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根本上讲,社会福利思想是思想家们依据一定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福利的制度、政策和问题的根本观点,因此,社会福利思想总是围绕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社会理想谁更有价值或者说应该以哪一个为出发点来阐述自己的福利观。(2)与社会变迁和重大社会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各种社会福利思想都是一定的社会阶级和阶层利益的表达,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福利需要,并引起人们的福利观的变化。(3)对现实福利制度的批判和反思。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从总体上说是一种批判性的思想,它总是从批判性社会理想出发,反对现实福利制度和政策的不合理性,并把纠正它们的偏差当作自己的责任,由此形成了
2、形形色色的社会福利思想。(4)阐述自由与平等的价值观和社会理想。无论是持自由主义观点的思想家,还是主张福利集体主义的福利学家,他们的思想和理论总是围绕着人的平等和自由的实现,表达自己对社会福利的看法。第一章: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如何分析现代社会福利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1)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失业问题,贫困问题,童工和女工问题,工厂工作条件问题(2)18、19世纪的阶级与阶级斗争:随着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工人阶级不断的斗争,迫使欧洲各国的资本家和政府认识到在经济上提高工人阶级经济及福利待遇以及在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的重要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3、,欧洲各国政府不断扩大社会民主,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福利立法,对当代世界社会福利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亚当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1)以自由竞争实现社会福利,反对国家和政府干预市场斯密主张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提出了反对任何国家干预经济自由的理论。守夜人式的政府,除了必要的干预,国家应该将自己的作用降到最低。政府职能主要有三个:a.保护国家不受外敌的侵犯;b.通过严格公正的司法制度保护公民权利;c.举办对私营企业无利可图的公共福利事业(2)强调整体幸福斯密认为,整体幸福是宇宙秩序的第一要求,整体幸福更能体现仁慈的美德。(3)主张社会有责任关心劳动者的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在解决
4、贫困的途径上,斯密虽然反对济贫,但他强调社会有责任为穷人提供公共工作和良好的公共教育,包括发展具有工作机会的商业经济等手段,确保穷人能够参与市场竞争,改善自身状况。他还强调通过税收来平衡社会不同阶层消费,主张对华丽的车辆和马车收缴更高的通行税,使富人为贫民的救济作出贡献。(4)实行最低工资以保护劳动者斯密认为,需要靠劳动过活的人的最低工资至少需足够维持其基本生活,对于夫妇而言,在大多数场合,工资稍稍超过维持他俩自身生活所需的费用,否则劳动者就不能维持再生产与赡养家室。(5)重视普通人民的基础教育斯密主张:在文明的商业社会,普通人民的教育,恐怕比有身份,有财产的人的教育,更需要国家注意。社会福利
5、措施:(1)制定最低工资率,保证工人自己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从而保证劳动力的供应能持续;(2)根据国民财富的增长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调整工资率,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提高工人的工资,使劳动者能分享到经济繁荣的成果。功利和功利主义的概念:(1)功利:指任何客体的一种性质:它倾向于给利益有关者带来实惠、好处、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有关者遭受损失、痛苦、祸患或不幸。任何行动中导向幸福的趋向性我们称之为功利。(2)功利主义:功利主义认为人应该做出能“达到最大善”的行为,所谓最大善的计算则必须依靠此行为所涉及的每个个体之苦乐感觉的总和,其中每个个体都被视为具相同份量,且快乐与痛苦是能够换算的,
6、痛苦仅是“负的快乐”。不同于一般的伦理学说,功利主义不考虑一个人行为的动机与手段,仅考虑一个行为的结果对最大快乐值的影响。能增加最大快乐值的即是善;反之即为恶。功利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的内容:一:边沁的功利主义:(一)功利主义原则:边沁认为人所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快乐,所谓最大程度的快乐是指超过痛苦的事态;凡是最大程度的使快乐超过痛苦的事态,就是最善和最幸福的事态;而能够减轻痛苦,增加快乐的事态,在道德上是最善的,在法律上就是人的权利,而在政治上就是进步和优势的。功利主义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社会思想。而功利原则就是判断一种事态是否合于功利,一种行为和一项政策是否正当,根本的标准就是他们是否增加了个人或
