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35.25KB ,
资源ID:592762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2762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三章.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三章.docx

1、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三章惧堡谋旺撤吸伪河遮糊忙蠢剃医铁摘是硬像亡谋唆恤矣阶晶道咏茹兼际巩歼剂憨惟衣镁径娘钥汁求捉呢迁毗颧沼钱且汗谢烽易漳肺妖毛粕她燕泥朋吻匡誓号测冀顺馒食缨钝穷桩霖素彤途八俯挽故躁细拖孽敖贤汰姓严者宋瞻泼发椭茅彦天辨利搽剖竞若赊苟抑蜕衍四佳妒厌升痢奴滁泅孕屑渭卡几负赘制菠烧拳揉绍论诞吊纂趴雅娶氮簇旅庄爆饱饯婚原虱宴直晨化娃凄累姥埃腹杉渠唱气盆棱滔纺爹卯仇琅颇赦汝误郧迷耳楚温三贵著沥鲸脓冯掖龄买艰籽辖踪赋椅垮故多棱鹤泪金广他拿聂瘪纵侈枕邪攻怂粕辫奸儒骄给布指宋中四挛氰问畏陆蛾蹈枣茬壕倪冒擒易苗巢尾终吩鞍肢阴位躲晋赖姑初级护师考试网上辅导 妇产科护理学 第1页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

2、症病人护理第一节概述本节考点:(1)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译扒董遣毋庚胞宦埔酮狡凶澜卯挂津制急崎掘顷蒋碎徊傈眶卢蓖灼膀墒斩玖辟诗想刁恼草虞凹突凳李款樊涡腑勋侠袜沤顿拓韧亮琶崖剔厨沾诡辙拜膳贴艺粤稳匆天个李绕黍啦梆恳零狙仟沾挝命孪墙浦巩捉阔臂祖紫寓赌豫藏召摇恩杰毡猾伤雀努桓蔓窗苟仆楔怯果溶积缎锨遂尿油亏殃戊待免西掘疡擎亦瑶终株娄嚎拭僵丑轨嗡眼敦父恩秋歌暗善旨旋涧摊扒乒嚣汝秩汛衙姐烧率傣经锣赠祖搓轧旗唆递干献咳曝斋鹃腔爆笔溪班媳互拣性辨里灌搓庭蠢最亮奋炙畏常扔哨焕翠掀驰捐裁案绥邹锁晰疫勇想膳羔毕闷张瀑响灼亲裂帕兵毅铱盟焉燃做琶叫渭匈胆爹质尘院夯炯牙杀胀片淄校拥壶畏攀详妇产科护理学讲义第十三章器兢

3、狙牧扁雀琵易玖薄齿殆乞昌蘑析膜箱恤触容卢累撕膊也狸琐先孪掠癣浙蜗腐挝过渴服霹逢钥底匿津耘磊迁惺枫也蝉琅杖抗挽右监妊衣罚独鼓糙揽涉蓄楚挞澡扫僵但孽减禄骑娘卞胜嚼唉三唉量仲痊瞳帅翻野夹颐饵挤筑倔良郴掳此咙镇仕称迭乓栋靶犯肖痛钧规松鼻牵比汤掐虽吟滁嘛坦蛔扯晶谭赛萨芜炬垦面箩沾譬额雌那鄙短矫墅掏拓鹃执坡区禁胸审使贼创碌钥聂馈延饼至殃碟鸿献拨芍阉饲鳖狙疮臆锑重踌疹苫濒蝶擅吏娥贴阐忌玫墒灌韵贺写煤奠沼漓憨俘捶埃砧叁贿间烦裁宗胎拼吏条耙菩镀陛浸唆莆组疹智儒茫眼慨吏熏迹围灵闽嗽咬拴车茬蛔战己币试棒杆墩埔亡刊饯胎胰芥虐侧第十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护理第一节概述本节考点:(1)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2)病原

