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34.10KB ,
资源ID:6007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07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一历史教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复习2 最新.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一历史教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复习2 最新.docx

1、高一历史教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复习2 最新第三章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覆亡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阅读课)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知识: 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1同盟会的建立 (1)建立条件: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但仍有比较迅速的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组织基础:兴中会建立后,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纷纷建立。革命形势:资产阶级发起收回利权运动,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时代要求: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

2、命组织。 (2)同盟会的性质: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组成的,但它不同于以上各团体,从其组织形式、组成人员成分、政治纲领和章程上看,它是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的政治纲领(16字纲领) 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废除清政府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政府,暗寓了反帝意愿。需要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而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中于其代理人满洲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

3、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要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需要强调: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二、关于三民主义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抗争的最高成就是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和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鲜明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这个纲领包括

4、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具体含义是推翻清政府,并不反对所有满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要建立民族国家,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体现,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孙中山提出按照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给国民以民权,让国民选举总统、选举议员和制订宪法,并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绘制蓝图。这种以铲除帝制,建立共和国为核心的民权主义,顺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反映了广大中国人民的愿望,也解决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体问题,从思想上武装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民生主义即“平均

5、地权”,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 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这个纲领的局限性是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对帝国主义,未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具有很大的空想性。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称“旧三民主义”。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以革命手段解决这些矛盾,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到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把它演变成为“新三民主义”,就更有进步意义了。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派)和革命派在辛亥

6、革命中的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立宪派)和革命派的主要活动,虽然发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同时期,两者的活动方式以及所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但却表现出相同的政治倾向:都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主张挽救民族危亡,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发展资本主义。两者之间既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又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从两者的一致性来看,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和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先后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步斗争的主流。在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失败后,立宪派内部分化,一部分人倾向革命。立宪派对清政府由失望转为愤怒,促使立宪派与革命派在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上趋于一致。立宪派领导的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

7、在客观上支持并配合了革命派的武装起义,在事实上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武装起义后,立宪派和革命派联合起来,控制了全国各地政权,共同促成了清王朝的瓦解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期间立宪派和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妥协退让更反映出两派本质上的软弱性和一致性。从两派分歧来看,维新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上层,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变法维新,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代表了资产阶级的中下层,主张借鉴美法经验,实行三民主义,用暴力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之间围绕着创建怎样的政治体制、斗争手段、对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态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进一步宣传阐述各自

8、的思想和政治主张。高考回眸:高考已考 1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单选)2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同盟会作为资产阶级政党的依据。(多选)3、中国近代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平均地权)。(问答)例1中国同盟会得以成立的条件有( )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清政府“预备立宪”破产 C革命形势有了重大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答案:ACD( 1997年 全国)例2 中国同盟会被称做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因为(多选)( )A以兴中会、华兴会和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B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C建立了从中央本部到各地支部的组织系统D

9、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答案:BCD(1998年 全国)例3 孙中山将解决土地问题引入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最早是在( )A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B同盟会时期C中华革命党时期 D兴中会时期答案:B(1993年 上海)例4 下列各项属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 ( )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 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 D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向地主收买土地答案:D( 1994年 上海)例5 广东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重要发祥地,也是孙中山革命活动的主要基地。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 ( )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 B明确提

10、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 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答案:C (2003年 广东文综)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根本条件是 ( ) CA帝国主义加深对中国的侵略 B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较迅速发展 D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推动2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D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从此展开了武装反清斗争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3同盟会成立之前建立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华兴会日知会兴中会光复会( )BA B C D4中国同盟会政治

11、纲领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DA反对外族入侵 B复兴汉族统治C反对满族压迫 D反对封建统治5同盟会的国内支部最西设在( )AA重庆 B成都 C南宁 D贵阳6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 ) CA驱逐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7以下对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A表达了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C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D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制订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8由于三民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对革命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CA使革命缺乏坚强的领导

12、B致使革命阵营成份复杂C革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D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让步9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主张兴民权的不同之处是( )D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1020世纪初期,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就其实质而言是( )C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势力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延续C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 D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学术交流11康有为认为“中国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之后,偷生不暇,何以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这表明他的政治态度是( )CA在革命后必然要

