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08KB ,
资源ID:564040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6404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为本站会员(聆听****声音)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诗配画课程标准.doc

1、校本课程古诗配画课程标准一、课程开设的需求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给炎黄子孙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古诗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诵读古诗,关系到人的素养和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腹有诗书气自华”,从小学习诵读一定数量的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领悟能力和想象能力,也有利于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鉴赏审美能力。我校是一所新建的双语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是“学识与品德并重,能力与特长俱佳。”围绕这个办学理念,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新开设了一些特色课程,如:古诗配画、话配画等。古诗配画作为校本课程,是学校开发的特色课程之一,旨在加

2、强特色教学,构建艺术特色,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整体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因此,我们要求每位学生达到超越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熟读、背诵的古诗篇目,而且摸索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古诗方法,探索古诗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把传统的死记硬背转变成为读古诗、吟古诗、画古诗同时引导低年级学生将“话”与“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充分感受“画”的同时,产生更强烈的表达欲望,帮助学生把“话”写得更具体、更生动,处处以学生为本,释放学生活力,让学生初步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良好的诗文素养,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增强文化积淀、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课程目标总

3、体目标:古诗配画校本课程让学生从小体验到中华民族的瑰丽文化,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经典文化内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学生身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从而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继承与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我校要求每位美术教师运用“读、吟、画”等多元性古诗学习方式,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从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以表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要求每位学

4、生不仅能吟诵古诗,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对于低年级学生要求他们进行话配画,通过想画、写话鼓励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学生发展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赏析诗画艺术,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巧妙构思构图,画面体现古诗意境。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体现诗情画意,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民族文化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还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创作能力。通过古诗配画、话配画创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发展目标:使教师及时转

5、变观念,更新知识,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素养和创造性地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以及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课程理论,实现角色转变,具备科学的课程意识、娴熟的课程开发艺术、精诚合作的精神,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学校发展目标:营造读书积累的良好环境,利用古诗配画教学活动的优势,促进学校书香文化特色的形成,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办学品牌。三、课程教学理念我国古代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配画、画题诗,是中国古代文人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作为炎黄子孙,不仅要能吟诵诗歌,还要能用画笔为之配画,能为话配画以表现我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显示文化艺

6、术修养的程度。诗配画,不仅是诗的形象的解说图,更是诗的意境的再创造。抓住诗中的一两处关键,根据个人对诗的理解和生活经历、体验,将诗的意境画出来。低年级写话配画,以“话”为主,所配的画为表现“话”的中心服务,为增强学生的美感,提高欣赏水平服务。古诗配画校本课程不但激发学生参与背诵古诗、了解诗意,更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艺术氛围,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想象绘画能力。因此在古诗配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明确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配画的形式手法应该与诗相协调,应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诗配画或话配画的绘画表现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毫无拘束地进行想象绘

7、画。通过诗歌的文字形象语言与绘画的视觉造型语言互补、融合而创作情景交融意境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以古诗配画为题,激发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情感,从中得到美的启蒙、美的陶冶、美的感受。四、课程内容(一)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积累,通过让学生诵读我国的经典古诗文,传承祖国的优秀文化,培养民族精神,促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形成。古诗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强大的艺术魅力,优美的古诗词,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对于儿童是良好的语言刺激物。从科学理论上论证了小学生学古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古人作诗以情为核心,而“事、物、人”往往为依托,所以本科目分两大部分,第一部

8、分单元内容的划分以“春、夏、秋、冬”四季为依据;第二部分单元内容的划分以景物篇、抒情篇、友情篇、生活篇、思乡篇五个方面为依据。以此归类学习,通过读诗、吟诗、画诗,想话、写话、画话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便于记忆、积累、理解和运用,最终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二)单元说明第一部分:第一单元 春 初步了解歌、舞、画的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春景的诗句,图文对照感悟万物使春天具有勃勃生机,欣赏春天明媚秀丽的景色,体会到诗人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种欢快喜悦之情。必读:绝句、春晓、江南春选读:村居、早春、春夜喜雨第二单元 夏 以读、吟、画为主要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夏天景色的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了解同样的夏

9、日西湖,描绘景物不同;同为荷花,视点不同;同是夏季,不同地点,景色各异。从而激发兴趣,主动、自觉地描绘夏天的美景。必读:小池、所见选读:晓出净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第三单元 秋 以读、吟、画为主要学习方法,学习系列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通过动画课件展示,来欣赏山林深秋,湖光秋色,江南秋夜的美景,同时也使学生初步了解秋景抒发思念之情,表达寂寞的情感。必读:山行、枫桥夜泊选读:暮江吟、望洞庭、秋词第四单元 冬学习系列描写冬景的诗句,体会渔翁独钓寒江、梅花凌寒独开的景象的同时,感受人与物的坚强品格。必读:梅花、江雪选读:冬景、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第二部分:第一单元 思乡篇 通过学习了解游子远离

