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0.86KB ,
资源ID:570061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0061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地质资料说明.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地质资料说明.docx

1、地质资料说明丁九采区地质说明一、概况:丁九采区位于丁七采区北部,东与一矿相邻,西为六矿,北部与一矿、六矿相邻,采区东西走向长2200m,南北倾向长约1800 m,地面位于擂鼓台、小擂鼓台以北,采区中部以阳光咀、小擂鼓台组成近南北走向分水岭,地形呈中间高、两边低。采区开采标高-265m-515m,地面标高220m460m,埋深670m930m,平均770m。丁九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采区西翼开采丁5-6煤层,已回采结束;采区东翼主采丁5-6和丁6煤层,该区煤层结构复杂,瓦斯赋存状况也较复杂,现仅剩余3个阶段未布置工作面。二、煤层赋存情况:丁九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西翼丁5与丁6煤合层,现已回采结束,

2、东翼丁5与丁6局部合层,大部分区域为分层,现仅剩余3个阶段未回采。煤层走向77-104,倾向347-14,倾角6-12,平均8,丁5、丁6及丁5-6煤层情况如下:1、丁5煤层:全区发育,在西翼丁5与丁6煤层合层,东翼大部分分层,主要由半亮型和半暗煤组成,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厚度为0.411.75m,平均1.16m,下距丁6煤层010.4m,平均4.49m,煤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弱玻璃光泽,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有时能见镜煤和丝炭线理和透镜体,丝炭的细胞腔多为矿物所充填,条带状、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煤的硬度中等,较易破碎为易燃、焰长、烟浓、膨胀、焦渣疏松。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主要由基质镜质体

3、组成。惰性组以粗粒体为主,它们胶结其它形态分子,半丝质体和丝质体含量较少,稳定组多为孢子体和角质体,少量树脂体,无机组分粘土类含量高,硫化物含量低,其中粘土类矿物呈条带状、浸染状。2、丁6煤层:全区发育,在西翼丁5与丁6煤层合层,东翼大部分分层,主要由半亮型和半暗型煤组成,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层位较稳定,厚度1.03m3.9m,平均2.4m,上距丁5煤层010.4m,平均4.49m,下距戊8煤层39.0981.15m,平均为71.09m,可采系数为94%,变异系数为44%,属较稳定的中厚煤层。一般含12层夹矸,夹矸主要为泥岩和炭质泥岩,煤以黑色,条痕为棕黑色,弱玻璃光泽,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有时可

4、见条带状和透镜状镜煤,煤中含有小的扁豆状黄铁矿结核,在裂隙面上有方解石薄膜,硬度中等,为易燃、焰长、烟浓、膨胀、焦渣疏松。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以基质镜质体为主,均质镜质体和结构镜质较少,具层状条带状显微结构,惰性组主要由丝质体和粗粒体组成,丝质体细胞腔常被粘土矿物和黄铁矿充填,壳质组多为孢子体和角质体,可见少量树脂体,孢子体多见个体20120u的小孢子体,尚有少量大孢子体,无机组分粘土类含量高。3、丁5-6煤层:主要分布在西翼丁5与丁6煤层合层及东翼靠近皮轨道、皮带下山处,煤层厚度为3.04.4m,平均3.64m,变异系数8.2%,可采系数为100%,属稳定厚煤层,丁5-6煤层结构较复杂,含13层

5、夹矸,夹矸的厚度由西向东变厚,以至分叉为丁5和丁6煤层。其中丁5煤层为黑色、块状,以亮煤为主,中硬,厚0.81.3m,平均1.1m;丁6煤层为黑色,、级构造煤,多为沫状,少为鳞片状,硬度低,局部含夹矸,厚度1.93.4m,平均2.6 m。三、煤层顶底板情况:丁5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细砂岩,顶板节理不太发育,老顶为中、细粒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为细砂岩;丁6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为细砂岩,顶板节理发育,局部有伪顶;丁5-6煤层顶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为细砂岩,顶板节理不发育,无伪顶。四、构造发育情况:丁九采区主要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北西向断层为辅,大断层不发育,断

6、层落差以小于煤厚断层为主。在采区西翼主要发育两组北东向构造带,第一组为19100、19120采面揭露的落差1.03.2m正断层,该断层为一张性正断层,断层面平整,走向延伸达400余米,影响较大;第二组为19140、19160、19180采面揭露的落差为1.03.5m正断层,该断层为一压扭性断层,断层面呈波状起伏,断层落差时大时小,在断层处顶板极为破碎,破碎带较宽。采区东翼主要受北东向龙池断层影响,该断层落差32.4m,延伸距离较远,在断层附近小构造极为发育,顶板较破碎;另外在东翼采区下部19210面揭露一近倾向正断层,落差4.5m,该断层还将影响19190、19170采面。五、水文地质情况:丁

