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3 ,大小:50.78KB ,
资源ID:580080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80080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当代西方文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当代西方文论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学习目的1、了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丰富、深刻、片面)(盲人摸象的故事);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学位论文做准备(乌斯宾斯基的视点理论)幻灯片10教学方法与考试 教学方法: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记笔记,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一些课堂讨论;课后阅读参考书目 考试:闭卷与开卷相结合 闭卷:主要是基础知识(题型:流派与代表人物配对、名词解释、简答题); 开卷:写论文(训练写作能力)(分析作品或流派)幻灯片11参考书目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朱刚,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

2、0; 朱志荣,西方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幻灯片12当代西方文论概观 两大主潮 两次转移 两个转向幻灯片13 当代西方两大哲学思潮: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人本主义:以人为本,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向内看) 科学主义: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的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于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20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向外看)幻灯片14 当代西方文论的发展虽有独立性,但在思想

3、基础、理论构架、研究方法等许多重要方面深受这两大哲学思潮的影响幻灯片15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文论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文论 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如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个体的心灵活动和重建个体的精神史;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虽有形式主义倾向,但主要方面接受了表现主义的影响,强调诗歌意象应表达诗人感情与理性的“复合”)幻灯片16 表现主义(克罗齐关于艺术是抒情的直觉和表现的理论,把非理性的“直觉”提升到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地位上,作为解释文学艺术本质的决定性机制。) 精神分析学文论(以弗洛依德等人为代表,发现了“无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并由此出发,对文艺现象作出种种独特的解释,揭

4、示出许多过去被忽视的文艺创作与接收的重要心理特征,在20世纪西方文论中发生了深远影响)幻灯片17 直觉主义文论(柏格森,以“绵延”的生命冲动为基础,用作为非理性的神秘心理体验的“直觉”来说明文艺的本质,对稍后的意识流文论有重要启示)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包括荒谬派)文论(是20世纪前半期思想最深刻、内容最丰富、影响最巨大的人本主义文论,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高举人道主义大旗) 存在论文论(海德格尔,自称“反人本主义”,但其出发点和核心仍然是作为“此在”的人)幻灯片18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法兰克福学派,关心的中心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所造成的人的全面异化,往往希翼通过文学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或减

5、少异化,求得人的包括心灵在内的全面解放) 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受到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的直接启示,非常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理解与解释活动中的作用,基本思路未超越人本主义范围)幻灯片19当代西方科学主义文论 当代西方科学主义文论 俄国形式主义及其后继者布拉格学派(受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影响,提出以科学方法研究文学的“内在问题”,其目标是研究文学的内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即文学中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幻灯片20 英美语义派和新批评派文论(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深受逻辑实证主义影响,把语义分析作为文学批评最基本手段;新批评派一反浪漫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文学批评传统,把研究的重

6、点从作家或作家的心理、社会、历史等方面转移、集中到文学作品本身的形式、语言、语义等“内部研究”方面来,以突出研究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幻灯片21 结构主义文论(20世纪中期达于鼎盛)及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上的应用,也是布拉格学派、新批评等文论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也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注重研究与作者无关的文学文本本身及其“构造”和“关系”,以揭示文学文本表层结构底下的深层意义和结构。结构主义是对存在主义的反动,明确打出反人本主义的旗号。幻灯片22 解构主义(致力于消解结构主义,但在细读文本、从文本语言切入展开解构批评的思路上与结构主义一脉相承;虽与科学主义的主旨不合

7、,但更自觉地反对人本主义。德里达的一篇论文题为人类的终结,既指人走向终结,又指人本主义哲学维护的人类自身目的的终结)幻灯片23注意点 上述划分和勾勒只是大体上的,有些很难归入任何一脉,如解构主义; 两大主潮在发展过程中经常有碰撞、冲突,也时而有交流、沟通,甚至渗透、吸收,如原型批评,既受精神分析学影响,又受人类学和结构主义的影响,是多种思想学说的交融与综合;解释学与接受理论在坚持人本主义的大前提下将“语言意义”的结构主义基本思路吸纳进来;女权主义批评也兼有两者的特点幻灯片24 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的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 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

8、义等文论,有许多后现代特点,很难用两大主潮及其交融来概括。幻灯片25两次转移 第一次: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作家作品文本); 第二次: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文本读者、接受者)。幻灯片2619世纪的西方文论 19世纪的西方文论 占主流地位: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 有种种不同,但研究重点完全一致,都以研究作家为主; 浪漫主义:强调天才和“主体第一性”,关注作家的创造性想象、灵感等; 现实主义:虽把艺术真实性放在首位,但通过对作品的研究,还是把批评的重点落在作家身上; 实证主义:更关注作家的生平、传记等方面的研究,试图与其作品互相印证。幻灯片2720世纪的西