13、整顿内治 B革命不能使人明公理、破旧俗C中国不适合走革命的道路 D中国人没有当共和国民的资格12下列关子维新派和革命派的表述,正确的是( )D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 都主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双方论战的焦点主要是政体问题 两者几乎同时登上政治舞台A B C D13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主要是因为( )D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一次武装起义 B它是孙中山、黄兴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的气概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14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是( )BA广州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

14、镇南关起义15孙中山和康有为政治活动的相同点有( )D力图挽救民族危机 某些活动的失败与袁世凯有关以武装斗争的形式进行 对封建统治起了破坏作用A B C D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建立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15、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四)平均地权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摘自同盟会宣言请回答: (1)孙中山把上述同盟会4条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请概括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这4条纲领哪条为核心?为什么?答案:(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2)“创立民国”为核心。因为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其他两条只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前提

16、和补充。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三、问答题:17、中国同盟会建立的条件有哪些?为推动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同盟会做了哪些努力?答案:条件: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 活动:和保皇派进行论战: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发动武装起义:如萍浏醴起义,广州黄花岗起义。 领导保路运动:在荣县建立革命政权。第三节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知识:武昌起义成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武昌起义之前,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已经进行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均以失败

17、而告终,惟有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武昌起义的成功有很多偶然性因素:武昌起义发生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领袖都不在现场,没有统一领导;起义发生在清政府统治的华中地区中心武汉。起义前夕,清政府调集兵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的局面,遂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但武昌起义的成功决非偶然,它是革命形势成熟的必然结果,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大力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发动武装起义,使清朝封建统治动摇,并造就了新军革命党人的自主精神;另一方面是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封建主义的压榨,使人民的反抗怒潮不断高涨,奠定了革命的群众基础。武昌起义的枪声惊动了旧世界,振

18、奋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分散在各地的同盟会会员以及与同盟会有联系的革命组织亦不失时机地纷纷响应。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自发斗争更加迅速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部分立宪党人转向革命也是各省纷纷独立的原因之一,也使革命潜伏着失败的危机。高考回眸:高考已考1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破产的标志和原因、清政府的“预备仿行立宪”、武昌起义的具体组织和发动团体、武昌起义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单选)2清政府实行“新政”的结果。(多选)例1 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 )A兴中会、华兴会 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 D共进会、兴中会答案:C (2002年 上海

19、)例2 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答案:C (1996年 全国) 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武昌起义爆发的标志是( )BA起义军占领武昌城 B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C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 D起义军占领湖北省2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BA当地资本主义发展较快 B当地革命党人的长期准备C当地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D当地新军入川镇压革命3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担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CA起义者准备不充分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成熟C革命党人认识错误 D黎元洪的“资望”较

20、高4武昌起义后建立的湖北军政府是一个( )DA完全由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权的政府B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的第一个地方革命政权C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联合政权D以立宪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政权5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宣布“严守中立”的主要意图是( )CA麻痹中国人民,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B争取时间以聚集兵力,武装干涉中国革命C扶植袁世凯作为其新代理人以阻止中国革命D对清政府镇压中国革命给予暗中支持6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主要原因是( )C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革命党人妥协7我国辛亥革命及其以后一段时期,多次出现地方政权宣布“独立”,其基本含义是( ) AA脱离中

21、央政府 B谋求地方自治 C反对民族压迫 D建立割据政权81911年底,辛亥革命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因为 ( )DA缺乏有威望的革命领袖 B帝国主义破坏革命 C清政府起用袁世凯 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控制了地方政权9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B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B临时约法规定了民主权利C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D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10据统计,自武昌起义至1913年底,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有682个,其中政治类团体312个

22、,主要集中在京、津、沪、宁、穗等地,而京、沪两地又占12以上。出现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A中国政党政治建立起来 B民国初年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趋势C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中华民国是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材料解析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02年以前,武汉地区民族资本经营的工厂只有八家,1904年至1911年七八年间,先后开办的工厂共三十三家材料2:“庚子以后,湖北筹款之多,甲于天下。”物价日益上涨。天灾人祸连年不断。反抗斗争不断发生。材料3:(湖北革命党人)认为:“革命非运动军队不可,运动军队非亲身加入行伍不可。”许多革命党人投身新军,积极活动,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以

