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9.53KB ,
资源ID:573706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370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政治经济学原著研读课程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政治经济学原著研读课程Word格式.docx

1、11. 马寅初:新人口论,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2. 薛暮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研究,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3. 王亚南:中国经济原论,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4. 卓 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15. 蒋一韦:社会主义的企业模式,广东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二、参考书:1.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2. 洪远朋:经济理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 樊 纲: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4. 赵晓雷:新中国经济理论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5. 宋承先:西方经

2、济学名著提要,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三、要求掌握:1. 作者及著作的学术背景与学术地位;2. 著作的主要内容;3. 对著作的理论观点进行评价;4. 提出问题和思考。四、学习方式1学生课外通读原著和参考书,初步掌握第三部分要求的内容;2交流读书体会;3老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展开讨论;4老师点评和综合。第一讲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的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 斯密与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亚当斯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著名的道德哲学家和经济学家,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曾担任苏格兰海关税务司长,格拉斯哥大学校

3、长。1776年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形成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备的体系。背景:自由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时期。大机器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研究特点:从价值创造开始揭示财富起源,构建完整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经济自由主义。研究方法:综合古典经济学,经济理论与经济学说史,内容和立场的二重性。中国第一个译本为严复的原富(1902),迄今100年。1931年郭大力、王亚南重译名国富论,1965年校订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二、国民财富的

4、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主要内容框架:5篇(1) 论劳动力增进原因和产品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2) 论资财的性质、蓄积和用途。(3) 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4)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5)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主要内容 古典劳动价值论(财富的源泉是劳动,交换及其比例,价值、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劳动价值论的摇摆性),工资、利润、地租理论与斯密教条,资本理论,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分工理论,看不见的手,批判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国家的功能(守夜人)和开支。第二讲大卫李嘉图(Davil Ricardo 17721823)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李嘉图与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李嘉图,英国古典经济学的

5、完成者,早年开始经商成为大富翁,此后开始研究自然科学,接着受斯密国富论的影响开始研究经济学。1809年匿名发表第一篇经济学论文论黄金价格,以后就英国的银行券兑现、谷物法对英国的影响展开了论战,并与马尔萨斯进行了论战,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轰动一时。成名后担任了下院议员。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Political Economics and Taxes Principles),以后1919年、1921年再版。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一步发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自由贸易和竞争,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力。综合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劳动价值理论的集大成,价值理论的一贯性,富有论战

6、性。综合性,着重生产领域,理论批判与建设。二、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主要内容1. 框架:共32章涉及价值理论、分配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赋税理论2. 价值理论 商品价值取决于其生产商品所必需的劳动量,对斯密“所能支配的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的”批评;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必要劳动;不变的价值尺度;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3. 分配理论地租论;利润论与利润率下降趋势(工资增加的同时,利润率下降)。4. 国际贸易理论 对外贸易扩大会使本国一定量的商品所能换得的外国商品的数量增加,从而使本国得以享受的商品总量增加,但不会直接增加一国的价值总额;比较成本说的国际价值理论(国际贸易的

7、不等量交换)。5. 赋税理论赋税是一个国家的土地和劳动的每年产品中由政府支配的部分。赋税最终不是由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支付,而是由资本支付。三、比较分析斯密与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1. 二者的联系1)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反映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2)朴素的劳动价值论者,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思想来源;3)经济自由主义者;4)由流动转向生产领域,着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5)较完备的政治经济学体系。2. 二者的区别1) 劳动价值论上,斯密处于摇摆之中,而李嘉图则更坚决,并接近于活劳动创造价值一元论,马克思的许多思想来源于李嘉图;2) 研究范围上,斯密着重本国财富的创造,李

8、嘉图还对国际贸易及其作用有较多论述;3) 价值范畴上,斯密较模糊,李嘉图较具体,李嘉图对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批判;4) 斯密试图构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李嘉图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问题与思考1)朴素劳动价值论与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关节点;2)政治经济学范式的形成;3)古典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影响;4)古典政治经济学对经济自由主义学派的影响;5)原富在中国的100年。第三讲 庇古(A.C.Pigou 18771959)的福利经济学一、庇古与福利经济学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师承马歇尔,旧福利经济学创始人。1912年出版财富与福利,1920年在此基础上出版福利经济学(The Economics