10、家乡的思念之情、重返家乡的感慨之情,还有战争年代,惦念亲人安危的卷怀之情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选用读、吟、画等方法表达感受。必读:回乡偶书一 静夜思选读:回乡偶书二 忆江南、春望第二单元 景物篇 学习赏析登高远眺黄河壮阔的远景、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庐山秀丽的风光等,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而伟大。理解、积累千古佳句。选用读、舞、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必读:望庐山瀑布、草选读:登鹳雀楼、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雨后第三单元 抒情篇 通过学习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访友扫兴之情,感慨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体会人生多样的情感,理解、积累千古佳句。选用读、吟、画等方法表

11、达感受。必读:游子吟、寻隐者不遇选读: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第四单元 友情篇通过学习,初步了解古人珍视友情,往往会以酒相送,以歌相送,以目相送。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千丝万缕的离愁别和对友人的真挚情意,从而感悟友情的可贵,理解、积累千古佳句。必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选读:送别、别董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第五单元 生活篇 通过绘画方式体会旧时渔民劳作的艰辛,农民的勤劳和辛劳,感悟操劳辛苦而又乐陶陶,同时提醒自己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必读:江上渔者、悯农选读: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蚕妇(三)内容框架低年级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序号单元名称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标教学形式1春2绝句学习正确朗读古诗,学

12、吟古诗;通过添画,加色,进一步感受春天明媚秀丽的景色。5-6人小组围坐,游戏、欣赏、读、吟、画。2夏2小池了解古诗的平仄调,初步知晓古诗吟诵的规律,模仿学吟古诗,听着录音画古诗,体会生动的小池风物。小组围坐,游戏、欣赏、个别吟唱,绘画。3秋2山行运用动画课件,学习古诗,欣赏山林深秋美景,继续学用手语舞古诗,用画的方法记忆古诗。大组环坐学习,游戏、欣赏、歌、画。4冬2梅花学习有感情的读古诗,唱古诗,学用手语舞古诗,体会梅花凌寒独开的景象。环坐,游戏、欣赏、读、吟、画。5思乡篇2回乡偶书一学习用平仄调吟唱古诗,通过绘画,体会诗人儿时别离,老大还乡的感慨之情,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小组围坐,游戏、欣

13、赏、吟、画。6景物篇2望庐山瀑布合作学习,通过贴画、补画表现庐山风景的秀丽,表达对诗的理解;通过吟诵,表现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小组围坐,游戏、欣赏、吟、画。7抒情篇2游子吟有感情的读古诗,能够伴着音乐诵读,用手语表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三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8友情篇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吟诵古诗,或合作添画补色读古诗,感受朋友间的离愁别思,同时积累佳句小组围坐,选择喜欢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如模仿吟诵、角色扮演、添画游戏等,大组交流、点评学习成果。9生活篇2江上渔者分组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体会旧时渔民劳

14、作的艰辛,同时积累佳句。安排3-4种学法,将学生分小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流动式学习。时而学习吟诵,时而绘画,通过综合学习,整体感知古诗的情感。中年级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序号单元名称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标教学形式1春2春晓继续学习正确朗读古诗,学习用手语舞古诗,用绘画表达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大组环坐,游戏、欣赏、读、画。2夏2所见学习根据字的读音给古诗补充平仄调,学习吟诵诗句,通过贴图游戏,再现诗歌情景,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3秋2山行运用动画课件,学习古诗,欣赏山林深秋美景,继续学用手语舞古诗,用画的方法记忆古诗。大组环坐学习,游戏、欣赏、歌、画

15、。4冬2江雪学习用平仄调吟唱古诗,通过绘画,体会渔翁独钓寒江的景象,感受人的坚强品格。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5思乡篇2静夜思通过绘画,加深对游子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理解,学用手语舞古诗,学习能自创动作,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6景物篇2草学唱古诗,继续学习用手语舞古诗,运用课件展现动画画面,欣赏古原上野草茂盛的景象,用绘画的方式感受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并能展开想象,表达对诗的理解。大组环坐,游戏、欣赏、画。7、抒情篇2寻隐者不遇有感情的读古诗,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访友扫兴的心情。四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8、友情篇2赠汪伦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吟诵,通

16、过绘画的形式交流理解诗句,感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同时积累佳句。四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9生活篇2悯农分组合作学习,或根据平仄规律合作学吟古诗,或运用课件理解古诗,或用绘画的形式,感受农民的勤劳和辛劳,激发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安排3-4种学法,将学生分小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流动式学习。时而学习吟诵,时而绘画,通过综合学习,整体感知识的古诗情感。高年级学段教学内容安排序号单元名称课时教学内容教 学 目 标教学形式1春2江南春借助动画课件,继续学习正确流利地读古诗,模仿录音吟古诗,感受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从而积累诗句。三组排坐,游戏、欣赏、读、吟、画。2夏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习