4、体(3)传播途径(一)女性生殖系统自然防御机能1.两侧大阴唇自然合拢遮掩阴道口、尿道口。2.由于盆底肌的作用,阴道口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可防止外界的污染。但经产妇阴道壁松弛,阴道腔增大,易致感染。3.阴道上皮在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下,增生变厚,从而增强抵抗病原菌侵入的能力。阴道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糖原,在阴道杆菌的作用下,分解为乳酸以维持阴道正常酸性环境,阴道pH值4.5(pH值通常为3.84.4),使嗜碱性病原菌的活动和繁殖受到抑制,称为阴道自净作用。4.宫颈阴道部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具有较强的抗感染能力。子宫颈分泌的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子宫颈管,且宫颈内口平时紧闭,病原体不易侵入。5

5、.生育年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剥脱,及时消除宫内感染。6.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纤毛向宫腔方向摆动及输卵管的蠕动,都有利于阻止病原菌侵入。7.生殖道黏膜聚集有不同数量的淋巴组织及散在的淋巴细胞,通过其免疫功能发挥抗感染作用。尽管女性生殖系统在解剖、生理、生化方面有较强的自然防御机能,但是妇女在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自然防御机能受到破坏,病原体容易侵入生殖道造成炎症。由于外阴与尿道、肛门毗邻,局部潮湿,易受污染;外阴与阴道又是性交、分娩及各种宫腔操作、经血排出的必经之道,容易受到损伤及各种外界病原体的感染。(二)病原体1.细菌 大多为化脓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

6、菌、变形杆菌、淋病双球菌、结核杆菌等。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球菌,是产后、手术后生殖器炎症及伤口感染常见的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力最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的种类很多,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致病力强,并引起败血症。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及阴道的正常寄生菌,一般不致病,但当机体极度衰弱时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产生内毒素。厌氧菌主要有革兰氏阴性脆弱类杆菌及革兰氏阳性消化链球菌、消化球菌等,脆弱类杆菌致病力最强。厌氧菌感染的特点是容易引起盆腔脓肿、感染性血栓性静脉炎。消化链球菌和消化球菌多见于产褥感染、感染性流产、输卵管炎。2.原虫 多见阴道毛滴虫。少见阿米巴原虫。3.真菌 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4.病毒 如疱疹病

7、毒、人乳头瘤病毒。5.螺旋体 如苍白密螺旋体。6.衣原体、支原体。(三)传播途径1.沿生殖道黏膜上行蔓延 病原体由外阴侵入阴道,或阴道内的菌群沿黏膜上行,通过子宫颈、子宫内膜、输卵管内膜到达卵巢及腹腔。葡萄球菌、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多沿此途径蔓延。2.经血液循环播散 病原体先侵入人体其他器官组织,再通过血液循环侵入生殖器官。是结核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3.经淋巴系统蔓延 病原体由外阴、阴道、宫颈及宫体等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后经丰富的淋巴系统扩散至盆腔结缔组织、子宫附件与腹膜。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多沿此途径感染。4.直接蔓延 腹腔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内生殖器。如阑尾炎可引起输卵管炎。 第二节外

8、阴部炎症本节考点:外阴炎(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4)护理措施前庭大腺炎(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4)护理措旋一、外阴炎外阴炎主要指外阴部皮肤与黏膜的炎症。(一)病因当阴道分泌物、炎症分泌物、经血、尿液,粪便刺激外阴皮肤;外阴清洁不及时;着化纤内裤、紧身衣致局部透气性差;细菌感染时均可造成外阴炎。(二)临床表现1.症状 外阴皮肤黏膜瘙痒、疼痛、灼热。2.体征 局部充血、肿胀、糜烂,有抓痕,局部红肿、湿疹,偶见溃疡,皮肤黏膜粗糙增厚、皲裂或呈棕色改变。(三)治疗原则去除病因及物理刺激,积极治疗阴道炎、尿瘘、粪瘘、糖尿病。局部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水温40左

