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3.23KB ,
资源ID:58379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8379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视听接收终端的融合发展以及对广电的影响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视听接收终端的融合发展以及对广电的影响分析Word文档格式.docx

1、一、媒介融合带来视听接收终端的融合与分化新世纪以来,数字、网络、移动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全球媒介的数字化、网络化、融合化和一体化。(一)在媒介融合化过程中,视听接收终端的反应最灵敏、最迅速第一,视听接收终端尽管处在传媒产业链的下游或末端,但它最接近文化消费市场、受众或用户。文化消费市场、受众或用户需求的微小变化,接收终端市场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比如,美国苹果公司的iPod、iPhone、iPad等产品的问世或升级离不开技术的创新,更为重要的是,终端厂商第一时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到用户需求或文化消费时尚的变化。又如,视听接收终端各种功能的增强或扩展,比如高分辨率的宽屏、Wi-Fi无线技术

2、、智能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的应用等,都能看出终端生产商精准把握了受众市场和用户需求。第二,相比我国广电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视听接收终端目前是一个纯市场化的环节。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买者和卖者都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市场中的每个企业获得的是平均收益。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进入市场中的企业就必须寻找竞争的“蓝海”,比如升级终端产品软硬件系统、创新终端产品的新功能,或研发设计新的终端产品等。因此,视听接收终端厂家对用户市场或文化消费市场需求把握得越灵敏,产品更新换代、转型升级的动力就越大,频率也就越快。(二)媒介融合促进了多终端、多屏融合传统的视听接收终端功能相对单一。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3、视听接收终端的融合化趋势非常明显,它不仅可以融合数字、互联网、移动、3D或云计算技术等,而且还可以包含其他各类终端产品的功能。比如,收音机除有传统收音功能之外,可上网、播放音乐、收看视频、录音等;电视机除了收看传统电视节目外,可以实时交互、点播节目或进行电视购物、电视支付、远程教育医疗、电视电话、电视游戏、接发短信等。(三)媒介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接收终端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是在充分融合了数字、卫星、移动技术等信息技术和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它能为各类移动人群提供无网络流量限制、广播式、多样化的视听节目接收服务。苹果iPad等小型平板电脑就是计算机技术、多点触控技术、重力感应技术

4、以及互联网等多种高新技术融合的产物。江苏有线推出的云媒体电视充分融合了云计算、智能、多媒体通信等先进技术。另外,像智能电视机、联网电视机是电视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操作系统的综合体。二、新型视听接收终端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移动互联、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为新型视听终端上各类业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基于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新型视听终端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收音机、电视机,而是融合多种平台、多种功能,开放交互的接收终端。(一)成为多屏融合的视听接收终端第一,新型视听终端具有传统收音机、电视机基本的信号接收功能,可接收广播电视无线、有线信号。第二,新型视听终端具

5、有连接互联网功能或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网+Wi-Fi连接,受众能收听收看到网络视听内容或有线数字电视节目,以及接收各类数据业务、短信息、定位服务、社交网络等。使用新型视听终端的用户不再依赖于单一频率频道的节目设置,而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收听收看在线音视频内容,受众收听收视的便利性、选择性明显增强。一项研究显示,在北美和西欧,15%-30%的宽带用户对于“电视无处不在”(TV Everywhere)感兴趣,并乐于通过包括小型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内的多设备多屏观看电视节目;美国有22%的宽带用户使用奈飞公司(Netflix)的在线视频服务。第三,新型视听终端如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等内置有操作系统(OS)和

6、搜索引擎软件,并安装有多点触摸或智能语音识别芯片等智能技术,界面友好、操作上比较人性化,这些都会给用户带来新功能和新体验。(二)成为多种文化产品消费终端文化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化消费形式与样态。随着新型终端的广泛使用,用户通过捆绑在终端上的应用程序或客户端,足不出户就可体验多种文化产品和服务,比如收听收看在线免费或付费视音频节目,实时观看各类文艺演出、赛事,进行电视购物、网络购书等等。这些新兴文化消费形式和样态对于降低用户成本、促进行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三)成为全媒体信息传播平台新型终端能全面支持音/视频、即时消息、应用共享等各种媒体形式,用户通过

