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8 ,大小:122.25KB ,
资源ID:567021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67021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03305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03305城市规划原理李德华主编Word格式.docx

1、古代城市的发展 1城市与防御要求 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具有防御的要求,起初防止野兽,其后为了战争。陕西半坡、姜寨等原始居民点外围的深沟,就是防御设施,也有用石头垒成的墙或木栅栏。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一个筑城高潮 西亚巴比伦城,平面矩形,两重墙,两重间隔 12m,墙外有城壕,有明显的防御目的。 罗马帝国盛期,罗马人在其统辖地区大量建造营寨城,平面相当规范。位于阿尔及利亚的提姆加得城(Timgad)至今保存最完整。伦敦,巴黎都可以在古城部位找到罗马营寨的遗迹。 欧洲中世纪,从防御要求出发,封建主的城堡选在山顶或湖边、河边,或在外开人工水渠,架设吊桥。 完全从防御要求出发的平面模式:斯卡莫奇理

2、想平面 Scamozzi 2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反映。中国古代城市,统治阶级宫城居中并占地很大。 商都的“殷”城,以宫廷区为中心,近宫外围是若干居住聚落(邑),居民多为奴隶主和部分自由民,各邑之间空地多为农业用地。居住聚落外围散布手工业作坊,也有居穴,居穴可能是手工业奴隶栖息之所,再外圈疏松的环布居邑,以务农为主,居住下等自由民和农业奴隶,还有小部分奴隶主。 埃及于公元前 2500年,为修建金字塔而建造的卡洪城(Kahun)是奴隶制的典型城市,长方形,用城墙分为东西两部分,墙西为贫民居住区,250 多小屋,墙东路北为贵族居住区,面积与贫民相同,有

3、1011 个大院,墙东路南为中等阶层居住区。 罗马帝国时期,欧洲中世纪,在封建主的城堡外发展起来的城市很多,如德国的吕贝克(Lubeck)市民要向封建主纳税并受其统治。3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大多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各朝代都城规模很大。欧洲的封建社会,在很长时期内分裂成许多小国,城市规模小,直到 17 世纪,英、法、德建立君主专制国家,城市才有较大发展。中国封建城市的中心是政治统治中心,欧洲封建城市中心往往是神权统治的中心教堂。4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然欧洲与中国在土地所有制有很大差别。中国地主所有制,地主可通过其代理人向农民征收实物或货币

4、地租,地主阶级尤其是大中地主可以离开农村集中居住在城市,而封建统治的官僚阶级本身即是地主阶级或他们的代表人物。欧洲是封建领主制,封建主大多在自己的城堡或领地的庄园中。中国的城市是政治,经济生活的中心,欧洲政治中心在城堡,经济中心在城市。 商品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中国的陆路通商与对海运的忽略,欧洲对海上交通的重视,港口城市成为商旅交通繁荣的中心) “市”的发展对城市形态的影响 ,在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城市发展缓慢,中世纪后,随着手工业及商业的发展,特别是 16 世纪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展,刺激了商品经济和海上贸易,城市的发展较快,城市的数目也有增加,但规模仍不大。二:近代城市的发展

5、1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 工业革命,人可以摆脱风力、水力,人工能源使人可以把生产集中于城市,从而使加工工业迅速在城市发展,并随之带动商业和贸易发展,人口迅速膨胀。工业化吸收了大量农业人口,城市扩展吞并了周围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流入城市,成为工人,加速城市化 2城市布局的变化 工厂居住区工厂,圈层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 工业发展,产业部类增多,大量原材料与产品:出现城市仓储用地 ,人口集聚,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多样化,产生了新型商业及公共建筑,经济活动增加,金融机构产生,城市中出现了商务贸易活动的地区, 新交通工具出现,并成为城市对外交通主要工具,铁路,车站,码头均有自己的用地

6、选址要求,大大改变了城市结构布局。19世纪末,汽车的出现,城市道路系统发生很大变化。 城市类型增加 3城市与环境 城市面积扩展,市民越来越远离自然环境。城市扩展过程,就是自然环境变为人工环境的过程。 工业发展与生活垃圾,进一步恶化了城市环境 4科学技术发展带来城市的聚集效益及高质量的城市生活 生产和人口的聚集,促进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的聚集,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 城市成为物流、人流、信息流中心 。科技发展,促进了市政工程及城市公用设施的发展,城市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很高水平, 工业化及人口增加产生了土地问题、住房问题、交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问题 第三节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7、 :一般简单解释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的城市转化的现象即过程,具体包括: 1. 人口职能的转变 2. 产业结构的转变 3.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 4. 城市化水平指城镇水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 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他行业的比重彼此消长,不断变化 3. 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 4. 城市化水平高,不仅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农业人口的减少产生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农业人口的剩余也成为城市化的推动力。三:城市化的历史过程 初期生产力水平尚低,城市化速度缓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30%