23、上材料均摘自中国近代史纲(下册)请回答:有学者认为:1911年武昌首义,决不是偶然的。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上述材料加以说明。 答案:正确。首先,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武汉地区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增长较快,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阶级基础。其次,武汉地区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为起义的发动提供了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第三,革命党人深入新军,进行了比较深入扎实的工作,使得武装起义有了一支基本力量。三、问答题:12结合辛亥革命前中国的政治格局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关系的特点,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答案:辛亥革命前中国已经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已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资本主义不能顺利和

24、独立的向前发展,清朝政府实际上已成为帮助帝国主义绞杀中国新兴工业的工具。这种政治格局下的生产关系已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必须打破旧的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一矛盾反映到政治领域则表现为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竭力要求维护旧的生产关系,维持现状;而中国人民大众则积极要求打破旧的生产关系,改变现状,开辟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综上所述,辛亥革命前中国政治格局所维系的旧的生产关系与中国资本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第四节 中华民国的成立知识结构:重点、难点知识:一、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主要原因(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其最主要的原因。民族资

25、产阶级不愿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幻想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他们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主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这就给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提供了便利条件。(2)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动用反革命两手策略,软硬兼施,极尽欺骗之能事,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3)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其力量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革命(4)革命政权中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也乘机进攻革命党人,压迫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资产阶级不敢正面去反对

26、帝国主义而耽于狭隘的排满情绪;也不敢从根本上去改变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只满足于清帝退位。(2)脱离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是人民最迫切的要求,但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人民群众热情丧失;也由于资产阶级害怕人民,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在中外反动势力进攻下孤立无援。(3)同盟会软弱无力。作为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同盟会没有胜任它的历史使命,它既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又缺乏明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内部四分五裂。(4)没有自己的武装。革命派虽然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但往往限于利用会党势力和新军力量进行军事冒险,而始终未建立和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这些原因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

27、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中国同盟会组织涣散,派系复杂。革命党人在发动起义的过程中单纯依靠会党、新军,不注意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也没有建立自己的武装。武昌起义成功后拱手把湖北军政府的大权交给旧军官黎元洪和立宪党人。 在全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省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从而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武昌起义后,在帝国主义和各种反动势力的压力下,同意停战议和。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

28、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在帝国主义的压力下,在立宪派和旧官僚的进攻下,在袁世凯的欺骗下,革命党人被迫妥协退让,把政权交给袁世凯,导致了革命的失败。四、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关系。洋务运动为维新变法运动准备了一定的社会基础,戊戌变法是以洋务运动的经济成就为物质基础的。百日维新中提出的经济措施,如裁军练兵、修筑铁路、举办邮政等,也是洋务派的主张。但从政治思想上维新派对洋务派持批判态度。关于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维新派与革命派在19世纪90年代几乎是“同时并起”,在主流方面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康、梁主张君主立宪,继续维持清朝统治;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旨在推翻清政府。康有为反对触动封建土

29、地所有制,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也有许多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基础上,为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社会变革,并体现了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进行探索的历史脉络。五、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化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成为近代化进程历史链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民族独立国家是走上近代化的前提。在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辛亥革命担负起了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努力探索一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救亡道路。 辛亥革命最直接的结果,同时也是它对中国近代化发展最大的贡献,是它铲除了中国封建势力最顽固的堡垒,宣告了封建

30、君主专制统治时代的结束,同时也迈出了中国政治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辛亥革命对近代化的推动,还表现在对经济近代化的推动,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成为历史的主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短短几年内就有了显著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 高考回眸:高考已考1武昌起义后列强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的决定因素、辛亥革命后列强积极扶袁的原因、中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中国历史上规定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第一个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重要贡献、辛亥革命历史意义。(单选)2袁世凯重掌清朝实权的原因。(多选)3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问答)例1 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 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答案:C (1997年 全国)例2 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主要原因是( )A 清政府已无可救药 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 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答案:D (2000年 全国)例3 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