7、是社会的幸福,并且这种增加幸福的趋势大于引起人们痛苦的趋势。(二)最大幸福原理:边沁提出了计算乐与苦的方法,试图以量化的方式为人们追求幸福的行为提供指导。他认为社会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的集合,因而每个人的利益实现就是社会利益的实现,而个人幸福的总和就等于社会的最大福利,而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正确与错误的衡量标准。(三)立法改革思想:公益是立法的基础,趋乐避苦既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也是立法的原则,而立法的目的是增进最大多数人的幸福。二:穆勒的功利主义福利思想:(一)穆勒对功利主义的贡献:他和边沁都认为,人应该争取最大多数人最大的幸福,但边沁以自利为基础来肯定这一点,而他则把这建立在人类的社会感情
8、,即与其同胞和睦相处的愿望上。他没有局限在狭隘的经济自由主义立场上,而是从更广泛的思想自由、政治自由和经济自由等方面论述个人自由,强调人的个性自由、独立的发展,并且认为,只有个性的充分发展,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才更有价值。为此,穆勒主张要通过法律来调节人与人的利益关系,也要通过教育和舆论来培养人的良好品格,从而使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相一致。(二)政府的性质与职能:性质:(1)政府应该是人们经过深思熟虑建立起来的;(2)政府的好坏要看它是否是社会利益的总和,是否在社会福利方面做出贡献,是否促进社会道德品质的改善等方面有所作为;(3)一个好政府应该是按代议制方式组织起来的,政府的最高权力或主权不是属于
9、政府自己,而是社会整体或社会集体;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福利问题的分析: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必须服从政治问题的解决在马克思看来,社会福利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政治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只有通过彻底的社会改革,而不是社会政策的局部调整或通过再分配的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福利问题。他反对任何针对现实社会问题而采取的福利措施,因为社会福利制度被看作实现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服务于资本主义不合理的经济关系。从马克思对待社会福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基本上是以政治批判的方式讨论社会福利问题,把一切关于社会福利的社会福利的政策和措施归结为资产阶级用以维护和改良其统治的工具。因此,马克思没有直接地研究社会福利问题,而是
10、把这个问题当作他们整个社会理论的某个部分,即认为如果不从根本上消除贫穷和罪恶的经济政治根源,对穷人的福利救助只是使资本主义得以延续的有效措施。马克思主义社会福利观的方法论意义马克思社会福利的真正方法论意义在于,它创立了一种理解社会福利的社会历史理论,一种对处境最不幸阶级和人群的道德关怀和对社会制度的不合理性进行批判结合起来的哲学。他赋予了社会福利以批判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贫穷,以及其他种种的不合理现象,并从更高价值观的意义来阐明社会福利的内涵的可能性。第二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社会福利思想德国历史学派及其社会福利主张以社会政策为导向的社会福利主张1、历史学派的社会福利主张是通过
11、社会政策的方法安抚劳动阶级的方案,而不是创造,消灭阶级对立实现社会平等和自由,的条件。主张德国应该选择一条以新教伦理为原则,以公共福利和社会公正为正方向的发展道路。国家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来推进社会福利。2、他们的主旨就是在不根本推翻资本主义体制的基础上,吸收社会主义的一部分理想,保护劳动者的正当利益,以国家立法和行政管理的手段来缓解工人阶级的贫困。3、瓦格纳进一步明确提出应该把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提倡国家社会主义4、对于工资除了考虑供求关系的作用外,还应该考虑工会的要求,考虑运用工厂法和其他社会制度来影响工资。5、征税应该取自财产而不应取自劳动。费边社的社会福利主张A、贫困发生结构观:
12、贫困是一种非个人的社会现象,一个社会应该通过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整体改革,从而铲除贫困根源。B、集体主义福利观:费边主义肯定国家和政府的作用,并认为国家应该要负担起责任,使社会的不公平降到最低,主张建立福利制度,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发挥人类的互助美德,让人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因此,费边主义又称为费边集体主义。C、强调全面性的福利制度:费边主义者认为社会和谐与进步依赖福利的实施,而且国家必须做到极大化的福利措施,政府的责任不仅要用一些选择性的社会福利,而且要用普遍性的福利制度。费边社对英国社会福利与政策的影响(1)以宣传改良思想影响社会(2)对英国各政党实施“渗透”策略(3)推动英国社会
13、会福利的实施在20世纪初,费边社会主义者与新自由主义者共同推进社会变革。1908年的老年津贴法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1909年的住宅及城市法规定了扫除贫民窟,向个人家庭提供廉价住房一战期间,政府作出了“要有适合英雄的住房”的许诺30年代大萧条时期成立了“失业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边际革命:19世纪70年代边际效用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经济学中爆发了一场全面革命的标志,这场革命被称为边际革命。这场革命使经济学从古典经济学强调生产,供给和成本转向现代经济学关注的消费,需求和效用。边际效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是人对商品效用的一个主观的心理评价;效用是随着人们对某种商品消费的增加而不断递减
