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85KB ,
资源ID:5726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26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两次国考两次省考成功备考经验行测备考感悟2.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两次国考两次省考成功备考经验行测备考感悟2.docx

1、两次国考两次省考成功备考经验行测备考感悟2本篇导读:胖胖经过近两年的复习,总结了行测复习的三个阶段,与大家分享。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经历过两次国考两次江苏省考,第一次国考差两分进面试;第一次省考(B类)第四名,差0.7分进面试;第二次国考,考砸了,成绩忽略不计(嘻嘻);第二次省考(B类)笔试面试均第一。 我报考的职位应该还算不错,毕竟新录用公务员两年内不可再报考公务员,所以我还是希望一步到位。对于那些并不太了解公务员考试的朋友们听说有裸考就考上的情况,在此不做回复,问问他们报的什么职位吧,职位的好坏与报考人数的多寡成正比,我绝对相信有人才,但我不相信会有如此之多的人才,如果你准备报考的职位竞

2、争人数较少,那大可不必像我一样艰辛。 我在行测方面绝对不是有灵性的那种,是经历的曲曲折折才开阔的,所以本篇感悟比较适合复习很久,但始终只有量的积累,难有质的飞跃的人(尤其是像我一样理科不好的女生),对于行测一做就上手的强人,您此刻可以选择绕道啦。 (一)选择辅导书的问题 朋友经常问我都看的什么辅导书,向我借书的也不少,他们可能认为书上有我的笔记,这样复习起来有捷径。 其实真的很惭愧,我书上基本没什么笔记,而且题目都是用铅笔做的,做完一本后,就擦掉,过一段时间重做,本人很爱惜书,很多书上干净的像没翻过的。 至于选择用书,现在市面上大品牌的书(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在这就不多说了,防止有做广告的嫌疑

3、)基本都大同小异,我没看出哪本有特别的怎样,我是把市面上你能见到的书全买了,也全做过一遍,有些做了四五遍,书摞起来有一米多厚。总之告诉您,不要迷信哪本书或哪份资料能带给你什么决定性的突破,学习没有捷径可循,书只是辅助工具,主导权在您。 (右图为小女的书书,一看就心痛,真不知道自己当初怎么走过来的。得知笔试第一时,就赶快拍照留念,本来痛恨无比的书书,现在留恋无比) (二)行测复习的三个阶段(重点) 、第一次亲密接触 当您开始着手复习,可以选择一些大出版社最新版的书(不要从图书馆借那些陈年旧书,题目难度已经达不到了),最好是各种题型综合一本的书,用一个月的时间做完,认认真真熟悉所有题型,不一定对时

4、间要求那么严格,不必50多秒一题,也不要老牛拉破车式的磨洋工。 这个阶段要达到的效果是:对每种题型有个基本把握,看见一道题,立刻能在脑中反射出它是什么题型?考点在哪?但不一定很有思路,看见题目还是有一种若有似无的惧怕感。一份真题做下来,会得到一个尚可的大众分数。 这个阶段不用详述,基本看完一本书,绝大部分人都能达到。 、量的积累,渐入佳境 进入这个阶段,就需要专项练习了,江苏B类行测分5部分: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资料分析。 1 、知觉速度与准确性 10分钟做60道题,许多人都说有一二十道做不完,我觉得是一方面方法不对,一方面没有真正专项练习。 我从0610年真

5、题都做了,个人成绩:09和10年是在考场上做的,全部做完,0608年私下练习每次都是余二三十秒就可做完,错误4个以内。 江苏这两年考试是发两份题本,第一本是知觉速度(开考10分钟后收),第二本是剩下的四类题,答题卡只有一张,也就是说你可以把答案先写在草稿纸上,做完后再涂在答题卡上。 做这种题目,答题方式是至关重要的,我总结的一种比较快速的方法:先在网上下载答题卡,打印下来。不用准备太多的练习,0610年真题就够。做题的时候,题目放左手边,草稿纸放右手,学会一种写字方法:眼不看纸,手就能整齐的写下来。然后聚精会神的做一题写一题,比如第一题选A,眼睛不要看右手,右手就顺便在纸上写下A。用这种写字方

6、法一定要注意写整齐,要是把第二题答案写在第一题前面就呵呵,这个就看你平时练习了,玩不好就不要玩,练不好,上考场不要来这招。 做题原则是:先易后难。比如我个人做的又快又对是数字区间定位,这种题型基本每年都有,而且固定在第3650题,于是我会先做这十五道题,右手在写第36题答案时,会顺便在草稿纸上留出够写135题的空白。然后再做同符查找,这两年的同符查找题目也固定在第135题,基本做到第25题以后,就是三组对比了,比较复杂比较浪费时间,于是我固定做到第25题,就改做字符替换第5160题,这种题型其实蛮简单,最多会出现两道变态点的,比如问:数字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对应符号是?数字表中数字和最大的一

