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31.68KB ,
资源ID:5956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56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六年级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六年级教案.docx

1、六年级教案第一课 形色协奏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二、教学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四、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1、音乐导入: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 1、欣赏画家作品:在

2、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 1、感受发觉: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提炼元素: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相

3、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板书:表现形式: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 1、感受色彩: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为什么? 课件出示同一画 面不同颜色的两2、赏析画作: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主观设计 (六)欣赏提升 1、老师示范:以梯田为例,先用

4、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展评拓展 1、典型展评: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5、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第二课 俯仰之间(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 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二、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

6、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 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平视、仰视、俯视。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 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1)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比

7、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2)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

8、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3)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

9、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二课 俯仰之间(2) 一、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 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二、教学重点 增强

10、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三、教学难点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四、教学程序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绘画的步骤,哪位同学能给我们再说一下绘画步骤呢?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二)、欣赏线描风景作品,同时思考如何创作。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b.注意线条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四)、评价小结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11、 2.教师总结: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第三课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透视规律和原理。 2.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进行绘画创作。 3.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基本的透视规律,正确表现物体前后遮挡的空间关系。 教学难点:能创作出体现物体前后空间感且有一定情境的画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油画棒、黑色水性笔、作业纸 2、学生准备:油画棒、黑色水性笔。 教学过程: 一、 直观感知 导入课题

12、通过一张图片引出课题,让学生初步感受基本的透视变化。请同学们先欣赏一张图片,你们发现蓝天下近处和远处的山峦各有什么不同?山脚下的小河近处的和远处的发生了那些变化? (小结):小河沿着山脚回转,越远越小,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到的一些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共同来探讨这种现象,一起学习遥远的地平线(板书:遥远的地平线) 二、观察分析 了解变化 1.通过观察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种有趣的透视规律。 小结:存在于空间中的任何物体被人的眼睛看到后,其影像都会发生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实远虚、近粗远细、近稀远密的变化。 2.说一说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你们还见到过

13、那些物体发生了这种变化? 三、 尝试练习 掌握画法 1.让学生了解位置不同,看到的视觉变化也会不一样。 2.在探究练习中让发现透视规律,并能运用透视规律来解决画面物体的前后空间关系 四、 教师示范拓展思维 1.通过欣赏让学生了解画面近大远小的排列方法。 2.教师示范让学生更加明白画面的主次关系。 五、 学生创作 注意: 1、主体物要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并且重复排列在画面中 2、情境添加简洁有趣 3、颜色要有对比,近处的鲜明,远处的灰暗第四课 壶趣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运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壶,提高其泥塑技能和立体造型能力。 2、教师使学生了解壶的历史文化及造型特点,感受中国传统壶文化的精髓。

14、教学重点:学习用盘泥条的方式制作壶。 教学难点:壶的造型和连接地方的粘合。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壶向学生展示。 二、分析结构 掌握壶形 1、课件展示多张壶的实物图片。 2、学生讨论:茶壶有哪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 3、教师归纳总结:一般壶简单分为嘴、把、盖、身筒、底,每部分可长可短、可方可圆、可曲可直、可以是规则几何形也可以是生活中的实物造型,但嘴、把、盖一般是高度位置持平的,都具备“雅”、“朴”、“简”的特点。 三、尝试体验 探讨研究 1、参观了解制壶的各种方法和各道工序。(课件展示) 2、师生合作总结制作方法和步骤: (1)压泥板,做壶底,要求平整; (2)

15、搓泥条,盘壶身,内收内盘,外开外盘; (3)围泥板,做壶嘴,身筒穿个口子; (4)制泥条,做壶把,连接需牢固; (5)捏泥块,做壶盖,大小要合适; (6)装饰整理,可粘贴泥块,可雕刻,也可糊平外表。 四、设计构思 创作表现 1、指导学生设计壶形草图,要求美观大方,比例协调,装饰简洁美观。 2、两人为一组,分工有合作制作一把茶壶。教师巡回指导。 五、观摩交流 互相评析 1、学生互评 2、教师点评 六、课后拓展 作业布置 1、倾听专家分析紫砂壶的历史、工艺、造型、材质、功能。 2、将作品上釉烧制,教师统一收藏、展览。第五课 瓶花与水果(1) 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

16、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 课前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活动(一) 一、展示部分瓶花与水果图(情境导入,带

