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90KB ,
资源ID:588194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88194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分析与综合专题.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分析与综合专题.docx

1、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的分析与综合专题文言文阅读的分析与综合专题【考纲解读】考纲聚焦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阅读的分析综合包含三点要求: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能力层级为C级。考点阐释辨析和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文言文阅读的起码要求,它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即将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选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文中的信息有时是直露的,有时是隐含的,考生必须在读懂读通材料的前提下,才能正确解答题目。过去的考题中,出现最多的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2、概括中心思想,是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对选文进一步的把握。它要求考生对所述事件或所阐明的道理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分析某一观点立论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情况导致的结果等,确认与原文不符的选项。对原文内容的归纳要准确、全面。要做到这点,考生须对文中关键性的语句有正确的理解,对语句中的言外之意或暗示的意思要细心揣摩、合理体味。与过去单纯的记叙文或传记文相比,近年来的阅读材料趋于多元化,传记文、写景散文、文论、小品、序跋等都纳入了考查范围。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准确概括选文内容,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指作者通过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和感情

3、色彩。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能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感情色彩作出客观的剖析、评价。它既考查考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又考查学生的判断评价能力。【考题剖析】金题解析一、(08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晏子之晋,至中牟,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逾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父者也。”晏子曰:“何为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于中牟,见使将归。”晏子曰:“何为为仆?”对曰:“不免冻饿之切吾身,是以为仆也。”晏子曰:“为仆几何?”对曰:“三年矣。”晏子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以赠之,因载而

4、与之俱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吾未尝得交夫子也,子为仆三年,吾乃今睹而赎之,吾于子尚未可乎?子何绝我之暴也。”越石父对之曰:“臣闻之,士者诎乎不知已,而申乎知已,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不为彼功诎身之理。吾三年为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晏子出,见之曰:“向者见客之容,而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而无弃乎!婴诚革之。”乃令粪洒 改席,尊醮而礼之。越石父曰:“吾闻之,至恭不修途,尊礼不受摈。夫子礼之,仆不敢当也。”晏子遂以为上客

5、。君子曰:“俗人之有功则德,德则骄,晏子有功,免人于厄,而反诎下之,其去俗亦远矣。此全功之道也。”(选自晏子春秋)注赠:当作“赎”。粪洒:扫除清洗。醮(jio):古代举行冠礼或婚礼时斟酒给人的一种仪式。摈:通“傧”,傧相。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何绝我之暴也 暴:暴躁B.士者诎乎不知已 诎:屈从C.请鬻于世 鬻:卖D.免人于厄 厄:困境答案:A ( 解析:A暴:突然。全句意为“您为什么跟我绝交这么突然呢?”)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载而与之俱归 B.吾乃今日睹而赎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C.而申乎知已

6、 D.故君子不以功轻人之身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秦亦不以城予赵答案:B (解析: B项,而:连词,表顺承关系。A项,之:代词,他;助词,可不译。C项,乎:介词,于;语气助词。D项,以:介词,因为;介词,把。)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子前往晋国,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替他赎身,可见晏子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B.越石父认为晏子对自己失礼,仍把他当奴仆,十分生气,说明他态度偏激,心胸狭窄。C.晏子听了越石父的一番话后,深感愧疚,就以嘉礼相待,这使越石父颇受感动。D.君子认为,晏子能远离世俗的偏见,礼贤下士,不居功自傲,这样就可以保全功德了。答案:B(解析:“态度偏激,心胸狭窄

7、”错误,由第三段“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我犹且为臣,请鬻于世”可知,越石父为人极为自尊自重。)4.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公孙衍张仪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3分)译: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3分)译: (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4分)答:答案:(1)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解析:关键词“用”“行”“舍”“藏”“是

8、”要准确翻译)(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走向,(就)走自己的路。(解析:关键词“得志”“由”要准确翻译)(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意思对即可)附译文: 晏子出使晋国,到中牟,看见一个戴着破旧的帽子,翻穿着皮衣,背着(一捆)饲草在路边休息的人,(晏子)认为(这个人)是君子,(就)叫人去问他说:“您是干什么的呢?” (那个人)回答说:“我是越石父。”晏子问:“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越石父)说:“我到中

9、牟来做人家奴仆,(如果)见到(齐国的)使者,(我就)准备回(齐国)去。”晏子问:“为什么来做奴仆呢?”(越石父)回答说: “我不能避免自身的饥寒交迫,因此做了人家的奴仆。”晏子问:“做奴仆有多长时间了?”越石父回答说:“三年了。”晏子问:“可以(用钱把你)赎回去吗?”越石父说:“可以。”(晏子)就解下在左边骖马,用来赎出越石父,让 (越石父)坐在自己的车上一同回齐国。 车到 (晏子)家时,晏子不(与越石父)告别(就)进了屋,越石父很生气,要求 (同晏子)绝交。晏子派人回答他说:“我不曾同您有什么交往,您做了三年奴仆,我今天才见到,把您赎了出来,我为您做得还不够吗?您为什么突然(就要)同我绝交呢