17、根据字的读音给古诗补充平仄调,学习吟诵诗句,通过贴图游戏,再现诗歌情景,感受美丽的田园风光。小组围坐学习,游戏、欣赏、吟、画。3秋2宿建德江运用动画课件,学习古诗,欣赏山林深秋美景,继续学用手语舞古诗,用画的方法记忆古诗。大组环坐学习,游戏、欣赏、歌、画。4冬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习有感情的读古诗,唱古诗,学用手语舞古诗。环坐,游戏、欣赏、读、吟、画。5思乡篇2泊船瓜洲通过绘画,加深对游子远离家乡的思念之情的理解,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对诗的理解和感受。环坐,游戏、欣赏、读、吟、画。6景物篇2忆江南合作学习,通过贴画、补画表现江南风景的秀丽,表达对诗的理解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小组围坐,游戏、欣赏、吟

18、、画。7抒情篇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感情的读古诗,能够伴着音乐诵读,用手语表现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诗的理解。大组环坐,游戏、欣赏、画。8友情篇2送元二使安西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吟诵古诗,或合作添画补色读古诗,感受朋友间的离愁别思,同时积累佳句小组围坐,选择喜欢的方法开展学习活动,如模仿吟诵、角色扮演、添画游戏等。9生活篇2元日分组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体会春节热闹的场面,同时积累佳句。安排3-4种学法,将学生分小组,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流动式学习。时而学习吟诵,时而绘画,通过综合学习,整体感知识的古诗情感。(四)课时、班级规模、准备1.每周安排一课时,每课时为30分钟。2.

19、每班40人,可以秧田式就坐,可以小组围坐,可以大组环坐,形式因地而宜,不受局限。3.教学课件、录音带以及多媒体播放设备等。五、课程实施措施在古诗配画校本课程中,以诗词为基点,学生在认识理解语文文字的基础上,以绘画造型的形式再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思,即对诗词内容实施构图、造型、色彩的训练古诗配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和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培养审美情趣。(一)在古诗配画教学中,主要采取 “读一读,吟一吟,舞一舞,画一画”的基本方法。读一读:要求学生以普通话读古诗,明白古诗的声调,读正确,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方法,读出一般词语停顿的节奏,并用这种方法指导自己吟诵古诗。吟一吟:教师以平仄

20、相间的规律来指导诵读中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教学生体会古诗词的韵味,按“平长仄短,半念半唱”的方式读出古诗的韵律。舞一舞:学生用手语来表达古诗,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背诵诗文时,加上适当的手语动作,边背诵边表演,不苛求动作的精确和统一,目的在于增进对诗文的理解,帮助记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可以以此种表现手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画一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中描写的意境的理解,在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迷人的画面,再把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用画笔再现出来。当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具象图画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对阅读内容回顾、加工的过程,绘画作品的完成,也就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

21、表现了出来。具体如下1.理解诗词大意,情景启导 一幅好的诗配画作品 ,如果对诗文没有深厚的理解 ,是不可能把诗中的意境表达出来的,因此学生进行诗配画之前要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以及作者。在理解古诗内容的时候,先让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初步体验 :(1)理解诗文的字词义,说出大意。(2)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文的景象,分出主体和背景。(3)画面的主要色调是什么? 学生理解了全诗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脑海中基本能呈现诗中的时间、地点、主要景物(人物 )或发生的事件 ,基本形成画面雏形,激活想象,启迪创作灵感。2.启迪想象 美术活动离不开想象,没有想象,无法进行艺术构思。在学生进行构思时

22、 ,引导学生以对诗文的初步形象为出发点,与其自身的知识水平、社会实际相联系,进行大胆积极的想象,从而联想到与诗文内容相近或有关的很多新形象来。例如,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其中,古人可改画成现代人,路上可画成现代的马路,酒家、杏花村等可以作为马路两旁的景观,车可画成轿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画中反映的是放鞭炮、喝屠苏酒 、贴春联等热闹的春节景象,通过启发,学生能画出放烟花、贴春联、舞狮子、舞龙、吃团圆饭的春节场面。总之,古诗配画创作的想象过程也是学生从现实生活的情景进行再一

23、次的概括、想象提炼而成,孕育着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希望。3.选诗配画,动手创作学生想象形成后,把构思用绘画语言,即点色彩、形和形式组合起来,使审美体验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表现。小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由于知识浅、经验少,碰到的困难有:(1)构图单一,布局欠合理;(2)画面内容无主次 :(3)色彩的把握心中无数。针对学生实际,在辅导中,首先应特别加强欣赏教学。向学生提供大量优秀的感知材料,让他们向大师、向民间艺术家、向同龄的小朋友学习。第二,构图是绘画中安排画面结构的方法,在中国画中亦称 “章法”或 “布局”。构图形式美不美,关系到线、面 、创作的成败。在诗配画创作中,我们要求学生突出