9、 of Welfare,1924年第2版。 研究特点:经济福利的角度,私人产品和社会产品的差异,征税和国家干预。边际私人成本与边际社会成本,“外部性理论”的基础。消除外部性的“庇古式税收”。基数效用论,边际方法,边际收益递减。二、福利经济学主要内容4篇72章Part 1. Welfare and the national dividend. Part 2. The size of the national dividend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mong different usersPart 3. The national dividend a

10、nd labour Part 4.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tional dividend 2. 福利与经济福利(welfare and economic welfare) 福利的性质是一种意识形态。 福利的广义(自由、安全、家庭和谐、友谊、精神愉快等)与狭义(经济福利)。两个基点:国民收入的数量大小代表了一个社会的经济福利大小,国民收入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经济福利也增加。在国民收入数量既定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分配越来越平等则社会福利就越大。3. 福利与国民净产品(welfare and national dividend)国民净产值,庇古援引马歇尔的方法,按英国税收专员

11、的实用方法,将国民净产品定义为人们用货币收入购买的所有东西。其价值总量应大致与一国的货币收入相等。国民净产品的增加或减少并不一定反映社会福利水平的增加或减少。这要看社会福利的分配程度。他运用基数效用论方法,认为在国民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把富人的一部分货币收入转移给穷人将增加总效用,从而增加一国的经济总量。一个百万富翁增加一英镑的收入对他来说效用甚微,而对一个饥寒交迫的穷人来说增加一英镑收入的效用就大多了。资源配置是效率标准,收入分配是公平标准。他主张应该把社会上的穷人的收入不减少作为检验福利的标准。然后在不减少穷人收入的情况下如果增加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则可认为社会福利有了提高。如果国民收入水

12、平不变,即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不变,增加了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以认为社会福利得到了提高。4. 资源配置与国民净产品(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nd national dividend) 边际社会净产品,1年中既定量资源合理使用时追加某边际增量后引起的从社会角度来看的总产品的增加量。(火车冒烟而烧毁的铁路沿线的林木,虽无须铁路公司赔偿,但计算铁路运输的边际社会净产品时,却应作为损失被包括进去)假定只有一种资源,且不计资源转移成本,则当该资源与各种使用用途中的配置达到使每一种用途的边际社会净产值均相等时,必是一种使国民净产品达于最大的配置。因为将资源从任何边际社会净产值

13、较小的用途转移到边际社会净产值较大用途上去,都会增加国民净产品。这一结论应用于多种资源多种用途的培植时,理论上也应成立,当然还要考虑转移成本。 现实情况是,各种自发形成的经济机制不能使国民净产品达到极大值。信息不全造成资源转移错置和转移成本增加。资源配置的无限可分性,使其可与其他要素发生分离,而发生配置不合理。严重的问题是,经济的外部性的存在,时光业家干兴趣的不是社会净产品,而是私人净产品。私利驱动下的极大化倾向只会使边际肆扰净产品在各种使用中趋于相等而不会使边际社会净产值在各种使用中相等着回阻碍国民净产品的极大化。 5. 国家干预与国民净产品(government regulation an

14、d national dividend ) 购买者协会,纠正完成竞争与垄断的缺陷。 然而,企业只要存在私利引诱下引起投资配置与最大国民净产品的要求之间出现差异,则就存在着政府干预的正当理由。手段是税收和津贴。(庇古式税收)要使社会在既定资源条件下产量极大化,就应该使任何一种生产资源在各种用途上的边际社会纯产值相等。这是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在这个条件下的国民收入被称为“理想的产量”(ideal output)对垄断的控制:保护竞争法,保护潜在竞争法。对价格控制:反向控制,正向控制三、评价1. 积极意义:(1)开创了福利经济学。(2)福利的经济意义与非经济意义。(3)有利于改善穷人的经济状况。

15、(4)平等与效率的关系。(5)边际社会成本与边际私人成本问题的提出,外部性问题的理论基础,庇古式税收的作用。(6)对国家干预的重视。2. 缺陷(1)效用论与基数效用论的局限。(2)庇古式税收不如产权界定跟有利于解决外部性问题。(3)福利、效用等范畴的非客观性,庇古说经济福利可以货币来衡量,但又说福利是一种意识状态,这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矛盾。(4)对社会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关系的模糊。四、问题与思考1. 福利是经济学范畴还是超经济学范畴2. 外部性问题为产权经济学提供了思路3. 国家干预经济思想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4. 福利经济学的学术地位,旧福利经济学与新福利经济学的关系第四讲约翰洛克斯康芒斯(Jo

