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34.60KB ,
资源ID:5752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52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九年级下学期科技活动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九年级下学期科技活动教案.docx

1、九年级下学期科技活动教案2015年上学期九年级科技活动教学计划武陵区南坪中学 肖中全面深化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科技与创新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需要。为此,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技教育活动计划。一、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富有想象和勇于创新的精神。2、使学生懂得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初步学会使用刀、剪、锤、电烙铁等工具。3、使

2、学生初步掌握简单实验的操作程序,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逐步培养学生能撰写简单实验报告。4、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进行简单分析。5、通过科学技术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精神和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跨世纪的新型技术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方法途径:1、实现三个转变: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转变为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主要目的;把独学转变为共学,培养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的精神;把学科学转变为用科学。2、重视三个培养:重视科研意识的培养;重视科研兴趣的培养;重视个性的培养。4、处理四个注意: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处理

3、普及和提高关系;注意数量和质量关系;注意一般和重点的关系。5、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教育理论,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教育活动氛围。6、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学生兴趣。7、坚持以点带面,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在全校性广泛发动,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创造作品,逐步提高师生的科技素质和创造能力。8、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加在投入,注意实用。学校购置科技活动器材,使之达一类标准。设计一座科技作品橱,设立一间科技活动室供教学用。三、具体教学安排序号教学内容教学时间1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检验2周2看得见的季风1周3电磁辐射2周4肥料和农作物的生长1周5变色玻璃

4、2周6制作防火布2周7制作生物模型1周8制作触摸式定时小灯2周9关注和防治艾滋病2周10深入了解电子计算机2周11撰写项目说明书2周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重点难点说出人体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测定维生素的含量 教学方法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教学过程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一些关于人体的知识。为什么人每天要吃各种食物?人所

5、以每天要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问题。食物的营养成分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1)看课本插图或挂图。(2)提问:看图说明,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需要的营养?(随着学生回答,在黑板上写出 6 种营养成分的名字。)(3)你知道这些营养成分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吗?(4)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总结这6种营养成分都是人体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材料,人的皮肤、肌肉、骨胳、内脏、大脑等,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人体、没有生命。 淀粉、脂肪是人体的能源材料。人体无论进行什么活动:

6、走、跑、跳、读书、写字、思考、消化、呼吸等,都需要消耗能量;人体总要保持37度左右的体温,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是这样,这也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能量。人体没有能源就不能进行各种活动,如同没有汽油汽车就不能行驶、没有电机器就不能转动、没有煤火炉就不能产生量一样。淀粉、脂肪就是人体的能源材料。水也是构成人体的主要成分,肉、骨、血液里都含有水,占人体重量的6070% 。另外,水还有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维生素是指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需要量又不多的一些营养物质。维生素的种类很多,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人体缺少了维生素,就会得这样或那样的病。例如缺少维生素A眼会生病,缺少维生素B容

7、易生口疮,缺少维生素C牙龋、容易出血,缺少维生素D骨胳发育不好 巩固应用:(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2)怎样检验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二、看得见的季风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

8、问题。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 教学过程:一、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实验提示: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

9、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2、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观察研究。根据观察小组内推测纸螺旋圈转动可能与什么有关。3、谈话:刚才很多小组已完成了这个实验,哪个小组能把你们小组的结果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学生谈出热空气上升带动纸螺旋圈转动起来。)4、谈话:现在我们再返回来,看看刚上课时的那个问题:门缝上部和底部的纸片为什么会有不一样的运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过来补充)5、关于热空气上升的实例你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了解人们对热空气上升的利用等。(学生多种回答)接下来进行

10、活动二:风的形成1、谈话: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纸风箱,请大家观察自己面前的纸风箱是怎样的。2、在做实验之前,先来了解教材上的实验提示。前后对比实验中,除了蜡烛燃烧和不燃烧之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实验过程中纸风箱要不透风;纸风箱易燃烧,实验中要小心。3、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期间学生小组之内可以用图画、文字进行实验现象的记录。4、学生按照“我们是怎样做的”、“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汇报实验结果。师生梳理,重点弄明白以下几个问题:a.实验中蚊香的烟流动的方向一样吗?为什么?b.为什么点燃蜡烛后,在洞口附近有风? 本课小结谈话总结:

11、通过本节课几个活动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风的形成的原因:(学生一块说)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拓展延伸1、利用今天所学知识,解释暖气是怎样使室内的空气变热的?能用草图标出室内空气流动的方向。(小组讨论,部分学生谈一谈)2、查阅有关资料,认识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三、电磁辐射 教学目标:了解我们生活中的电磁波辐射了解微波对人体的危害电磁炉微波辐射防范措施培养学生注意家庭生活安全的问题,热爱生命的观念。 重点难点微波对人体的危害电磁炉微波辐射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合作法、讨论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学生不是很清楚,更不知道如何防御这些为害,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

12、可以初步了解,并且学会一些简单的防御措施。 教学过程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污染源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电磁辐射。今天,越来越多的电子、电气设备的投入使用使得各种频率的不同能量的电磁波充斥着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更加广阔的宇宙空间。对于人体这一良导体,电磁波不可避免地会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电磁波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学生讨论回答问题思考: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电磁波辐射?微波炉、电磁炉、电视机、收音机、手机你还能举出哪些微博辐射呢?什么样的电磁波对我们身体有害?微波对生物体的危害、动物组织、植物组织、微波对人体的危害头痛、失眠、耳聋、疲劳、情绪不稳、食欲下降,

13、记忆力衰退等症状儿童、孕妇健康危害更大防范措施对于室内环境中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手机带来的电磁辐射危害,人们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1、自觉遵守国家标准,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2、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3、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理使用多台电器。4、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5、尽量缩短使用电剃须刀和吹风机的时间。6、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工作时,最好穿防辐射大褂或马甲、围裙等防护用品。在视频显示终端,要加装荧光屏防护网。7、经常饮茶或服用螺旋藻片,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8、对辐射较大的家用电器,如电褥子、微波炉、电磁炉等

14、,可采用不锈钢纤维布做成罩子,或进行化学镀膜来反射和吸收阻隔电磁辐射。9、正确使用手机。在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量最大,瞬间可达2000mGs(毫高斯)。据报道,场强在10-150mGs时,即可使体内抑制肿癌的基因R53发生病变,从而增加患癌几率。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电磁辐射强度可减少一半。因此,人们最好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再接电话。在接电话时,要尽量使头部离手机远一点,或采用分离耳机与话筒来接听电话。同时,尽量减少通话时间,最好左右耳朵轮流听。平时不要将开着的手机挂在胸前,以防心脏受损。特别是女性,电磁辐射对内分泌和孕妇的影响更为显著。四、肥料与农作物的生长 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元素对植

15、物生长的重要性。2认识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3知道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4.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实验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人的成长离不开营养,植物的生长也是一样,需要充足的养分。讲授新课:阅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哪些?(2)农民或你家经常使用的化肥有哪些?讲解:虽然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很多,但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因此我们常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合理施肥已成为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

16、关化学肥料的知识。阅读: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讲义上的表格,并进行看图抢答。常见种类对植物所起的作用缺少时的症状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抢答:利用投影展示不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该植物是否营养不良,如果是,你准备给它施何种肥料?提问:我们知道,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植物能不能吸收并转化成氮肥呢?讲解:大部分植物不能把氮气转化成可吸收的氮肥,但豆科植物利用根部的根瘤菌却能将氮气转化成可吸收的氮肥,这类植物无需或只需少量施肥。因此,有经验的农民常把其它植物与豆科植物种在一起。 这种将氮气转化成氮的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辩论:将全班同学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以“

17、使用化肥、农药的利与弊”为题进行辩论。过渡:农家往往有几种品种不同的化肥,如果表面的字样在磨掉的情况下怎样区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活动与探究:1、桌上的几种化肥从颜色上看有哪些不同?2、闻一下气味哪些肥料会有特殊味道?3、各取少量溶于水,观察溶解情况。4、各取少量分别加少量熟石灰研磨,能否闻到气味?为什么?五、变色玻璃 教学目标1、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2、了解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思考一下,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新