7、列第三行中数字对应的符号是?遇见这样的题目及时跳过,一秒不要犹豫,但是一定记住,右手在放弃的那个题目的答案上画个圈。等第60题做完,再回头做第2535题,做完后,如果有时间,把之前跳过的题目补上。最后再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做一题,直接把答案涂答题卡上?我试过多次,你们也可以试试,这样用的时间绝对比我那种方法慢,因为你的头要左右左右的转来转去,这就很浪费时间了,还容易头晕 这种题目不一定要天天做,先加大量做几天,做到10分钟能完成55题以上后,就可以做几天,休息几天再循环,每天量不要太大,最多两套,一定在精力最集中的时候掐着秒表做。 2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 这种题目重在感觉

8、,但感觉是建立在缜密的有逻辑的练习后培养出来的。 我建议不要从复习那天起每天都做,直至考试前天,那样就没感觉,就有倦感了。因为考场上一看见这种题目,要有一见钟情的感觉,不能出现日久生情,天天做题难免产生七年之痒。可以做一星期,休息一星期,或者做半个月,休息半个月,每天做20题足以。做到一定程度会走火入魔,比如我会把手机号码当成数字推理,算算每个数字之间的联系,自己的学号、门牌号都爱推算一遍。 平时加重做三级等差数列,因为江苏考试这种题目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在考场上遇见一些10秒内没有感觉的题目,也可以尝试数数相减。至于一些小技巧:比如判断奇偶(数数之间呈现规律的奇偶情况来判断答案)、增长趋势(数

9、列的增长趋势大小,来判断答案),大家可以在网上搜搜,相关方法还是很多的。 数学运算 这是我最薄弱的一项,虽然大部分题目慢慢做都会做,但是一分钟之内能做出来的只有七成,我在反复练习后只总结到一点:及时放弃。用10秒读完题,2秒内判断能否在一分钟内做完,若不能,用5秒判断哪个选项可能性比较大,写下答案,不会耽误太多时间,再说B类考试这种题目只有10题,大不了放弃4题,没有太大影响,说不准能蒙对一两道,那就赚了。 而在现实中,那些数学运算好的人,确实,很难的题目我可能用5分钟做出来,他们用3分钟就够,但是只要不在1分钟内做出来,3与5分钟是一样的,所以发现真正出来的成绩,我与他们也相差无几。 3 、

10、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 很简单,不用多说,尽量做到全对。 图形推理 大家不要掉以轻心,听很多朋友说这种题很简单,不用练习也能做对。但是你可以看下近两年的国考图形题,个别题目已经呈现变态趋势。 常规题目大致这些类型:数交点、线段、笔画、图形数个数,去同存异,去异存同,旋转,一笔画,轴对称,中心对称,封闭与开放等。自己总结下。 对于折纸盒问题,也就是平面图形还原和立体图形展开,过去这种图形都是正方体,2010年江苏省考出现了新题型:三角体,建议大家事先准备好切成正方体和三角体的橡皮若干块,能自己空间想象出来更好,遇见比较难的,可以在橡皮上简单画出来,也能快速解题。 逻辑判断 两个重点:相容选言命题、充

11、分和必要条件假言命题。我做了比较简洁的总结。 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个,即肯定另一个; 肯定一个,也不能否定另一个。 关联词:或者或者、也许也许、可能也可能、并非和 例题:某公司领导根据员工小张、小李和小王的工作业绩,提出选派他们出国培训的两个相容的选择方案:1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2派出小王。综合考虑这两个方案,其意思可以表达为: A. 如果小王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B如果小张和小李都没有被派出,则要派出小王 C 只要小张和小李有一人被派出,就要派出小王 D如果小王没有被派出,则小张和小李都要派出 答案解析:C,1小张和小李都不派出;2派出小王是两个相容的方案。 如否定2,则必须肯定1,

12、即所有人都不派出,与题意相悖;如肯定2,则不能否定1,也就是张和李至少派出一人,派出王。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 pq (即肯定p则肯定q,否定q则否定p,否定p不能否定q,肯定q不能肯定p) 关联词: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若则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 pq (即肯定q则肯定p,否定p则否定q,否定q不能否定p,肯定p则不能肯定q) 关联词:只有才、不不、没有没有、没有就没有、除非不、除非才 大家在做这类型题目的时候,遇见充分或必要的条件,可以在上方打个箭头或提示自己,有利于快速解题。 例题:甲、乙、丙、丁等4人中有人在最近一次摸彩活动中中了特等奖。现在知道