10、?”越石父回答说:“我听说,贤士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蒙受委屈,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会心情舒畅,因此,君子不因对别人有功就轻视人家,也不因别人对自己有功就作为贬低自己的理由。我在人家做了三年奴仆,却没有人了解我。今天您把我赎了出来,我以为您是了解我的。刚才,您坐车的时候,不向我打招呼(自己先上了车),我以为您是忘记了(礼节);现在又不(跟我)告别(就独自)进屋去了,这跟把我当奴仆看待的人是一样的。我还将做奴仆,请您把我卖给世人吧。”晏子(从屋里)走出来,说:“刚才,我只见到您的外貌,而现在看到了您的志向。我听说,对反省自己言行的人不追究他的过失,对明白实际情况的人不指责他的言论。我可以道歉而不被

11、你嫌弃吗?我真心实意地改正错误。”于是,晏子让人洒扫(厅堂),重新安排席位,(向越石父)敬酒,很礼貌地对待越石父。越石父说:“我听说过,最大的恭敬不必修整道路,上等的礼节不用傧相赞引。您对我以礼相待,我真不敢当啊!”于是,晏子把越石父当做上等客人。君子说:“一般人做了好事就认为对人有恩德,有恩德就骄傲;晏子做了好事,免除别人的困窘,却反而屈身下交,他超出习俗已很远了。这是他把好事做到底的办法啊。”二、(08年四川非延考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郑濂,字仲德,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郑氏家法,代以一人主家政。濂受知于太祖,昆弟由是显。濂诣京师,太祖问治家长久之道;赐之果,濂拜赐

12、怀归,剖分家人。帝闻嘉叹,欲官之,以老辞。时富室多以罪倾宗,而郑氏数千指独完。会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湜竟往。时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湜曰:“兄年老,吾自往辩。”二人争入狱。太祖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命举所知。湜举同郡王应等五人,皆授参议。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南靖民为乱,洼误者数百家,湜言于诸将,尽释免。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十九年,濂坐事当逮,从弟洧曰:“吾家称义门,先世有兄代弟死者,吾可不代兄死乎?”诣吏自诬服,斩于市。洧,字仲宗,受业于宋濂,有学行,乡人哀之,私谥贞义处士。濂卒,弟渶继。二十六年,东宫缺官,命廷

13、臣举孝弟敦行者,众以郑氏对。太祖曰:“其里王氏亦仿郑氏家法。”乃征两家子弟年三十上者,悉赴京,擢濂弟济与王懃为春坊左、右庶子。后又征濂弟沂,自白衣擢礼部尚书,年余,致仕。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他得官者复数人,郑氏愈显。初,渶尝仕元为浙江行省宣使,主家政数年。建文帝表其门,渶朝谢,御书“孝义家”三字赐之。燕兵既入,有告建文帝匿其家者,遣人索之。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成化十年,有司奏郑永朝世敦行义,复旌以孝义之门。自文融至渶,皆以笃行著。文融著家范三卷,凡五十八则,子钦增七十则,从子铉又增九十二则

14、,至濂弟涛与从弟泳、澳、湜,白于兄濂、源,共相损益,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刊行焉。(节选自明史郑濂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而郑氏数千指独完 完:灭亡。B吾居长,当任罪 任:承担。C宥之,立擢湜为左参议 宥:宽恕。D居一岁,入觐,卒于京 觐:拜见。答案: A (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完”应为“保全”之意。)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濂全家“孝弟敦行”的一组是濂拜赐怀归,剖分家人 兄年老,吾自往辩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湜,字仲持,居官有政声诣吏自诬服,斩于市 他得官者复数人A B C D答案:A (解析:是太祖对郑氏兄弟二人“争入狱”的一种评价和赞扬,与题干表明“孝弟敦

15、行”不符,说的是湜的为官功绩,不属于“孝弟敦行”;再排除说的是郑氏愈显。也不属于“孝弟敦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濂是浦江人,其家世世代代共同居住,有很好家声。他深受皇上赏识,其兄弟也因此显荣。皇上问及他的治家之道,又欲授予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B.郑濂兄弟极为友爱,有人告发郑氏有罪,官吏抓捕他们时,众兄弟竞相揽过责任,郑濂与弟又争相入狱。皇上得知后,不信郑氏有罪,并当即提拔其弟郑湜。C.郑濂的家风受到普遍赞扬。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同乡王氏仿效郑氏家法,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郑氏的家声因此更为显赫。D.郑濂死后,郑渶主持家政,受到建

