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3 ,大小:240.83KB ,
资源ID:5766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66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国际经济学习题2参考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国际经济学习题2参考答案.docx

1、国际经济学习题2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一)选择题1.D 2.C 3.C 4.D 5.B 6.C 7.D 8.C 9.C 10.A(二)简答题1.通常从狭义上讲,国际贸易是指商品(或货物)的跨国流动,而在广义上,国际贸易既包括商品贸易也包括要素贸易。在理论体系上,国际贸易理论主要是以商品贸易作为研究对象,但也涉及一些国际要素流动问题。2.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两条:第一,一般来说,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程度要比其在国内的流动程度要低得多。第二,现实中,国际贸易常会受到一些人为障碍的影响,如政府通过设置关税和非关税措施限制进口,而这种主要由政府构筑的贸易障碍在国内贸易中则很少见。3.假设PX和PY分别表

2、示两种商品X和Y的货币价格,又称为名义价格,那么PX/PY定义为商品X的相对价格。它的含义是用商品Y代替货币,作为商品X的计价单位,它表示用一个单位的商品X与商品Y进行交换,所能达到的商品Y的数量。如果两种商品的货币价格同比例变化,则相对价格并不改变,因此相对价格表的的是一种纯粹的物物交换关系,与货币因素无关。这里,经济行为主体的行为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而与名义价格无关。4.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相之间的商品交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

3、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取额外的利益。(三)论述题1.第一,贸易利益的衡量。一国是否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是国际贸易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对这一点持怀疑态度。从亚当斯密起,一代代的经济学家都在不断努力地向人们证明或灌输这样一个古老的理念:贸易是好的。贸易虽然能改善一国总体福利,但并不意味着国内每个国民都能从中受益。因此,具体到个人,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贸易是一件好事。这也是现实中为什么总存在反对自由贸易的势力的重要因之一。第二,贸易利益的分解。国际贸易利益包括两部分来自于交换的利益和来自于专业化的利益。交换利益是指如果个人或国家之间拥有不同的商品禀赋或不同的偏好,那么通过互

4、相之间的商品贸易,他们均可改善各自的福利;专业化利益则指个体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专门从事其效率相对最高的生产来获得额外的利益。2.在封闭状况下,决定一国经济一般均衡的条件有以下三个:第一,生产达到均衡;第二,消费达到均衡;第三,市场出清。以上三个条件可用如下三个表达式来分别表示:MRT=PX/PY MRS=PX/PY XC=XP, YC=YP其中,带下标C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消费;带下标P的变量分别表示对应商品的产出。不过,原来在封闭条件的第三条均衡条件市场出清,在开放条件下则不再成立了,在国际贸易存在的情况下,一国的消费与生产不必再保持一致。虽然生产与消费不再一致,但从收支平衡的角度看,一

5、国国民花费在进口商品上的支出应等于其出口收入,即贸易应保持平衡。这样原来的市场出清条件在开放情况下被替换成了贸易平衡条件。综上所述,在开放条件下,一般均衡条件可表述为如下形式: MRT=PWX/PWY MRS=PWX/PWY PWX(XC-XP)=PWY(YP-YC)最大的差别是在开放条件下,生产均衡点与消费均衡点不再重合。3.能过引起国际贸易发生的因素有许多,国际贸易之所以会发生可以说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对外贸易的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进行产品(商品)交换,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扩大以及国家的形成是

6、对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前提。二(一)选择题 (c)(二)简答题1.亚当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绝对优势概念的提出,为之后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在李嘉图模型中,比较优势和比较成本这两个概念可以任意替换使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比较优势不等同于比较成本,前者是根据商品相对价格的比较确定的,而后者是指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在李嘉图模型里,商品的相对价格差是由于相对成本差引

7、起的,故比较成本等同于比较优势。3.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差,而这种价格差是由国家之间技术水平的差异造成的。在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下,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差异,绝对优势论强调引发国际贸易的是国与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基于绝对优势的国际贸易可以使贸易参与国从贸易中获利。比较优势理论仍然认为国际贸易产生于国与国之间技术水平差异带来的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但是在这里技术水平的差异体现为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根据比较优势所决定的国际贸易仍然会对各贸易参与国带来福利的改进。一国即使在某种商品上不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只要在该商品上具有比较优

