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4 ,大小:26.47KB ,
资源ID:59014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014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docx

1、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20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试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XX生产建立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大学: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方案、技术的根底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抖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工作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响我司医疗管理处。联系人: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抖中医护理方案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方案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方

2、案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方案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方案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方案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方案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方案丹毒中医护理方案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方案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方案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方案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胃癌中医护理方案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方案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方案附录1护理方案附录2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试 行一、常见证候要点一气滞痰凝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心烦易怒。或口苦,头晕目眩。舌苔薄白或薄黄

3、。二冲任失调证:乳房肿块胀痛,两胁作胀,头晕目眩。或月经失调,腰腿酸软,五心烦热,目涩,口干。舌质红,苔少有裂纹。三毒热蕴结证:乳房肿块迅速增大,疼痛或红肿甚至溃烂翻花,分泌物臭秽等,或发热,心烦,口干,便秘。舌质暗红,舌苔黄白或黄厚腻。四气血两虚证:疲倦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口干少津,二便失调。舌淡,苔薄白。五气阴两虚证:乏力、口干苦、喜饮,纳差,乏力,腰腿酸软,五心烦热。舌质干红,少苔或薄苔。六瘀毒互结证:肿瘤增长迅速,神疲乏力,纳差消瘦,面色晦暗。或伴有疼痛,多为刺痛或胀痛,痛有定处。或伴有乳房肿物坚韧,假设溃破那么腐肉色败不鲜。舌淡或淡暗,苔白。二、常见病症/证候施护一肢

4、体肿胀1.评估患侧肢体水肿程度,如出现肿胀加重及时报告医生。2.平卧时抬高患肢,使其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患肢不宜进展静脉输液及测血压。3.指导患者做患肢握拳活动,每次510分钟,每日23次。4.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5.遵医嘱中药外敷。6.遵医嘱中药湿敷。二疼痛1.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进展评估。2.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读书、看报、与人交流等。3.教会患者使用放松术,如全身肌肉放松、缓慢的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乳腺、腋下、肝、交感、分泌等穴。5.遵医嘱中药外敷。三心烦易怒1.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及时了解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其

5、排忧解难。2.帮助患者取得爱人、家属的理解和关爱。3.推荐患者听轻音乐,舒缓情绪。焦虑患者:听安静、柔和、婉约的乐曲,如高山流水、古筝等;抑郁患者:听冥想式的乐曲,如沉思、古琴等。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俞、肝俞、神门、脑、皮质下等穴。四恶心、呕吐化疗期间1.观察呕吐物的量、色、性质,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2.呕吐后,遵医嘱以温开水或中药漱口液漱口。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脾、胃、交感、膈等穴位。4.遵医嘱艾灸:取中脘、关元、足三里、神阙等穴。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合谷、关及两侧脊穴等穴。五四肢麻木化疗期间1.保证环境平安,防止烫伤、灼伤、磕碰等。2.注意四肢保暖,穿棉袜,带棉质手套,防

6、止受凉。3.遵医嘱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手三里、太冲、阳陵泉、曲池、关等穴。5.遵医嘱中药泡洗。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1.服中药1以清热解毒为主的中药餐后半小时服用,以减少其对胃粘膜的刺激。2气滞痰凝证:汤药宜三餐后凉服;气血两虚证:汤药宜三餐后温热服。3其他详见附录1。2.注射给药1华蟾素注射液:建议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给药。2艾迪注射液:使用前后应以0.9%NS冲洗;关注患者的肝肾功能检查含斑蝥有毒。3其他详见附录1。二特色技术1.中药外敷详见附录22.中药湿敷详见附录23.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5.艾灸详见附

7、录26.中药泡洗:毒热蕴结证温度为30;气滞痰凝证、冲任失调证、气血两虚证、气阴两虚证及瘀毒互结症温度为3740。四、安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定期对健侧乳房进展自我检查,乳房切除的患者建议佩戴义乳。2.适当锻炼: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伸展运动等。二饮食指导1.气滞痰凝证:宜食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的食品,如皮、丝瓜、子、海带、紫菜等。食疗方:海带汤。2.冲任失调证:宜食调理冲任,补益肝肾的食品,如红枣、甲鱼、桑葚、黑木耳等。食疗方:红杞鲫鱼汤。3.毒热蕴结证:宜食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食品,如莲藕、苦瓜、葡萄、柠檬、大白菜、茄子、香菇等。食疗方:菱角汤或菱角薏米粥。4.气血两虚证:宜食益气养血,健脾