16、文帝表彰,御书“孝义家”赐给郑氏。郑氏祖上以践行孝义闻名,为给子孙留下规制,著家范三卷,由后人增删刊行。答案:C (解析: “朝廷提拔官员时,只是从声望美好的家族中挑选”说法错误,文中说“东宫缺官,命廷臣举孝弟敦行者”;“两族之中入选官员很多”只是郑氏得官很多,没有说王氏。)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l)永乐元年入朝,留为故官。未几,复谢去。译文:(2)使者至,所发皆经史,置其半不启,乃免于祸,人以为至行所感云。译文: 答案:(l)(4分)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解析:要正确翻译这个句子,必须联系上文的“致仕”,柳毅传中的“

17、致政”跟这里的“致仕”都是辞官的意思。得分点“故”为“原来”、“谢”为“推辞”、“未几”是常见的表时间的词语。)(2)(6分)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解析:要正确翻译这个句子,必须联系上文的“渶家厅事中,列十大柜,五贮经史,五贮兵器备不虞”,不然一些关键字词包括全句大意理解都很困难。得分点“发”为“打开”,促织中有“窃发盆”的例子。“置”为“丢弃”,“以为” “认为”,“至行”为“崇高品行”,“云”用在句末,无实意。)附译文:郑濂,字仲德,是明朝时浦江人。到郑濂这一辈,郑家已经三百多年没有分家了,(根据)郑氏家法,每一代让

18、一人(作为族长)主持家政。郑濂深受太祖皇帝赏识,他的兄弟也因此显荣。郑濂到京城之后,明太祖问及他的家族昌盛不衰的治家之道;赐给他果品,郑濂叩谢太祖皇帝赐予的赏赐回家,将赏赐分给家人。太祖皇帝听说后,大加赞赏和感叹,想授予他官职,郑濂却以年老谢绝。当时富贾大多因为获罪而被灭族,而郑氏家族的几百口人却保全了性命。后来有人诬告郑家结交叛逆罪人,官吏前去抓捕,郑家兄弟六人争着去领罪,最后由郑濂的弟弟郑湜前往,当时郑濂正在京城,他赶去拦住弟弟说:“我是兄长,应该由我去。”弟弟说:“哥哥你已经老了,应当由我前往。”就这样,兄弟两人争相入狱。明太祖知道后说:“像这样(兄友弟恭)的人,怎么会去追随他人叛逆呢?

19、”(于是太祖皇帝)宽恕了郑氏,并当即提拔郑湜担任左参议,并让他推举所知道的贤才。(于是) 郑湜举荐同郡的王应等五人,他们都被授予参议。郑湜字仲持,作官有很好的声誉。南靖有乱民作乱,被连累的人涉及数百家,郑湜对诸将说,把他们都释免了。过了一年,入朝觐见皇帝,在京城死去。洪武19年,郑濂因事获罪被捕,堂弟郑洧说:“我们家被称为孝义之家,前几代就有兄长代弟弟领罪的事,我就不可以代兄长去死吗?” 郑洧到(主办此案的)官吏那里捏造自己犯罪的事实(并愿意)服罪,被斩于市。郑洧字仲宗,在宋濂那里接受教育,有较高的学识和高尚的品行,同乡的人对他的死亡很哀痛,私下里给他取谥号为贞义处士。宋濂死后,他的弟弟郑渶继

20、承(他的族长之位)。洪武26年,东宫缺官,(太祖皇帝朱元璋)命令朝廷大臣举荐孝弟敦行的人群臣都认为郑氏符合这个条件。太祖皇帝说:“他的乡邻王氏也仿效郑氏的治家之法。”于是征召两家年满30岁以上的人,都前往京城,选拔郑濂的弟弟郑济与(王氏家庭的)王懃担任春坊左、右庶子。后来又征召宋濂的弟弟郑沂,从老百姓提拔为礼部尚书,一年多后,(才)去上任。永乐元年被征召入朝,留下担任原来的官职,不久,又辞官离去。其他得到官职的也有多人,郑氏家族越发的显赫。起初,郑渶曾经在元朝担任浙江行省宣使,主持家政多年。建文帝表彰郑氏家族,郑渶上朝叩谢,(建文帝)御书“孝义家”三字赐给郑氏。燕兵攻入京城后,有人告发建文帝隐

