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1 ,大小:176.57KB ,
资源ID:57950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7950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教育学Word文档格式.docx

1、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儿童)】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 1、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3、教育学的发展a.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文化教育学 b.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c.当代教育学发展 d.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专题二 小学教育一、 义务教育1、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

2、、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

3、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二、 小学教育目的1、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习惯的教育)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一、 个体身心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

4、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斯特恩】3、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可能性】 环境【将可能性转化为现实】 学校教育【加速个体发展】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二、 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1、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a.观察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e.情感 f.自我意识2、童年期儿童

5、学习的特征 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 2、学习动机老师父母的夸奖 3、对学习形式的兴趣甚于学习内容 4、对结果的重视随年龄而增加专题四 学生与教师一、 学生 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1、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2、 学生的本质特征:1、发展性 2、有潜能 3、差异性 4、主动性 5、独立性3、 学生身份和法律地位: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四大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4、 学生的合法权利与义务权利:(1)生存权;(2)受教育权;(3

6、)人身权。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机构的管理制度。二、 教师1、教师职业特点 1、传道授业者 2、知心者 3、管理者 4、协调者 5、研究者2、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 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2、教师劳动的主观能动性 3、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4、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5、劳动成果的精神性3、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1.教学活动2.从事科研3.指导学生学习,评定学生成绩4.按时获取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带薪休假5.对

7、学校工作提出意见以及建议6.参与进修或其他培训 义务:1、遵纪守法、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方针政策,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3、开展有益社会活动; 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 教师的职业能力素养 (1)学科专业素养; (2)教育专业素养; (3)综合能力素养。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2)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3)健康的心理,愉悦的情感; (4)良好

8、的人际关系。三、新型师生关系 1、内涵 教育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人格关系: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道德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2、要求与意义 要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有助于挖掘师生关系的潜在教育价值; 有助于改善师生的学校生活状态; 有助于师生道德人格的健康发展; 有助于师生追寻崭新的生命意义。3、 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要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专题五 小学课程一、 课程概述1、课程概念: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2、课程分类【按照各种标准分类】学科固有属性 学科课

9、程 经验课程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 必修课 选修课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 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 校本课程课程任务 基础型课程 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课程呈现方式 显性课程 隐性课程4、 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儿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5、 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学科课程论:(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主张课程分科设置活动课程论:(杜威,克伯屈)强调顺应学生心理因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个性,强调学校与社会联系,以社会生活的实际来组织教材结构课程论:(布

10、鲁纳)主张教学内容应以各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重视掌握概念,主张把学习重点放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上,强调通过发现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及其结构。6、 课程设计的实质:课程设计是指课程结构的编制,既包括课程体系结构整体的编制,也包括具体课程的编制。7、 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课程计划【整体规划: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学科设置、学年假期划分】 课程标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范围、深度与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核心是课程目标】 教科书【详细规定教学内容】8、 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IPP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二、 小学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11、1.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P40】 2.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的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2、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小学综合;中学分科;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3、小学新课程体系的性质: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4、三级课程管理 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地方对基础教育课程的管理 学校对课程的管理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专题六 小学教学一、 教

12、学概述1、 教学的内涵: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过程的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二、 教学原则与方法1、教学原则及其运用 直观性原则【实物、模象、语言】 启发性原则【承认学生主体】 巩固性原则(乌申斯基)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思想性和科学相统一的原则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练习法【1.明确目的,掌握原理和方

13、法2.练习难度和题量适度】3、 几种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 分组教学 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4、班级授课制 a.概念 b.产生与发展 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c.优越性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d.局限性【难以照顾到个别差异性】 e.班级授课制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 f.班级授课制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钻研教材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了解学生 组织教学 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检查复习上课【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讲授新教材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巩固新教材 课外辅导【启发式】 布置课外作业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科学性、有

14、效性、可靠性】 自我评价法调查法评价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专题七 小学德育一、 小学德育概述1、 小学德育的定义:广义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与家庭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即教师有目的的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2、小学德育的构成 道德教育 思想教育 品德教育3、小学德育的意义 小学德育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障 小学德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4、小学德育的内容 爱国主义教育 理想教育 集体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

15、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促使儿童品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多种因素互动、反复且长期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儿童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二、 小学德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1、小学德育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2、小学德育的途径 1、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社会实践活动 3、课外、校外活动 4、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5、班主任工作3、小学德育的方法 说服教育法(摆事实、讲道理)【基本方法】 榜样示范法(榜样应有先进性、时代性、