8、补肾的食品,如龙眼肉、大枣、茯苓、山药、黑芝麻等,多食瘦肉、牛奶及蛋类等。食疗方:小米大枣粥。5.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黑木耳、银耳、鸭肉等。食疗方:莲藕小米粥。6.瘀毒互结证:宜食解毒化瘀的食品,如苦瓜、丝瓜、海带、海蜇、马蹄等。食疗方:绿豆粥。7.恶心者,宜食促进消化、增加胃肠蠕动的食品,如生白萝卜捣汁饮用;呕吐者,进食止呕和胃的食品,如频服姜汤生姜汁1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8.化疗期间,宜食促进消化、健脾开胃、补益气血的食品,如萝卜、香菇、皮、菠菜、桂圆、金针菇等,禁食辛辣及油炸的食品。9.放疗期间,宜食生津养阴、清凉甘润的食品,如藕汁、雪梨汁、萝卜汁、绿豆汤、

9、冬瓜汤、竹笋、西瓜、橙子、蜂蜜、甲鱼等。三情志调理 1.鼓励患者主动抒发心中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态稳定。2.鼓励病友间相互交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3.指导患者使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阅读、倾听音乐、播送、写作、绘画、练书法等。4.鼓励家属多与患者交谈,多陪伴。五、护理难点双侧乳癌患者的静脉通路建立与维护较难解决思路:1.短期置管:可选择颈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静脉置管。2.长期置管:探索下腔静脉的PICC置管。3.管道维护:建立长、短期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的操作流程及规。六、护理效果评价附: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乳腺癌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医院: 科室: 入院日期: 出院日期: 住院天数: 患者XX:

10、 性别: 年龄: ID: 文化程度: 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 否证候诊断:气滞痰凝证 冲任失调证 毒热蕴结证 气血两虚证 气阴两虚证 瘀毒互结证 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主要病症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肢体肿胀1.病症评估2.抬高患肢与心脏同一水平3.患肢握拳活动_次/天4.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5.其他护理措施:1.中药外敷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2.中药湿敷 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3.其他:_ 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请注明,下同好 较好一般 差 疼痛1.采用?疼痛评估量表?评估2.转移注意力3.放松疗法4.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

11、_天2.中药外敷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3.其他:_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好 较好一般 差 心烦易怒1.沟通交流2.家庭支持3.音乐疗法4.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2.其他:_ 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好 较好一般 差 恶心、呕吐化疗期间1.呕吐物观察2.口腔护理3.其他护理措施:1.耳穴贴压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2.艾灸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3.穴位按摩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4.其他:_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好 较好一般 差 主要病症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中医护理技术护理效果四肢麻木化疗期间1.平安护理2.四肢保暖

12、3.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仪治疗4.其他护理措施: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2中药泡洗 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3.其他:_应用次数:_次,应用时间:_天好 较好一般 差 其他:请注明1.2.3.好 较好一般 差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评价工程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依从局部依从不依从满意一般不满意中医护理技术中药外敷中药湿敷耳穴贴压穴位按摩艾灸中药泡洗安康指导/签名责任护士签名: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实用性较强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改良意见:四、评价人责任护士XX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附录1:中药应用考前须知一

13、、服汤剂1.服药时间一般情况下每剂药分23次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可根据药物的性能、成效、病情遵医嘱选择适宜的服药时间,例如:解表药、清热药宜饭前一小时服用,服用解表剂应避风寒或增衣被或辅之以粥以助汗出;消食化积药,通常饭后服;泻下药宜饭前服;驱虫药应在早晨空腹服;安神药宜睡前服;补益药宜空腹服;驱虫剂宜空腹服,尤以睡前服用为妥,忌油腻、香甜食物;急诊用药遵医嘱。2.服药温度一般情况宜采用温服法,对有特殊治疗需要的情况应遵医嘱服用。3.服药剂量成人一般每次服用200ml,心衰及限制入量的患者每次宜服100ml,老年人、儿童应遵医嘱服用。 二、服中成药1.服中成药一般用温开水或药引送服,散剂用水或汤

