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61.56KB ,
资源ID:57376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376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历史必修2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历史必修2结构Word文件下载.docx

1、2、纺织、冶金、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略(见课本)建立在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古代中国手工业 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发展的特征 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分布呈相应的变化;长期领先于世界。三、古代商业(商品经济)时期发展状况表现春秋战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发展艰难开始重农抑商隋唐商业发展农村集市贸易发展; 柜坊、飞钱问世; “扬一益二”; 外贸港口广州两宋空前繁荣交子;商税成为主要财源;市的发展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出现商业名镇;话本、词的盛行;清明上河图元国

2、际商业大都会:大都; 天下第一大港:泉州明清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成为商品;长途贩运贸易;著名商帮:晋商、徽商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的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封建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赋税的征收,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积极性:一定时期(封建社会前期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发展,(3)影响 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消极性:在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明清时期使,阻碍了社会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资本主

3、义萌芽(1)时间: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民营手工业中;(2)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3)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取值”(4)本质特征: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3、海禁政策:明清时期实行的一种经济政策,禁止中国人民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正常贸易。(1)原因:a、明初为防患倭寇;b、清初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c、清政府认为无需同外国进行贸易;(2)评价:a、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隔绝了中国与外界的联系,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 背

4、景:封建的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自然经济的解体 原因: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表现: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企业的诞生(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背景:面临内忧外患,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时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近代工业 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创办及影响 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历程:前期兴办军事工业以自强为旗号;后期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战败失败根本原因:只引进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

5、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积极作用 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洋务企业的诱导作用;外商企业的刺激作用;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 分布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的产生和 代表企业: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绝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但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又遭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

6、的压迫,导致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妥协的两面性。 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国初期 民族工业出现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和实业救国的影响民族工业发展 短暂春天的原因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表现: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出现了兴办实业的浪潮。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重工业也有一定的增长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战前夕) 原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的发展 表现:民族工业发展较迅速。(1)抗战时期表现:遭到沉重打击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 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时期的民族工业 (2

7、)解放战争时期表现:日益萎缩 原因: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摧残;通货膨胀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历史地位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2)历史作用 经济上:它是中国社会未曾有过的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作用政治上: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辛亥革命等。思想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过渡时期(19

8、491956, 发展生产力与改革生产关系并举)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2、三大改造(19531956)(1)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有制公有制(2)意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3)“一五计划”(19531957):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二、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1、中共八大1956:对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2、八大二次会议1958: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大跃进1958: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4、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5、八字方针1961:(1)背景:大

9、跃进、人民公社化引起严重的经济困难(2)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3)意义: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三、文革时期(19661976)1971年、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对国民经济进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2、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四川、安徽)城市:国企改革,增强企业活力1984(2)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

10、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四、改革开放的阶段1、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2、新中国的成立 3、改革开放物质生活:1、近代:断发易服、中山装、西式食品。2、现代: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二

11、、表现 到1987年,中国人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政府发动菜篮子工程。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社会风俗:废止缠足、婚丧嫁娶、社交礼仪变化。1950年制定婚姻法,妇女解放。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历程1、新航路开辟雏形开始出现(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的渴求。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商业危机:商路不畅。(2)过程: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到达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进行了环球航行。

12、对世界: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3)影响: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对欧洲:引发商业革命,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早期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扩张(1)荷兰:荷兰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失去海上殖民霸权。(2)英国: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组织垄断性的

13、贸易公司英属东印度公司。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名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兰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3)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3、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形成(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前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阶级统治。(1)英国最先发生 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海外贸易进行了原始资本的积累。工业革命的因素 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1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经验。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3)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4)结束标志:机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5)第一次 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工业革命的影响 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确立(19世纪70年代-20世

15、纪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化工技术的发展。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2)第二次 格拉姆发明电动机。工业革命的成就 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时间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交通工具的革新第一次工业革命18c60d-19c中期手工工场工匠技术积累工厂火车、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19c中后期-19c末20c初科学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垄断组织汽车、飞机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途径资本

16、主义国家对外侵略和扩张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29年1933年)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贫富分化加剧,股票投机过度,信贷消费过度。2、表现:股市崩溃、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激增3、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特别大4、影响:造成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造成社会危机:大量工人失业,社会矛盾激化。造成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这场经济危机走上了不同的政治发展轨道。加剧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加剧了资本主义国

17、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二、罗斯福新政1、背景2、内容(1)金融: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2)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3)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4)社会福利:建立联邦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为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5)社会立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组织工会

18、;成立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社会保险法”3、实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情况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干预;4、特色: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应对危机,其应对措施基本以立法的形式出现;5、影响(1)对美国: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2)对世界: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的时代,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原因二战后至70年代初 快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政府大力拓展海外市场。70年代经济滞胀石

19、油危机(直接原因)80年代里根低速持续增长减少政府开支,紧缩通货,削减税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90年代克林顿空前持续增长美国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2、西欧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大体恢复50、60年代,繁荣原因:美国援助;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干预经济;表现:6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背景措施结果二战结束20c70d初战后经济残破,欲恢复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经济快速发展,“黄金时期”20c70d初出

20、现“滞涨”现象减少国家干预20c80d经济恢复和发展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政策、一种模式、三次改革)一、“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0)1、背景 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困难;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巩固苏维埃政权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3、战时共产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主义政策 (2)影响:积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了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消极: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不利于生产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二、新经济政策(19211

21、92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1921年喀琅施塔得兵变,反映出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业方面,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 工业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商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方面,废除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3)特点: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4)作用:满足了广大农民和个人的经济要求,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探索了一条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三、“斯大林模式”1、表现:优先发展重工业,资金来

22、源于农业和轻工业;(工业)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业)2、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指令取代市场调节)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3、评价:(1)成就: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2)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与轻工业的长期落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向农民索取太多,严重压抑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四、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赫鲁晓夫改革内容:政治改革: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加大农业的投入,鼓励垦荒;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

23、企业的自主权;精简机构五、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重点失败原因赫鲁晓夫改革农业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未能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勃列日涅夫改革工业(军事工业)六、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中期,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内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2、经济改革(重点) 结果:没有取得成效存在问题:a、缺少宏观调控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b、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陷入困境 3、政治改革 结果:戈尔巴乔夫在1988年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以取代

24、科学社会主义。在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放弃党在政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等等。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4、苏联解体原因: 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七、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异同相同点:国内经济遭到破坏,人民生活困难;2、手段:(1)在坚持原有社会制度的前提下,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2)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3、结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权得到巩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不同点:本质区别在

25、与它们所要维护的社会制度不同;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布雷顿森林体系(1)建立标志:1944年,44国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标志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2)包括: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3)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发展银行(世界银行)(4)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形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于1947年在日内瓦签字,1948年1月1日实施。性质:既是一项临时适用的多边协定,还是一个由各缔约国组成的组织。宗旨:降低关

26、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3、意义: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组织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是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表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2)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建立起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货币体系)二战后西欧国家的普遍衰落;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最大的债权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2、基本特征: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3、影响: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积极)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消极)二、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欧盟(1993年,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化程度最高)西欧国家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近代欧洲国家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了欧洲人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使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开始经济一体化的探索;(2)建立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