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696.50KB ,
资源ID:59449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449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高考地理卷解析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高考地理卷解析版.docx

1、江苏高考地理卷解析版2015江苏卷1、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1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1-2题。1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A文化底蕴深厚B商业繁荣发达C人口高度集聚D水陆交通便利2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A行政功能为主B军事功能为主C文化功能为主D经济功能为主1.D2.A【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东京城(今开封市)有联通黄河和淮河的汴河经过,地处平原,水陆交通便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故答案选D。2.东京是南北朝和北宋时期的

2、都城,因而其城市功能主要以行政功能为主,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城市的职能。【名师点睛】本题组运用图片结合文字叙述给出材料,分析城市形成的区位条件和城市职能,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如果是具有一定历史知识则对分析判断该题有很大的帮助。第一小题易错点是学生不能区分促进城市形成的条件和发展条件,而错选;第二题易错点是把开封当前的职能当作正确选项。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2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A2月18日12时B.2月18日20

3、时C2月19日4时D.2月19日12时4春节假期期间A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B南京昼夜长短变仳幅度增大C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D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3.A4.D【解析】试题分析:3、长城站位于60W附近,属于西四区,比北京时间(东八区)2015年2月19日零点晚12个小时,因而该程师傅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故答案选A。4、春季期间属于2月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看日出南京太阳从东南升起,答案A错误;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减小,答案B错误;长城站南半球白昼变短,日落时间提前,答案C错误;长城站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减小(太阳直射点向北、远离南极),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

4、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一小题考查地球自转造成的时间差异、区时的计算;第二小题考查影地球公转引起的日出方位、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名师点睛】本题组结合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南极科考”和“春节微信抢红包”设置背景条件,分析因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第一小题主要考查区时计算,易错点是长城站的时区判断不准确;第二小题涉及现象较多,学生在分析时应该静心逐项判断,此时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以此确定日出方位,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图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的原因是A沿经线方向发育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5、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6下列地理现象成因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的是A巴西高原煤炭资源丰富B南美大陆地表径流主要流人大西洋C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D巴西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5.C6.B【解析】试题分析:6、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因而安第斯山脉南北狭长,故答案选C。7、巴西高原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将原始森林埋藏在地下所形成;南美大陆西部沿海形成大渔场是秘鲁寒流作用形成的;巴西东南部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与东南信风、巴西暖流、及巴西高原地形抬升气流相比,以上三项与安第斯山脉形成都没有必然联系,南美大陆地表径流由于安第斯山脉

6、位于大陆西岸,东侧陆地面积广阔,致使发育的大河由西向东流入大西洋,西侧陆地面积狭小,河流短小,所以说南美大陆主要流入大西洋与安第斯山脉密切相关,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以南美洲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地壳运动的知识、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知识,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名师点睛】本题组第一小题考查地壳运动的知识,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是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形成的,学生做错,可能会选沿火山地震带发育和沿海路作用边界发育,因为安第斯山脉距离海洋近,与火山地震带重合,但这两个不是安第斯山脉的成因;第二小题考查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高大山脉往往形成分水岭,影响河

7、流流向,而煤炭资源的形成、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沿海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均与安第斯山脉无关。图4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7-8题。7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白然景观是A针叶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一常绿硬叶林一热带雨林C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一热带雨林D针阔混交林一落叶阔叶林一常绿阔叶林8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A安全防御B节约耕地C防雨保温D就地取材7.C8.A【解析】试题分析:7、从图中可以看出客家人南迁路线北起华北平原,南至雷州半岛,由暖温带到热带,气候类型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所以沿客家人南迁路

8、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故答案选C。8、从图中客家人的土楼结构看,进出只有一套通道,四周高墙林立,并且屋顶有宽檐,围墙上有瞭望、射击口,其目的就是安全防御,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历史时期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为背景材料,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一小题关键是结合沿途地理事物判断准迁移路线经过的地区,沿途的温度带;第二小题分析土楼独特房屋形态的主要原因,应从房屋结构着手,并结合历史时期,部落、聚落间为争夺粮食、资源等战争不断的现象。图5为2015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

9、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日,下列地区可能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B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D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江苏天气变化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9.B10.B【解析】试题分析:9、从该气压形势图看,该日,江苏大部分地区处于冷锋前方,暖气团控制一侧,未曾遭受冻害,故A错;重庆处于冷锋锋线附近,伴随阴雨天气,降雨可能会诱发泥石流,B正确;青海大部分地区受高气压控制,天气晴朗,C错;此时处于冬季,海洋上不会形成强热带气旋,所以浙江沿海不会受台风袭击,D错。故选B。10、图中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气温大幅下降,锋线附近为低压槽,锋线两侧

10、气压较高,因此气压先降低后受高,与江苏天气变化相符的是B。故选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运用图示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名师点睛】本题组以较新的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为切入点,考查天气系统。第一小题主要观察气压形势图,看准每个区域位置所对应的天气系统,结合所学常见天气系统特征,不难得出正确答案;第二小题要熟悉冷锋系统带来的天气变化:气温下降、气压先降后升。新疆牧民季节性地转场在冬、夏牧场之间。图6为新疆某地冬、夏牧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图中四条转场线路最合理的是ABCD12牧民转场主要受A草场垂直分布影响B山前绿洲规模影响C草场水平分布影响D聚落分布的影响11.C12.