13、甲只有在A投注站摸彩,才能中特等奖;如果在A投注站摸彩,那么彩票号码是随机的;如果乙中了特等奖,那么摸彩活动一定是在上午10点后进行的;这次摸彩活动是在上午8点30开始的,只进行了20分钟,并且彩票号码是自编的。 据此可以推出( ) A甲或乙中了特等奖 B甲和乙中了特等奖 C丙或丁中了特等奖 D丙和丁中了特等奖 答案解析:大家可以把题目打上箭头,如下: 甲、乙、丙、丁等4人中有人在最近一次摸彩活动中中了特等奖。现在知道:甲只有在A投注站摸彩,才能中特等奖;如果在A投注站摸彩,那么彩票号码是随机的;如果乙中了特等奖,那么摸彩活动一定是在上午10点后进行的;这次摸彩活动是在上午8点30开始的,只进

14、行了20分钟,并且彩票号码是自编的。 题中说在八点半开始,就是否定了10点,否定后者则否定前者,则乙没中特等奖;号码自编,否定了随机,否定后者则否定前者,则甲没在A站,否定前者则否定后者,则甲没中特等奖,选C。 定义判断 2010年江苏真题出现了新题型,题目主干没变,只是问法变了,现在网上还没公开真题,我也不能完全回忆出,只记得当时考场上的感受:乍一看变了,心里一慌,做了两道后,立刻发现貌似复杂,实则变简单了,只要抓住其中的捷径方法,过去的定义判断即使做出来也不能保证全对,可今年的这种问法,基本可以做到全对,等网上公开真题后,大家再讨论吧。 4 、言语理解与表达 虽然从高中就一直做这种题,可是

15、大家普遍反应错误率高,而且这种题在考场上最容易不知不觉浪费你许多时间。在这里推荐一下gu fei的课程(嫌贵的话,可以看网络课程),还是不错的,不过她的书不怎么样,不推荐。 我曾自己统计过,30秒做出一道题和一分半一道题,错误率是差不多的,所以在练习中学会快速抓到关联词和重要字眼解题,心中时刻有根弦在紧紧绷着,告诫自己:快一点,别磨蹭,下一道,下一道 5 、资料分析 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考生说这种题非常简单,确实,慢慢做很简单,可是20分钟做20道,我一直都认为非常不容易,更何况还要读四大段材料,而且近两年容易出现一道大题略变态,有时光读懂题意就要耗费两三分钟。做这种题掌握三个原则:能估算别细

16、算,别放最后做,及时放弃。在这里最后推荐li wei ming的资料分析宝典,至少解析的很细致。 在第二个阶段,我基本每天都会循环练习这5项,耗时一到两个月吧,自己看情况了。 第二阶段应达到的效果:各个部分已经掌握的炉火纯青了,基本随便一道题拿来,立刻有思路,解题游刃有余,真题测试时分数达到中上等或者更高一点,心情有点骄傲的飘飘然了 、质的飞跃,超越自我 前两个阶段我都很快很顺利的走过,期间除了心理有点折磨,并没什么特别的艰辛,但是问题也不断的暴露出来,两次国考和一次省考,行测成绩基本相近,似乎时间过了一年我还在原地踏步,别人看我在那使劲的啃书,可成绩却不给我一点安慰,当时非常痛苦,大家都说行

17、测是需要一些天赋的,于是我想:也许我的天赋到此为止了,也许徘徊在三名以外就是我的宿命了。那时自暴自弃了一阵,大概有两三个月没怎么学习,心里异常的累:能去事业单位就好,实在不行企业也可以,何必非强求公务员呐,也许我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不断的耗下去,依旧没进步,依旧考不上,白眼、嘲笑疯了 不知不觉,离2010省考已不到两个月了,我也基本没了信心,学了快两年都没什么突破,难道这两个月会有?笑话!那只发生在传奇人物的身上,我别做梦了! 此刻,我要感谢一位朋友,就在离考试第57天的晚上,他狠狠的刺激了我,他问我:你进过面试没有?我说没,他说:复习那么久都没进,你好意思呀!我质疑:难道你很多朋友都进了?