9、方文论 20世纪的西方文论 初期:延续19世纪研究重点,如象征主义、意象派和表现主义文论; 发展:精神分析学批评(如弗洛依德把作家的作品与作家童年、少年时代的心理乃至病理历程结合起来研究,以后者来解释前者)、直觉主义和意识流文论(仍然重点研究作家的心理、意识活动)幻灯片28 二三十年代起: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派崛起,西方文论研究重点发生悄变,从以作家研究为主逐渐转向以作品研究为主; 俄国形式主义:只关心文学作品本身的语言形式和结构,不关心有关作家的生平与心理; 英美新批评:“意图谬见”说和“感受谬见”说把文学作品与作家、读者两方面的联系一刀两断,只孤立地研究文学作品本身; 结构主义:把

10、文学文本作为唯一的研究对象,罗兰巴尔特声称,作品诞生后,“作者死了”,作者意图与文本无关。幻灯片2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重点研究文学作品的同时,开始关注读者的接受问题,如英伽登认为读者也参与了文学作品的构造,萨特也对读者的再创造给予高度评价。)、结构主义文论(后期也开始注意读者的阅读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解释学和接受理论(完成了当代西方文论第二次研究重点的转移,即从作品文本转到读者接受上来)、解构主义文论(达到顶峰)幻灯片30 20世纪文学理论研究重点的这两次转移不只是研究对象或重点的偶然转移,而且反应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 既体现了整个文学活动中“作

11、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三个主要环节的逻辑顺序,也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幻灯片31两个转向 出现两个转向是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 非理性转向 语言论转向幻灯片32非理性转向(理性非理性) 非理性转向(理性非理性) 主要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 19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文论同古典哲学一样,是理性主义占主导地位(从笛卡尔到康德,再到黑格尔) 。人能认识和主宰世界的理性精神被看着人之为人、人高于动物的本质所在。人本主义与科学、理性主义无根本冲突。幻灯片33 19世纪起,随着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理性主义开始衰退,叔本华、尼采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论问世,为20世纪人本主义与科学

12、主义的对立埋下伏笔。 进入20世纪,人本主义哲学和文论中非理性主义逐渐占了上风,实现了“非理性转向”。幻灯片34 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文论认为,传统的科学理性不足以认识人类无限丰富复杂的精神文化世界,其中存在着远大于科学理性范围的非科学、非理性、非逻辑的心灵活动领域:情感、直觉、无意识、意识流等等; 当代西方文论,主要是人本主义文论于是继承叔本华、尼采的思路,把目光从传统的理性原则转向长期被忽略或遗忘的非理性方面,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文学理论。幻灯片35 克罗齐、柏格森:对直觉的推崇; 弗洛依德、荣格:对无意识领域的开拓; 卡西尔:对“隐喻思维”的重视; 苏珊朗格:对作为“前逻辑”方式的情感和“生命

13、形式”的注意; 海德格尔:对“先行结构”的强调和要用“思”与“诗”把语言从逻辑和语法中“拯救”出来的努力; 伽达默尔:“合法前见”的提出; 姚斯:对“审美期待视域”的解释; 德里达:要“涂去”概念的逻辑表达方式幻灯片36语言论转向(认识论语言论) 语言论转向(认识论语言论) 主要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 西方哲学史上两次大的转向:本体论(17世纪以前,关注“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论(17-19世纪的两百多年间,关注“我们如何知道世界的本质”)语言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关注“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幻灯片37认识论转向(17世纪) 认识论转向(17世纪) 哲学由对世界本质的探询转到

14、了人认识世界何以可能的探询 哲学的真理由自明转为了有待证明、有待检视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对一切公认的传统观念和意见都必须用理性来加以批判,这一哲学立场成为现代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基础幻灯片38认识论转向后的欧洲哲学 认识论转向后的欧洲哲学 以笛卡尔为代表:唯理论,侧重于追问“我们知道的究竟是什么”; 以培根为代表:经验论,侧重于探询“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幻灯片39语言论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 语言论转向(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受索绪尔理论的启迪和19世纪实证主义的影响 思考表达和陈述的本质,即每一种可能的“语言”(最广义的)本质,代替了研究人类的认识能力 “语言论转向”首先体现在科学主义文

