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1.21KB ,
资源ID:59629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62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docx)为本站会员(wj)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docx

1、唐诗宋词中有关竹子的意境唐诗宋词里有大量的诗歌写到竹,创造了多样的意境感受。在唐诗宋词里, 竹常与泉水、少径、风、寺庙、人等组合,勾画出幽静恬然、淡泊宁静的意境。 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已渗透到中华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囿, 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念的审美观照,就构建了独具魅力的 中国传统“竹子情结” O竹在唐诗宋词里备受钟情,被斌予了多样含义,它作 为重要意象,丰富了唐诗宋词与意境,对唐诗宋词及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 大影响。关键词:唐诗宋词,竹,意象,意境摘要I引言11 “竹子情结”的文化孕含22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境美42.1有节与虚心42.2凌寒与平安42.4竹诗

2、画的文化外延53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象组合及意境创造63.1竹与泉63.2竹径73.2竹与风73. 3竹与寺庙83.4竹与人84结论104.1秀逸之竹104.2无奈之竹10参考文献11引言在华夏文明的演进历程中,竹不仅仅文化、宗教、艺术、伦理等领域,并承传着中 华民族的人格理想、宗教理念和审美情愫。由此,竹子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质体,确已 渗透到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诸多园囿,并凝聚于精神文化之中,加之文化传统理 念的是生产和生活诸多方面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具,而且渗 透到审美观照,从而建构了 独具魅力的中国传统“竹子情结” o大学生论文网1 “竹子情结”的文化孕含中国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

3、地和分布中心。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提出华夏 文化是“竹的文化;英国李约瑟博士也认为中国的文明是“竹子的文明”。竹子因青 翠挺拔、奇姿出众、傲雪凌霜、四时长茂而倍受国人的称颂,并被赋予坚忍不拔、虚心 硬节、风度潇洒的“君子”美誉。在人类历史演进中,竹子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从 而增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色彩,幻化为别具一格的中国传统竹子文化。可以说,“华 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连” O“竹文化景观”是特指人化了的竹子所显示出来的华夏文化性质,或者说是中华民 族为了满足生活需要、生产需要、书写需要、审美需要等,有意识地用竹创造的景象, 它既表现出中华民族的心理倾向和审美特点,又反映

4、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程度。譬如 历代文人墨客创造出大量的咏竹佳品,使竹之高洁挺拔、常青不凋、摇曳幽声、清疏倩 影等尽入诗怀,并借以象征与表现虚心、高洁、耿直、坚贞、遥念等思绪,从而构成生 命情志依附、贯注、超越于竹意象等几种文学符号类型,以显示出清新淡雅、幽静柔美 的审美趋向。同时,“竹文化符号”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用于较稳固地象征某种 特定意义的事象。竹子又被中华文化赋予了象征宗教观念和理想人格,表现审美情感和 理想境界的功能,华夏民族的内在情感、观念常借竹而得以象征、表现,因而竹成为中 华文化的一种重要符号。1“竹子”清秀挺拔、树叶婆娑,虚心有节,风韵别致,文人骚客竞相咏颂。诗经小 雅

5、斯干云:“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o 2唐代杜甫云:“无 数春笋满林花,柴门密掩断人行,会须成番看成竹,客至从嗔不出迎”。宋苏轼绿 竹筠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 O清代郑板桥云: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O褒扬了竹 子逆境抗争的秉性和清高脱俗的雅趣。同时,竹子虚怀若谷、淡泊宁静、刚劲挺拔、洁 身自好的品格备受世人推崇,故而文人骚客皆崇竹爱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悠然自 得。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竹子与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古人的衣食住行均与竹 子有密切关联。竹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被作为栽培珍品而用以美化

6、宅院和环境,像中国 园林萌芽时期的周代,竹子就已经被用于造园活动。同时,竹又是一种营造交通运输的 重要材料,竹常用以开路架桥、制舟做车。而在时代需要与条件制约之下发明创造的交 通设施和运输工具,在特定的环境之中代代承传,并成为一个突出的文化质点。3“竹 子情结”又富含“送子”与“延寿”的审美幻化力量。因此,国人对竹的喜爱也由审美 功用渐趋延伸至宗教崇拜。北魏时在今浙江、山东等省的部分山区开始盛行“夏种树, 冬种竹”的诞辰礼俗;南北朝时,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及珠江流域也有了 “竹迷日” 或“竹醉日”,即民间由“如竹苞矣”的旺盛生命力而引发的竹崇拜。而早期道教“天 师道”也曾把竹作为崇拜对象。陈寅