17、学生走向大自然,闻闻大自然的气息) 1.师:老师叫你们回去找一些瓶花与水果的图及资料,有谁找到了? 生1:让我展示我找到的瓶花与水果的图给大家看。(体现学生的课前准备充分) 2.教师通过学生搜索出来的众多瓶花与水果图,让学生都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抽其中一幅出来, 铅笔淡彩画:让学生就看着的图说一下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说:非常的美。(让学生感受美,培养审美能力) 3.小结并揭示课题。 二、设疑展示作品,动手尝试。 1.师:有些同学回去有预习过,哪个同学可以说一下我们这一课书中所展示的画家有谁呢? 现在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其中的一位吧。其他的呢,相信大家在家也搜索来认识过了吧。教师简单介绍一下黄铁山画

18、家 2.欣赏黄铁山的另一幅瓶花,让学生说说色彩的特点。 3.课件展示本课书中黄铁山的瓶花水仙与冯晓阳的瓶花与水果,让学生提出自己觉得难以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让学生谈论、对比。(培养观察能力及质疑、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两幅画区别在哪呢? 接下来学生接二连三提出问题:怎样画出物体的明暗关系呢?花朵太复杂了,怎样表现?怎样调准色彩? 4.教师小结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看着画,讲解了铅笔淡彩画的作画步骤,说明注意事项,启迪学生如何一步一步来进行。然后让学生动手亲自尝试。(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自主选取临习的作品,用铅笔框取临习的那个部分。让学生说出意图,教师提出建议并作指导。 三、学生作品欣赏。教师给予

19、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不同好评。(激发创作热情) 四、通过学生的作品比较,教师小结须要注意的细节问题:物体暗皴线不宜太密,明暗转折关系随形体结构而变化,避免画成被刀割成黑白两块现象。设色基本采用平涂,避免反复涂抹使颜色灰暗,需要添深色时,色彩衔接要自然。 五、小结步骤与方法。第五课 瓶花与水果 教学目标 1.知道怎样的画叫铅笔淡彩画,并掌握其画的步骤方与法。 2.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与法,进行绘画表现。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或写生练习。 4.能敏锐地观察到物象之间的色彩差异,产生运用色彩语言表现对象的愿望。 5.感受瓶花与水果的形、色之美,领悟生活

20、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搜索瓶花与水果的图片进行欣赏并分析(可以找一些黄铁山、冯晓阳杨云龙等画家的作品),找出瓶花与水果上的色彩造型。 2、让学生掌握铅笔淡彩画的步骤方法。 3、能运用色彩的深浅变化表现物体的体积感,能把握画面基本色调进行临摹 课前准备 电脑、图片、有关资料 学习过程 活动(二) 一、欣赏相关的瓶花与水果静物画(培养审美能力) 这些静物画与杨云龙静物水彩中的水果着色有着相同的地方,都要区分明暗色调。边欣赏边让学生讨论画的表现手法及作画方法。 二、课件出示画家杨云龙的作品静物,进行知识抢答。(培养观察能力) 色彩知识 1.请仔细辨析图中哪处采用了干画法?哪处采用了湿画

21、法? 2.在原画中提取小果子放大,这个小果子用了哪几种颜色?这些颜色分别画在哪个部分? 工具使用知识 3.出示名家水彩画作品的三个局部,辨析连线,这几处用的是哪种笔?为什么这么用?(扁头笔作大面积铺色,圆头笔画浑厚的点和粗线,尖头笔画细线) 区分扁头笔和尖头笔: 三、尝试设色,动手操作(培养动手能力) 1.观察分析实物的基本色相。 2.学生掌握干、湿画法,任选一种方法尝试设色。 3.教师在每组中选出一张最好的作品,进行比较观察。 4.请四位学生上台讲述设色体会,分析水彩的干湿画法。 5.学生质疑,请优秀作者答疑,教师补充。 四、教学示范(采用课件) 1.利用两组瓶花与水果(一块衬布、一个长方形

22、花瓶、一枝郁金香和三个苹果),让学生观看教师示范的课件,说出总的色彩倾向(色调)。归纳几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注意掌握配水比例和涂薄色的基本功。 2.小结水彩画的步骤与方法:先用铅笔起稿,再着色。 六、自主表现: 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用水彩颜料写生画一组瓶花与水果。(课件出示要求) 2.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七、评价交流: 1.学生互评点:形体(要塑造,色彩运用) 2.可以选居室,说说自己的作品会挂在哪个房间好看,体现情感升华。(也可以采用教材“学习屋”的内容展开评价) 3.教师加以点评,鼓励学生课后可以深入大自然中

23、去观察花与果感受大自然的美。第六课 唱大戏(1) 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1欣赏京剧唱腔片断,播放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展示图片:包拯 提问:为什么包拯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3)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