18、型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1、“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平时哪些地方可以用上这种玻璃呢?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2、小组合作,探讨其它四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完成表格。(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用于重要部门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

19、线,用于建筑物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3、拓展一 从课文中选一种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称“玻璃的自述”,介绍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将自己推销出去。 现在同学们同位之间练习一下,待会老师请一部分同学上台表演表演。表演提示:抓住你最感兴趣的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介绍。为了让你的表演更精彩,在介绍时可加上丰富的表情和动作。4、完成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多精彩的表演呀!看来这五种新型玻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我猜你们也非常想设计一下你心中的新型产品,开动你的脑筋,发挥你的想象力,完成这一份21世纪新型产品设计方案。5、总结通过

20、学习,我们认识了五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作者围绕一个“新型”来写,每种玻璃都各有特点和作用,我们以后要多动脑筋去发明更多的新型产品。6、作业 齐来争当发明家: 发挥想象,写一写你想发明的玻璃,注意写清它的特点和作用。六、制作防火布 教学目标了解防火布的原理了解防火布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制作防火布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同学们,我们将一块普通的棉布浸在氯化铵饱和溶液中,片刻之后,取出晾干就成防火布了。将这块经过化学处理的布用火柴点燃,不但不能燃烧,而且还冒出白色的烟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原来,经过这种化学处理的棉布

21、(防火布)的表面附满了氯化铵的晶体颗粒,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它有个怪脾气,就是特别怕热,一遇热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分解出两种不能燃烧的气体,一种是氨气(nh3),另一种是氯化氢气体。这两种气体把棉布与空气隔绝起来,棉布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当然就不能燃烧了。当这两种气体在空气中相遇时,又重新化合而成氯化铵晶体,这些小晶体分布在空气中,就象白烟一样。实际上,氯化铵这种化学物质是很好的防火能手,戏院里的舞台布景、舰艇上的木料等,都经常用氯化铵处理,以达到防火的目的。消防专家提醒,在发生火灾时,将防火逃生毯披裹住身体,能够为迅速逃离火场提供很好的帮助。除此之外,居民在家庭生活中也可以自己制作防火布,自制防

22、火布不仅经济实用,而且能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在火场逃生过程中,除了首要保持呼吸安全与畅通外,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身上着火。在无路可逃、迫不得已必须从火海中冲出以获出路时,保护身体的传统工具是浸湿的毛毯、被褥、衣服等。然而,在实际情况中,一则没有过多时间、精力来做好浸湿准备,二则浸湿后的毛毯、被褥、衣服等过于厚重,对于因紧张、呼吸不畅等原因而导致体力不支的逃生者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因此自制防火逃生毯不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防火专家指出,自制防火布的主要工具是明矾,一般在食品杂货店或者药店就可以买到。防火原理是通过明矾对布料进行化学处理,生成不熔物薄膜覆盖于衣服之上,隔绝燃烧时的

23、氧气,从而提高布料防火性。专家提醒,制作防火布时,首先是配置明矾溶液,取冷水或者温水,以大约升的水溶解千克明矾粉末的比例制作明矾溶液;其次,将准备好的布料完全浸泡在溶液中,浸泡时间大约是分钟;最后,将布料取出,自然晾干。七、制作生物模型 教学目标了解DNA分子双螺旋结构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精神;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实验材料用具硬纸方块2个(长约10cm),卡纸片,剪刀,订书机,订书针,钳子,长0.5米细铁丝两根。 教学过程导入:DNA分子两条长链的方向是反向平行, DNA具有独

24、特的双螺旋结构,是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LDWatson,1928)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1916)共同提出的,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方法与步骤:(1)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剪成长方形碱基,用其他颜色的卡纸剪成圆形代表磷酸,另一种颜色的卡纸剪成五边形,代表脱氧核糖。(2)使用订书机将磷酸、脱氧核糖、碱基连接,制作成一个个含有不同碱基的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 (3)用订书机把一个个脱氧核糖核苷酸模型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多核苷酸的长链;根据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制作一条与这条链完全互补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长链。(4)将脱氧核糖核苷酸中的磷酸固定在细铁丝上,然后把两条链平放在