8、势,那么该国也可以生产并出口该产品,从而使贸易发生,并且在贸易中获益,整个国家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4.当短期内劳动力不能在产业间流动时,由于开放所带来的产品价格的变动无法迅速地反映到生产环节,但是消费者可以在新的价格下做出选择,因此对整个国家而言,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在这种情况下,只实现了交换利益,而没有实现专业化生产利益。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由于它忽略了分工能够促进产出增加的效应。(三)计算题1.(1)略。 (2)A国在Y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X上具有绝对优势.贸易方向为A国出口Y,进口X ,B国出口X,进口Y。 (3)会产生完全专业化生产.X生产量为100,Y

9、的产量为100。(4)与(2)(3)的答案相同2.(1)略。 (2)A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会使双方都受益。 (3)A国在X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B国在Y上仍然具有比较优势。贸易仍然会使双方都受益。 (4)答案同(3) (5)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在两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同,因此要视两国需求情况来决定封闭和开放下的贸易条件。如果两国需求相同,开放后福利不改变,如果两国需求不同,开放后有利于福利的改进。三1. 参见教材P59-62的分析和阐述。2.(1)会,由于相对价格差异存在;(2)会,这与教材中的阐述完全一致;(3)不会,在相同的偏好和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条

10、件下不会发生贸易。3. 仅举一种情况,L=2,K=10,这时资本-劳动比为5:1,成本为2204. 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资源禀赋决定了商品的资本-劳动比,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相同,就可能出现相同的资本-劳动比。5. 只有国际比价在两国封闭比价之间,两国才能在国际贸易中获利,参加国际贸易才有利可图。6. 向外凹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成本递减;反之表示递增。、7. 可以参考教材图1-14的分析。(教材P31)8. 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前提是商品价格均等化,由于贸易成本和技术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实现商品价格均等化,因此美国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降至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的水平。9. (1)B国; (2)A国; (3)

11、B国。10. 对于澳大利亚,土地获益;对于印度,劳动力获益。11. 显然X商品的产量上升,Y的产量会下降,从而使得A国可能在X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12. 重点指出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H-O定理是基础,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静态表述,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是对H-O定理的深化,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计较静态表述,罗伯津斯基定理则强调要素禀赋的长期改变,属于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表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区逐渐深入的分析,是有机的逻辑的统一。13. (1)指出中国属于劳动密集型国家,利用H-O定理说明中国出口纺织品的必然性,说明一些国家的贸易政策是违背比较优势规律的。(2)利用斯托珀-萨米尔森定理说明这些国家实

12、行贸易保护是有一定理论依据的,那就是中国纺织品的出口可能会导致该国劳动密集型部门的商品价格下降,进一步影响一些集团的实际收入,从而会影响政府制定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3)利用贸易的福利分析,指出贸易是双赢的结果,问题并不在于贸易,而在于贸易利益的合理分配;政府应该采取合理的贸易政策来平衡贸易利益;从而说明这些国家的做法是错误的。14.(1)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中的厂商知识,我们很容易两种产品满足下式: X=K1/3=L1 Y=K2/5= L2由此可得:K1=3X,L1=X,K2=5Y,L2=Y封闭条件下充分就业我们可得:3X+5Y=400,X+Y=100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封闭状态下的产量:X=Y=

13、50根据消费者最优化原则,我们可以得到下面的式子:PXX=0.4M,PYY=0.6M,两式相比可得PX/PY=2/3(2)在新的国际比价下,我们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易得,在这种国际比价下该国会专业化生产X产品,在这种情况下:X=100,Y=0假设该国消费者的消费量分别为XD,YD首先该国的总消费等于总收入,因此100PX+0PY=PXXD+PYYD其次两种产品的消费满足:PXXD/PYYD=2/3最后给定价格比为:PX/PY=1由上面的三个等式我们可以得XD=40,YD=60因此在该种情况下,该国出口X商品60,进口Y商品60。(3)为了比较开放前后,国民福利的改变,我们比较一下开放前后总效

14、用的大小即可:U=X0.4Y0.6开放前:U=500.4500.6=50开放后:U=400.4600.6=4.373411.6651=51.0170显然开放后的国民福利要大于开放前的国民福利。四(一)选择题1.D 2.C 3.B 4.C 5.D 6.A 7.C 8.B( 二) 简答题1. 咖啡是出口品,小麦是进口品。(1)咖啡生产增加,小麦生产减少;(2)咖啡价格上升,小麦价格下降;(3)实际工资变化不确定,与工人消费结构有关;(4)小麦地的价格下降;(5)咖啡地的价格上升;(6)咖啡地所有者福利水平提高,小麦地所有者福利水平降低,工人福利水平不确定。2. 中国香港出口服装,进口汽车,日本相反