18、他答:是的,很多,而且考上的也很多!你现在看起来一点没冲刺的状态,你要再考不上,怎么办?以后干什么?连一次面试都没进,你还有脸玩!听了这句,我哭了好久。(大哥,虽然你平时表现的也不怎么样,但是就冲你在关键时刻,以正确的、我最爱听的方式砸醒了我,老子敬佩你!再次感谢你!)。 第二天,开始倒计时56天,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去年的省考无意中开始倒计时,也是第56天,呵呵,天意啊 于是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把玩的这几个月忘掉的东西再拾起来,离考试越来越近,只有短短一个月了,那个分数依旧静悄悄的呆在那里,不吭不响,于是我又开始郁闷,又开始沉思了,不过这次是理性的:为什么我总是那个分数?我对这五部分的题目已

19、经掌握的像吃饭一样熟练了,网上大家问的大部分题目我都不屑的去看,瞟一眼就知道答案,就连最弱项的题目我也可以无所畏惧了,那为什么总是这个成绩!我到底忽略了哪个关键的问题呐? 重新审视自己:去年国考,我有近20道题目没来得及做,去年省考,我有12道题目没做,大家都说这已经不错了,很多人都好几十道没做,但是我追求的是前三名,他们怎样与我何干?既然每部分题目我都掌握的很好了,那整张试卷我掌握的如何? 对了!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一直以来都把行测割裂成五部分了!没有把握整张试卷的节奏!一首歌,开头、高潮、结尾能准确的唱下来,那说明你有勤奋的练习过,但是有张有弛、抑扬顿挫、发自内心的贯穿出自己的乐章,那才是真

20、正的才华! 然后我开始根据自己做题的极限速度,安排整张试卷时间和答题顺序:言语理解的片段阅读需要很清醒的状态下的第一感觉,所以放第一;判断推理是我做的最好的,放第二;资料分析不能放最后,所以放第三;第四就是数量关系;最后做言语理解的文章阅读,因为它既耗时又容易把人绕晕影响后面做题。 下面这个时间安排表,就是我这篇心得的最关键部分了,大家可以参照,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做修正,另外别忘了打印好答题卡:(B类江苏行测155题,100分钟,上午10点10分开考) 大题型 小题型 题量 耗时 答题顺序 完成本项的时间点 涂卡顺序和时间 知觉速度 60 10分钟 10:20 (1)2分钟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

21、10 6 11:35 数学运算 10 6 (5) 1分钟 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 10 5 10:34 图形推理 10 8 10:42 (2)1分钟 逻辑推理 10 8 10:51 定义判断 单 5 5 11:01 多 5 5 (3)1分钟 言语理解 片段 10 7 10:29 文章 5 7 11:43 (6)1分钟 资料分析 20 20 11:22 (4)1分钟 总耗时: 87 + 7 (涂卡时间) = 94 (分钟) 再简洁点,做题时不可能一个劲的关注时间,反而是浪费时间,大致抓住几个整点就好,10:50做完逻辑推理,11:20做完资料分析。 也就是说按照最严格最完美的时间算,我完全还可以留出

22、6分钟,但实际情况肯定不会如此,所以我给自己留出6分钟处理一些纠结的题目。在最后一个月,我除了数字推理还继续单项练习保持感觉外,其他题目基本停止单项练习了,每两三天一份试卷,全面开始抓整张试卷的感觉和节奏,我基本很少做模拟试卷,只做真题,各个省的,如果题目数量与江苏B类不一致,自己事先调整好,增减一下,总而言之,一定要完全按B类的框架练节奏。 就在我严格按照这个表格做第三份试卷09年的江苏A类真题时,突破了80分,泪奔啊当时在那个分数旁标注了一句:做梦都要笑醒了! 之后做试卷的分数基本都维持在了一个高度,那段时间有一种明显的感觉:我总算突破了!以前混混沌沌,现在豁然开朗,原来想达到质的飞跃并不

23、是非要苦行僧似的死做题,而是可以轻松的、洒脱的、微笑着跨出这一步。两年了,成绩原地踏步,而就这短短的十天,我大跃进了,总算明白为什么强人可以复习不到一个月行测就能得高分,只是他们的那一刻来的比较早。 那几天有了一个小小的野心,我不是要考前三名,我要考第一!我没有理由不考第一,我决心比别人大、看的书不计其数、受的苦比别人多、起早贪黑,最重要的是我醒了! 后来在考场上,我在100分钟内完成了所有题,其中只有5道数量关系题半估算半蒙,没有出现以前连题目都来不及看的情况。 写了这么多(嘻嘻,真像裹脚布似的),不知是否能把我最想表达的东西表述清楚,许多做题的小技巧就不多说了,文字有时难以描述我一直坚信一个理念“谋事在人成在天!”,也希望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少走点我的弯路,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