16、典型性) 锻炼法(学习活动、委托任务等方法) 陶冶教育法(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品德评价法专题八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一、 班主任工作1、 班主任职责与任务:a. 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b.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营造和谐、团结互助、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c.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队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

17、样的班级活动,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d.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指导学生认真记载成长记录,实事求是地评定学生操行,向学校提出奖惩建议。e. 经常与任课教师和其他教职员工沟通,主动与学生家长、学生所在社区联系,努力形成教育合力。2、 小学班主任常规工作:以“学生守则”为依据 学生群体a. 了解学生 学生个体b. 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中心环节】c. 建立学生档案(分为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d. 个别教育e. 班会活动f. 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1、学生自评;2、小组评议;3、班主任评价;4、信息反馈)g. 操行评定 基本情况h.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18、班级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措施 本学期主要的活动与安排3、 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 对先进生的教育工作 先进生的心理特征: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先进生的教育: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后进生工作 后进生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关心爱护、尊重; 后进生的教育 培养激发学习动机,利用“闪光点”二、 班级管理模式【1.班级常规管理 2.班级平行管理 3.班级民主管理 4.班级目标管理】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专题一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

19、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 a.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个要素b.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 教师: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教学媒体:表现手段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c.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发展性原 教育性原则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量的研究【实验法、测量法】 质的研究【观察法、调查法】二、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初创

20、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1924 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 潘菽 主编了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专题二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心理发展的阶段:出生成熟衰老死亡。 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启示: 学习准备【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的水平和特点】 关键期【即敏感期】区别于前运算阶段的主要标志3、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1、感觉与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岁)(感知内化为形象以及表象图式,思维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整体性)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具有抽象思维逻辑,具有可逆性、补偿性与灵活性)4最近发展区: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水平,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建议采用支架式教学来帮助学生达到新的水平】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间的过渡状态。5、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1、婴儿期:(01.5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体验希望的

22、实现2、儿童早期:(1.53岁):培养自主感,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36、7岁):任务培养主动感,体验目的的实现。4、学龄期:(6、712岁):任务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5、青少年期(1218岁):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体验忠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培养获得亲密感,体验爱情,避免孤独感。7、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获得繁殖感,体验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50岁以后):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6、自我意识的概念(包含三种心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7、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8、小学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小学儿童的社会性认知 小学

23、儿童的社会性交往二、 学生的个别差异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认知差异 认知风格差异 沉思型与冲动型 智力差异 具体型与抽象型2、 认知差异的教育启示【认知方式/风格没有好坏优劣之分】3、 性格差异【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分类对客观世界的态度 对事物的反应方式 外倾型性格的理智特征 内倾型性格的情绪特征 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独立型性格的意志特征 顺从型4、 性格差异的教育启示5、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a.特殊儿童的类型 智力超常儿童【IQ140】 弱智儿童【IQ70】 学习困难儿童 聋、盲、哑儿童b.特殊儿童的教育 随班就读 普通班加巡回辅导 普通班加资源教室 设置特殊班专题三 学习理论一、 学习概述1、

24、 学习的定义广义的学习包括人和动物的学习,是指个体在活动中通过后天经验引起行为或心理相对持久的变化的过程。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学习,其特点有:a. 人类学习需要掌握现代流传的历史经验与文化知识;b. 人类学习过程寓于生活实践中,语言是其重要工具;c. 人类学习是有目的、自觉、主动的过程。2、加涅的学习分类 信号学习1、学习层次分类 刺激反应学习 连锁学习 言语联结学习 辨别学习 概念学习 规则或原理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2、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从学习内容看,我国学者将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道德品质或行为习惯的学习。二、 学习的基

25、本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尝试错误论【亦称“试错论”】a.桑代克的联结主义理论 学习的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b.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获得与消退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刺激泛化与分化c.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分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正强化 强化规律: 强化 负强化针对好的行为 消退针对不好的行为 惩罚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注意、保持、再现与动机 2、 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 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动机原则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学习观:获得转化评

26、价 结构原则 教学观:掌掌握基本的教学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3、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收学习论 a.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四个维度】 即: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 学习进行的方式 b.奥苏伯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原则:逐渐分化、综合贯通 促进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 建构主义三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观。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启示:(1) 教师要岁学生的学习模式、有关的先前知识和对教材的信任状况有所了解,以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获得新意义,修正以往的概括。(2) 教师除讲授学习材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学会生成新的能力和技巧,结合学习材料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引导学生学会组织、评价、监督自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