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75.28KB ,
资源ID:5772527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72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末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章末总结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解析:本题考查明朝的内阁制度。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官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选D项。D变式训练11某学者评论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

2、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其言外之意是皇帝的诏令必须经过政事堂的议决副署才算是合法的,据此分析可知A项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C项中书省执掌诏令的草拟,并不负责监察地方政务。题干强调的是诏令的合法性,还未到执行这一步骤,故D项与题干材料不符。A变式训练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

3、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由题干主旨可以看出梁启超是说随着解决历史分裂问题,专制集权在不断加强,故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既不符合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维系国家统一不一定非君主专制。B项说法不合乎历史事实,选项本身是错误的。D项说法也是错误的,小农经济是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儒家思想是其思想基础,而不是武力夺权。故D项错。C专题2中央与地方的斗争1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西汉:

4、(1)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同时又兼有封国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实行“削藩”,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2)汉武帝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各置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唐朝:唐朝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4北宋:削减节度使的权力,由中央派遣文臣做州的长官知州,又在各州设通判负责监督知州,这使他们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外,在地方设置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明朝:废

5、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例2 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朝代西汉初期唐朝中叶唐朝末年表现七国之乱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原因分封诸侯节度使权力过重内轻外重影响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发展大一统局面后患无穷,由盛转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开始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B必须削弱地方政府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总体把握表格材料的意思,二要准

6、确领会命题意图。表格中的历史实例充分说明了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削弱地方政府的力量。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并不是“教训”。B变式训练21“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分封制的巩固B中央集权的加强C宗法制的消亡 D君主专制的削弱题干中的现象说明了诸侯权力的削弱,其依据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因此,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变式训练22(2014四川卷)读下表,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郡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

7、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县级行政区从秦汉到清朝一直都存在且地位稳定,说明A项说法正确;州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高行政区划到宋金时受路的管辖,明清时受布政使司或省的管辖,清朝更出现与县同级的州,说明B项说法正确;从表格中的“高层政区”“统县政区”“县级政区”等信息可知D项说法正确;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两大趋势是君权的不断强化和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C项符合题意。【同步真题高考链接】1(2014课标,24,4分)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

8、于现在的()A河南B河北C陕西 D山东西周是由兴起于今陕西岐山一带的周部族建立的,题干中的“雅言”是由当地语言发展而来的,故C项符合题意。其他三个省份均与周的起源无关。2(2014广东文综,12,4分)“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里,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祖先牌位 B皇帝宝座C青铜兵器 D铁制农具在夏商周时期,“宗”有宗庙之意,而宗庙是帝王或诸侯祭祀祖宗的场所,即题干中所说的“”就可能表示宗庙里所供奉的祖先牌位,故A项符合题意。由“甲骨文”信息可知,当时尚未有皇帝称号,故B项错误。青铜兵器和铁制农具均与宗庙之意相差甚远,故C、D两项可排除。3(2014新课标全国卷,

9、24,4分)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从材料信息看,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祭天,官员、百姓祭拜自己的祖先,这都体现了“敬祖”观念,反映出人伦秩序对政治统治的重大影响,即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故选B项。君主专制并非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不符合史实;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有祖先崇拜,故C项表述错误;皇帝祭天旨在通过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君主权威,而非强化宗法制度,故D项不正确。4(201

10、4山东文综,14,4分)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材料讲的是地方管理体制,没有涉及中枢,A项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各地经济联系、经济发展状况,C、D两项不正确。5(2014北京文综,14,4分)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依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的方向是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矛盾的措施。由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武将飞

11、扬跋扈的局面导致中央政权受到挑战,而任用文官做知州则是针对这一弊端采取的措施,故A项正确;B、C两项属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专制的措施,排除;D项属于加强军事力量的改革措施,排除。6(2014北京文综,15,4分)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A授时历的颁行比现行公历早300年,所以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领先世界B西游记是明代的一部优秀小说,所以明代文学蓬勃发展C唐代369位宰相中有83%来自北方,所以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D南宋扬州的城市人口占扬州总人口的81.83%,所以南宋的城市化水平很高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有较强的