7、视频分享、微博、即时通讯等应用软件,可自主发布信息或参与节目互动等。因此,新型视听终端具备了全媒体特征,这是智能手机、小型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新型终端广受欢迎的重要原因之一。埃森哲公司对中国、巴西、俄罗斯、美国等10个国家的最新调查发现,传统电视收看人群正出现整体萎缩,在典型工作日的传统电视观众已从2009年的71%下降至2011年的48%。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是电视输给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电视消费行为、消费习惯的变化比人们预想的要快得多。三、新型视听终端的广泛应用给广电业带来的影响(一)对广电业形成的挑战1.对广电传播、接收方式的影响随着新型视听接收终端的发展和普及,长期以

8、来形成的“我播你看”、受众被动接收的传播方式将面临巨大挑战。一方面,新型视听终端的联网和实时交互功能,大大增强了用户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用户通过终端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像各种智能视听终端还能根据用户收听收视习惯或消费偏向“推送”相应的视听内容。另一方面,微电影、手机短剧等“碎片化”节目或“微”节目将逐步成为主流,传统广电用户资源面临分流。近几年崛起的美国奈飞公司(Netflix)成为世界视听界关注的焦点,它拥有的在线流媒体用户曾一度超过美国有线电视巨头康卡斯特(Comcast)的有线电视用户。为积极应对新媒体挑战和竞争,康卡斯特与迪士尼、华纳兄弟和索尼等建立合作关系,并于2012年推出了自己的

9、流媒体视频服务,为其视频用户提供通过互联网选择与播放旧版电视剧和电影服务。到2011年底,奈飞在线流媒体服务用户有2170万户,康卡斯特视频用户达2230万户。数据显示,到2011年12月底,全国拥有网络视频网民3.25亿人,其中63.4%的网民经常看网络视频;手机视频用户超5900万户。随着各种新型智能终端的普及,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收看网络视听节目。2.对广电播出机构的影响新型视听终端作为自媒体平台,其“去地域”(delocatedness)特征决定它接收信息不受传统广电媒介行政区划的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广电播出机构的发展壮大形成巨大冲击。第一,相比于传统收音机、电视机的使用,用户通过新

10、型终端能获取各类视听内容,几乎不受时空限制,选择本地节目还是外地甚至国外节目,看有线电视节目还是浏览视频网站,自主权都掌握在用户手里,传统广电媒体地域性和线性传播特点受到严峻的挑战。第二,以智能电视为代表的新型视听终端的智能化特征明显,它能根据用户收视行为、习惯和消费偏向有针对性地推送节目,“点对点”的贴心服务是传统广电媒体“广播式”泛服务所不具有的。第三,新型视听终端的普及还能对传统广电广告经营模式产生冲击和影响。像智能手机、云媒体电视、智能电视等终端具有识别、收集用户信息的功能,通过软件能准确识别和记录用户的收视喜好和消费意图。广告商可根据用户信息,直接将相应的广告推送给终端用户。这种精准

11、广告经营模式将对传统广告经营格局产生巨大影响。2011年10月,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全国广播公司(NBC)三大电视网已意识到智能电视新广告模式的威胁,三家联合封杀了具有智能精准服务功能的互联网电视谷歌电视(Google TV),使得用户无法通过该服务观看三大电视网节目内容。3.对有线广电网络的影响目前,我国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已进入关键阶段,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取得积极成效,电视回看、时移、点播功能成为广电网络发展的亮点。像北京歌华有线等还创新性地推出了无线视频服务,通过有线网+Wi-Fi无线技术方式逐步实现有线固网向无线覆盖延伸,努力实现“电视无处不在”。但