7、九采区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大量的老顶砂岩水已得到完全释放,无论掘进和回采都不受老顶砂岩水威胁。在掘进过程中,由于受构造影响,工作面局部出现有低洼处,但采空区积水量不大,构不成太大威胁。该采区原设计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80m3/h,现该采区实际正常涌水量约15m3/h,最大涌水量约20m3/h。六、岩浆岩侵入情况:本矿井丁组煤层无岩浆岩侵入。戊九采区地质说明一、概况:戊九采区位于戊七采区北部,东至一、四矿井田边界,西至四、六矿井田边界,北部至一、六矿相接,采区东西走向长2000m,南北倾向长约2300 m,地面位于擂鼓台、小擂鼓台以北,采区中部以阳光咀、小擂鼓台组成近南北走向分水

8、岭,地形呈中间高、两边低。采区实际开采标高-295m-590m,地面标高220m505m,埋深750m950m,平均840m。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西翼戊8煤层已回采结束,戊9与戊10煤层合层开采,目前戊9-10煤层仅回采一个19120采面,正在布置19160采面;东翼戊8煤层仅回采两个面,即戊8-19010、19030、19190,正在回采戊8-19150采面,东翼戊9与戊10分层,仅回采戊10煤层,目前,戊10煤层仅回采一个采面,即戊10-19010采面。二、煤层赋存情况:戊九采区可采煤层有戊8、戊9、戊10,该采区现主采煤层为戊8、戊10、戊9-10。戊8煤层为独立煤层,全区稳定,戊九采区

9、西翼戊8 煤层已回采结束,现主要回采工作面在戊九采区东翼;戊9煤层、戊10煤层全区发育,在戊九采区西翼戊9与戊10煤层合层,东翼戊9与戊10分层。煤层走向81-141,倾向351-51,倾角6-14,平均8,各煤层主要特征如下:1、戊8煤层:全区发育,位于下石盒子组戊煤中上部,层位稳定,上距丁6煤层39.0981.15m,平均71.09m,下距戊9煤层1.2416.04m,平均8.55m,煤层厚度为0.652.8m,平均2.2m,可采性系数为97%,煤层厚度变异系数为16.7%。主要为半暗型煤,其次为半亮型煤,煤层结构简单,含02层夹矸,夹矸成分多为泥岩和砂质泥岩,煤为黑色,条痕为棕黑色,弱玻

10、璃光泽,以暗煤、亮煤为主,镜煤和丝炭含量很少,一般呈透镜状和线理状结构,层状构造,有机显微组分以无结构镜质为主,少量碎屑镜质体和结构镜质体,惰性组主要有丝质体组成,丝质体的细胞壁多已破碎,能见微粒体,壳质组主要为小孢子体和角质体。2、戊10煤层:分布于戊九采区东翼,位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戊煤中段的中下部,煤层层位较稳定,上距戊9煤层08.13m,平均1.89m,下距己15煤层125.77171.15m,平均155.55米,煤层厚度1.682.70m,平均为2.2m,变异系数为14%,可采性指数为100%,主要为亮煤及半亮煤,煤层结构简单,煤为黑色、块状,硬度中等。3、戊9-10煤层:主要分布戊九

11、采区西翼及东翼局部地区,位于二叠系下石盒子组戊煤中段的下部,煤层层位稳定,上距戊8煤层1.2416.04m,平均8.55m,下距己15煤层125.77171.15m,平均155.55m,煤层厚度为1.5-4.5m,平均为3.3m,变异系数为18.7%,可采性指数为100%,主要由半亮型和半暗型组成,煤层结构较复杂,含13层夹矸,其中一层夹矸层位较稳定,厚0.10.7m,煤中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基质镜质体,少量结构镜质体和碎屑镜质体,惰性组主要为丝质体和粗粒体,壳质组主要为角质体和小孢子体,偶见大孢子体。三、煤层顶底板情况: 戊8煤直接顶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老顶为细砂岩,局部有伪顶,顶板一般较为

12、完整;戊10煤层直接顶为泥岩及砂质泥岩,顶板节理发育,有伪顶;戊9-10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及细砂岩,顶板较完整,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四、构造发育情况:戊九采区构造发育情况与丁九采区相似,采区多发育北东向正断层,北西向断层较少,逆断层不发育,大部分断层落差均小于3.5m。戊九采区构造大体可分为以下6个构造带,1、采区上部揭露的北东向隐伏正断层,该断层落差最大15.0m,走向延伸约700m,主要影响戊8-19030、19050及戊10-19030、19150采面,该断层附近伴随次一级断层较多,基本上与该断层一致;2、龙池断层在本采区东部边界处,戊8-19150风巷刚刚揭露其次生断层便停掘,预计