16、hn R. Commons)的制度经济学 一、康芒斯与制度经济学康芒斯(18621945),美国经济学家,制度经济学代表人物。长期在威斯康辛大学执教,并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劳工问题专家著称。1893年发表财富的分配,1916年出版劳工法原理。1924年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1934年的制度经济学和集体行动经济学(死后由助手整理在1950年出版)为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作。1934年出版的制度经济学(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ts Place in Political Economy )1962年于树生翻译,商务印书馆中文版),从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经济学说史的角度阐述

17、其理论,着重说明“法制居先于经济”的论断。以制度为分析对象,其理论逻辑为集体行动论、利益协调论、法制决定论。时代背景:调和劳资矛盾,工业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社会主义的苏联,法西斯主义的德国。制度分析,利益冲突与协调,法制决定论。资本主义发展历史分析,经济学说史分析,经济学、伦理学、法律学综合分析。二、制度经济学主要内容 1. 框架:全书共11章 2. 主要内容 (1)集体行动论。制度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集体行动在控制个人行动方面所起的作用的理论。斯密以来的传统经济学是个人主义的经济学,忽视了集体行动。而集体行动的需要是由于协调利益和资源的稀少性所决定的。制度化的头脑。 (2)利益协调论

18、。资本主义普遍存在“利益的冲突”,利益协调建立在“交易论”基础上,交易中总有冲突存在,交易中存在依存,秩序是既冲突又依存的交易各方之间建立起的协调关系。调节一切社会冲突的公证仲裁人就是国家,首先是法院。阶级利益调和论。 (3)法制决定论。经济的、法律的、伦理的利益协调方式,法制是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制,法院保证了资本主义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三个阶段(商业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各阶段的发展由法制所推动。“合理价值”是指当私人企业与社会之间在股票等虚拟资本价值问题上发生冲突时,由法院规定虚拟

19、资本“合理的”、“正常的”价值。这是从社会利益法的出发的价值。法院为美国带来了金融资本主义,这比共产主义和法西斯注意都更优越。 1. 集体行动理论对传统经济学的反叛。 2. 制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3. 是利益冲突还是阶级矛盾? 4. 国家、法院能否公正协调利益冲突。5. 法制与经济的关系。第五讲 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该书为“产权学派与新制度经济学派论文集”,1994年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了科斯等人的13篇产权经济学论文。 科斯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新制度经济学和产权经济学创始人,1937年发表企业的性质,提出交易费用理论、

20、科斯定理。阿尔钦、登姆塞茨等为美国经济学家,以企业产权理论著称,张五常为我国香港金融学院教授,产权经济学代表著为佃农理论、卖桔者言等。诺斯也是美国产权经济学家,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制度变迁理论著称。菲吕博腾、配杰威齐、舒尔茨、戴维斯均美国经济学家,产权经济学代表人物。林毅夫为新制度经济学在中国代表人物,主要贡献在制度变迁理论。二、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主要内容 1. 科斯:社会成本问题(1960年发表在法制与经济学杂志第3期上。)以产权界定解决经济的外部性问题。 2. 阿尔钦、登姆塞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1972年6月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企业产权制度,队生产理论、企业类型,等

21、。 3. 登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1967年5月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对产权的概念、产权的形成、产权的作用,等。 4. 张五常:私有产权与分成租佃(1968年发表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上。) 5. 张五常:交易费用、风险规避与合约安排的选择(1969年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分成租佃论第4章。)对农业经营的产权安排作了深入分析,具有独到的见解。 6. 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的注释。对私有产权、企业与产权结构、政府产权、共有产权等以及其他特殊产权关系作了深入研究。 7. 登姆塞茨:一个研究所有制的框架(1988年以所有制、控制与企业出版。是西方少有的论述所有制的经济学著作。从外生与内生两个方面论述了所有