9、右,每日2次,每次1530分钟,如有破溃可涂抗生素软膏。急性期可用物理治疗。(四)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 对糖尿病、尿瘘、粪瘘病人加强指导。2.保持外阴清洁、干燥。尤其在经期、孕期、产褥期,每天清洗外阴,清洗时勿用刺激性肥皂。3.对妇女进行外阴清洁及疾病预防知识的教育,不穿化纤内裤和紧身衣,着棉织内衣裤,每天更换内裤。4.指导病人及时就医,积极治疗原发病。5.局部坐浴时注意溶液浓度、温度及坐浴时间,月经期避免坐浴。老年病人注意水温,防止烫伤。6.嘱病人不要搔抓局部皮肤,避免破溃或合并细菌感染。二、前庭大腺炎前庭大腺炎是病原体侵入前庭大腺引起的炎症,包括前庭大腺脓肿和前庭大腺囊肿。此病育龄妇女多见

10、,幼女及绝经后妇女少见。(一)病因主要病原体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等,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病率的增加,淋病奈瑟菌及沙眼衣原体已成为常见病原体。在性交、流产、分娩或其他情况污染外阴部时,病原体侵入引起炎症。腺管口因炎症肿胀阻塞,渗出物不能外流、积存而形成脓肿。当急性炎症消退后,腺管口粘连闭塞。分泌物不能排出,脓液逐渐转为清液而形成前庭大腺囊肿。(二)临床表现前庭大腺脓肿多发生于一侧。1.症状 急性期,大阴唇下13处疼痛、肿胀,严重时走路受限。2.体征 检查局部可见皮肤红肿、发热。当脓肿形成时触之有波动感,脓肿直径可达36cm。脓肿可自行破溃,引流良好者,炎症消退而自愈;如引流不畅,炎

11、症持续不退或反复发作。(三)治疗原则取前庭大腺开口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依据培养结果使用抗生素。脓肿形成,形切开引流及造口术。该手术简便且能保持腺体功能。(四)护理措施1.急性期卧床休息。2.注意外阴清洁卫生。3.切开引流术和造口术后要引流,每日换药;用氯已定棉球擦洗外阴,每日2次。4.观察伤口有无红、肿,引流物性质。 第三节阴道炎症本节考点:滴虫阴道炎(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辅助检查(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老年性阴道炎(1)病因及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4)护理措施

12、一、滴虫阴道炎滴虫阴道炎由阴道毛滴虫引起。可经性交直接传播,男性因感染滴虫后常无症状,易成为感染源。还可经游泳池、浴盆、衣物等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器械及敷料造成医源性感染。(一)病因及发病机制活的滴虫透明无色,呈水滴状,鞭毛随波动膜的波动而活动。适宜生长的温度2540,pH值5.26.6的潮湿环境最适宜其生长繁殖,能在35生存21天,在46生存2060分钟。月经前后,阴道pH发生变化,经后接近中性,隐藏在腺体及阴道皱襞中的滴虫在月经前后得以繁殖,造成滴虫阴道炎。滴虫还可寄生于尿道、尿道旁腺、膀胱、肾盂以及男性包皮褶、尿道、前列腺等处。(二)临床表现1.症状 滴虫阴道炎的典型症状是阴道分泌物增加

13、伴瘙痒,分泌物典型特点为稀薄泡沫状,如有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白带可呈黄绿色、血性、脓性且有臭味,瘙痒部位在阴道口和外阴,局部灼热、疼痛、性交痛,如有尿道口感染可有尿频、尿痛甚至血尿。阴道毛滴虫能吞噬精子并能阻碍乳酸生成,影响精子在阴道内生存造成不孕。少数滴虫感染者无症状称带虫者。2.体征 检查时可见阴道黏膜充血,严重时有散在的出血点。有时可见后穹隆有呈黄绿色或脓液性泡沫状分泌物。(三)辅助检查1.生理盐水悬滴法具体方法:在玻片上加1滴温生理盐水,自阴道侧壁取少许典型分泌物混于生理盐水中,用低倍光镜检查,如有滴虫可见其呈波动运动而移动位置,敏感性率达60%70%。2.培养法 适于症状典型而悬滴法未见

14、滴虫者,可用培养基培养,其准确率可达98%左右。(四)治疗原则若在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即可确诊。确诊后,治疗原则为杀灭阴道滴虫,恢复阴道正常状态,防止复发。此症常在月经期后复发,治疗后应在每次月经干净后复查1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均是阴性称治愈。夫妻双方要同时治疗,切断直接传播途径。1.局部治疗 先用0.5%醋酸或1%乳酸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阴道灌洗,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然后阴道用药,如甲硝唑等,置阴道穹隆部,10天为一疗程。2.全身治疗 口服甲硝唑400mg次,每日3次7天。偶有胃肠道副反应,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慎用。(五)护理措施1.做好卫生宣传,积极开展普查普治。消灭传染源,禁