11、A【解析】试题分析:11、从图中等高线不可以看出只有全线等高线比较稀疏,山坡坡度较为平缓,适宜牲畜爬坡迁移,而、都有部分路段坡度较陡,不利于牲畜迁徙,故答案选C。12、牧民转场主要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夏季山上牧场草类茂盛,饲料丰富,气候温和,冬季山水草类枯死,气温很低,不利于牲畜越冬,冬季山下气温相对较高,有利于牲畜越冬,故选A。【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新疆牧民季节性的转场为切入点,运用图示给出的具体材料,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检测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调动

12、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题具体考查等高线地图判读,关键在于比较等高线的疏密,判读坡度的陡缓,比较转场路线沿途的难以程度;第二小题要结合等高线得出冬、夏牧场的高低差异,得出是受草场垂直分布影响,学生如果忽略等高线容易错选为C。2015年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年。图7为“一带一路”主要线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西部沿海地区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B东部城市化进程快,西部城市化水平高C东部产业结构层次高,西部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D东部农业机械化程度高,西部农牧业发达14某年6月至

13、8月,一艘邮轮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福州m发,经孟买到威尼斯,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的描述可信的是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C经红海时,可见沿岸大片森林D经地中海时,遭遇连日狂风暴雨13.B14.B【解析】试题分析:13.从图中可以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地跨亚欧两洲,东部、西部人口都稠密,中部地广人稀,答案A错;东部主要是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当前城市化进程快,西部主要是欧洲,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答案为B正确;东部产业结构层次低,多资源密集型产业,西部产业结构层次高,经济发达,答案C错误;东部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西部属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以第二

14、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比重小,答案D错误,故答案选B。14.游轮航行时间是6月至8月,阴雨连绵的梅雨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故答案A错;此时阿拉伯海盛行西南风,洋流自西向东流动,所以多逆风逆水,答案B正确,红海两岸绝大部分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不可能看见大片森林,答案C错误,此时地中海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干燥,答案D错误,故答案为B。【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热点“一带一路”为切入点,以亚欧大陆和周边地区为背景材料,具体考查“一带一路”自然地理环境的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小题具体考查“一带”(

15、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关键是对已学知识的调动和运用,沿线东、中、西三个区域人类活动有较大的差异;第二小题考查”一路”(“21世纪海水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具体沿线气候特征。解答该题时应注意轮船航行的时间段6月至8月,再去判断各地气候特征。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图8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它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湿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16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

16、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15.D16.C【解析】试题分析:15.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受西南季风影响显著,热量相对丰富,带来丰沛的降水,水热条件好,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而其他地区不易受到西南季风的影响,故答案为D。16.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河谷和平地冻土发育,排水不畅,涝渍现象严重,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地下水顺地势向下流,不易出现涝渍现象,所以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故答案为C。【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具体涉及到地

17、形、气候、水文要素对植被的影响,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名师点睛】本题组首先给出新概念“林线”,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林线”要结合以学知识不难理解,本质就是海拔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山麓温度越高,林线越高,山麓温度越低,林线越低,山麓温度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海洋沿岸洋流等的影响。第一小题甲地与青藏高原相比,二者纬度相差不大,不受洋流影响,应该是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水文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审题关键是看准乙地东北地区北部,纬度较高,地表有季节性冻土,影响土壤水分状况,继而影响地表植被。图9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10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

18、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读图回答17-18题。17图9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A山谷B山脊C冲积扇D盆地18图10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A减少了1800平方米B增加了1800平方米C增加了2700平方米D减少了2700平方米17.A18.D【解析】试题分析:17.根据成像原理,地势较低山谷光线较暗,地势较高的山脊处光线明亮,图中甲点光线较暗应为山谷,故答案为A。18.根据图中数据冰川区域“2”2009年比1973年共减少了3个方格,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平方米,所以减少的总面积为2700平方米,故答案为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具体考查了遥感影像图的判断和相

19、关计算。【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某地两年的遥感影像和数据资料为切入点,简单考查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第一小题考查遥感影像的判读,图片判断关键是地表起伏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特征差异;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有关地理信息技术的计算。该题计算只要比较两个年份“1”和“2”的变化数量,在乘以每个方格代表的面积即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已经影响到多个国家。据此回答19-20题。19.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A加

20、拿大B马来西亚C墨西哥D阿根廷20上述国家受影响海域,夏季表层海水等温线与下列示意图相符的是19.AC20.CD【解析】试题分析:19、2011年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核泄漏物质随北大西洋暖流向东扩散,来到北美洲沿岸主要影响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故答案选AC。20、加拿大西海岸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等温线向北凸出,对应选项C。墨西哥西海岸纬度较低,水温较高,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等温线向南凸出,对应选项D。故答案选C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本题组以2011奶牛日本大地震导致的核泄漏话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分析洋流对海洋