14、药冲服。2.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提醒医生关注。3.密切观察用药反响,对婴幼儿、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尤应注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4.服用胶囊不能锉碎或咬破;合剂、混悬剂、糖浆剂、口服液等不能稀释,应摇匀后直接服用;如番泻叶、胖大海等应用沸水浸泡后代茶饮。三、中药注射剂1.用药前认真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2.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调配要求、给药速度予以配置及给药。3.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现配现用,严禁混合配伍。4.中西注射剂联用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前后使用间隔液。5.除有特殊说明,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静脉通路。6.密切观察用药反响,尤其对老人、儿童

15、、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尤应加强巡视和监测,出现异常,立即停药,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7.发生过敏反响的护理1立即停药,更换输液管路,通知医生。2封存发生不良反响的药液及管路,按要求送检。3做好过敏标识,明确告知患者及家属,防止再次用药。4过敏反响治疗期间,指导患者清淡饮食,禁食鱼腥发物。四、外用中药的使用使用前注意皮肤枯燥、清洁,必要时局部清创。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响,如出现灼热、发红、瘙痒、刺痛等局部病症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如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促等病症,应立即停顿用药,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并报告医师。过敏体质者慎用。附录2:特色技术应用考前须知一

16、、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耳穴埋豆,准确选择穴位。2.护理评估1耳部皮肤情况,有炎症、破溃、冻伤的部位禁用。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用探针时力度应适度、均匀,准确探寻穴区敏感点。4.耳部75%酒精擦拭待干。5.观察患者情况,假设有不适应立即停顿,并通知医师配合处理。6.常规操作以单耳为宜,一般可留置37天,两耳交替使用。指导患者正确按压。7.观察1耳穴贴是否固定良好。2病症是否缓解或减轻。3耳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等情况。8.操作完毕后,记录耳穴埋豆的部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二、艾灸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艾灸,选用适当的艾灸方式,如艾柱灸、艾条灸、艾盒灸

17、等。2.护理评估1施灸的皮肤情况。2患者对艾灸气味的承受程度。3颜面部、大血管部位、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3.注意室温度的调节,保持室空气流通。4.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5.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6.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7.注意施灸的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在饭前空腹或饭后立即施灸。8.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需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柱或艾条放置熄火瓶,熄灭艾火。10

18、.初次使用灸法时,以小剂量、短时间为宜,待患者耐受后,逐渐增加剂量。11.操作完毕后,记录患者施灸的方式、部位、施灸处皮肤及患者感受等情况。三、拔火罐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2.护理评估1拔罐部位的皮肤情况,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4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禁用。3.取合理体位,充分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操作前检查罐口是否光滑、有无裂缝。根据不同部位,选用大小适宜的火罐。5.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6.拔罐时动作

19、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7.在使用多罐时,火罐排列的距离适宜,否那么因火罐牵拉会产生疼痛。8.起罐后,一般局部皮肤呈现红晕或紫绀色瘀血,为正常现象,会自行消退。如局部瘀血严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9.操作完毕后,记录拔罐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四、刮痧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刮痧治疗,根据部位选择适宜的刮痧用具。2.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体质和皮肤情况,体型消瘦者慎用,局部皮肤瘀斑、水泡、疤痕、炎症、破溃、有出血倾向等情况者制止刮痧。2评估患者证候表现,遵医嘱辨证选择刮痧油及刮痧方向。3评估患者耐受

20、能力,确定手法轻重。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室温保持在2224,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和隐私保护。4.刮痧手法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局部皮肤发红或有紫色痧点为宜,但不强求出痧,禁用暴力。5.刮痧时不可过饥过饱,宜饭后12小时后刮痧。6.关节部位、脊柱、头面部制止采用重手法,刮痧时间相对较短。7.糖尿病患者皮肤耐受性差,血管脆性增加,刮痧的力度不宜太大,速度不宜太快,时间不宜太长。下肢静脉曲及下肢浮肿者,宜从下往上刮。8.刮痧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如果出现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现象称为晕痧,应立即停顿,迅速让其平卧,饮一杯糖盐水,报告医师配合处理。9.告知1操作前:刮痧时局部可有疼痛、灼

21、热感。2操作中:出现头晕、恶心、四肢无力等情况,应及时告知。3治疗后:刮痧部位可出现痧点或瘀斑为出痧,出痧后12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属正常现象。刮痧后局部注意保暖,多喝热水,避风寒,3小时防止洗浴。10.操作完毕后,记录实施的部位、时间及患者的感受等情况。五、穴位按摩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穴位按摩。2.护理评估1按摩部位皮肤情况。2对疼痛的耐受程度。3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禁用。3.操作者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4.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注意为患者保暖及保护隐私。5.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响,如有不适应停顿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6.操作完毕后,记录按摩穴位、手法、按摩时间及患