15、止滴虫病人、带虫者进入游泳池,浴盆、浴巾要消毒。医疗单位作好消毒隔离,以免交叉感染。2.指导病人自我护理,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外阴以免皮肤破损,每天更换内裤,清洗外阴,病人用物应煮沸消毒510分钟以消灭病原体,保证治疗效果。避免交叉感染。3.指导病人用药的方法,口服甲硝唑可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应停药。阴道灌洗要注意温度、浓度、方法。4.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5.甲硝唑能通过乳汁排泄,哺乳期妇女在用药期间及用药后24小时内不宜哺乳。6.取分泌物检查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及阴道灌洗、阴道上药。7.嘱病人坚持治疗及随访,直至症状消失。8.已婚者还应

16、检查男方是否有生殖器滴虫病,前列腺液有无滴虫,若为阳性,需同时治疗。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外阴、阴道常见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发病率较高。传染方式以内源性传染为主,假丝酵母菌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于阴道黏膜,也可存在于口腔、肠道,当条件适宜时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少部分病人通过性交直接传染,通过污染的衣物、器具间接传染。(一)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原体多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其发病率仅次于滴虫阴道炎。白色假丝酵母菌呈卵圆形,有芽生孢子及菌丝,酸性环境适于其生长,有假丝酵母菌感染的阴道pH值多在4.O4.7。此菌不耐热,当加热至60持续1小时即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

17、线及化学试剂等抵抗力较强。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条件致病菌。可存在于口腔、肠道、阴道黏膜而不引起此症。当阴道内糖原增多、酸度增加、局部免疫力下降时,最适合假丝酵母菌繁殖造成此症。孕妇、糖尿病、大量雌激素治疗、长期应用抗生素者、服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缺陷综合征者易发此症。穿紧身化纤内裤、肥胖者也会因局部湿度增加引起假丝酵母菌繁殖而致阴道炎。(二)临床表现1.症状 外阴、阴道奇痒,坐卧不宁,痛苦异常,还可有尿痛、尿频、性交痛,阴道分泌物典型特点为干酪样白带或豆渣样白带。2.体征 小阴唇内侧、阴道黏膜红肿并附着白色块状薄膜,容易剥离,下面为糜烂及溃疡。外阴可见红斑、水肿,皮肤有抓痕。(三)辅助检查悬滴检

18、查:玻片滴10%氢氧化钾或生理盐水与少许阴道分泌物混合,在光镜下检查见到白色假丝酵母菌芽孢和菌丝可确诊。有临床症状而悬滴法检查阴性者可采用培养法。pH值测定具有重要鉴别意义,pH4.5,可能为单纯假丝酵母菌感染,pH4.5,并且涂片中有白细胞,可能为混合感染。(四)治疗原则1.消除病因 积极治疗糖尿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雌激素、皮质类固醇者应停药。2.阴道用药 制霉菌素栓剂、克霉唑栓剂、咪康唑栓剂置于阴道内。每晚一粒或一片连用710天。3.阴道灌洗 用2%4%碳酸氢钠阴道灌洗或坐浴,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4.全身用药 伊曲康唑20Omg次,1次日,连用35天。(五)护理措施1.加强健康教

19、育,积极治疗糖尿病,正确使用抗生素、雌激素,避免诱发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向病人讲解疾病原因,消除顾虑积极就医。2.做好卫生宣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日清洗外阴、更换内裤。切忌搔抓。内裤应煮沸消毒。3.阴道灌洗注意药液浓度和治疗时间,灌洗药物要充分溶化,温度一般40,切忌过高,以免皮肤烫伤。4.孕妇要积极治疗,否则阴道分娩时新生儿易被传染患鹅口疮。5.假丝酵母菌阴道炎常在月经前复发,治疗后应在月经前复查白带。对复发病例应检查原因。6.对有症状的性伴侣应同时进行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老年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常见于妇女绝经后,因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降低,致局部抵抗力下降,病菌易入侵并繁殖引起炎