14、的;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物品满足人的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的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是递减的。新古典经济学家的社会福利观的主要内容:(1)财富分配中的福利问题杰文斯:劳动供给理论 杰文斯把劳动定义为痛苦的努力过程,工人是否提供劳动取决于三个因素:劳动的净痛苦、劳动量和获得的效用量。当工作的净痛苦大于实际工资所产生的效用程度时,工人将停止生产,因此,杰文斯认为只有在计件工资制下才可以使工人的收入极大化和主观牺牲最小化。马歇尔认为在垄断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政府实施比由私人企业实施垄断能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福
15、利(2)消费者剩余与社会福利增量:政府公共供给的重要性消费者剩余的概念在竞争条件不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下,如果由政府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来提供产品则可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消费者会增多,消费者剩余增加,这样虽然利润会减少,但是减少的利润总量会小于消费者剩余的增加的总量,结果由于更多的增加消费者的利益而增加了整个社会的福利。(3)政府的福利责任政府的税收或补贴与社会福利:政府要将税收用于提供公共物品比给予某个成本递增的行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大的福利。对于成本递减的行业,通过补贴降低价格将会增加社会福利。政府所有或经营垄断行业与社会福利的关系:政府提供公共物品能够通过增加消费者剩余增加社会福利。总结:
16、新古典经济学的社会福利观,就是在古典经济学反对政府干预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分析工具,论证了这类行业由政府所有或经营,或者说由政府承担一些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责将能够增进社会福利。第三章:福利经济学及其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福利和效用的基本内涵在经济学中,“福利”意指个人或群体的利益所得,它包括收入获得和心理满足两方面给消费者带来的种种好处。“社会福利”是在一个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公众在社会利益分配方面达成的社会选择所实现的结果,它代表着一种集体或群体利益。效用是指消费者在心理方面获得的满足,它被经济学家用来说明商品的价值或消费者获得的满足水平。(效用经常和消费者偏好概念联系)福利经济
17、学通过“福利”和“效用”两个概念,试图解释并说明个人动机和社会选择之间可能实现的利益均衡。效用的内涵和测量经济学领域,效用是消费行为理论基本概念,从本质上讲,效用是一种人对自我感觉的主观认识和评价。效用的基本内涵是指人从物品中获得的一种心理满足,满足程度越高,效用就越大。萨缪尔逊的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幸福与效用是成正比的,而同欲望成反比)几种不同的效用理论(1)基数效用理论,效用是客观的、可以进行计量并加总的概念。效用的大小可以按照一定的赋值来比较。即,个人消费不同物品(或服务)得到的心理满足都可以用标准化的效用单位来进行加总。(2)序数效用理论,效用本身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根本不存
18、在客观标准。序数效用理论是一种基数效用理论得到更广泛认同与应用的分析方法,已经被大多数新福利经济学家们所接受。由于序数派效用理论无法比较不同人之间的效用或心理满足,存在此缺陷。新旧福利经济学的异同(1)相同点:目标都是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福利最大化 (2)不同点:基本价值观不同旧福利经济学:强调国民收入分配的均等,强调国家干预。新福利经济学: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提高社会福利,强调个人自由。旧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代表人物:阿瑟西塞尔疪古疪古的福利经济学思想:1、对福利的分类,庇古认为福利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一类是“经济福利”,另一类是“社会福利”2、庇古认为个人福利是可以计量的,主张效
19、用基数论 3、将经济福利与国民收入等同起来,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大,经济福利也就越大 4、坚持正义原则,强调收入均等化,国民收入分配越是均等化,经济福利就越大 5、主张最适度的配置生产资源,当私人边际净产值等于社会边际净产值时,社会资源会达到最优配置状态,经济福利最大,国民收入最大。新福利经济学的社会福利思想:帕累托理论渊源:帕累托最优序数效用论效用可以用第一、第二、第三这样的表示水平高低的序数词来衡量。 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a.卡尔多、希克斯等为代表的补偿原则社会福利标准b.柏格森、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社会福利函数理论阶段c.阿罗为代表的社会选择理论阶段福利经济学对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的影