22、制问题。 8. 菲吕博腾、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发表在经济文献杂志)1972年第10期上。)主要讨论了生产与交换、私有产权与资源配置、企业理论,等。 9. 舒尔茨: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不断提高(1968年12月发表在每个农业经济学杂志上。主要说明制度与人的经济活动的关系。 10. 戴维斯、诺斯:制度变迁的理论:概念与原因。(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第2章,对制度变迁的基本定义和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 11. 戴维斯、诺斯: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第3章,对制度创新模型、安排创新理论等进行了阐述。 12. 拉坦: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对制度变迁理论,制

23、度变迁模型、制度运作等进行了阐述。 13. 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主要阐述了制度的经济功能,两种制度变迁的形式。评价与思考(略)第六讲诺斯的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一、诺斯与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C . North.1920),美国新经济史学派、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1973年与罗伯特托马斯合作出版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1981年出版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199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将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为分析工具,以

24、产权制度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关系。该书提出的制度变迁理论用财产权利、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来解释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二、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主要内容 全书三篇共15章。第一篇:理论。第二篇:历史。第三篇:理论与历史。(1)产权理论。诺思认为,产业革命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制度因素,特别是确立财产所有权的制度。因此,必须设立有效率的产权制度,使个人的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接近于相等以刺激和促使人们去从事合于社会需要的活动;有效率的产权制度的重要前提是必须对产权进行明确的界定。在欧洲历史上,所有权的确定,为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的刺激,如果没有制度因素的保证和对个人经营的刺激,私人的

25、产业及其收入就没有保障,近代工业就不可能发展起来。(2)国家理论。因为国家是产权结构的决定者,所以国家要对最终体现产权结构效率的经济增长、衰退或停滞负责。诺思认为,国家带有契约和掠夺(剥削)的两重性,并有着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一套基本规则以使统治者的租金最大化;二是降低交易费用以使社会产出最大,从而增加国家税收。由于这两个目的存在着持久的冲突,才使得社会不能实现持续增长。他在研究欧洲国家的兴衰时指出,国际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有关国家改变其制度结构,以便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那些经济增长成功的国家,是所有权重建的结果;而那些经济发展失败的国家,则是经济组织方面效率低下的结果。(3)意识形态理论。诺思

26、认为,意识形态是一种行为方式,它给人以“世界观”,从而使决策过程简明,但也导致人们观察世界时的理性认识与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相交织,一旦人们发现经验与它不符,就会试图改变其意识形态。由此可知,意识形态对人有强大影响,是社会经济体的稳定器。好的意识形态应当时灵活的,能有效地克服“揩油”的机会主义行为。诺思宣称:“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西方兴盛的原因就在于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西方世界的兴起)。“有效率的产权结构是经济活力的源泉;国家决定产权结构,因为国家最终要对造成经济的增长、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负责;意识形态是个人与其环境达成协议的一种节约费用的工具,其功能是弱化偷懒和

27、搭便车的道德风险,它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历史上国家的不稳定性,即国家的兴衰。其基本命题是:一种包括鼓励创新和能够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诺思的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制度变迁理论、新经济增长观、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统一。其中制度变迁理论最具有创见。强调制度因素变化在经济增长中的突出作用。通过制度创新或变迁能提高生产率。诺思将制度问题引入经济分析比以往经济学家更具战略眼光,也更客观。诺思对国家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实际上看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从微观企业产权制度扩展到宏观的国家、意识形态问题时对一般产权理论的积极发展。但诺

28、思没有看到制度对经济的影响只是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才起到一定反作用的,不可能起到根本作用,生产力的状况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同时产权制度演进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修修补补,其主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他把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圈地运动”描绘成田园诗般的美好,这也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1)制度变迁理论的意义;(2)诺思的产权制度、国家和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关系理论之比较;(3)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制度变迁方式与制度变迁效率。第七讲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9)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一、凯恩斯与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29、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创始人。师从马歇尔、庇古。后在剑桥大学任教,并长期在政府担任要职。对战后经济的复兴不仅从理论上,且在实践上作出了重大贡献。1936年出版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291932年经济危机;凯恩斯革命。对经典理论的批判;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就业、利息与货币;以有效需求不足为出发点;国家干预主义。心理分析与边际方法;乘数原理的应用。二、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主要内容6篇24章Book 1. Introduction.Book 2. Definitions and Ideas.Book 3. The Propensity to ConsumeBook 4. The Inducement to Invest.Book 5. Mon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