22、者感受等。六、穴位贴敷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2.护理评估1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2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3.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隐私。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cm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5.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假设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停顿使用,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6.贴敷期间,应防止食用寒凉、过咸的食物,防止烟酒、海味、辛辣及牛羊肉等食物。7.操作完毕后,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七、穴位注射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穴位注射。2.遵医嘱正确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3.护理评估1当前主要病症、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2穴位注射部位

23、的局部皮肤情况。4.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5.注射时避开血管丰富部位,防止药物注入血管。患者有触电感时,针尖应往外退出少许后再进展注射。6.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响,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7.操作完毕后,记录穴位注射的部位、药物、剂量及患者感受。八、药熨法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药熨法。2.按医嘱准备药熨所用药物,并将其装入布袋中,制作成温度为6070的中药热奄包。3.护理评估1药熨部位的皮肤情况。2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对热的耐受程度。4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4.药熨前嘱患者排空小便。5.选择合理体位。6.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

24、一般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7.观察患者反响及皮肤情况,假设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泡时,立即停顿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8.操作完毕后,记录药熨的温度、部位、实施时间及患者感受等。九、中药保存灌肠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中药保存灌肠。2.护理评估1肛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2有无药物过敏史。3操作前应了解病变的部位,以便掌握灌肠时的卧位和肛管插入的深度。4近期有无实施肛门、直肠、结肠等手术,有无大便失禁。3.操作时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4.操作前嘱患者排空大便,必要时遵医嘱先行清洁灌肠。5.药液温度应保持在3941,过低可使肠蠕动

25、加强,腹痛加剧;过高那么引起肠粘膜烫伤或肠管扩,产生强烈便意,致使药液在肠道停留时间短,吸收少。6.抬高臀部10cm,肛管插入肛门1015cm。采用直肠滴注法时,药液液面距肛门约3040cm,滴速6080滴/分钟,每次灌注量不超过200ml。7.在晚间睡前灌肠,灌肠后不再下床活动。药液灌注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尽量保存药液1小时以上,以提高疗效。8.中药保存灌肠后,患者大便次数增加,需注意对肛周皮肤的观察及保护,必要时可局部涂抹油剂或膏剂。9.操作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嘱患者深呼吸,可减轻便意,延长药液的保存时间。如有不适应立即停顿灌肠并通知医师做好相应处理。10.操作完毕后,记录灌

26、肠时间、保存时间及患者排便的情况。十、中药全结肠灌洗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2.护理评估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2药物过敏史。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遵医嘱先清洁灌肠,后结肠灌洗。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置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肠腔。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7.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治疗完毕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8.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防止出现破溃或湿疹。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一、中药离子导入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中药离子导入。2.护

27、理评估1评估离子导入部位皮肤。2孕妇、婴儿慎用。3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离子导入的过程及考前须知,如有不适,报告医师并做相应处理。4.操作环境宜温暖,暴露治疗部位,保护患者隐私,注意为患者保暖。5.遵医嘱选择处方并调节电流强度,治疗过程中询问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适及时调整电流强度。6.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假设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情况,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置。7.操作完毕后,记录中药离子导入的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二、中药泡洗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中药泡洗。2.护理评估1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2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3药物、皮

28、肤过敏者慎用。4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3.操作前告知患者中药泡洗的过程及考前须知,如有不适,及时与医务人员沟通。4.空腹及餐后1小时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而影响消化。5.操作环境宜温暖,关闭门窗,注意为患者保暖及隐私保护。6.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7.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考虑病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8.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局部及全身的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病症,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配合处理。9.泡浴后以浅色毛巾轻轻拭干皮肤,注意拭干趾间皮肤,趾甲长者给予修剪。10.患者实施中药泡洗后,嘱患者饮200ml温开水。11.操作完毕后,记录泡洗的温度、时间、泡洗部位皮肤情况及患者感受等。十三、中药塌渍考前须知1.遵医嘱实施中药塌渍。2.护理评估1皮肤感知觉,迟钝者掌握适宜的温度。2皮肤对中药过敏者或婴幼儿慎用。3治疗部位皮肤有水泡、疤痕、破溃、活动性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禁用。3.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4.根据治疗部位选择适宜的药垫,药液均匀浸泡,干湿度适中,以不滴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