24、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板书课题二、新授 1.脸谱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小结:脸谱就是京剧演员脸上所化的一种妆面。它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 2.脸谱的特别之处在哪? 板书:纹样、着色。 .要画好脸谱,先要了解人的脸形和五官。 老师教学生用对称的方法画五管。把纸对折,画一半,另一半就描过去。 .请你从这几个部分观察脸谱形状的适用。(脑门 眉形 眼窝 鼻窝 嘴形) A脸谱上的纹样一般画在什么部位?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少? 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学生观察脸谱,并思考问题。什么部位的纹样最多,什么部位的纹

25、样最少? B脸谱上最常用的纹样是什么形?老师放多个脸谱图案给学生比较。 (请学生上台画) 小结:祥云纹样。.脸谱着色有什么规律呢?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欣赏脸谱图案找出规律。A、为什么要把眼窝部位涂黑呢? 黑色突出了演员的眼睛。B、脸谱上最常用的色彩有哪些? 在黑、白的基色上,再添(1-2)种色,脸谱的着色种类不要太多。一般有一种为主的色调。以红色为主叫红脸,以白色为主叫白脸。.比较两张作业。7.学生讨论第六课 唱大戏 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

26、业纸。 教学过程1了解脸谱绘制方法 提问:(1)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那怎么画呢? 2介绍脸谱画法: (师示范) 先画出人物的脸形。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画出人物五官,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分块勾画出花脸各部位的图形。涂色。学习脸谱制作方法,初步了解戏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绘一幅与众不同的戏剧脸谱。3、学生作画,老师巡视4、欣赏评价第六课 唱大戏(3)教学目标 掌握画脸谱和戏剧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重点:画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从纹样和色彩这两方面来分析脸谱。 教学难点:脸谱富有戏剧的韵味和个性。 学具:线描笔,彩笔,作业纸。

27、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说说自己知道的戏剧,有什么特点?和现代人比较有什么区别? 2学生交流。3欣赏短片。注意仔细观察短片中戏剧人物服饰、装扮、动态的特点。看从短片中你能学到一些什么。4学生总结。师:好,看完了短片,大家一定又有新的收获。谁来总结戏剧人物装扮、服饰的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板书化妆的特点:强调人物特征,夸张,程式化。服饰的特点:宽松,修长,色彩艳丽。5观看戏剧,模仿表演。师:自由模仿唱腔、动作,体会戏剧中人物的亮相、身段、眼神。 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我们根据

28、剧中人物的性格、容貌、身份等特征,运用艺术夸张的手段,以不同的色彩和图形描绘脸部,来塑造忠奸、善恶、美丑等人物形象。 第七课 标签与品牌 教学目标: 第八课 发现美丽(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29、: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现方法创作一幅抽象画作品。能用抽象画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创作一幅有形式美感的抽象画。 教学过程:一、艺术实践表现抽象:实践提示:创作一幅点、线、面有对比有变化的抽象画。强烈推荐利用橡皮泥制作半立体的抽象画。抽象之美秘籍:1.多样的面。2.运动中的线。 小结:动作的轻、重、缓、急会影响线条的视觉效果。二、展示评价: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评、互评:1.那个画面带给你美感,为什么? (1)走进抽象的绘画世界: 游戏抽象,在纸盒中放一张A4大小的纸,请学生们随意将颜色泼、滴、洒、甩在纸面上。

30、 理解抽象,小组观察讨论:滴流的红色有爆炸和恐怖的感觉;黑色的点有紧张的感觉,流动的蓝色线条看上去很优美。 为什么有的同学拿着盒子晃动或者转动?小结:颜色在瓶子里时,他只是颜色而没有意味,颜色离开了瓶子,变换个样子出现在画面上,就有了意味,这就是抽象带给我们的感受。当你们试图晃动盒子的时候,是为了好看,这是,你就已经产生了创造抽象美的意识。 (2)品读抽象:2.从质疑走近抽象画,课件出示作品。 提问:这样的巨作在你面前,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他这样创作容易么?3.在观察中发现。 播放抽象画的创作视频 除了滴、甩、洒,那你还发现了什么? 答:没有接触画布 问:如果没有接触画布,它是如何改变画面图案

31、的? 小结:一些画家可以靠自己的肢体的动作和速度影响画面,因此,有人称他为“行为画家”。 研究抽象画。第八课 发现美丽(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抽象画,欣赏其艺术作品,并能从中感知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和创作方法,理解抽象艺术作品内涵,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创作抽象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和体验活动,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学会欣赏抽象画,并能运用丰富的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进行抽象画的创作。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包容理解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提高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抽象画的艺术形式,理解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能用点、线、色彩组织画面,结合多种表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