20、响第一、福利经济学对政府公共政策的决策,尤其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制度安排有明显的影响;第二、福利经济学对民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相关研究拓宽了人们对社会福利的认识第三、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政府和学界对公平和效率关系的深入认识;第四、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人们更日益重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质量与公平问题,认识到不同经济政策中存在的伦理难题。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的影响(1)通过社会计划在不同人群的利益之间实现均衡对政府而言,在制订社会政策的过程中,对公众意愿与社会需要的考虑往往需要在个体与群体之间达成平衡。(2)政策推行过程中采用投票的方式来实现公平在公共选择的过程中,选民代表着不同目标的利益,他们也以
21、不同方式影响着政策的最终结果。公共选择的规模及其效益是否按照既定的方式得以实现,要取决于选民的构成与投票方式。(3)对集体决策进行必要的评估福利经济学对公共选择理论发展的另一重要影响,是在社会福利领域的集体决策议题上,人们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度来对待这一决策方式。福利经济学对福利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1)对社会政策理念的影响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对人们重新认识国家在社会福利资源分配与传递中的作用,以及重新认识福利国家与社会正义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一个国家来说,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伦理与道德问题。(2)对社会福利服务提供效率的认识福利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福利
22、服务效率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对非国有部门,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在提供社会福利服务方面的效率与创新。(3)对社会保障政策与实践的启发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对社会保险制度在各国的发展与实践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其中核心的问题是制度安排中的个人自由与政府承担责任所带来的风险。另外在退休金制度,贫困救助,健康照顾与住房政策等方面,福利经济学的发展也对这些领域产生了影响,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政府更加强调资源的利用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在通过上述政策的安排来实现必要的社会公平。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与实践的影响(1)对当代福利道德观念的影响当代新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人们对权力和国家经济与社会政策之间内在
23、关联的认识。在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的过程中,社会福利不仅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保护,而且还是一种促进个人能力提升和社会整合的重要力量。(2)对当代社会福利实践的影响福利经济学对当代福利实践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福利资源的配置不再仅仅是国家的活动,个人还可以从就业市场、私营福利资源、非政府组织等方面获得,因此,福利多元主义不仅成为一种有关发展福利的理念,也成为一个政策实施的具体纲领。2、福利服务的提供也不再仅仅是国家的行为,多元化的服务提供者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3、在促进宏观与微观效率时也尽量保护就业者动机的前提下,国家应创造一个积极的维护公民生活水准的制度,包括通过税收的收入垂
24、直分配政策、为贫困者提供救助的政策和其他特定的社会政策,从而实现在垂直和水平两个层面的公平。第四章:凯恩斯主义与福利国家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凯恩斯对社会福利思想的贡献,不是通过其对社会福利问题的直接关注与论述,而是通过其经济理论影响了社会福利思想。其社会福利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对自由、平等的看法凯恩斯相信只有在市场机制调节之下,才能达到维护自由的目标,但是他又不是那么相信完全的个人自由跟市场机能,并认为政府有时候还是要出来来干涉调节,才能确保人类的自由。2、充分就业的概念 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