21、环境污染的影响,洋流经过地区水温分布特征。第一小题具体考查洋流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解决此题关键记住洋流的分布规律和流向;第二小题具体考查洋流流经地区水温分布特征,解答该题两个关键点:一是洋流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水温高低,二是洋流的性质,决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图11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2122题。21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A骑单车m行B经营手T业作坊C去速食店就餐D建大型游乐场22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

22、变化是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21.AB22.BD【解析】试题分析:21.根据材抖提供的信息“国际慢城”是种具有独特地方感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可以看出骑单车出行和经营手工业作坊符合“国际慢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不符合“国际慢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故答案选AB。22,阅读对比两幅图很容易看出,大山村后期还发展了旅游业,产业结构由“慢城”前的传统种植业,较单的农作物水稻、油菜、小麦到“慢城”后的种植业与服务

23、业相结合,茶园、油菜、菜地、苗圃、果园等多种经济作物,故答案BD。【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晴】本题组以当前以宜居城镇模式“国际慢城”话题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题认真阅读材料即可得出,“去速食店就餐和建大型游乐场” 不符合“国际慢城”的生产、生活方式;第二小题仔细读图对比可以得出“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图12为2011年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布格局图。读图回答23-24题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区人口稠密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B区内部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

24、C区具有耕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多的优势DV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为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位于AI区B区C区DV区23.BD24.BC【解析】试题分析:23、读图结合各区域经济发展、人口分布特点等可知,II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的生产能力强是其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答案A错误;III区东北地区机械化水平高,南方亚热带水稻种植区机械化水平低,不同省区间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大,答案B正确;IV区主要包括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海南省,其中河北、河南和安徽土地历史悠久,耕地后备资源不足,陕西省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崎岖,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海南省以山

25、地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也少,答案C错误;V区包括我国地形崎岖的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条件差是限制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答案D正确。故选BD。24、在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中,可定位粮食生产型农业区的省份主要人少地多的东北三省,耕地面积广大的华北地区和江淮地区,以及亚热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这些省区主要位于III区和IV区,故答案选BC。【考点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时涉及到农业产业发展变化、农业区位。【名师点睛】本题组以2011奶牛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类型分析格局为切入点,图片形式给出材料,考查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理解。本题要求学生准确读图,第一小

26、题还要求学生在准确读图的基础上,抓住同一区域的共同区位特征;第二小题则要求学生寻找满足当前粮食需求的农业区域:一个是该地的粮食商品粮要高,或者是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粮食生产能力强。图13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图14为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读图回答25-26题。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美、日、德三国人均GDP变化率均低于人均碳排放变化率B美、日、德三国人均GDP与人均碳排放同步增长C美、日、德三国单位GDP碳排放最大的是美国D1971-2008年单位GDP碳排放下降量最大的是中国26.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的是

27、A控制人口数量B加快发展新能源C加强科技创新D缩减生产规模25.CD26.BC【解析】试题分析:25、两图分别是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人均排放与人均GDP变化率和1971、2008年世界及部分国家单位GDP碳排放图,读图可以看出美、日、德三国单位GDP排放量最大的是美国,中国是19712006年单位GDP碳排放量下降量最大的国家,故选CD。26、加强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新能源不排放碳,所以加快发展新能源能有效降低单位GDP碳排放,而缩减生产规模和控制人口数量可以有效减少排放总量,不能减少单位GDP碳排放,故答案选BC。【考点

28、定位】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涉及到可持续发展之路。【名师点睛】本题组以热点话题“低碳排放”为切入点,考查可持续发展之路,考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本题涉及的要素较多,两个年份、两种现象、四个要素、还要搞清楚每个要素所能反映的地理事项特征及变化规律,做到这一点,两小题选对不难。二、综合题:本大题分必做题(第27题一第29题)和选做题(第30题),共计60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即将修建的“中巴铁路”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图15为中巴铁路”规划线路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图16为喀什和瓜达尔气候资料图。(1

29、)瓜达尔港最主要的区位优势是。(分)(2)喀什和瓜达尔两地气候的不同点是:、喀什终年干燥少雨的原因是:、。(4分)(3)中巴铁路建设难度较大的主要白然原因是、。(3分)(4)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2分)(5)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繁华的古代城市不断受到沙漠的蚕食。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绿洲地区发展的启示是。(3分)【答案】27(14分)(1)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和世界主要石油产地)(2)喀什冬冷夏热,瓜达尔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倔多,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深居内陆地形闭塞(3)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部分路段气候高寒,冻土广布部分路段沿线沙漠广布(任答3点)(4)雨水冰川融水(5)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控制人口数量调整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任答3点)【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瓜达尔港邻近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邻近世界主要石油产地,南边濒临阿拉伯海,邻近印度洋主航线,区位优势明显.(2)分析喀什和瓜达尔港的气候资料可以看出,喀什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而瓜达尔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喀什夏季降水偏多,而瓜达尔冬季降水偏多;喀什降水偏少主要是因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周围被高山高原环抱,地形闭塞,湿润的水汽无法到达.(3)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