12、我国有线广电网络还存在布局分散、服务内容单一、双向互动不够、业务创新不多等问题。当终端接入国际互联网后,用户就可体验互联网提供的海量视音频内容,可下载网络游戏、电子银行、网络购物等应用服务,还可进行实时交互,等等,这些良好的用户体验是我国有线数字广电网所缺乏的。4.对广电内容监管的影响新型视听接收终端作为多种文化消费终端,如何加强对其内容监管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第一,按照目前分类管理现状,电信部门对其管理只限于技术和标准,而广电部门对于新型终端在节目传输、安全播出等方面监管政策、技术和手段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新型终端作为新的信息传播平台,传播信息可以点对点,也可以一对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13、且流动性大,利用目前的监管手段还难以做到可管可控,这势必使得内容传播的安全性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较大的隐患。第三,对新型终端视音频节目盗版侵权行为的管理难度较大。随着终端用户大量使用微音视频节目,传统广电名牌栏目节目将会遭遇恶意或无意的剪切、改编、嫁接等。从小的方面看,它会损害创作生产者创新的积极性,大的方面则可能会危害国家利益、国家安全。(二)给广电业带来的新机遇1.可进一步扩大广电宣传阵地新型视听终端的应用与普及,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用户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重大转变。“用电视”的消费时尚以及用户形成的对终端的依赖,反而会让平时不爱听广播、看电视的用户回到电视机面前,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广

14、播电视的潜在受众。以智能电视为例,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到2016年近l/5的电视家庭将拥有1台智能电视机,按目前全国4.02亿户家庭计算,全国8000多万户家庭将拥有或更换智能电视机。如按每个家庭三口人来算,全国将有2.4亿人使用智能电视机。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如有足够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影响力,各类新型视听终端的使用又会为其扩大受众范围、巩固宣传主阵地奠定巨大的市场和用户基础。另一方面,视听终端作为自媒体传播平台,用户通过它可以为广播电视机构提供大量的新闻线索和现场第一手资料等,使得广电宣传工作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更能“接地气”,进一步增强广电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生命力。2.可推动视

15、听节目的定向传播与销售由于视听终端增强了用户的选择性、自主性,未来个性化、高品质节目将成为新型终端用户的首选,节目点播、付费电视将迎来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机。同时,像智能电视等新型终端能及时、准确、有效地处理用户收视信息,这对节目制作商来说可以及时了解观众收视兴趣、收视行为,对提升节目制作能力和水平、提高节目品质大有帮助。另一方面,对内容集成商、市场运营企业来说,他们可根据收视市场信息开展定向的节目传播、品牌推广与节目销售等,大大减少市场运营、销售成本,从而有效地拉动广电内容产业的发展与壮大。3.可推动广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一是以新型视听终端为主导的视听产业的快速发展,将逐步取代传统以节目、广告和有线

16、电视网络为主的广电产业。据全球著名行业研究机构In-Stat预测,全球可上网智能终端的使用量将显著增长,在2010至201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6%。二是终端内容制作与提供以及各类应用程序的开发设计将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一极。比如,苹果拥有应用程序开发者10万人,其中个人开发设计者约占45%。截至2011年9月底,苹果公司在3年时间里为苹果App Store应用程序开发者分成30亿美元,自己也净赚约12亿多美元。三是新型视听终端本身将形成一个庞大产业,围绕新型视听终端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将培育一大批相关企业,并形成一个完整的市场体系。四、推动我国新型视听接收终端健康发展的建议(

17、一)加快推动终端接入技术和标准的制定和应用考虑到新型视听终端具有的媒体特性以及它与有线数字广电网连接等问题,广电部门要积极参与相关的技术和标准体系设计与管理。首先,加快制定视听终端的适用标准和优先级标准,重点考虑将有线数字广电网络接入、高标清数字电视、合法内容播控平台软件以及屏蔽有害互联网站软硬件等技术和标准纳入视听终端技术和标准体系中去。其次,加大投入,积极发挥广电科研机构作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和软硬件产品的自主研发,抢占技术制高点,掌控视听终端发展的主动权,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二)积极推动传统广电媒体向融合化媒体方向发展传统广电机构应顺应以智能手机、小型平板电脑、