7、恪评曰:“天师道对于竹之为物,极称赏其功用”。 4可见,竹在中国传统“君子比德” “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下业已成为某种君子人 格的审美体征。可以说,“竹子情结”的文化勃兴不仅由于竹子独特的自然美特征,更 重要的是竹子虚心有节、不畏霜雪的外观特性与华夏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审美意识相吻 合,进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德的物质载体。像苏轼文曰:“梅寒而秀,竹瘦而寿,石丑而 文”并称之为“三益” o元代吴稹称颂松、竹、梅、兰名“四友图”。明代黄凤池辑梅 兰竹菊四谱,陈继儒称之为“四君子” O后人又加上奇石或水仙合称“五友”或“五 清”等。由此观之,“竹林七贤”之所以醉心于竹,概因竹子终年常绿、简劲素雅、刚 直有节

8、而与其崇尚的豁达洒脱、皈依自然、刚正耿直的人生追求相契合。2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境美意境是人们因客观世界的形态习性与传统典故文脉而生发出的心灵图象的再创造。 竹的艺术精神以淡、清、幽、秀为其特征。由竹子的形态习性联想到人格品德的有:有 节、虚心、凌寒和平安等;由传说典故而延绵情感文脉的有:湘妃竹、孟宗竹、青梅竹 马和胸有成竹等。2.1有节与虚心位于竹秆地上部分的秆茎有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于秆茎细胞的外切向壁 角质化和维管束纤维细胞的高度木质化等原因,使秆茎坚韧强劲。又因竹节内的纤维分 叉,维管束弯曲相互缠结以及基本组织的细胞形态不规则而相互镶嵌,使得竹节力学强 度不减而抗劈强度增大。由节

9、而联想到气节,由节间中空而联想到虚心,于是“凛凛冰 霜节,修修玉雪身”的竹子就有傲骨、劲节、虚心之“三德”,成为中华民族所崇尚的 气节虚心的形象符号5。“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十四字中包涵了正直、 气节、高瘦、刚硬等民族精神。画论中苏轼对:“节节而为之”的画法提出异论,认为: “自蜩蝮蛇蛆,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他画竹不作节,对此,石涛提出批 评:“东坡画竹不作节,此达观之解。其实天下之不可废者无如节。”此已非仅是论画 之争而是气节之辩了6。按东坡的画法画史上少见,绝大多数都“节节而为之” o因 为画节不是简单的造型表现,而是气节寓意,故绝对不会省略大意,只会强化突出。如

10、郑板桥的墨竹图轴,自题:“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可以说是竹节的奏鸣曲。竹子的虚心不仅因其中空,而且是以坚挺高耸为基,否则就成心虚,如芦苇。故在 赞颂竹子虚心时多以坚挺高耸为铺垫:“纵凌霄处仍虚心”,“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 知” o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是难以表达虚心这个概念性品格,只能借助题款去联想体 会,如夏清风高洁图。2. 2凌寒与平安碧玉装身,翡翠裁叶,明净深邃,四季常青,竹子以其“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的特征与松梅并称“岁寒三友” O “清操厉冰雪,松梅堪与朋”经历严寒,不改本色。 绘画中的雪竹图表现的其如说是雪压竹枝的形态美,还不如说是凌寒不俱的精神美。竹子适应性极强,虽喜温凉

11、湿润,但亦耐寒抗旱。竹鞭梢端的鞭笋有坚硬的鞭篷包 被,尖削而极富穿透力,在地下纵横蔓延,形成庞大网状的郁闭体系。“阶前迸笋从侵 径,雨后垂阴欲覆邻”长势旺盛,无坚不穿透7。地下竹鞭不可见,难以入画,而偶 尔暴露出的竹鞭被画家紧紧抓住,如吴镇墨竹谱“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 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立根瘠土破岩,不畏艰难,这种随遇而安的 能力与人们所期望的平安相联系,竹子又成了平安的形象标记,如李街四季平安。2. 4竹诗画的文化外延除对竹品格特征的美学价值挖掘外,以竹为载体的竹文化外延其内容也十分丰富。 如竹诗画:浮雕画、竹烫画、竹粘贴画及竹匾、竹牌、竹纸、竹毛笔以及作为汉代文