25、桌子上,用订书机把配对的碱基两两连接在一起。(5)将两条的链的末端分别与硬纸方块连接在一起,两手分别提起硬纸方块、轻轻旋转、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板书制作模型顺序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生:学生动手按照黑板上程序和上述具体步骤进行连接。表达与交流每组学生做完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后,推选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组所得DAN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交流所做模型结构的特点。八、制作触摸式定时小灯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电学知识,学会运用学过的电学知识设计模拟调光灯电路。(2)熟练掌握根

26、据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2)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设计出模拟调光灯电路,并连接好实物电路。(2)难点: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设计和制作模拟调光灯。 教学资源: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摄像头、触摸式调光台灯学生(四人小组):电池组(3V)两个、铅笔芯两支、小灯泡(“2.5V 0.3A”)两个、开关两个、灯座两个、导线若干、白纸一张,可选器材【电压表、几小段金属丝、三档开关(附使用说明书)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

27、新课师:台灯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照明灯具,有一位小君同学想为自己购买一盏台灯,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君同学到商场选购台灯的情景。(多媒体:播放小君同学到商场选购台灯的录像)师:小君同学提出了一个疑问,这两盏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们把这种亮度可以调节的灯称为调光灯。这两盏的调光灯调光方式是否相同?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模仿录像中的两种调光台灯的功能,利用老师提供给你们的电池组、铅笔芯、小灯泡、导线等器材来设计制作模拟调光灯。那么我们如果要制作与刚才的两种调光台灯功能相仿的模拟调光灯,第一步应做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上述两种调光台灯的调光功能,在白纸上设计电路图。设计好后小组

28、同学间相互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设计最合理。师:巡回指导师:请同学展示设计的电路图。(多媒体:用摄像头投影学生的电路图)师: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按照设计的两种调光灯电路图,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连接电路。 若有同学选用KCD3三档开关,请阅读 KCD3开关使用说明书刚才许多同学选用了我们以前实验时从未使用过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又很常见的三档开关,并能看懂使用说明书,将它正确的连入电路,来实现分段调光,我觉得这些同学不但具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更可贵的是这些同学有一种不断探索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师:老师这儿也连好了几个电路,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其它电路设计

29、及连接)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能制作两种模拟调光灯,那么我们接下来再来看看小君同学在选购台灯的时候又发现了什么?(多媒体:播放小君同学开亮子母式调光台灯的录像)这盏台灯的亮度调节与刚才两盏调光灯相比又有何特点呢?师:请同学们结合这盏调光台灯的调光功能,来设计出调光电路图。 (多媒体:用摄像头投影学生的电路图)师:选用实验器材,按照设计的调光灯电路图,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连接电路(多媒体:用摄像头直播学生连接电路的过程)。师:老师这儿也有连好了几个电路,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其它电路设计及连接)师:可能有同学要问,录像中的小君同学是否满意刚才的这几款台灯,最后是不是买到了满意的台灯呢?九、关注

30、和防治艾滋病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让中学生了解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传播途经及预防措施,艾滋病有那些危害,确保学生在身心上保持良好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完成学业,并为国家预防艾滋病行动做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艾滋病的传播途经如何预防艾滋病 教学过程一、点入话题由2008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引入二、授新课(一)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一种由逆转录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疫病。(二)艾滋病的传播途经1、性接触传染由于艾滋病病毒存在于感染者体液中,男女不洁性行为可以导致艾滋病病毒迅速传播。目前,性接触传播已成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目前通过输血传播艾滋病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一些非洲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几乎大部分非洲国家,主要以非志愿献血为主,他们大多是青壮年,都处在性活动高潮的年龄段,这意味着他们所提供的血液很可能具有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机会。3、母婴传播患有艾滋病或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可通过胎盘将艾滋病病毒直接传染给胎儿子,另外还能够在产前、产程中(出生时通过产道)和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