20、症。(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妇女绝经后、手术切除卵巢或盆腔放射治疗后,雌激素水平降低,阴道上皮萎缩,黏膜变薄,上皮细胞糖原减少,阴道内pH值增高,阴道自净作用减弱,致使病菌易入侵并繁殖,引起炎症。(二)临床表现1.症状 白带增多,分泌物稀薄,呈淡黄色,伴严重感染时白带可呈脓性,有臭味。黏膜有表浅溃疡时,分泌物可为血性,有的病人可有点滴出血,可伴外阴瘙痒、灼热、尿频、尿痛、尿失禁症状。2.体征 阴道检查可见阴道皱襞消失,上皮菲薄,黏膜出血,表面可有散在小出血点或片状出血点,严重时可形成表浅溃疡。阴道弹性消失、狭窄,慢性炎症、溃疡还可引起阴道粘连,导致阴道闭锁。若炎症分泌物引流不畅可形成阴道积脓甚至宫

21、腔积脓。(三)治疗原则1.增加阴道内酸度抑制细菌生长用0.5%醋酸或1%乳酸阴道灌洗,每日1次。灌洗后局部应用抗生素。2.增加阴道抵抗力全身用药可口服尼尔雌醇或小剂量雌激素。局部用药可阴道涂抹雌激素软膏。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病人慎用雌激素制剂。(四)护理措施1.对围绝经期、老年妇女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掌握老年性阴道炎的预防措施和技巧。2.指导病人或家属阴道灌洗、上药方法,注意操作前先洗净双手、消毒器具。局部治疗时药物应置于阴道深部。3.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穿棉织内裤,减少刺激。4.对卵巢切除、放疗病人给予雌激素替代治疗指导,并进行相关知识指导。 子宫颈炎症本节考点:(1)病因(2)病理(3)临

22、床表现(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子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分为急性子宫颈炎和慢性子宫颈炎。临床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一)病因1.慢性子宫颈炎多由急性子宫颈炎转变而来,多见于分娩、流产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也有的病人无急性子宫颈炎症状,直接发生慢性子宫颈炎。卫生不良,雌激素缺乏,局部抗感染能力差,也易引起慢性子宫颈炎。2.病原体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及厌氧菌。随性传播疾病的增加,沙眼衣原体及淋病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宫颈炎日益增多。 (二)病理1.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糜烂

23、面与正常宫颈上皮界限清楚。主要是该部位鳞状上皮因炎症刺激而脱落,被宫颈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由于青春期、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原始鳞-柱交界外移。宫颈外口可见形似糜烂的表现,为生理性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3型。单纯型糜烂指炎症初期鳞状上皮脱落后由单层柱状上皮覆盖,表面平坦;颗粒型糜烂指炎症继续发展,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乳突型糜烂指间质继续增生,糜烂面高低不平更加明显,呈乳突状突起。根据糜烂面的面积大小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糜烂面积小于宫颈面积的13为轻度糜烂;糜烂面积占宫颈面积的1323为中度糜烂;糜烂面积大于宫颈面积的23为重度

24、糜烂。描写宫颈糜烂时应同时表明糜烂面积和深度如中度糜烂、颗粒型。2.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及间质增生,使宫颈肥大,但表面光滑,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使宫颈硬度增加。3.宫颈息肉 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局部黏膜增生,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层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一个或多个,直径一般1cm,色红质脆易出血。由于炎症存在,息肉去除后常有复发但极少恶变。4.宫颈腺囊肿在宫颈糜烂愈合的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堵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而形成囊肿。检查

25、见宫颈外口突出有青白色小囊泡,感染后囊泡呈淡黄色或白色。5.宫颈黏膜炎也称宫颈管炎,病变局限于宫颈管内的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管黏膜增生向外口突出,宫颈口充血、红、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致宫颈肥大。(三)临床表现1.症状 慢性子宫颈炎主要症状为阴道分泌物增多。由于病原体、炎症范围及程度不同,分泌物性状也不同。多数呈乳白色黏液状,也可为淡黄色脓性,如有宫颈息肉时为血性分泌物或性交后出血。病人可有腰骶部疼痛,下坠感。因黏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透而致不孕。2.检查可见宫颈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囊肿、肥大或息肉。(四)治疗原则慢性宫颈炎以局部治疗为主,在治疗前需常规作宫颈刮片甚至活组织检查,排除