18、智能电视等为代表的新型视听终端发展趋势,更加注重用户的良好消费体验,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吸引用户和提高用户黏性。当前,应充分利用广电长期以来形成的公信力、权威性优势以及内容、人才和品牌优势,在做好传统视听节目的同时加强视听内容建设,做好网络广播电视台、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等融合化媒体传播平台建设,开发文化消费新渠道新途径,扩大广播电视用户规模,抢占信息传播的制高点。(三)大力推进视听节目品牌建设为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传统广电播出机构应积极拥抱互联网、拥抱新型视听终端,在关注使用新型终端用户的新体验、新需求的同时,努力加强传统广电和网络视听节目建设和品牌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积

19、极推进广电节目的研发与创新,集中有效资源创作、生产一批有影响力的电视剧、电影、动画、纪录片等重大节目,以此引领节目创作方向,带动一批视听节目的创作生产。二是大力加快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CNBN)、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和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的发展,加快培养视听新品牌;进一步推动“全民创新”,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开门办台办节目,创造各种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网络视听节目的研发与生产,努力扩大用户的关注度、参与度,增强凝聚力。(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加快发展下一代广电网当前,应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将其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20、实现由“看电视”向“用电视”转变、提升广电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第一,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推动有线电视网络大容量、双向交互升级改造,加快由有线广电固网向“广电固网+Wi-Fi无线覆盖”升级,努力实现小网向大网、模拟向数字、固定向移动、单向向双向的重大转变。第二,加快推进以“高清、交互、宽带”为重点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以及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136工程”建设,大力推动NGB与视听终端系统的对接,统一数字电视接入模式,以及设计开发各类应用程序,使得视听终端在接入NGB后能成为未来数字家庭娱乐的中心。(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型视听终端监管政策目前,对新型视听终端的

21、内容监管政策与规章不够完善,部分网络视频运营商、机顶盒生产商试图逃避监管抢占智能电视等新型视听终端,给我国信息传播、文化传播带来较为严重的安全威胁。有鉴于此,第一,应加快对新型视听终端的调研,及早制定和完善小型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终端的监管政策,确保新型终端信息传播的依法管理和安全可控;第二,考虑到重特大自然灾害等应急需要,建议在视听终端内安装应急广播装置,不论是在开机或关机状态下都可自动接收应急广播信号;第三,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合作,开发设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机操作系统,加强终端病毒监控,建立可管可控、科学发展的视听终端新平台。(六)着力提高终端用户的媒介素养新型

22、视听终端将成为视听产业链上极为重要的环节。随着新型视听终端大范围、大规模地使用,视听产业链的巨大变革使得信息传播不再是某部分人的专利,每个终端用户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社交网站、博客、微博等自媒体迅猛的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更是为终端用户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在新的信息传播时代,要尽快将媒介素养教育(media literacy)引进大、中、小学课堂,普及媒介传播知识,大力传播现代传媒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规范,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省、选择、判断能力和媒介批判能力,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现代传媒的不良影响;广播电视、重点新闻网站等主流媒体要创造各种条件扩

23、大宣传,引导社会公众科学地、理性地接触和使用现代媒介,培养积极主动的受众观,提高他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鉴别、鉴赏能力,让他们在参与信息传播过程中努力做一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注释:数据来源: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月16日。“136工程”是广电总局为顺应国家三网融合,力推建设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的简称,已被列入广电总局“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工程。该工程包括:建一个中心,指全国有线电视网络内容分发交换中心;建三个系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控监测系统、用户服务与运营支撑系统、通信传输和终端接入系统;建六类基地传统广播电视节目内容集成基地、文化资源共享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数字出版内容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动教育内容集成基地、综合资讯服务集成基地、数字电视互联网内容集成基地。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