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127.78KB ,
资源ID:583011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83011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讲义通史整合五第二板块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讲义通史整合五第二板块中华文明的拐点晚清时期18401894年Word文件下载.docx

1、选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孙中山一方面在赞扬太平天国的民族主义,另一方面又在批判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故B项正确。3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前后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的比例。该图实质上反映了()A满族贵族的特权削弱 B清政府中央集权削弱C科举制功能进一步加强 D清朝专制统治陷于孤立选B从图中可以看出汉人巡抚人数增加,说明汉族地主地位上升,满族贵族地位相对下降,但这并非实质,也不能说明满族贵族的特权被削弱,故A项错误;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汉族地主地位上升,地方自主性增强,清政府中央集权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这种变化与科举制无关,故C项错误;此时汉族地主仍然拥护清政府的统治,故D项错误。4钱乘旦评价某一事件

2、时说:“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这一事件()A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 B拉开中国近代史序幕C体现“体用统一”思想 D以建立共和国为目标选A由“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可推断出其讨论的事件为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故A项正确。5(2018衡水金卷)不丹,清政府文书译为“布噜克巴”,是清代在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藩属。1864年,英印从孟加拉和阿萨姆两路进击不丹,最终不丹不敌。根据1865年和约,不丹交出与印度交界的18个山口,割让噶伦堡给英国。英印的这一做法

3、()A体现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野心B暴露了英国企图谋求南亚的霸权C加剧了近代以来中国的边疆危机D违反了当时和平发展的世界潮流选C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中期,所以不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故A项错误;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表明英国已经谋求南亚霸权,故B项错误;材料中交出不丹与印度的交界的山口,有利于英国对中国的侵略,故C项正确;当时世界发展出现了殖民扩张和侵略,故D项错误。6.(2018淄博二模)洋务运动时期,一方面,西方国家的外交体系开始在中国出现,例如外国公使入驻北京,清政府也派遣使节驻外,进行国际交往活动。另一方面,中国与一些仅存的朝贡国之间仍旧采用旧有的模式进行交往。由此可知,清政府()A被迫融

4、入国际外交体系B对外观念新旧交杂C近代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固守中体西用思想选B被迫融入国际外交体系不能反映朝贡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既有近代新式外交也保留古代朝贡外交,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族意识,故C项错误;近代新式外交不能反映固守中体西用思想,故D项错误。显性时空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道光年间、咸丰年间、同治年间、光绪年间隐性时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总理衙门、火烧圆明园、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湘军深化认知一、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1变局之困外敌入侵(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较量

5、)。2具体表现(1)政治上: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政局满洲贵族势力削弱,以曾、李为代表的汉族地方官僚地主势力增强斗争性质进入反封建反侵略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是民主革命的先声社会阶层买办作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兴起(2)经济上: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经济特权加紧侵略,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艰难产生。(3)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破产;转向被迫开放;“理藩”外交被冲击,朝贡贸易体制被打破。(4)思想上:传统的“夷夏”观念开始转变,“天朝上国”的思想受到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二、

6、多层次看待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作用1从社会经济来说,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改变土地制度,但是对于封建地主分子的人身消灭和整个地主阶级的经济勒逼,又造成了地主分子的出逃和地主阶级经济的萎缩,部分农民因此而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土地。战争的破坏、人口的大量减少,进一步瓦解了占领地区明清以来形成的长期土地租佃制度,从而产生了相当数量的自耕农,这些自耕农经济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客观上对于后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2从社会政治方面看,清朝传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巨大的挑战和冲击。地方政权相对于中央的统治出现自立的倾向,并且汉族官僚的地位不断上升,从而改变着清朝统治集团力量分配格局。3

7、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使得长江流域传统的封闭状态被进一步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4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对后来的许多政治力量也发生着间接影响。在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借此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辛亥革命期间孙中山接受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正面影响和因争权夺利而导致的反面教训。总之,应从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看待太平天国运动,不能忽视其对于中国社会的政治进程起到的促进作用。三、中国外交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1“朝贡体系”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定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形成了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盛世景象。在“朝

8、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与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即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逐渐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四、清朝对