12、字 载体的竹简等;竹工艺品:竹编、竹根雕(多见济公、渔翁等人物造型)、竹切花等; 以木为载体的竹韵造型;竹美学与实用价值完美结合的有竹乐器、竹床、竹椅、竹凉席、 竹伞以及竹制品,如竹活性炭、竹复合板、竹管(灌溉用),据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灯丝最初就是竹丝。对竹子诗画研究愈深入,就愈能体会到中华民族热爱自然的程度和创造力。竹子其 如说是艺术形象,还不如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表现。淘论文网 http:/www.www.0846! .com/3唐诗宋词里竹子的意象组合及意境创造意象和意境是诗歌创作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任何诗歌创作几乎都离不开意象的选取 和意境的创造。这二者是何定义呢?文艺理论大家童庆

13、炳先生在文艺理论教程8一 书中对二者作了如下界定:“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意象 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即为艺术典型。”可见,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 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 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竹子作为中国诗歌史上重 要的描写意象,大量存在于唐诗宋词中,构成了独特的竹类意境。唐诗宋词写到竹的诗歌中单纯地写景的不多,其中

14、一首张文姬池上竹:“此君 临此池,枝低水相近。碧色绿波中,日日流不尽。”诗中显然并没有深刻的内涵,若含 有生命生生不息之义,似乎也很模糊,虽然写出了竹与水的和谐之美,但因为它蕴含的 意味显然不够深远,显得意境不足。唐诗宋词中以“竹”为意象构造耐人寻味的意境的 诗歌中多是“竹”与其他意象组合创造出来的。诗人往往融情于景,将主观感受赋以客 观的“竹”景,使其具有了多重意义,而使得意境更加耐人琢磨。纵观唐诗宋词,其间 多有竹与泉、竹径、竹与风、竹与寺庙、竹与人这样的意象组合,构成了多样的意境感 受。3. 1竹与泉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沈俭期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O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15、。张九龄冬中至玉泉山寺属穷阴冰闭崖谷无色及仲 春行县有此作。沈侄期此诗是在和春时节与太平公主游南庄时所作,全诗词句靡丽,锦绣成文,尤 其“云间树色千花满,竹里泉声百道飞”两句中“千”与“百”写出了宏大的气势,竹 里泉声如百箭争发,飞出了飘逸洒脱之美。作为权臣的沈侄期,他眼中的千花、绿竹、 百泉似在做精彩绝伦的演出,为侍奉权贵,为渲染氛围,轰轰烈烈,令人叹为观止。而与沈侄期不同,张九龄仕途多衅,后受李林甫排挤,罢政事,贬为荆州长史。他 对权势者绝望,思想中有着隐世的趋向。张此诗中竹与泉的组合,静中有动,动中蕴静, 轻灵深寂,如深山幽处高风亮节的隐者,内通外达,与世无争。配合着泉水的涂涂之音, 拨

16、动自然的旋律,自然的清静无为之美,倏然显现。“竹”,带给了人们宁静、淡然和 平和的心境。竹的绿与泉的清澈,两者完美的结合互相映衬,不仅是美好的视觉享受, 更能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该诗展现了一幅清新美好的自然图景,松、鸟、竹、泉,也 是静中有动而更显幽静,意象多重组合而越显和谐,好鸟和清泉,远离人世的喧嚣和争 斗。一个“好”字与一个“清”字,写出了与人世截然不同的世外场景,让我们呼吸到 了没有忧虑与躁动的自然之气。而竹下流动着没有杂质的山泉,竹与泉,更给人以气质 脱俗、襟怀开阔之感,那一束有理有节的“花中石子”,那一股澄澈磊落的流泉,给我 们的心灵注人了宁静之风。写诗多以壮观雄伟之景表现阳刚之美

17、的李白,“竹”与“泉”在他笔下也有了一种 磅礴之气,如“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访戴天山道七不遇,具有了有俊超脱之 美,意境雄徉开阔,将竹与泉的搭配描画上了另一面的美:粗犷俊朗。3. 2竹径暗归草堂静,半人花园去。一钱起竹间路9o幽径行迹稀,清阴苔色古。一司空曙竹里径10o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竹间路写诗人归时,竹径掩映下的住所具有“暗”“静”的特点,这点明了竹 径的作用:遮蔽效用,将居处与外界分隔,达到“静”的效果,可见竹径确实是名副其 实的幽处,无怪乎多少名人名士对竹情有独钟,并以栽竹为荣。竹里径更清晰地描 画了竹径的特点:幽、行迹稀、清阴。行人稀少,说明人迹罕至,