8、中期由于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达到 60%以上 稳定农业现代化过程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向第三产业转变 城市化的发展历程可以用s形曲线表示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阴阳五行与勘舆学 2. 很多理论散见于周礼商君书管子墨子 3. 夏朝对国土进行全面勘测,国民开始迁居到安全处定居,居民点开始集聚,向城镇方向发展 4. 商代出现我国城市的雏形,早期的河南偃师商城,中期位于今天郑州的商城,位于今天湖北的盘龙城,今天安阳的殷墟等。商代盛行占卜、崇尚鬼神,直接影

9、响了当时城镇空间布局 5. 周代,中原地区结束了游牧生活,各方面大发展,兴建了丰、镐两京,修建洛邑时,“如武王之意”完全按照周礼的设想布局,召公和周公相土尝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城市规划事件 6. 成书于春秋战国的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它记述的周代城市建设的空间布局制度对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规划,是中国古代城市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7. 战国时期,周礼受到各方面挑战,出现多种城市布局。只有鲁国国都完全按周制建造。吴国:伍子胥提出:“相土尝水,象天法

10、地”,阖闾城,充分考虑江南特点,水网密布,交通便利,排水通畅。越国:范蠡按照孙子兵法,临淄城根据自然地形布局,南北取直,东西沿河道蜿蜒,防洪排涝设施精巧实用,并与防御功能结合。鲁国济南:打破了严格对称,与水体和谐布局,城门分布不对称。赵国国都:考虑北方特点,高台建筑,视觉效果与城市的防御功能相得益彰。江南淹国国都淹城,城与河浑然一体,自然蜿蜒,利于防御。8. 战国时代丰富的城市布局,1:得益于不受一个集权帝王统治的制式规定 2:出现了管子孙子兵法等,在思想上丰富了城市规划的创造。管子-度地篇:“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才,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必须将土地

11、开垦和城市建设统一协调,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应采用功能分区,已发展城市的商业和手工业”。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著作,它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周制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确立起来,影响深远 9. 商君书:更多的从城乡关系,区域经济和交通布局的角度,对城市发展及城市管理制度问题进行阐述。论述了都邑道路,农田分配及山陵丘谷之间比例的合理分配问题,分析了粮食供给,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规模的关系,开创了我国古代区域城镇关系研究的先例。 10. 战国时期形成了大小套城的都城布局模式,城市居民居住在称之为郭的大城,统治者居住在成为王城的小

12、城,反映了当时:“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的社会要求。 11. 秦代:发展了“象天法地”,即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咸阳虽宏大,但无统一规划和管理。由于秦信神,规划中的神秘主义色彩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深远,同时, 城市的建设实践出现了复道、甬道等多重交通系统,具有开创意义 12. 汉代:城市布局不规则,无贯穿全城对称轴线,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王莽时代,受儒教影响,城市空间布局中导入祭坛、名堂、辟雍等大规模礼制建筑,在国都洛邑规划中充分表现。洛邑长方形,宫殿与居民生活区空间分隔,南北中轴上分布了宫殿,强调了皇权,周礼制得到全面体现。 13. 三国:曹魏邺城,采用城市功能

13、分区布局,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长安的布局松散,宫城与坊里混杂的状况。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城市交通干道轴线与城门对齐,道路分级明确,邺城布局对此后的隋唐长安规划,以及对以后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4. 三国:吴国国都,今天镇江,诸葛亮建议迁都于金陵。依自然地势发展,以石头山、长江险要为界,依托玄武湖为防御,皇宫位于城市南北的中轴上,重要建筑以此对称布局。“形胜”是对周礼制城市空间规划思想的重要发展,金陵市周礼制城市规划思想与自然结合理念思想综合的典范。 15. 南北朝:东汉传入中国的佛教和春秋时代创立的道教空前发展,开始影响规划思想。突破了儒教

14、礼制对空间布局理论的一统局面。具体包括:1:布局中出现大量宗庙和道观,城市外围出现石窟,拓展和丰富了城市空间理念 2:空间布局强调整体环境观念,强调形胜观念,强调城市人工和自然观景的整体和谐,强调城市的信仰和文化功能。16. 隋初:大兴城(长安),汲取了邺城经验并发展,除空间布局严谨外,还规划了建设时序:先建城墙,后辟干道,再造居民区的坊里。 17. 隋唐长安:建于公元7世纪。宇文恺制定规划。利用两个冬闲时间,由长安地区农民修筑。先测量定位,后筑城墙,埋管道,修道路,划定坊里。布局严整,分区明确,充分体现了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干道系统有明确分工,设集中的东西市。整个城