9、外政策的演变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贵华贱夷,闭关锁国,清朝与周边国家维持着长期的和平19世纪四五十年代清朝缺乏主权观念(如领土、司法、关税等),但增加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19世纪60至80年代筹办洋务以自强,设立总理衙门开展近代外交,筹划海防,近代海权意识觉醒,以夷制夷维持和局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逐渐丧失抗拒列强的信心,开始主动地适应列强的要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外交政策调整(二)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经济诗史巧记不平等条约下的经济体系; 迅速解体的自然经济; 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化的萌生保山二模)江苏松江、太仓一带是中国棉纺织业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美誉。鸦片战争后,

10、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因为洋布充斥市场,布市很快萧条。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材料说明()A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转型选C由材料“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以低廉的价格长驱直入。当地一些专门靠纺织为业的乡村已经无纱可纺”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商品的大量涌入冲击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故C项正确。2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如广州的吴健章、杨坊等人,尽管他们依附于外国人,但他们的出现促进了当时中国商业的发展。据此可知,中国商业发展是因为这批商人()A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B创办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C得到外国资本主义

11、的支持D抓住贸易中心转移的契机选A根据题目中“随着五口通商,清朝出现了一批大商人”可知,近代中国人抓住五口通商的机会进行了商业贸易,具有较强的近代经营意识,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近代最早的民营企业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B项错误;“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支持”材料无从体现,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题目中并未出现贸易转移的问题,故D项错误。3(2018日照二模)下表是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广州港所占比重统计。统计数据反映出()年份1843年1846年1850年1853年1857年1860年百分比(%)100.085.264.228.321.2523.0A中国外贸入超的情况日益

12、加剧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趋势被遏制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D中国的关税贸易主权遭到破坏选C材料仅仅反映的是我国广州港茶叶出口总量占比,故A项错误;广州港出口占比下降,不能反映全国情况,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广州港茶叶出口占比下降,与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有关,其中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日益超越广州成为重要的出口港,故C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广州出口占比下降问题,与关税主权无直接的关联,故D项错误。4清政府规定,上海机器织布局生产的布匹在上海纳税以后,如果运往内地或其他通商口岸,则领取相关单据作为完税凭据,否则须按传统方式沿途征收税厘。之后这一税法在长江各通商口岸的近代企业中得到迅速推广。这有

13、利于()A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B增强民族企业的竞争力C收回我国关税的自主权D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选B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给企业减负,而不是打击不法企业偷税漏税,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通过税收政策给企业减负,增强民族企业的竞争力,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清政府在国内关卡的税收,而不是海关关税,故C项错误;“清政府加强对近代企业管理”与材料不符合,故D项错误。5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作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实际是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的打铁作坊;至1890年,该机器厂已拥有车床10多台,可容纳200名工人。这家工厂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B工人

14、技术水平的提高C国外消费市场的扩大 D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选D此时晚清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近代化初期中国工人技术水平较低,故B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且规模小,生产力较低,故C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工厂生产的经营方式推动了工厂的迅速发展,故D项正确。6(2018银川检测)据下表可知,“买办”这一阶层()材料出处“考顺假买办之名,杂然以金珠、宝玩、貂皮、名马进贡,帝甚以为能”明会典“查夷商所需食用等物,因言语不通,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粤海关志“香山富民陈守善、徐瓜林二户,皆以依附洋人,致富百万。”郭嵩焘奏稿“买办唐廷枢脱离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

15、后,运用其在外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洋务运动A兼有阶级性和民族性 B开始引进近代工业技术C是近代中国独有群体 D开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选A题干中“假买办之名,杂然以金珠、宝玩、貂皮、名马进贡”“依附洋人,致富百万”体现了阶级性;题干中“不能自行采买,向设有买办之人”“脱离洋行进入轮船招商局后,运用其在外国公司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体现了民族性,故A项正确。7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有

16、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化B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D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选A据材料“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罄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可得出,这些行为都属于社会习俗的文明开化,故A项正确。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耕织分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洋务运动、近代海防一、全面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1含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2原因(1)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2)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3)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

17、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4)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3特点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解体的速度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解体的结果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4影响(1)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2)客观上加强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着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3)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4)促使中国近代社会生活、

18、思想文化发生变化。二、中国“近代市场”的形成1背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大规模侵入,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迅速解体,从而导致了国内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由于这一时期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是外国商品倾销所引起的,农民需要的日用工业品主要来自外国,所出卖的商品(经济作物),主要是满足外国资本主义掠夺原料的需要,因此自然经济解体后扩大的商品市场,不仅是一种统一的国内商品市场,也是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2表现随着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中国市场开始发轫,中国近代市场体系逐渐形成,主要表现为:(1)经济形态的转变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也开始向商品经济转化。这不仅对

