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政治学案:文化生活知识点归纳饶平田家炳实验中学 林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框 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文化现象丰富多彩。2、文化是什么(1)文化是相对于 、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 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2)文化是 特有的现象,是由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成为文化。(文化的特征)(3)每个人所具有的 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
2、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4)人们的 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通过 ,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得到传承和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这一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4、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
3、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乏,精神上也不能空虚,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框 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具体化)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是基础,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 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文化
4、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在: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化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修改过)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
5、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物质力量是基础,但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等精神力量也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十分看重文化的巨大作用,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
6、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框 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交往方式中的文化影响,有的取决于价值观念,也有的源于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表现在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和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等方面。(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知识素养、不同的价值观念,都会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
7、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的过程中,在一定知识、观念、情感和习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体现各种文化影响的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思维方式与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关系)3、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 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文化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的启示、精神的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
8、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2 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持久的。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第二框 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人成长的关系(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
9、、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由此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3)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
10、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探究:聚焦文化竞争力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是一种综合的力量,其中科技与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无论就提高经济实力、国防实力还是增强民族凝聚力而言,教育在现代建设都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的作用。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作为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日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三明素有文明城市之称,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三明加强文明城市建设,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
11、性与文化传播1、多样性的表现:(1)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种文化的多样性,是通过民族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的,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伦理、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方面。(2)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遗产分为三类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
12、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原因),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尊重文化多样性(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
13、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3)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文化传播的途径(注意和手段的区别)商人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作用(1)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
14、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历史上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传播,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而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树立的态度: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华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1、传统文化的表现
15、、特点、影响。(1)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表现:传统习俗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建筑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思想的继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2)传统文化的特点 (要求具体理解)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另外,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3)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
16、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的态度(1)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死背) 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3、继承和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
17、因素(1)社会制度的更替。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2)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重要因素)(3)思想运动。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4)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18、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社会制度是根本性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他是文化自身的内部的因素。)第五课 文化创新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为什么?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新的文化形态的诞生。旧的文化形态的消亡、先进
19、文化的发展,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2、文化创新的意义(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实现文化创新,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创建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更好地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
20、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不断繁荣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之路,必然是不断前行的文化创新之旅。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3)今天,我们生活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3、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如何创新?)(1)文化创新的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什么?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
21、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与融合。(为什么?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可以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可以“取长补短”;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能够突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外、创新过程中,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方向: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把握
22、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既要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克服 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今天,我们必须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1)古老中华文化的历程。(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3)为什么中华文化源
23、远流长?汉字传载、史书典籍存传。一个重要原因.(4)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近代,由于受中国封建统治的没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的影响中华文化出现衰微的过程。今天,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博大精深:(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内容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既包括教育、历史、哲学、道德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文学艺术以其辉煌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鲜明而独特的风格(特点),世界文学艺
24、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_ 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中华文化的区域特色)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所特有的包
25、容性。3、中华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也是关系)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中华文化的力量: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
26、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新补充)思考1:怎样才能创造中文化的新辉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的指引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培养创新精神,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思考2: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很重要)1、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27、、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要结合教材P72_74页实例,准确理解,并知道他们相辅相成地围绕核心)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作用: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体现为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锐气不减,千锤百炼而意志更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精神永不泯灭。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无论什么时期,爱国主义都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
28、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2、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书P.7677)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
29、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3、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途径)(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把弘扬民族精神贯穿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去,增强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归属感。(2)要发挥 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包括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4)要
30、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吸收各国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和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4、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
31、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推进当代文化建设、创新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1、文化市场与传媒的商业化的影响(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1)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原因:文化生产产业化、传媒的商业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2)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
32、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易于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但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有些文化产品迎合低俗趣味;有些媒体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炒作“新闻”。(3)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活动,但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都是先进的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