15、论中: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派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幻灯片40“语言论转向”与科学主义文论 “语言论转向”与科学主义文论 “语言论转向”首先体现在科学主义文论中 从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语义派和新批评派,到结构主义、符号学,直至解构主义,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语言论的中心地位。幻灯片41接受、借鉴索绪尔的语言学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文学,认为文学批评主要应研究文学自身的内部规律,即研究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结构等形式上的特点和功能; 新批评派:集中研究作品的“文本”和“肌质”,即其中的语言文字和各种修辞手法;超越新批评执着于单部作品

16、语言技巧分析的局限,把具体作品文本看成表面的文学“言语”,而力图透过文本分析,揭示隐藏于深层的文学总体结构即“语言”或“普遍的语法”。幻灯片42“语言学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 “语言学转向”与人本主义文论 克罗齐在表现主义文论中提出美学等于语言学的新观点;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海德格尔把语言看成人的生存的家园,认为诗的本质就是用语言去神思存在;把语言置于解释学文论的中心地位。幻灯片43多元发展的20世纪西方文论 多元发展的20世纪西方文论 流派繁多 更迭迅速:从创立到衰落不过二三十年 许多流派之间有冲突,又相互交叉、重叠、影响和吸收; 不少文论家同时成为两个甚至几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或一个流派同

17、时吸纳几个流派的文论家:荣格精神分析学代表,原型批评的奠基人之一;罗兰巴尔特前期是结构主义者,后期成为解构主义的中坚人物。幻灯片44第一节 西方20世纪的社会文化基础 第一节 西方20世纪的社会文化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给西方各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悲观与忧郁情绪弥漫欧美各地。这是尼采、叔本华以及弗洛依德学说流行的社会根源,也是西方文论中偏重研究人的内心世界的现实土壤。 战后年代,人们宣告欧洲传统文化的失败,崇尚创新,科学与文化的总体特征都表现出创造性。这是西方当代文论中新流派、新观点、新词汇超越以往任何世纪的文化氛围。幻灯片45 两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人,破坏了科学事业的建设,使得战后科

18、学主义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潮在不断地撞击、渗透中发展。幻灯片46第二节 西方20世纪文论的基本走向 第二节 西方20世纪文论的基本走向 一般研究“走向”的三种方式: 一、按照时间秩序,先后排列,如撰写编年史; 二、按照空间秩序,分门别类:按逻辑构成和内在联系; 三、时空结合:逻辑构成+编年史方式我们采取第三种,先空间,再时间。分为:作者、作品、读者、文化四个系统。幻灯片47作者系统 作者系统 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理论派别的总体 按先后顺序:表现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原型批评 对作者进行哲学、心理学、创作论方面的研究,解开作者的心理时空结构 在时间上:20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达

19、到一定高度、现代主义艺术方兴未艾幻灯片48作品系统 作品系统 主要从事文艺作品研究的理论现象 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新批评、结构主义、符号学 主要活动期占了大半个世纪幻灯片49读者系统 读者系统 读者研究 阅读现象学、阐释学、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批评学 20世纪初开始,主要是近二、三十年的事,发展还在持续幻灯片50社会-文化系统 社会-文化系统 文艺的“外围”研究 自然-经验主义、文化分析、新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幻灯片51 由单一的以创作为中心的批评转向了不仅以创作,而且以作品本身和对作品的接受为中心,并且重点在作品的文本和读者的接受。批评家的目光从作者的社会背景、身世缩小到作品,

20、从作品整体缩小到作品的语言文字,从阅读作品缩小到作品的阅读,以至于研究阅读而抛开作品,使批评本身成为一种创作。 作者的社会背景、身世作品;作品整体作品的语言文字;阅读作品作品的阅读(抛开作品)研究阅读幻灯片52第三节 西方20世纪文论的基本特色 第三节 西方20世纪文论的基本特色 第一,基本上是在作者、作品、读者与社会文化(文艺理论研究的四维空间)的总体构架中来研究文艺的; 第二,在文艺的本体方面,既重视内容,又看重形式而偏向于形式研究;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追新求异,力图创新,并且注重与其他学科(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的渗透; 第四,表述上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爱因斯坦:十九世纪及其以前的哲学是