13、该断层落差24.0m,呈北东向延伸,对戊8-19150与19030之间的采掘工作面造成较大影响;3、19080、19100、戊九皮带、轨道、总回风揭露的落差7.4m正断层,该断层也为北东走向,形态呈“S”型延伸,延伸距离达1000余米,对采掘影响较大;4、戊8-19140采面揭露的北东向构造带,断层落差3.0m,影响采面走向长约600余米;5、戊8-19180、19200、19220采面揭露的北东向构造带,断层落差1.0-3.0m,为一压扭性正断层,断层形态呈“S”型延伸;6、戊8-19190、19150采面揭露的近倾向断层,落差3.0-7.0m,对采掘工作面影响较大。五、水文地质情况:该采区

14、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大量的老顶砂岩水也得到释放,老空水量也不大,该采区原设计正常涌水量40m3/h,最大涌水量80m3/h,现该采区实际正常涌水量约15m3/h,最大涌水量约20m3/h。六、岩浆岩侵入情况:本矿井戊组煤层无岩浆岩侵入。己一采区地质说明一、概况该采区分东西两翼开采,东西走向长约3500 m,南北倾向长约1700 m,东至二、四矿井田边界,西至四、五矿井田技术边界,南至三、四矿井田边界,北部至-300 m标高,现实际开采标高-60-390 m;地面位置擂鼓台以南,褚庄村、王见庄、张庄以北,地势呈北高南低,以擂鼓台、擂鼓台南、407.7 m标高一线构成近东西向分水岭,有67条近南北向

15、冲沟,地面标高160300 m,垂深220670 m,平均垂深445 m。现该采区西翼己16-17煤层已回采结束,己15煤层为无煤带或薄煤带,因此为布置采面,东翼己15煤层已回采结束,己16-17煤层也将回采结束,现仅余2个面,即己16-17-21270、21170未回采。二、煤层情况:该采区分东西翼开采,主采己15、己16-17煤层,西翼己16-17煤层已回采结束,己15煤层因无煤带或薄煤带未回采,东翼己15煤层已回采结束,己16-17煤层也仅余两个阶段未回采,煤层走向5590,倾向325360,倾角410,一般为7;己15、己16-17煤层情况如下:1、己15煤层该煤层在西翼主要为无煤带或

16、薄煤带,东翼煤层赋存稳定,上距己14煤层35 m左右,下距己16.17煤层219 m,煤厚0.92.0 m,平均1.6 m。己15煤层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底板以下有0.2 m左右的炭质泥岩,局部泥岩下有0.2 m左右的暗煤。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矸,个别地段含夹矸13层,夹矸主要成分为泥岩,煤呈黑色,玻璃光泽,以暗煤为主,镜煤和丝炭较少,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均较发育,煤性硬,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占7795%,平均90%,无机组分占523%,平均10%,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无结构镜质体,惰性组占948%,平均34%,主要由粗粒体组成。壳持质组占012%,平均4%,含角质体和孢子体。2、

17、己16-17煤层该煤层全区发育,煤层赋存稳定,其中己16煤层呈黑色、块状,为亮煤,硬度中等,煤厚1.02.4 m,平均1.6 m;己17煤层呈黑色、沫状及碎粒状,松亮煤,硬度低,煤厚1.12.0 m,平均1.6 m;己16-17煤层夹矸12层,主要为泥岩,厚00.7 m,己16-17煤层总厚平均3.8 m,具有良好的粘结性。煤中有机显微组分占8797%,平均93%,无机组分占313%,平均7%,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占4990%,平均为68%,主要由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组成,尚见结构镜质体,惰性组占1041%,平均为29%,多为粗粒体,壳质组占010%,平均3%,多为角质体和孢子体,无机组分主

18、要为粘土矿物和黄铁矿。三、煤层顶底板情况:己15煤层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节理发育,直接底板为泥岩,遇水易膨胀;己16-17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普遍有伪顶,节理较为发育,摩擦镜面发育,易掉顶,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四、构造发育情况:1、断层:本区以小型断层为主,走向主要为北东和北西向两组断层,以正断层为主,落差0.55.5 m,各断层形成的构造带走向延伸距离不大;逆断层较少,落差不大,对采掘影响较小。2、褶曲:东翼下山揭露一晋沟向斜,轴向83,影响长度近500 m;西翼在21160、21180、21220采面揭露一北东向小褶曲,但对采掘影响不大。五、水文地质情况:本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

