对大自然的钟爱和对人生的感慨表达得意味深长。春晓几乎是人人能诵,它已经通俗得不能再通俗,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但为什么人们千百年来还是要欣赏它,传承它,去挖掘更深更美更有价值的东西来,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不能舍弃它

18、呢?!我想,只要有春天,只要还有人爱春天,爱生命;那么春晓就永远不会,也不能停止“春晓”周邦彦六丑(闺中寂寞?)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最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遶饒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本词虽也是伤春之作,可能也寄托一些身世感受,但主要的还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法,抒写了悼惜春残花落的伤感。上片起写客中伤春。由春归到花谢,“钗钿”、“香泽

19、”,以惨死美人喻名花摧折,哀艳凄绝。“乱点”、“轻翻”,泛写春花飘零,“为谁追惜?”痛发一慨,蜂、蝶旁衬,赋物以情,借表悼惜。过片转入一己低徊东园,绕花丛凭吊落英。“故惹”、“牵衣”,构思婉妙,残英强簪,终不及名花盛时,然而落红凋零,无可逆挽,但愿不随潮远逝,尚或有残迹可寻。诗思精微,惜花情深,由己爱花惜美,想象花亦含思恋人,以人喻花,将花人格化,妙想联翩。花人合一,缠绵婉转,令人动容。(本篇写游子思念佳人。笔触细腻,融情于景。全词以美人喻鲜花,用爱的柔笔抒发自己的迟暮之感,使花园的寂寞与人世的幽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词人惜花伤春的同时,也在自怜自伤。上阕写花谢,极尽想像;下阕写追惜,极尽缠绵之

20、致。全词妙想联翩、委婉曲折。此词咏写对蔷薇的怜惜并表现伤春之情,寄寓了作者自己的身世飘零之感。蓼园词选评价此词谓:“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以下是花,是自己,己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生工矣!结处意致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这一评论,对于理解、欣赏此词是大有裨益的。“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这三句一波三过折,一句一转:不是愿春久留,而只是愿春暂留,一转;春不但不能暂留,而去如飞鸟之疾,二转;不但去得疾,而且影迹全无,三转。这感情上一层进一层、一层紧一层地反映出词人对将去之春的痛惜留恋之情,所以说是“千回百折”。风雨摧花落是敏感的诗人们常用的题材。这

21、里词人听风听雨,彻夜无眠,也已经横下了一条心,硬着头皮“拚花尽”了。他先把蔷薇花比作倾国倾城的佳人,经一夜风雨催残,终于被埋葬了,进一步,还说她的钗钿(即女人头上的妆饰)堕落的地方还能闻到佳人身上遗留下来的香味。这种手法,称为拟人化的“比兴”法下片开始写词人经过了情绪十分紧张的不眠之夜,清早起来,步入东园,他绕着无花的蔷薇,踽踽独行,凭吊谢后的蔷薇,发出轻轻的叹息声。一个“岑寂”,一个“静”字,用复笔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凄清和词人心头凄婉的交织。此词采用了层层铺叙、曲折锯的艺术手法。作者捕捉一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复铺陈花尽春空之境和惜花悼春之情,使主题逐步深化。词人又巧

22、用曲笔,不说人惜花,却说花恋人;不从无花惜春,却从有花惜春;不惜己簪之残英,偏惜欲去之断红,把人与花之间的感情,写得缠绵深婉,回旋往复。作者还成功运用拟人手法,把落花之态、长条之情、残英之神形象可感地描绘出来。)李清照如梦令(闺中寂寞?)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本篇是李清照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23、。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象,而是立足清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其次,通

24、过问答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春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

25、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结合作品谈谈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P375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在三个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考容饰和词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26、”、“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十五)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

27、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著名的浪淘沙也是写他对囚徒生活的不堪和无限的故国之思: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流水落花春去也”,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长在;“别时容易见时难”,又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也是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柳永在宋词发展中的开创之功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有乐章集1、创体之功:柳词在体制方面的突破丰富了词调,两宋词坛上他创用词调最多

28、,现存213首用了133种词调;而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有100多调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大力创作慢词,共87调、125首,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文人词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2、创意之功:市民情调与自我意识的表现变雅为俗,“浅近卑俗”通俗化语言世俗生活情调表现世俗女性大胆、主动、泼辣的爱情意识和生活愿望。表现被遗弃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和苦闷忧怨。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从良的愿望。对都市生活表现出兴奋与迷恋。题材取向上朝着自我化的方向发展人生失意、羁旅行役、凄凉心境3、创法之功:柳词的艺术技巧一般而言,小令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景言情;但柳永丰富了慢词

29、的表现手法铺叙和白描(1)柳永将赋法移植于词,尽情地铺叙衍展,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雨霖铃P16 (2)与铺叙相配合,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直抒胸臆,不加修饰。柳词的影响:1、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启示,苏词一方面力求突破而别开生面、自成一家;一方面又充分吸取柳词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一代词风。2、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一脉相承。3、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脱胎于柳词。 北宋中后期,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从柳词分化而出,犹如一水中分、分流并进。李白乐府诗的创新(XX)李白乐府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1)借古

30、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2)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必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这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末成时的悲愤,于是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慨,再三嗟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再如将进酒,此诗的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

31、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具有大河奔流的气势和力量,不仅把原曲的主题发挥到淋漓尽致,还充分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3)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如行路难。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征(XX)沉郁顿挫是对杜甫诗歌风格特征的概括,所谓沉郁,主要指杜诗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指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这一风格特征在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有集中的体现,诗作分别表现了居京十年的郁勃不平、自京赴奉先途中愤愤懑平以及回到奉先家中的悲痛欲绝,但每当其感情快要喷发之时,却有意地转移话题,自我节制,如此三番便形成了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抒情特征。苏轼对词的发展的历史性贡献苏轼“以诗为词” ,打破花间婉约词的狭小范围,对词进行了全面的革新,在柳永之外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轼“以诗为词”的特点:一、提高词品:将词传统之“缘情”与自身之“言志”结合起来。(诗词一体、“自是一家”);二、扩大词境:题材内容的空前扩大。三、改变词风 :开创了豪放词派。四、改造词律:突破音乐对词体的制约苏轼的意义与影响: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XX)1.词学主张 对词体改革,改变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