21、推理的,二十世纪则是概念的);幻灯片53第四节西方20世纪文论的现实价值 第四节西方20世纪文论的现实价值 中国有句古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袁可嘉:片面的深刻性与深刻的片面性 从方法论的角度,不仅了解这些理论“是什么?”而且还要深入发掘“怎样是?”“为什么?”从而批判性地接受。这不仅对于文学研究,而且对于我们的语言学和教学研究,都很有意义。 择取与借鉴幻灯片54第一编: 第一编:所谓作者系统,指重视并突出对作者进行理论研究的有关文论派别的群体。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流派和他们的理论家不研究作品和读者。事实上,孤立从事作者研究或作品研究是不可能的。 这一系统实际上是以作家的创作为核心的,属于传记式批

22、评。幻灯片55第一章: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 第一章: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文论家克罗齐(1866-1952) 、科林伍德(克罗齐学生) 作为哲学家的克罗齐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心灵哲学体系 在文论方面,反对雄踞十九世纪文论领域的亚里斯多德学说(摹仿说)和黑格尔理性主义的文艺主张,提出直觉-表现说,号召给艺术的特殊性立法。(说明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柏拉图:文艺是影子的影子)幻灯片56 第一节 表现主义的产生及主要内容表现主义最初是1901年在巴黎马蒂斯画展中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题名,在1911年在德国暴风雨杂志中,希勒尔首次借用这个词称呼柏林先锋派作家的艺术

23、风格。1914年以后被批评界广泛采用。表现主义主要渊源于浪漫主义。克罗齐的美学理论是在康德哲学和浪漫主义诗学基础上形成,西方批评史家称克罗齐是浪漫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幻灯片57幻灯片58幻灯片59幻灯片60幻灯片61幻灯片62幻灯片63幻灯片64幻灯片65幻灯片66幻灯片67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作品 挪威表现主义画家蒙克作品 每一幅画都极端强烈地传达着画家的感觉和情绪,所描绘的具体对象的细节被简化,而情绪则被夸张,对象本身成为一种所要表现情绪的载体,虽然它们依然还是具象的。那种迷途的欲望深渊和无法逃脱的死亡阴影、生命的焦躁和无奈交织在一起。蒙克作品的惊人表现力量来自于对艺术家内心世界的不加掩饰

24、的忠实表达。幻灯片68 表现主义思潮最先出现在绘画界,其后波及文学界。 表现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初达到高潮。 其时的德国正经历近代历史上比较动荡的一段时期。工业的腾飞和发达导致知识分子对机械文明的憎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也加剧了德国社会固有的矛盾。在哲学上,此时康德、尼采、叔本华的唯心哲学和直觉主义美学大行其道,这对表现主义文学的兴起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幻灯片69 表现主义文学表现的一般都是厌恶现代西方都市文明的主题。表现主义作家大多否定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他们认为,社会对现代化的过分追求是造成人欲横流、战争四起的原因。他们在作

25、品中对西方社会对人个性的压抑、人的异化以及帝国主义战争进行揭露和批判。幻灯片70 表现主义文学是表现主义艺术在文学领域的体现,涉及到文学的各个领域,其中戏剧和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 “表现主义”一词源自拉丁文“expressus”,具有“抛掷出来”、“挤压出来”的意思。 “表现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最早确立于1913年。幻灯片71 表现主义文学重视主观世界,特别是精神、情绪、思想的赤裸的强烈的呈露。 他们不重视对外在客观事物的忠实描绘,而要求突破事物的表象而表现事物内在的实质。 在具体表现手法上,强调主观想象,强调对世界的虚拟、变形的夸张与抽象,强调幻象在文学想象力中的作用。幻灯片72 要求不

26、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上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要求表现内心感受,表现自我,而这种表现要十分强烈,像火山爆发。 挪威画家蒙克著名的表现主义绘画呐喊表现的正是这种情形:“人从他的灵魂深处发出尖叫,整个时代变成了一声奇异的刺耳的呼嚎。艺术也在尖叫,尖叫着进入深沉的黑夜,为求救而尖叫,为灵魂而尖叫,那就是表现主义。”(RS弗内斯著表现主义)幻灯片73 表现主义小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德语文学中有过广泛的影响,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是成就最高的小说家。 其小说多表达世界的荒诞、人性的“异化”的主题,在西方现代文学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意义。 从哲学角度看,他的作品表现了现代世界的荒诞、无理性、不可认识以及个体生命的孤独无靠、无所归依。可以说,西方人充满幻灭感的“现代意识”第一次在文学中得到体现。幻灯片74 中篇小说变形记是卡夫卡小说中揭露人性“异化”主题最深刻的作品。小说讲述主人公在社会异化力量压迫下蜕变成一只巨大的甲虫的故事。幻灯片75 表现主义理论在西方戏剧界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例如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