19、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起了解体作用,同时又给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造成了某些客观的条件的可能。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的压迫、束缚之下,发展有限,又很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特别是在广大的内地城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2)市场观念和意识的变化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下,随着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国人市场观念也逐步深化。从鸦片战争时期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的“自强、求富”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在此意识的影响下,一批近代化的航运、纺织、矿冶等企业逐步出现,初步实现了生产领域的机械化和交

20、通领域的现代化;对外贸易呈转好趋势,“商战”初具成效。近代市场意识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3)经济思想的演变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近代经济思想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商业思想从“重农轻商”到“振兴商业”、“通商惠工”,变“抑商”为“恤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4)商品结构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传统市场流通的商品主要为农副产品和手工业品,近代商品市场是在开埠通商的驱动下发展起来的,市场商品种类大增,形成了以进出口商品为主导、土货洋货并存、生产原料和消费品并重的商品结构,市场流通商品呈现多元化的趋势。(5)商人主体的多元化鸦片战争前,市场上商人

21、以官商、私商为主。鸦片战争以后,洋行、买办商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并逐渐成为市场上的主导力量。除了上述方面发展变化以外,与近代市场和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金融市场、商业城市、交通运输、价格结构、商业资本构成、商业经营方式、劳动力市场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些都反映了中国近代市场的发韧与发展、小商品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三、资本主义经济成分的出现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指的是带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征的经济成分,即雇佣关系。1外国工商业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了一些船坞和工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这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工业(采用机器生产)。马关条

22、约签订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一方面对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和发展起到刺激作用,但更多的是排挤和压制了民族工业的发展。2洋务工业洋务派开办的军事工业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工业。民用工业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方式,有私人资本,部分产品投入市场,雇佣工人生产,因而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这批民用工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部分抵制作用。但这些企业毕竟有政府做靠山,享有特权,民族工业也受到它们的压制。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由中国民间资本投资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其产生、特点、评价如下表所示:产生及初步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外商企业和洋务工业的刺

23、激与诱导,一些官僚、地主、商人开始投资近代企业;甲午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特点规模小,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地区、行业分布不均衡(大多在沿海,多是轻工业);受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迫;缺少手工工场阶段和资本原始积累过程评价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促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三)晚清时期(18401894年)的文化诗史巧记“天朝上国”的丧钟; “师夷长技”的实践; “西学东渐”的格局; 近代教育的起步1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A

24、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B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D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选A从材料“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可知该书内容是希望中国学习西方事务,寻求御敌的方法,其意义是开启了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启蒙的先河,故A项正确。日照一模)近代“变局”一词出现于鸦片战争后,如1856年薛福成上书曾国藩时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一词。这反映出()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C陈腐观念逐渐淡化 D学习西方成为共识选C依据所学,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

25、意识开始普遍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出现于鸦片战争后此后朝野上下普遍使用变局”说明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变化,陈腐观念逐渐淡化,故C项正确;依据所学,西学过程中存在顽固派与洋务派、顽固派与维新派等思想论战,说明学习西方未达成共识,故D项错误。3洪仁玕资政新篇记述:“恳自今而后,可断则断,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是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 B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C严厉批评天王独断专行 D包含一定的民主意识选D太平天国早期的施政纲领是天朝田亩制度,故A项错误;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故B项错

26、误;“不宜断者付小弟掌率六部等议定再献,不致自负其咎,皆所以重尊严之圣体也”表明对天王的尊重,不是严厉批评,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性,故C项错误,D项正确。419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选D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政治、经济和科学,但又大讲中学为道,其目的主要是回避顽固派的进攻,是学习西方的策略,而不是为了适应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

27、西学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目的主要是回避攻击,而不是独尊中华鄙夷外邦,故C项错误。潍坊二模)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 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选B根据“反对严夷夏之大防”,可知A项错误;材料“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包含了中华民族反对异族压迫的观念,故B项正确;据材料“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但并未说明中体为前提,故C项错误;材料“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说明主张学习西方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6近代以来,一些中国人纷纷主动翻译外国报刊、书籍。有学者统计,18681879年,江南制造总局共翻译出版西书98种,销售达31 111部。这一现象()A推动了新思想的萌发 B有助于洋务运动开展C摆脱了传统夷夏观念 D为戊戌变法奠定基础选B新思想的萌发是在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提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