18、恰是隐居的好环境, 也体现了 “幽”,弥漫着隐者淡然悠闲、自在清静的逍遥之趣,竹叶摇曳,漏下星点日 光,竹阴疏清,非乘凉的最佳去处,因而更显幽静,有淡泊宁静、洁身自好之意。题 破山寺后禅院更深一层地点明了竹径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其为通幽处,即它为 隐者而存在,为其归隐幽辟出一条小径来,并成为他们忠诚的守护者。此时,竹不是别 有情致吗?它的身上附与了一种特殊的寓意:隐居生活。看到它就会联想到清静淡泊、 与世无争的隐者。3. 2竹与风竹与风的结合生发出了竹声,竹声在不同的诗人听来也各有不同的味道。刘言史题 十三弟竹园:“丹阳万户春光静,独自君家秋雨声。”春光明媚,万籁俱寂,惟君家 竹声若秋雨,

19、又有竹叶飘摇,光影离乱,一幅静中之动景,竹影斑驳之象怜然闪现,春 日偏又听为“秋雨声”,“秋雨声”又有萧索之感,让人读来心头掠过一抹苍凉,饶有 意蕴。司空曙的竹里径:“萧萧风欲来,乍似蓬山雨。”将风吹竹叶的萧萧之音也 比喻成雨,更显萧瑟之感。唐彦谦咏竹:“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覃梦难成。月 明午夜生虚籁,误听风声是雨声。”夜深人静之时,月明如水,万物静寂,百无聊赖时, 听得竹声,误以为是雨声,心中那种寂寞苍凉之感不得而知。唐彦谦竹风:“竹映 风窗数阵斜,旅人愁坐思无涯。夜来留得江湖梦,全为乾声似荻花。”竹风阵阵,竹影 倾斜,竹声萧萧,旅人愁思之感愈浓。竹声,本是风吹拂竹叶之后的自然之音,但在诗

20、 人眼里,它已经被赋予了各种情感,或萧瑟之声,或寂寞之音,或为羁旅愁思,创造出 了多种意境。3. 3竹与寺庙竹与寺庙也有着不解之缘,寺庙多有竹,唐诗宋词里常出现如“慈仁寺竹院”、“僧 竹院”这样的地名。竹,也富有了一种禅宗意味。竹,代表着虚心有节、淡泊名利,与 佛教禅旨不谋而合。竹的高、逸、雅、静,带给了人们的是超凡脱俗的清凉之感,最能 体现禅的静观心态。周贸过僧竹院)。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高人留 宿话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 O这首诗在说自己爱竹的同时,也生动地叙写了在僧竹院 聆听佛教圣音前后的场景,听禅后“寂寞雨堂空夜灯”,领悟出了佛学中淡泊名利、守 候寂寞的禅理。白居易晚年笃信

21、佛教,在池上竹下作中言:“水能性淡为吾友,竹 解心虚即我诗”,可见对他来说,从竹身上,他领悟到了虚心为人的禅机禅趣。他的竹 楼宿正是他参禅生活的写照:“小书楼下千竿竹,深火炉前一盏灯。此处与谁相伴宿, 烧丹道士坐禅僧。”参禅时千竿竹的相伴,营造出幽深静寂的意境,反照诗人寻求自然 纯净、平淡宁和的心灵乐土。韩题慈仁寺竹院:“千峰对古寺,何异到西林。幽磐 蝉声下,闲窗竹翠阴。诗人谢客兴,法侣远公心。寂寂炉烟里,香花欲暮深。”幽磐、 蝉声、闲窗、竹阴,组成了一种清静悠远、深寂闲淡的意境,淡漠了喧嚣,隔绝了人事, 在这竹院里,只感受到心无尘虑、悠闲自得。3. 4竹与人杜甫在客堂中写道:“平生憩息地,必

22、种数杆竹。”可见竹与诗人居处的形影 不离之状。杜甫结庐洗花溪畔时,兴致盎然地夸耀“我有院花竹,题诗须一行。”又如 周贺过僧竹院:“一生爱竹自未有,每到此房归不能。”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溢 于言表。竹子深得诗人的喜爱,这或许缘于竹子自身所具有的内通外达、清俊飘逸之气 吧!竹自古就是诗画的宠儿,备受推崇,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王国维说,“竹之 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钦?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 其色。,11竹的形状和生长习性决定了它会为诗人所喜爱,或单为它描摹可人情状, 或借它以抒人之多样性情,诗人对此津津乐道。竹对于唐诗宋词不同的诗人来说,代表 着不同的身份和价值。在

