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31.13KB ,
资源ID:576769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676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大红题发展心理学第3单元知识要点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大红题发展心理学第3单元知识要点Word下载.docx

1、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优先注视范式(理解)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方法以注视时间为指标。(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1)婴儿视觉的发展婴儿视觉的刺激偏爱(理解、应用)通过范兹(Robert Fantz)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一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

2、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2)婴儿听觉的发展3)婴儿肤觉的发展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1)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的发展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婴儿注意的发展婴儿记忆的发展要点:条件反射的出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识记)要点:婴儿思维的发展(理解)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主要特点如下:)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开始和语言联系起来,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婴儿言语的发展言语发展的理论(理解)1、后天学习理论2、先天成熟理论先天成熟理论的

3、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他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备的学习语言能力普通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二)婴儿言语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人类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理解) 要点:一岁半到二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

4、的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三岁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婴儿气质气质是个性特征的最初表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础。(一)传统的气质类型划分: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二)要点: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识记、理解)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愉快,喜欢探索,主动交往。容易型儿童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喜爱。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型儿童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3迟缓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迟缓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转化。其余35儿童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婴儿的社会性依恋(理解)依恋是婴

5、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识记)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的反应。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对母亲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应。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母亲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母亲的情感联结。婴儿依恋的类型(识记)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母亲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应;2回避型依恋(占20),缺乏依恋,与母亲未建立起感情联结;3反抗型依恋(占1015),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

6、的相互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可见良好的教养可以促进良好的依恋。可以从反应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母亲的教养行为。自我意识的发展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如“我吃苹果”)。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第二单元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教程第139146页)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理解)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

7、,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游戏的主要特征是:自主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对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理解)通过游戏,模仿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游戏是儿童认识周围环境、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创造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游戏可以培养儿童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三)儿童游戏的发展(四)儿童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宝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

8、将会影响到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一)幼儿词汇的发展1、词汇量的发展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3、词类的扩展4、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二)语法结构的发展第一,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第四,句子长短的变化窗体顶部幼儿期认知的发展(一)幼儿记忆的发展1、年幼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要点:记忆的发展特点(识记)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这两种记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来。(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

9、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而展开的。要点: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识记、理解)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区别在于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符号功能)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要点: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理解)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主要表现在提问的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1)提问类型的变化2)概念形成的特点3)儿童获得概念的种基本方式(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幼儿期认知的发展表现为几种趋向:1、由远及近2、 由表及里3、由片面到比较全面4、由浅到深5、由绝对到相对,由自我中心到脱中心化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2

10、、从对外部行为表型的评价开始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3、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到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4、从主观情绪型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二)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识记)()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2.儿童道德发展过程发展的水平和阶段道德定向习俗前水平(一级)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以服从与惩罚为定向以比较行为与个人的关系为定向习俗水平 (二级)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以“好孩子”为定向以法律和秩序为定向习俗后水平(三级)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三)要点:自立欲求与反抗(理解、应用)第一反抗期的表现:进入幼儿期就要逐渐拉

11、开与母亲的距离,他们能在母亲身边玩耍,把母亲作为外在需求的安全基地;他们的活动范围日益扩展,从对母亲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程度的自立发展,并为自己一个人发挥自立的能力而满足和高兴;对周围的事都想当然地要“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禁止总要用“不”来反抗。这种现象与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紧密联系,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对父母的反抗行为的表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因为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反抗期出现。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反抗行为,这多是由于非儿童自身的问题所致,如父母的教育过于严厉,自主的欲望受到抑制而不可能反抗,或者父母过于溺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从而剥夺了儿童自我发展的机会。窗体底部第三

12、单元童年期儿童的发展(教程第146152页)认知的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的增加记忆的主要特点(识记)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3、要点:记忆策略的运用(理解、应用)1)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儿童记忆的主要策略有:复述(背诵)是能促进儿童记忆的一种有效策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说明,儿童掌握背诵策略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策略一般可分为归类和

13、系列化两种情况: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研究表明,年长儿童比年幼儿童更多地采用归类策略。但不同年龄儿童分类的水平也不同,年龄小的往往按简单联想归类,稍大的儿童常以功用关系分类,然后才逐渐形成和发展到按概念进行分类。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以帮助记忆的方式。小学一年级学生还不能运用系列化策略,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4、儿童记忆的培养和促进1)丰富儿童的知识和经验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3)利用记忆发展特点,促进记忆发展进程4)编织记忆之网思维的发展(识记、理解、应用)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

14、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1、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从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阶段经童年期进入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表现在逻辑推理需要依靠具体形象作支柱,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往往是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同时起作用。这两种思维成分相互渗透,进行消长变化。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转折期的具体年龄具有伸缩性,根据教学条件可以提前或延后。2、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按照皮亚杰的认知结构发展的理论和

15、认知发展阶段性的划分,小学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其主要思维特点是:1)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能够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2)思维具有可逆性指思维活动既可以向一个方向运行,也可以返回,向另一个方向运行。有两种形式的可逆,一是反演(或否定)可逆性,二是互反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思维运算是以某种守恒性为前提的,思维运算的守恒性又与思维活动的可逆性,补偿关系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3、逻辑推理关系的掌握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使儿童认识事物容易把握本质特征,从而为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进行推理还必须掌握类别体系化和