19、型,大量老顶砂岩水已得到释放,老空水对采掘影响也较小,该采区原设计正常涌水量75m3/h,最大涌水量150m3/h,现该采区实际正常涌水量约15m3/h,最大涌水量约20m3/h。六、岩浆岩侵入情况:本矿井己组煤层无岩浆岩侵入。己三采区地质说明一、概况: 本采区地表属于低山丘陵地带,以擂鼓台为分水岭,向南北皆为下坡。走向长3500 m(东至一矿丁、戊二上下山保护煤柱),倾向长1600 m。其中,西翼己15煤层布置了020,060,100三个阶段,东翼上部布置了030,050,和070三个阶段;西翼己16.17煤层上部布置了020,040,060,080和100五个阶段,下部还有三个阶段未布置,

20、东翼中部仅布置了己1623070一个阶段。煤层标高:-600-310 m,地面标高:240506 m,垂深670995 m。二、煤层赋存情况:本采区主要含煤四层:包括己14、己15、己16和己17煤层,其中己14为不可采煤层。1、己15煤层:全区发育,上距己14煤层4 m左右,下距己16.17煤层316 m,煤厚0.92.0 m,平均1.6 m,总体分布呈东薄西厚,而东翼又为南厚北薄。东翼己1523030切眼以东,以北大多煤厚在0.91.3 m之间。己15煤层一般不含夹矸,煤层底板以下有0.2 m左右的炭质泥岩,局部泥岩下有0.2 m左右的暗煤。煤层走向84130,倾向35440,倾角412,

21、一般为8。2、己16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区发育,位于己煤段下部,层位稳定,在采区西翼己16与己17合层,东翼分层,在分层区内,己16煤层煤黑色,块状,亮煤为主,煤厚1.1 m2.0 m,平均1.8 m,煤层走向8599,倾向3559,倾角510,一般为8。3、己17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全区发育,位于己煤段下部,层位稳定,在采区西翼己16与己17合层,东翼分层,在分层区内,己17煤层煤黑色,块状,亮煤及半暗煤,煤厚1.1 m1.8 m,平均1.4 m,煤层走向8599,倾向3559,倾角510,一般为8。4、己16.17煤层:己16和己17煤分层界线,下部主要以己三皮带下山

22、为界,上部由己16.1723080采面沿煤下山向东南延伸至己一采区东翼己16.1721270采面切眼为界,以西为合层,以东为分层。合层区:己16.17煤厚2.85.5 m,平均3.8 m;己16和己17煤层间夹矸由东部的0.7 m向西逐渐变薄为西部的0.05 m左右,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泥岩和炭质泥岩,局部己16煤层中含0.10.8 m的夹矸。分层区:己16煤厚1.02.3 m,平均1.7 m,总体为西厚东薄,含12层薄层夹矸,己17煤厚0.81.3 m,平均1.1 m;己16与己17层间距总体为西薄东厚,东部最厚5.6 m,局部有合层现象,岩性为砂质泥岩夹粉砂岩。三、煤层顶底板情况:己1

23、5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节理发育中等,底板为泥岩;己16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存在伪顶,节理发育,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局部为细砂岩;己17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节理发育,底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己16-17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及泥岩,普遍有伪顶,节理较为发育,摩擦镜面发育,易掉顶,底板为泥岩及砂质泥岩。四、地质构造:1、 己15煤层:西翼己1523100风巷-11点机巷+6点形成北东走向构造带,落差0.42.3 m,预计影响260 m;东翼由己1521270采面延伸至己1523070切眼,北东走向构造带,落差0.44.7 m,预计影响800 m。2、己16.17煤层:西翼:由己一采区延伸过来,

24、经020风巷-16点延伸至机巷+7点,北东走向构造带,落差0.32.5 m的正断层,断断续续延伸500 m。040补风巷沿走向落差7.0 m逆断层。080采面揭露北东走向,落差12 m正断层,延伸160 m。100采面+11点揭露南东走向,落差1.02.4 m的正断层。040机巷切1点西揭露北东走向,落差3.4 m正断层。己三轨道、皮带下山轨5点揭露北西走向,落差2.3 m逆断层。东翼:己1623070机巷+15点,中切眼和风巷揭露北西走向构造带,落差1.82.2 m正断层,采面揭露260 m。己1623070机巷+24点与风巷-21点和-25点形成北西走向构造带,落差1.03.0 m正断层,影响采面450 m。褶曲:在采区西翼的西部己16.1723040以北有一向斜,向北倾伏,煤层倾角逐渐变缓,消失于下部边界附近。五、水文地质情况:该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型,主要充水水源为老顶砂岩裂隙水及老空水,该采区原设计正常涌水量100m3/h,最大涌水量170m3/h,现该采区实际正常涌水量约55m3/h,最大涌水量约65m3/h。六、岩浆岩侵入情况:本矿井己组煤层无岩浆岩侵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