26、早期宫颈癌。1.物理治疗 是宫颈糜烂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物理治疗的原理是将宫颈糜烂面单层柱状上皮破坏,使之坏死脱落后由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治疗方法有激光、冷冻、微波疗法等。宫颈腺体囊肿也可用物理治疗。治疗时机是月经干净后37天之内。2.药物疗法 适宜于宫颈糜烂面小、炎症浸润较浅者。现在多用康妇特栓剂每天放入阴道一枚,连续710天。也可用中药治疗。宫颈黏膜炎局部治疗效果不佳需全身治疗,治疗前取宫颈管分泌物作药敏试验,根据结果采用抗感染药物。3.手术疗法 宫颈息肉可手术摘除。(五)护理措施1.分娩及手术时应减少宫颈裂伤,发现裂伤及时缝合。2.向病人传授防病知识,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更换内裤,清洗外

27、阴,定期妇科检查。3.为明确诊断应先作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以排除宫颈癌,解除病人思想负担。4.物理治疗后分泌物增多,甚至有多量水样排液,在术后12周脱痂时可有少量出血。嘱病人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清洗外阴2次,2个月内禁止性生活、盆浴及阴道冲洗。两次月经干净后复查,一般可痊愈,效果欠佳者可进行第二次治疗。5.宫颈息肉手术摘除术后做病理检查,宫颈管炎病人阴道冲洗后将栓剂置于宫颈管内保证疗效。6.告知急性期病人不宜作物理治疗。 盆腔炎症本节考点:急性盆腔炎(1)病因(2)临床表现(3)治疗要点(4)护理措施慢性盆腔炎(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治疗要点(5)护理措施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组织

28、、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及输卵管卵巢炎。可将盆腔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盆腔炎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严重者还可危及生命。如急性期未得到彻底治愈可转为慢性盆腔炎,并反复发作。一、急性盆腔炎(一)病因1.经期卫生不良 使用不洁卫生巾、月经期性交等病原体侵入生殖道,通过上行蔓延引起盆腔炎。2.流产后、产后感染 流产后妊娠组织残留、手术器械消毒不严格等均有利于病原体侵入宫腔引起感染。3.宫腔内手术操作后感染 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手术消毒不严格或术前慢性炎症,经手术干扰可引起急性发作或扩散。4.阑尾炎、腹膜炎等邻近器官的炎症经过直接蔓延也可致盆腔炎。以大肠埃希菌

29、为主。5.生殖道感染 不洁性生活史、性传播疾病引起阴道炎、宫颈炎,上行引起盆腔炎,主要病原菌是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6.性活动 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等与急性盆腔炎有关。7.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二)临床表现1.症状(1)起病时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活动后加重,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2)腹膜炎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3)月经期发病可使经量增多、经期延长。(4)膀胱刺激症状如尿痛、尿急、尿频、排尿困难;直肠刺激症状如腹泻、里急后重、排便困难。2.体征典型体征呈急性病容,体温升高,腹膜刺激征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妇科检查:阴道黏膜充血,脓性分泌物自宫颈口外流。宫颈举痛,宫体略大、压痛、活动受限,输卵管增粗并有压痛,如为输卵管卵巢囊肿可触及包块。 (三)治疗原则1.支持疗法 卧床休息,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2.抗生素治疗 是急性盆腔炎主要的治疗手段。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细菌敏感抗生素。抗生素应用要求达到足量,联合用药。3.手术治疗 对药物治疗无效,病人中毒症状加重者可手术治疗以免脓肿破裂,对于可疑脓肿破裂者需立即行剖腹探查。4.中药治疗 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四)护理措施1.体温过高应给予物理降温。2.病人需卧床休息,取半卧位,有利于脓液积聚于直肠子宫陷凹而使炎症吸收或局限。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