12、语言逻辑能力。首先要明确前提条件,即历史学科研究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然后辨析属于此类错误的选项。A、B、D三项属于由单一论据得出普遍性结论,属于此类错误;C项则体现了论据与结论的对应性,即83%的唐朝宰相来自北方,其他地区仅占17%,相对比例较小,因此唐代宰相的来源存在地域差异。故答案为C项。7(2014新课标全国卷,27,4分)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由材料信息“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权倾一时”可得出B项正确。因为严嵩、张居正等权臣的权力

13、来源于至高无上的皇权,应选B项。8(2014大纲全国,14,4分)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唐代宰相是皇帝的政治助手,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明代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后来内阁首辅权力上升,也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据此分析,B项正确。9(2014广东文综,14,4分)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A秦朝御史大夫 B汉朝丞相C唐朝六部尚书 D明朝内阁大学士根据题干中的“私人顾问”可知D项符合题意。A、

14、B、C三项职权范围明确,故均不符合题意。10(2014天津文综,1,4分)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 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 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通过题干材料可以看出皇帝的权力受到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的制约,这实质上反映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后果,故选C项。君主专制被推翻是在辛亥革命以后,A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央集权被破坏,B项不正确;D项与设问“实质”这一限定不符。11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

15、,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这段文字的出处是周礼,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是在秦朝,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敬天法祖”的思想,排除C项;君权神授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D项错误;从材料信息看,王城的建设“九里见方”“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四周的布局也比较固定有序。综合上述信息可知,周代城市的建设体现了中正有序的特点,选B项。12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禅让制分封制世官制宗法制A BC D禅让制是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宗

16、法制(大宗是天子,小宗是诸侯),分封制(诸侯、卿大夫),故正确;西周各级贵族世袭其职务和待遇,实行世卿世禄制,故正确。1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C汉 D唐“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指的是秦朝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14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

17、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材料仅是记述学子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指出学子的愚昧无知,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出科举制丧失了人才选拔功能,排除D项;材料反映的是学子的一种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故选C项。15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分别是西安、开封、北京、杭州。开封和杭州先后是北宋和南宋的都城,故C正确。汉武帝应在

18、处颁布“推恩令”,故A项错误。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故B项错误。明太祖在南京废除了丞相制度,故D项错误。16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内阁是明成祖时正式设立的,A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大学士只是掌握“票拟权”,不能直接指挥百司,D项错误;由“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可知,明成祖

19、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故选B项。17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从材料中的“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可知,军机大臣能够参与政务,但要秉旨办事,故选B项。18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咭唎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嘉庆二十一年,英吉利使者来华

20、,内阁奉上谕说,英吉利人反复演习礼仪,态度甚是“敬谨”,皇帝非常高兴,要求给英吉利人“原品顶戴”“沿途伴送”等待遇。从“钦此”看,这是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圣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清朝雍正皇帝之后,圣谕的撰写者是军机处,而非中书省、内阁和礼部,故选C项。19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 B选官须注重才学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 D选官应注重品行材料中“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说明当时的选官只重才学;“不悉其行,至后败职”强调选官还要注重品行,否则会导致官员滥用职权,危害百姓。2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

21、)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具体分析如下:选项具体分析结论内阁不是选官制度,表述有误排除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服务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并不说明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表明其职能未变正确21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

22、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B两项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项表述正确;材料未体现军机处官员遴选的才德标准,故选C项。22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

23、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项错在有效控制;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周王对诸侯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可能大权独揽,B项不符合事实;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23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

24、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封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西周的分封制度造成东周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周朝政权也因此被推翻,选项A与史实不符;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削弱地方势力,而非封王子弟,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选项B错误;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项。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故选C项。2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25、 D科举制的推行材料反映隋唐以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吏采用九品中正制,品评官根据出身门第划分等级选官,门阀世族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隋唐以后,采用科举制选拔人才,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官府考定门第现象就逐渐消失了,所以选D项。25(2014江苏单科,21,8分)(节选)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

26、助传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第(1)问,“职责”据材料三从谏议皇帝、批答奏章、审查大臣意见等方面归结;“说明”应从内阁的性质方面分析。第(2)问,基本策略据材料可以看出是分散权力、权力制衡;原则应从皇权强化上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