15、。(1)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资本所有者赞同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劳动力反对自由贸易。(2)中国香港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汽车资本所有者赞成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汽车资本所有者和日本的服装资本所有者反对自由贸易,中国香港的劳动力和日本的劳动力态度不明确。3. 这是贸易中的政治经济学问题。一国作为整体会从进口商品价格下跌过程中获益,但国内某些部门为进口竞争部门,进口商品价格的下跌会导致其利益受损。4. 使用特定要素模型来解释。短期和长期的利益集团划分标准不同。短期依据部门来划分,长期依据要素所有者来划分。(三)论述题1HO模型中两个部门分别是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一种商品相

16、对价格的上升会通过斯托珀萨缪尔森定理造成该商品密集使用的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种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而特定要素模型中,一种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会造成该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上升,另一部门特定要素名义和实际收入下降,名义工资上升而实际工资变化不明确。二者不相同的主要原因是:HO模型中由于两种要素均可在部门间流动,两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会根据要素价格变化作出同方向的调整。特定要素模型中,由于资本有特定性,不能在部门间流动,劳动力在部门间的流动必然导致两部门要素密集度发生相反的变化。2该国取消Y产品的进口关税后,Y产品价格下降,而X产品价格不变,因此Y产品相对价格Py下降,劳动从Y部门向X

17、部门转移,最终达到新的均衡。如图42所示。其中VMPLX。,VMPLY分别为X、Y部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原来的均衡点位E点,均衡工资为w 。现在由于Y的相对价格下降,WMPLY向下移动至VMPLY,达到最终均衡点E点,新的均衡工资位w 。(1)如果劳动力具有特定性,不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则在短期内劳动力市场是分割的。这种情况下,劳动力市场仍然保持充分就业,但是X、Y部门之间存在工资差异(w-w)。图4-2 国内要素流动性与自由贸易后短期要素价格(2)如果劳动力在部门间可以自由流动流动,但短期内工资呈刚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名义工资具有向下的刚性为是在w不变,X部门的就业人数仍然为OXa ,

18、Y部门工人数却由OYa减少至OYb ,从而劳动力市场出现了数量为ab的失业。3有特定要素时,由于劳动在不同部门之间转移时,仍然有要素边际生产力递减的规律,因此生产可能性曲线仍然是凹向原点的。但是特定要素的存在事实上是要素市场扭曲的一种情况,由于要素不能充分自由的流动,就无法实现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最有效的分配,从而一国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生产。所有要素均可自由流动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国最大可能的产出组合,有特定要素存在时,由于无法达到最有效的产出组合,该生产可能性曲线将向内减缩,只有在既定的特定要素禀赋情况下,劳动在两部门之间的分配恰为最优点时,两条曲线子该点重合。如图43所示。图4-3 特定要素

19、与生产可能性边界五(一)选择题1. A 2.C 3.D 4.D(二)简答题1.产品周期(product life cycle)指的是一种产品从研发到进入市场再到退出市场过程中的不同阶段,需要投入各种不同要素在成本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变化,因而拥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在不同阶段可能获得比较优势进行生产和出口,这一过程持续到该产品推出市场。产品在这一过程中的生产和贸易形态的变化就像生物的生命一样,完成一次从出生到衰落的循环。研究这一理论的意义在于现代经济活动中,国家间的技术差异,特别是技术差异的动态变化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和形态演变的重要因素,该理论正是从技术变化的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2

20、.林德理论认为两国存在重叠需求是实现贸易的条件,如果两国需求存在重叠的部分,则两国厂商在利润的驱使下会相互向对方国家出口。由于发展中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同发达国家相差较大,因此重叠需求部分较小,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基础较弱。但林德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前景的这种预测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悖与现实的,因为该理论主要适用于工业品的产业内贸易。事实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由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一些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存在大量的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3.在存在“盗版”和“伪造”行为的情况下,一旦发达国家的新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发展中国家市

