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8.75KB ,
资源ID:59803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59803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7b.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7b.docx

1、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习题专题七 古代诗歌阅读7b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

2、的“碧落”意思相同。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解析C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错,“尚可持”即尚且可以与之对峙,明显没有扭转不利形势。答案C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_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的意志坚定。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34题

3、。初夏江村高启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注高启(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诗人。此诗作于高启回到家乡青丘乡间隐居时。纬车,即缲车,抽茧出丝的工具。3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写水鸟时的“翻”字,写飞燕时的“拂”字,活现出动物的生气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B诗的前三联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所见所闻,最后一联从听觉角度写所闻,全诗再现了黄梅时节的乡村景象。C本诗首联总起,奠定全诗的基调;颔联紧承上联写景;颈联则由

4、写物转为写人,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D“渡头正见横渔艇”一句化用了韦应物滁州西涧中“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解析C项,“尾联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错误,尾联还是写景,没有点明主旨。答案C4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答: _答案全诗通过描写诗人江边悠闲漫步、野鸭浮游荷叶翻滚、燕子翻飞桐花拂动、渔船靠岸、缲车鸣响、蛙声阵阵等意象,营造出乡间清幽闲适、充满生机的意境。作者通过再现农村的生活情景和村民的精神状态,使读者可以想见这里村民生活的无拘无束和惬意,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及其闲情逸致。(语意相近即可)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巫山高皇甫冉巫峡见巴东,迢迢出半空。云藏神女馆

5、,雨到楚王宫。朝暮泉声落,寒暄树色同。清猿不可听,偏在九秋中。注神女馆:神女庙,据说楚怀王游高唐遇神女,过后怀王思念神女,为之立庙。九秋:深秋。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说巫峡位于巴东,高高的似在半空之中,点明巫峡的方位,描绘出了巫山高耸入云的状貌。B颔联说云雾遮蔽了神女庙,雨水洒到了楚王的离宫,化用典故,目的是渲染一种悲凉的氛围。C颈联从时间上来展现巫山的景物,其中“朝暮”指一天,“寒暄”泛指一年四季。D全诗辞采清丽,情意委婉,写出了巫山之雄伟,巫峡之神奇,四时之胜景,猿声之凄清。解析B项,“悲凉的氛围”错,颔联化用典故,是为了渲染巫山的神秘色彩。答案B6颈联中的“

6、落”“同”二字有什么巧妙之处?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答: _答案“落”是“落下”的意思,指从早到晚泉水不停地落下,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落”从听觉的角度把巫山中泉水的流淌写得先声夺人,未见泉水,先闻其声。“同”是“相同”的意思,指不论寒冷还是温暖,树色都相同。“同”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巫山四季树色的苍翠、浓郁,富有生机。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市。“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

7、项是()A全诗感情真挚,形象新颖,语言含蓄而有韵味,结构严整工巧,堪称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B首联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前值东风后值秋”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东风”代指春天。C颈联写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极言别去之难,直接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D这是一首抒写“离愁别恨”的诗,追忆昔游、抒发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是这首诗的双重主题。解析C项,“直接表现”错误,应该是委婉含蓄地表现。答案C8有评价说本诗颔联“写景极佳,而意极沉郁”。试简要分析。答: _答案颔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人之情感赋予碧草、白云。春游锦城时,锦江江畔连绵不尽的芳草

8、,对自己依依不舍,似乎有意绊着马蹄,不让离去;秋游锦城时,美丽的云彩为了挽留自己,有意将楼台层层遮掩。诗人借此表达了对锦江景物的赞美和留恋之情,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李之仪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 注李之仪:宋徽宗崇宁初,李之仪因得罪权贵蔡京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本词应作于李之仪居太平州期间的某年春天。却应:即“岂应”,相当于现代汉语“难道是么”。9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照应题目,“偶向”二字

9、透露出词人平日幽居、极少出门的境况,“望”字领起下文,引出对登台所见之景的描写。B“春光已过三分”紧承首句,写登台远望的整体印象,既点明时令已是暮春,又在平淡的叙述中寄托着强烈的 情感。C“清愁满眼”把抽象的愁写得具体可感,仿佛愁绪弥漫空际,触目所见,无不含愁,但又不言因何而愁,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D此词是咏怀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写景也是为了抒情。词人借登凌歊台抒发了内心的感慨。解析B项,“强烈的情感”理解有误,该句在写景中流露出淡淡的惊讶、遗憾和惆怅,情感并不强烈。答案B10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答: _答案伤春之情:看到眼前春光将尽,流露出遗憾伤感之情;思归之情

10、:词人登台远眺,只见江山重叠,阻断望乡(望京)之路,更觉愁苦;被排挤(或政治不得志、被贬谪)的郁闷:词人因触犯权贵被除去名籍编管太平州,前途无望,旧恨新愁,异常苦闷;无人理解的落寞:词人满怀愁绪,却无人可以倾诉,内心无限寂寞惆怅。(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罢郡归洛阳寄友人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谷:指谷风,即东风。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

11、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有怀才不遇之感;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解析B项,诗

12、人虽然心境有所变化,但并未“心灰意冷”,从后文夜深高唱“商歌”的情景也可以推知。答案B1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_答案被贬后的失意(结合“濩落”一词注释简析)。失意却初心不改的坚持(结合“濩落唯心在”简析)。有知己的安慰(结合“平生有己知”简析)。对施展才华的渴望(结合“商歌夜深后”简析)。无人赏识的惆怅、遗憾和忧愤之情(结合“听者竟为谁”简析)。(答出任意三点即可)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14题。吴中书事杨乘十万人家天堑东,管弦台榭满春风。名归范蠡五湖上,国破西施一笑中。香径自生兰叶小,响廊深映月华空。尊前多暇但怀古,尽日愁吟谁与同。注 杨乘:

13、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十万人家”写出当年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当年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B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C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D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达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解析D项,尾联“谁与同

14、”与范仲淹的“吾谁与归”意蕴不同,诗人“尊前多暇”,无事可做,只能慨叹谁能陪他一起借酒消愁呢,表达了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无奈和伤感。答案D1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 _答案愁:诗人不为所用、无人理解的伤感;对国运衰微、世事难测的感叹。表现:对比。将吴中当年的繁华热闹和眼前的荒凉衰败、凄清冷落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沉感慨,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悲伤。运用典故。通过范蠡帮助勾践灭吴,而后名成归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命运不能自主的悲叹。直抒胸臆。通过写“尊前多暇”,表明自己不受重用,无事可做,且无人理解的愁苦。(答出两

15、点即可)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B“冰容”二字运用得绝妙,绘出了梅花玉洁冰清的形象和孤傲超群的品格,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不愿趋时的情感。C“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它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解析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答案A16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答: _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运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这两句诗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