16、序列化等推理规则,童年期儿童具有了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能力。1)类别体系化2)序列化这一时期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还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还不能超越具体事物。童年期个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3、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4、自我评价的稳定性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对权威的认知童年期的社会交往(理解)童年期的社会交往主要是指儿童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伙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途径。这种伙伴关系对他们人格发展和社会性(包括道德)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在特有的儿童社会中,通过解决个人与集体之间的矛

17、盾、解决个人与伙伴成员之间的矛盾,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经验协同和竞争之间的矛盾。他们在这种横向的人际交往中学习社会生活所必要的技能和态度,使社会性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小学儿童的伙伴关系发展的三个时期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第四单元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教程第152160页)少年期心理发展特征(识记、理解、应用)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这个年龄阶段,大体相当于初中时期。由于这个期间的发展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危机期”。其主要特点身心发展不平衡、自我成熟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18、一)发展加速现象:少年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也是初步性成熟的初期阶段。这个时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急剧的变化,成为生长发育的高峰期,也叫第二加速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肩宽、胸围等的成长速度都迅速增加,叫做成长加速。性功能迅速成熟叫做成熟加速。(二)心理发展的矛盾和易出现的偏差少年期会出现的心理矛盾现象有: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支持和保护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需要理解、交流的矛盾;4.要求独立自主与依赖之间的矛盾;5.自以为是与常常出现自卑感之间的矛盾等。由于心身发展上的不平衡,少年期儿童会感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如果这些

19、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或者较长期间承受困扰,就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行为表现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甚至容易出现某些心身症状。如支气管喘息、心脏神经症、肠道运动失调、神经性食欲不振、不安神经症、强迫神经症、口吃以及厌学、失足行为乃至自杀等。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特点(理解)青少年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水平,其主要特点是思维活动不再受思维内容的局限,可以依据假设进行逻辑推理,能运用形式运算解决诸如组合、包含、比例、排除、概率及因素分析等逻辑课题。这就是说,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具有抽象逻辑性。这一时期的思维发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

20、设的能力2、抽象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形式运算阶段的青少年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在头脑中进行抽象的符号运算,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事物进行逻辑运演,形成独立的形式运算体系。少年期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第二反抗期反抗期(识记)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主要是指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第二反抗期出现时间三四岁幼儿初中儿童不同特点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全面要求独立自主,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独立共同特点出现在新旧关系体制的转型期都表现为独立自主性增强(二)少年期

21、的第二反抗期1、要点: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识记、理解、应用)1)社会地位欲求不满2)观念上的“碰撞”3)不能自控的情绪波动4)青春期烦躁5)反抗的主要指向父母2、要点: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理解)1)生理方面2)心理方面3)社会因素方面3、要点: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理解)1)父母的理解和正确对待父母亲需要转变观念父母需要改变儿童观与教育观父母应该正视亲子关系的变化以友相待并尊重儿童的自主2)引导儿童正确接纳自己和自己的变化少年儿童应该正确认识这一时期是个体发展中必经的过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树立榜样和楷模。组织多种自主性活动发挥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建立责任感,这包括家庭责任感、集团观念

22、和社会责任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的重要特征。自我意识的水平是个性发展水平的标志,也是推动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成熟的自我意识至少有下列三方面特征:能感受到自己身体特征和生理发展状况;能意识并体验到自己的内在心理活动;能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乃至社会中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如果说婴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那么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就是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表现在于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理想的整合和统一的过程。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期(理解)青春

23、期自我统一性的追求和确立(理解)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青年期的重要发展任务。对青年期的人格发展和自我发展予以系统论述的是艾里克森(E.H.Erikson)的著名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心理发展源自于心理需求和社会要求之间的矛盾,称其为“心理社会危机”,心理社会危机的解决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他认为青年期的发展课题(任务)是自我同一性的确立和防止同一性的扩散。艾里克森把人生的人格发展历程区分为八个阶段。(见教程第158页图)同一性扩散或同一性混乱(识记、理解、应用)同一性症候群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同一性意识过剩选择的回避和麻痹状态与他人距离

24、失调时间前景的扩散勤奋感的扩散否定的同一性选择自我同一的形成和确立是动态发展的、毕生发展的任务。青年期的发展课题(理解、应用)第一,对身体的发育及其变化予以理解和适应。第二,从精神上脱离家庭或成人而自立。第三,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完善作为男性或女性的性别角色。第四,对新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对异性关系的适应。第五,学习如何认识自我和理解自我。第六,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和对待社会。第七,学习并确立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第八,学习并掌握作为社会一员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第九,做选择职业和工作的准备。第十,做结婚和过家庭生活的准备。4中年期和老年期的心理变化第一单元中年期的心理变化特点

25、(教程第160162页)中年期的生理变化身体变化要点:更年期(理解)在发展心理学上所说的更年期是指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女性更年期)男性更年期中年期的心理变化1、感知觉变化2、智力变化3、中年期的自我意识中年期的发展任务(理解、应用)中年期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社会向具体提出最多要求的时期,因此中年期的发展任务来自于社会的要求;根据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中年期是人生发展历程的第七个阶段,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创生感(也称繁衍),避免停滞感,这种发展任务主要来源个体内在的发展变化。哈威格斯特(Robert Havighurst,1972)把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归纳为如下七条:1)履行成年人的公民责任与社会责任;2)建立与维持生活的经济标准;3)承受并适应中年期生理上的变化;4)同配偶保持和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