21、场的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进行复制,从而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在本土取代国外创新企业成为这种产品的提供商。这将缩短发达国家研发的新产品的成长期,使其提前进入技术成熟期和衰落阶段,发达国家的创新企业将因此蒙受利润损失,其创新动机和能力也将遭到削弱。(三)论述题1.产业内贸易理论和重叠需求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但产业内贸易理论是基于规模经济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认为产业内贸易是解决规模经济和对差异产品的需求这一两难问题的手段,重叠需求理论没有对市场结构作出假设,不专门针对不完全竞争市场;产业内贸易理论从供给角度出发,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入手解释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动因。2.产品周期理论认为,不同要

22、素在一种产品的不同生命阶段相对重要性不同,因而具有不同要素禀赋的国家可能在不同阶段获得生产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这一点与赫克歇尔-俄林指出的某一要素禀赋丰富的国家在密集使用该要素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产品周期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来研究国际生产和贸易的形态,而赫克歇尔-俄林的贸易理论是静态的,没有考虑技术的动态变化。产品周期理论所提出的国际生产地理转移会给保护贸易论者的政策主张带来压力,是因为贸易保护措施阻碍生产地点在产品技术周期的不同阶段向具有生产优势的国家转移,从而扭曲资源配置,降低国和世界整体福利。六(一) 选择题.(二) 简答题如果两个国家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23、,它们还可以进行贸易并且从中获益。但国际分工格局的决定可能是由偶然或历史的因素决定。首先从需求方面考虑,可以利用重叠需求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即两个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存在所谓的重叠需求,双方均可进口或出口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形成产业内贸易:从供给方面看,可以利用新贸易理论解释产业内贸易。当市场节后是不完全竞争的和存在规模经济的时候,也能形成产业内贸易。小国往往通过进口保护或者出口促进等政策措施,改变其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从而在一些具有规模经济的部门上拥有竞争优势。因为美国市场规模较大,在软件行业又处于领先,印度尽管具有比较优势,但是在现阶段生产成本过高,如果不保护它的软件市场

24、,势必会被美国挤出软件市场。所以印度通过保护软件市场,可使其产品的成本逐步下降,直到拥有竞争优势。两国要素禀赋差异比较大的时候,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比规模经济的贸易更重要;当两国要素禀赋差异比较小,相应的产业存在规模经济,则基于规模经济的贸易比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更重要。基于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可能导致稀缺要素所有者利益的损害,即贸易会使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害;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发生在同一行业内,贸易利益体现在产品价格下降和产品品种增加,贸易的收入分配效果不明显。故产业内贸易的政治争论更小。七(一)选择题1.D 2.B 3.B 4.A 5.A 6.CDE 7.ABCDE 8.C(二)

25、简答题1有效保护率是跟名义保护率相对的。名义保护率是指一种商品实行保护而引起的国内市场价格超过国际市场价格的部分与国际市场价格的百分比。因此,一个国家的法定税率就是名义保护率。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名义保护率越高,对本国同类产品的保护率也越高。而关税的有效保护率(ERP)是指关税使保护对象的单位产出增加值在征税后所提高的百分比。有效保护率(E)为一国征收进口关税后的价值增加额(V)与征收进口关税前的价值增加额(V)之差与(V)本身之比,即E=(V-V)V。有效保护率不仅考察进口制成品所征收关税率对其价格的影响,而且还考察本国同类制成品所用进口原材料的关税率对本国产品竞争力的影响。这

26、意味着要保护某一特定行业,不一定要依靠提高该行业的名义保护率来实现,降低其使用的中间产品或原材料的进口关税,也同样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保护。2进口国政府在确认外国进口商销售到本国市场的商品有倾销行为时,一般做法是征收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的征收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她可以减少国内对低价进口品的需求。反倾销税就是用以抵消价格低于正常商品价格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理论上说,其征税额应能弥补本国厂商受到的损害,并达到抵消不正当竞争,或不公平竞争的目的。其次,反倾销可使进口品价格提高到进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水平,从而保护了国内同类商品的生产者。3出口补贴的经济效应作以下分析,如图72所示:图7-2 出口补贴