21、藏在郑家,(朱棣)派人前去索要。郑渶家的大厅中,陈列着十个大柜子,五个贮藏经史书籍,五个贮藏兵器以防不测。使者到来,打开看到的全是经史书籍,丢下另一半未打开,才免于祸患,人们认为是崇高品行感应的结果。成化十年,官府奏明,郑家在(整个永乐)朝历代忠诚践行孝义,于是又表彰(郑氏)为孝义之家。从郑文融到郑渶,都因为忠诚老实而著称,郑文融著有家苑三卷,一共有五十八则,他的儿子郑钦增加了七十则,他的侄子郑铉又增加了九十二则,到了宋濂的弟弟郑涛和堂弟郑泳、郑澳、郑湜,告诉兄长宋濂、郑源,与他们共同商量好与不好的地方,最后定为一百六十八则,出版发行。三、(2006年上海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试题。

22、半野园者,故相国陈公说岩先生之别墅也。相国既没,距今十有余年,园已废为他室。而其中花木之荟萃,足以娱目;栏槛之回曲,足以却暑雨而生清风;楼阁之高迥,足以挹西山之爽气,如相国在时也。庚戌之春,余友杭君大宗来京师,寓居其中。余数过从杭君,因以识半野园之概。而是时,杭君之乡人有陈君者,亦寓居于此。已而陈君将之官粤西,顾不能忘情于此园,令工画者为图,而介杭君请余文以为之记。夫天下之山水,攒蹙累积于东南,而京师车马尘嚣,客游者往往萦纡郁闷,不能无故土之感。陈君家杭州,西子湖之胜甲于天下。舍之而来京师,宜其有不屑于是园者;而低徊留连之至不忍以去,则陈君于为官,其必有异于俗吏之为之已。虽然,士当贫贱,居陋巷

23、,瓮牑绳枢自足也;间至富贵之家,见楼阁栏槛花木之美,心悦而慕之。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jun 剥削)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然则,陈君其慕为相国之业而无慕乎其为国,可也!1本文第一、二段分别叙述了丰野园的自然风貌和作记的原因。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 )A半野园自相国逝世后即遭废弃,早已不复昔日胜景。B陈君久居京师,日久天长,内心烦闷,想返回故乡。C本文是陈君通过杭君的介绍,邀请作者特意撰写的。D陈君在粤西做官时和其他平庸官吏的表现并不相同。3作者规劝陈君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答:不能贪恋富贵、权势,应该把心思用在国事上。4这是一篇讽喻文章,它在写作

24、上的特点是。答:寓理于事或以事说理。5你对文中“一日得志,思以逞其欲,遂至朘民之生而不顾,此何异攻摽劫夺之为者乎?”这句话的思想意义有何评价?答:略。解析2006年的上海试卷考了两段文言文,其中第二段阅读以主观题为主,重点考查考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甚至考查了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评价,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新突破,须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5)的答案是要求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题,各人可以用自己的思想和语言答题,但最好能联系实际来评价其思想意义。附参考译文:半野园是前相国陈说岩先生的别墅啊。相国去世,距今已有十多年了。园子已废弃而挪做他用。可是里面荟萃的花草树木,足以令人赏心悦目;凭靠于回环曲折的栏杆

25、上,足以躲避热天时的大雨、沐浴那阵阵清风;高高的楼阁,足以令人饱吸西山的爽气,这种境界和当年相国活着时是一样的啊。庚戌年的春天,我的友人杭大宗君来到京城,住在园子里,我固多数造访杭君,对园子也了解个大概。这时,杭君的同乡陈君也寄住在这里。不久陈君要到粤西做官,对这个园子留恋不舍,就让善于作画之人把它画出来,同时通过杭君让我来写下这篇文章。天下的山水风景多聚集在东南,京城车马喧嚣,他乡之客往往感到烦闷,找不到故土的感觉。陈君家在杭州,西湖美景甲天下。舍弃家乡胜景来到京城,应当对这个园子是不屑一顾的。(比他家乡西湖的景致差远了),但陈君却对此园徘徊流连不忍离去,那么可知陈君做官,必定有和其他平庸官吏不一样的地方。虽然这样,士人当初多能安心在贫苦环境中生活,就是穷得用破瓮来当窗户,用草绳来拴门轴也会感到满足得很;若碰到偶然机会来到富贵之家,看见华美的楼阁栏槛花木,就会心中喜悦倍生羡慕之意。要是有一天得志的话,就会想着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达到剥削人民不顾民生的地步,这同攻击劫掠抢夺民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既然这样,那么陈君羡慕相国的家业而不仰慕相国一心为国的品质的心思,就可以知道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