15、市道路系统、坊里、市肆的位置体现了中轴线对称布局。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 18. 五代:后周世宗柴荣在显德二年,扩建东京(汴梁)而颁布的诏书是中国古代关于城市建设的一份杰出文件:分析了城市在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论述了城市改建和扩建要解决的问题:城市人口及商旅不断增加,旅店货栈出现不足,居住拥挤,道路狭窄泥泞,城市环境不卫生,易发生火灾,提出:扩建外城,城市用地阔大4倍,规定道路宽度,设立消防设施,规划了实施步骤等。此诏书是古代“城市规划和管理问题”的代表文献 19. 宋代:开封扩建,按照柴荣的诏书。为中国古代城市扩建问题研究提供了代表性研究。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宋代开始,延续千年的里坊制逐渐废

16、除,北宋中叶的开封城中出现了开放的街巷制。街巷制成为中国古代后期城市规划布局与前期区别的基本特征。 20. 元代:全部按城市规划修建的都城大都。城市布局更强调中轴线对称,在几何中心建中心阁,体现了周礼,同时,城市规划中结合了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求,并反映了元大都选址的地形地貌特点。 21. 中国古代多聚族而居,并多采用木结构底层院落式住宅,对城市布局形态影响极大。由于院落组群要分主次,从而产生了中轴线对称布局手法,这种对称从住宅组合阔大到大型公共建筑,再扩大到整个城市。这表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受到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影响深刻。22. 古代规划,除受儒家社会等级和社会秩序而产生的严谨、

17、中轴线对称规划布局外,还大量反映“天人合一”思想。 23.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公元前 500 年,古希腊城邦,提出城市建设的希波丹姆 Hippodamus 模式:方格网道路系统为骨架,城市广场为中心。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因此,古希腊的方格网道路城市从指导思想方面与古埃及和古印度存在明显差异。希波丹姆模式寻求几何图像与数之间的和谐与秩序美。这一模式在米列都 Milet完整体现 2. 公元前300年,罗马征服地中海地区,被征服地区建造了大量营寨城:平面正方或

18、长方形,十字形街道,通四方城门,南北街叫 Cardos,东西街叫Decamanus,交点附近为露天剧场或斗兽场与官邸建筑群形成的中心广场Forum。营寨城思想深受军事控制目的影响,以在被占领地区的市民心中确立向着罗马当臣民的认同 3. 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 Vitruvius建筑十书,是西方保留至今最完整的古典建筑典籍。 4. 欧洲中世纪城市多自发成长,很少规划,战争频繁,防御要求提到很高地位,产生了一些以防御为出发点的规划模式。 5. 1416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势力壮大,在有的城市占统治地位,这种阶级力量的变化反映在文化上就是文艺复兴,很多中世纪城市,不能适应生

19、产及生活发展变化的要求而进行了改建,改建一般集中在局部,如广场建筑群方面。 6. 1617 世纪,国王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合反对封建割据和教会势力,欧洲先后建立君主专制国家,首都成为中心大型城市,此时,资产阶级实力雄厚,城市改扩建规模巨大,尤以巴黎为最。其它古代文明的城市规划思想 1. 公元前3000年,小亚细亚的耶立科Jericho,古埃及的 Hierakonpolis 波斯的Suda都已经发展为城市 2. 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北纬2040 度之间,绝大部分选址于海边或大河两岸。 3.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当地信奉多神教,奴隶制,著名的城市:Borsippa,Ur,新巴比伦 4. Bor

20、sippa建于公元前3500年,南北布局,因为当地南北通风较好,有城墙和护城河,中心有一个神圣区域,王宫在北,三面临水。 5. Ur建于公元前2500到2100 年,有城墙和城壕,面积88 公顷,人口3000035000人,平面卵形,王宫、庙宇和贵族僧侣府邸在北部夯土高台上,与普通平民和奴隶的居住区间有高墙分隔,夯土台高 7层,中心最高处为神堂,之下有宫殿、衙署、商铺和作坊,城内有大量耕地。 6. 巴比伦城:略 7. 古埃及的英霍特Imhote可以被称作是第一位城市规划师,在公元前 2800年,受法老 Djoser之命规划了孟菲斯Memphis。 8. 卡洪城Kahun:略 第二节:现代城市规