24、主题、抓住主体,这是构图的主要任务。主体是画面的中心,必须放在画面的主要部位。但主体还要有所陪衬,根据诗文内容,加以次要的景物作为配搭 ,“牡丹虽好,要绿叶扶助”,所以背景是次要的,对主体起衬托的作用。如果喧宾夺主,主宾不分,画面就会杂乱无章。第三,注意构图的疏密对比。疏和密是相对的、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果画面上只有疏而没有密,就轻薄而空旷 ;如果画面上只有密而没有疏,就显得很闷。“密不容针,疏可走马”就是古人绘画疏密对比的法则。因此,在创作构图中,画面要疏密结合才有分量。第四,色彩的组合和配置是构成画面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对比色的配置给人鲜艳、眩目、强烈的感觉 ;类似色配置给人悦目、和谐的感

25、觉;同种色的深浅配置给以单纯、统一、温和之感。在教学辅导中,我们应运用对应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色彩的组合配置及设色。在学生创作时,让学生根据诗文内容、意境来构思:画面以哪些颜色为主,是暖洋洋的还是冷冰冰的,是明亮的还是阴暗的,给你的感觉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 而根据个人的不同理解,对画面色彩进行组合配置。第五,在初步了解了诗配画的特点及表现手法后,应引导学生将这节课所涉及的知识进行归纳:(1)选诗:选一首自己喜欢并熟悉的诗。(2)构思:在反复读,领会的基础上,进行构思。(3)构图:按诗的原意,将主要内容置于画面主要位置,并设计出文字的位置。(4)描绘、着色:根据自己选择的诗,进行绘制,色彩要与诗的内

26、容,表现手法相一致。(5)文字:在事先留好的空白处,写上诗。第六,多种创作形式与多种工具材料的运用。通常学生进行诗配画都离不开纸张和画笔,在创作活动中,如果能提供更丰富的工具材料,使学生感受不同作品材料的不同效果 ,将使他们更多地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因此,学生根据不同诗词内容,不同材料肌理、特点制作剪贴画、立体画、蜡笔刮画等等;利用电脑可以创作出静态和动态的诗配画作品。形式和材料的多样性使学生领略各种不同质感、不同形式的美。 4.作品展评,审美体验 这是整个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环。我们要利用学校的橱窗、走廊、专用室等学生经常活动的场地,将学生的作品呈现出来,让学生互相欣赏、比较、讨论。在节日的时候

27、 ,我让学生互相交换诗配画卡片或书签 ,或者把作品送给师友,让学生在交往中互相学习、评价 ,也是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学生渴求新知的动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二)其它辅助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根据古诗的特点,找到能吸引学生的关键点,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图片或者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意思。例如在教学古诗:草的时候,我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就制作了一个动画表现一大片草从地下冒出来的情境,学生看了后立刻就理解了“离离”的意思。利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观画猜诗,在素描纸上孩子们将诗文画面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然后出示画面,让别人猜想是

28、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另一种是“观题诵诗”只有诗文的题目,让同伴诵出诗文内容。六、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1、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2、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古诗配画的兴趣和信心。(二)评价方法:1吟诵能手评价能够背诵不同的十首古诗,根据三个星级的不同要求,认定学生的学习水平,并给予星级的评定。2过程表现评价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参与运用唱、吟、画的方式表现古诗。3学期总评学期总评 = 吟诵能手评价过程表现评价。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教师切忌把学生往自己的思维定势上引,而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学生往更远更广的天地引。2教师在教学时要融入情感。没有教师心灵的参与,课堂就会像

29、没有雨水的春日,燥寒而缺少滋润。古诗配画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师生心与心之间的呼应就像人们在群山之中得到回声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调动学生情趣,自己要感情投入,教学时精力充沛,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索,在情绪上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3教师要有的放矢选用合适的学习方式,不能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效果盲目乱用。要注意各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力求有效。自主学习也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折腾,而是通过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情境,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同时让他获得更大的学习乐趣。杨景芝曾说“儿童的探索是需要准备的,应该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主题是什么。”爱因斯坦说过

30、,“我们体会到的一种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的感觉”。 4教师要有正确的角色定位。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作用重在组织、指导、适时参与,切不可代庖。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使参与的面更宽;参与的程度更高。5在教学中注意渗透德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去培养,绘画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和热爱,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丰富的艺术修养。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发学生去了解我们祖先创造的艺术文明,用审美的规律去感受和欣赏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先骄傲和自豪,让学生在美的境界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17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