23、李涉的竹里:“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 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这里竹林犹如编茅之人的侍者一般,又如慈母一般, 默默地守护着、陪伴着悠闲地编茅的人,这里竹与人融洽相处,有闲淡舒畅、自然恬静、 和谐统一的意境之美。韦庄新栽竹:“寂寞阶前见此君,绕栏吟罢却沾巾。异乡流 落谁相识,唯有丛重似主人。”竹对于韦庄来说,代表了故乡和亲情,见其女q见亲人, 勾起了他无限的思乡情怀。王建乞竹“乞取池西三两竿,房前栽著病时看”,此时, 对诗人来说,竹子是他生病后静心养气时的好伴侣。说文竹部记载:“竹,冬生 草也。”段玉裁注:“云冬生者,谓竹胎生于冬,且枝叶不凋也。”竹虚心有节, 冬季不凋,不畏

24、霜雪,坚贞不屈,对诗人来说,常观望之可助自己建立坚毅之心刚强之 气,陶冶情志,怡情养性,确实可助诗人病愈。竹与人的意象组合,表现了、对竹的喜 爱已经融人他们的精神生活,上升到一种崇拜的高度,同时也是他们对自然的主动融合, 客我统一,诗情自然感人,意境妥贴,富有人情味。在唐诗宋词中,竹子意象造景构成意境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竹子作为单独的意象构 造意境。这类多在咏竹诗中,但也是极为少见。如刘禹锡庭竹:“露涤铅粉节。风 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诗人生动形象地描画了竹子清新脱俗的动人姿 态,点明了它随遇而安、生命力强的特点,赞扬了它坚强随和的美德。另一类是竹与其 它意象组合构成一个整体意境。

25、在唐诗宋词里,竹常与泉水、小径、风、寺庙、人等组 合,勾画出幽静恬然、淡泊宁静的意境。竹在唐诗宋词里备受尊敬,被赋予了多样含义, 它作为重要意象,丰富了唐诗宋词的意境,对唐诗宋词及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 影响。众人教育网 4结论4. 1秀逸之竹按传统之解读,“竹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青春永驻;春山之竹潇洒挺拔,清 丽俊逸,翩翩君子风度;竹子空心,象征谦虚。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 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向风雪,偃而犹起,竹节毕露,比 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唐代文人张九龄咏竹,称 “高洁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O其蕴涵的淡薄、

26、清高、正直的品性,代表了中国文人的 人格追求。代杨载题墨竹亦写到:“风味既淡泊,颜色不赋媚。孤生崖谷间,有此 凌云气。”以此两首诗看来,竹被大量运用到园林中,仿佛真是因为它符合了士大夫文 人的审美趣味,寄托了士大夫文人们对自己人格追求,因为它励志,所以园林中少不了 它。其实这是人们一厢情愿的误读。4. 2无奈之竹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文人士大夫对竹的钟情,实为寄托一种寥落失意之情。遭到 弃用的失意文人。当他们时刻惦记着“庙堂之高的时候,他们会不会为自己曾经的书 呆子气后悔,会不会为自己当年的不谙世事懊恼呢?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人是会的。有 诗词为证: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掩竹小溪流。(浣溪沙 张泌)

27、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花鬟月鬓绿云重,古祠深殿,香冷雨和风。(临 江仙张泌)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玉楼春 欧阳修)词是不同朝代的人所写,但失意文人的心情总是相同的,竹早已经不是他们出道之 前年少轻狂的气节,而成了他们暗自垂泪的归处。其次,竹除了是失意文人暗自疗伤的归所,更是佛教教义的象征,所谓“青青翠竹, 尽为法身” O竹子是佛教教义的形象载体,如节与节之间的空心,是佛教概念“空”和 “心无”的形象体现。自号“香山居士”的白居易在养竹记中云:“似贤何哉,心 空以修道” O留园“亦不二亭”、“伫云庵”、“参禅处”,原为园主参禅学道之处, 也植竹

28、子一片,精心养护,那里氤氯着满满的佛教气息。如此说来,竹在园林中早已充 满了出世的味道,怎么又能用入世感强烈的励志态度来看待它呢?众人教育网 http :/www.zhongrenedu. com/参考文献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I960.3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1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79.4王国维:王国维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修订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6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萧涤非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8陈从周、蒋启霆选编园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9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辞书出版社组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0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俞陛云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1全宋词唐圭璋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