21、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有关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 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的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基础产业把城市内生产的产品输送到其他地区,同时把其他地区产品及财富带到本城市中,使其能够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并通过乘数效应,促进辅助性行业的增长,同时还促进地方服务部门的发展,造成当地经济整体性发展。 3)人文生态学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运行的

22、特征与自然生态的规律和特征有明显相似性。因此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可以看作人类的互相依赖、互相竞争。使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交通和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起源于城市为人们提供面对面交往和交易的机会。 5)经济全球化理论: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控制、管理功能趋于空间集聚,制造、装配功能趋于空间扩散。一部分城市在全球或区域经济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显著,大部分城市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的制造、装配基地,城市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和跨国资本的外部控制。6)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认为从工业化社

23、会到后工业化社会,城市发展具有相似的进化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绝对集中时期(在工业化初期,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时期(城市人口继续向城市集中的同时,开始向郊区扩展,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时期(人类进入后工业化初期,经济结构中第三产业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进入成熟期,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显著,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渊源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范围和系统的现代城市规划学 2. 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Utopia 是托马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封建社会小生产者

24、代表 3.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财产公有,城市空间结构由7个同心圆组成 4. 资本主义制度形成,罗伯特-欧文作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解决生产的私有性与消费的社会性之间的矛盾的方式是劳动交换银行及农业合作社。他建立的新协和村是代表。5. 资本主义有巩固到发展的时期,城市矛盾突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超阶级设想,比如傅立叶。 6.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和理论学说中,把城市当作一个社会经济的范畴,而且看作为适应新的生活而变化,这些理论成为以后规划理论的渊源。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背景及当时存在的问题 18 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

25、,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严重匮乏,导致传染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2)针对城市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促进了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形成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于莫尔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欧文 1817 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 。傅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 1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法律基础)英国 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 1893 年芝加哥博览

26、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田园城市理论 Garden City 1898 年,英国人霍华德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他把城市当作一个整体来研究,联系城乡的关系,提出适应现代化工业的城市规划问题,对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城市绿化等问题提出了见解,最城市规划学科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一般把田园城市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 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 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

27、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设,环形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和实践 恩维Unwin继承田园城市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在大城市的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的理论。同期,惠依顿也提出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有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一定联系。 19121920 年,巴黎制定郊区居住建筑规划,在距离巴黎16km范围内建立28 座居住城市,没有生活服务设施,居民的生产工作及文化生活上的需要需到巴黎解决,这种一般称为卧城 1918 年,沙里宁与荣格手开发

28、商委托,在赫尔辛基提出 17 万人口方案。此方案中,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城镇,以控制其进一步扩张。 无论卧城或半独立城,对疏散大城市人口方面并无显著效果,1928年编制大伦敦规划,采用在外围建立卫星城镇的方式,并提出大城市的人口疏散应该从大城市地区的工业及人口分布着手,这样,建立卫星城镇的思想开始和地区的区域规划联系在一起。 阿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 主持大伦敦规划,外围建立卫星城,减少伦敦中心60%人口,这些卫星城独立性强,有必要生活服务设施,且有一定工业,居民的工作及日常生活基本可以就地解决。 这类卫星城基本独立,第一批建造了哈罗Harlow、斯特文内几

29、 Stevenage等八个,吸收了伦敦 500多工厂,40 万居民,其后建立了40多个 哈罗:1947年设计,1949年建立,距伦敦 37km,规划人口 7.8万,用地2590公顷。生活居住区由多个邻里单位组成。 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附近的卫星城魏林比 Vallinby 半独立,距母城 16km,一条电气化铁路和一条高速干道与母城联系,人口24000人,用地170公顷。车站地下通过,上面建立商业中心,靠近中心为多层居住建筑,外围为底层建筑(此规划方式发硬了这类对母城有较大依赖性的卫星城镇的特点) 苏联:20世纪30年代采用卫星城手段 第三代卫星城实质上是独立的新城。以英国 20世纪 60年代建造的米尔顿-凯恩斯Milton-Keynes为代表。特点:规模比前两代卫星城扩大,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及公共福利设施。该城占地面积为 8 903hm2,规划人口为 25万人。该城平面呈方形, 高速公路横贯中心。方格形的道路间距为1km,人车分行。同时,米尔顿凯恩斯新城作为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镇,城市中心还设有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现代化商务写字楼等,为该城居民提供了多种就业机会。经过 3O 余年的全面规划和有序开发, 米尔顿凯恩斯已成为拥有 2O7万人口的经济重镇。 卫星城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英国 20世纪40 年代的卫星城,人口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