27、的经济效应分析 对出口国来说,旗政府实施出口补贴(=PsPs)政策后,会产生以下几种效应:(1)出口产品受到补贴后,对外就更具有成本优势,因此,出口产品在进口国的价格从原来的Pw下降至Ps销售,从而出口量从原来的EF增加至MN。(2)正因为受补贴产品出口量大大增加,所以这会引起国内供给减少,并且引起其他部门的生产资源向该部门转移,从而引起该部门商品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从原来的Pw上涨至Ps,并引起本国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和上扬。出口补贴引起该商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上涨后,国内消费者的消费从原来的OE缩减为OM,其福利受损,即消费者剩余减少(=a+b)。(4)出口补贴带动出口量的大量增加,收益的自然是国

28、内生产者,他们获得了生产者剩余增加(=a+b+c)。(5)政府为生产者获得生产者剩余的增加付出了昂贵的补贴成本(=b+c+e+f+g其中f、g指图中阴影部分)。(6)出口国为了使生产者获得生产者剩余的增加,还付出了一个成本,即本国贸易条件恶化成本(=e+f+g)。这是因为出口补贴使本国出口产品的对外价格大大下降,从而恶化了本国的贸易条件。(7)把上述所有效应进行加总【=(a+b+c)-(a+b)-(b+c+d+e+f+g)-(e+f+g)】,出口国采取出口补贴政策的总效果是遭受了福利净损失=-(b+d+2e+2f+2g) 对进口国来说,其进口产品受到出口补贴后,会产生以下基本效应:(1)进口产

29、品受补贴后,在进口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会从原来的Pw下降为Ps,进口量从原来的HK=(EF)增加至GT(=MN)。进口国的消费者花费同样的成本可以享受更多的商品,因此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会增加(=h+m+n+r)。消费者剩余增加的幅度与出口补贴幅度一级进口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有关,出口国的出口补贴越大,该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进口国消费者的剩余就越多。(2)补贴后大量涌进的低价进口产品使本国产品受到冲击,生产者的国内市场份额从OH(=GT-HK=MN-EF),因此进口国生产者剩余遭受损失(=h),损失的大小也与出口国的出口补贴幅度和该国进口产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有关,出口国的出口补贴越大,该产品的价格

30、需求弹性越大,进口国生产者遭受的福利损失也就越大。(3)进口国的福利净效应等于其消费者剩余的增加与生产者剩余的减少之差(=h+m+n+r-h),其福利为净增加(=m+n+r)八(一) 选择题1 C 2 B 3 C 4 D 5 A 6 C 7 D 8 C(二) 简答题1 .出口供给弹性取决于生产技术、本国的要素廪赋等要素;进口需求弹性取决于本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其他产地同类商品对该进口品的替代程度以及收入水平等。2. 战略性贸易贸易政策理论建立在不完全市场竞争理论的基础之上。在这种市场结构下,政府对贸易活动进行干预,可以改变本国厂商的成本或需求条件,使本国厂商在与外国厂商的竞争中出于又劳力地诶,

31、从而能获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战略性贸易政策最为强调的政策主张有两种:一是出口补贴;二是进口保护以促进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推行条件:(1) 市场超额利润要足够大,否则保护或补贴得不偿失;(2)完备的市场信息; (3) 对手不采取行动。3. 随着关税的征收,征税国的贸易条件改善了,但会恶化其贸易伙伴的贸易条件,这无疑会导致伙伴国福利的降低,因而伙伴国很有可能进行报复。单边或双边的贸易报复措施会同时损害本国和他国的利益。4 .A国肯定会从产品X的关税受到国民福利损失。因为此时会同时发生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A国政府可以利用幼稚产业理论。比如它可以声称,X产业存在着重要的技术扩散利益,即存在外部效

32、应,以进行贸易保护。 如果A国由于担心受到B国的报复而不想对产品X征收关税,它可以对产品X国内产业提供生产或科研开发补贴。这意味着,A国政府将要提供资金,而不是通过关税获得收入。5 .任何贸易政策都是对收入进行再分配。在本例中,对防止部门实施贸易保护,可以增加该部门的就业机会,公会获利。但这种保护会造成国内防止品价格的提高,使消费者利益受损,产生消费扭曲;另外,保护也对其他部门生产者造成不利影响,导致生产扭曲。这两种扭曲的综合如果吵过保护收益,则美国福利下降。6 .(1)生产补贴;(2)生产补贴;(3) 对该产品的生产征税;(4)对该产品消费征税。7. (1) 生产税;(2)一样都不采用;(3)出口关税。(三) 思考题 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