25、的常态,非充分就业才是社会经济的通常状况。现实的经济生活之所以经常处于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因此,扩大社会有效需求就成为凯恩斯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内容,最重要的是必须放弃自由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行政府干预。凯恩斯认为, 失业问题是整个福利措施的重心。3、国家干预的主张凯恩斯始终认为,经济危机和摩擦性失业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由此,凯恩斯提出了反危机政策是:一方面,设法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设法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另一方面,设法提高消费倾向以扩大消费。凯恩斯主义虽然强调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但这种干预是有一定条件的,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出现问题时,国家干预才介入其中。根据
26、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凯恩斯在分析了爆发的实质后,提出了自己的标志性主张国家干预主张。内容:(1)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张最重要的是赤字财政政策(2)其次是帮助人们积累财富或者是减少失业问题。(3)最后,利用租税政策,以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解决整个社会消费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义对社会福利思想(福利国家)的影响一.对纠正放任自由主义的缺陷的影响与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相比,在分析的理论根据、立足点、政策主张上凯恩斯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使得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几乎无立足之地,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宏观干预政策在实践上也证明了凯恩斯理论的合理之处。二.对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凯恩斯主
27、义的政府干预主张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克服市场缺陷,对付经济危机,解决充分就业问题,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理论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普遍建立和发展,特别是西欧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干预政策直接推动的结果。三.对西方福利国家的积极影响 凯恩斯主义提出之后,很快就扩展到欧美各国,成为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官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调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为战后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有利的环境,这种制度在资本主义世界迅速建立起来并不断扩大。随着1948年英国为首的国家率先建立”福利国家“,大多数西欧国家都建立了从”摇篮到坟
28、墓“的发达的社会福利制度。四.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1969年起,美国跟西欧国家同时经历了”停滞性通货膨胀“,凯恩斯主张的控制性通货膨胀以促进就业的主张开始失效,不仅没办法刺激经济成长,连通货膨胀都没办法控制。与此同时,实行”福利国家“制度的西欧各国,开始面临极大的挑战,不断上升的社会保障开支远远超出了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速度,超过了政府财政所能承受的界限,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国家面临着经济,财政金融,政治以及社会等多重危机,凯恩斯主义弊端日益显现。第五章: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理论福利国家的概念: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制度,它强调国家应该承担满足国民基本的教育、健康照顾、经济和社会安全需求。福利国
29、家超越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的范围而成为一种国家制度。实施社会保障的三种方法:社会保险 国民补助 自愿保险(一)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一种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所有人都有义务根据国民保险方案缴纳费用。贝弗里奇提出了社会保险的六个基本原则(社会保险基本原则)1.保险给付一律平等的原则。2.缴纳保险费一律平等的原则。3.统一管理的原则。4.保险给付要符合受益人基本需求的原则 。5.社会保险的全面性原则。6.社会保险的分类原则 。依据需求来分类,而不是依据社会阶层 (二)国民补助是社会福利制度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的重要补充。它针对申请者的特殊需求给予保障,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其经费。国民补助的作用在于保障那些从社会保险中不能得到赔付的国民,但是申请国民补助的国民必须接受需求和收入调查,而且要求申请人必须在行为上能够恢复赚钱能力的需求。国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