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143.46KB ,
资源ID:60098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09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方汉奇《中国新闻传播史》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Word文档格式.docx

1、两汉时代已经进入了以文字传播为主的时代。文字传播的载体,早期以竹和木制造的简和绢帛为主,有关的信息直接用笔墨书写在竹简、木简或绢帛上。造纸术发明以后,才逐渐发展到写在纸上。汉代的“邸”,还不具备发布官报的职能。(2)三国魏晋时代的传播活动三国魏晋时代是新闻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和社会舆情十分活跃和旺盛发达的时代。为了能及时地获得信息和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魏蜀吴三国的驿传活动都深受当局的重视。三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为了及时传递军事信息,烽燧这种传统的报警手段继续被沿用,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社会上的传播手段被普遍采用的有童谣和谣言。三国魏晋时代传播信息的

2、载体是多元化的,既有包括木简、竹简、木牍在内的简牍,也有帛和纸。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没有建立发行官报的体制。二、唐代的新闻传播与早期的官报1早期政府官报的出现和唐代官报的发行制度(1)中国的报纸开始出现于唐代,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政府官报。这些官报经由从地方派遣来的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及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这种雏形状态的官报,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其性质接近于宋朝以后的“邸报”。(2)经由进奏院传发的报状,主要涉及以下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和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此外,这些报状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3、: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在行文上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无直接关系。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是从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3)唐代驻首都的各地进奏院发布的,被当时人称为“进奏院状”“状报”“报状”“上都留后状”“留邸状报”“邸吏状”“报”的这一类物事,已经具有一定的官报的性质。它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2“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1)最早

4、的有关唐代官报的文字记载,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所收的题为读开元杂报一文。这篇文章对“开元杂报”的外观和内容,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是唐代人详细记述唐代“开元杂报”情况的唯一的一篇文献。(2)“开元杂报”的原件早已失存,现在还被保留下来的唐代的“进奏院状”,是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因此被定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它们实际上是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代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这同时也证实了唐代进奏院状的以下特点:没有报头,开端和结尾部分还保留着官文书的痕迹。发报方式是由各藩镇派驻朝廷的进奏官们直接发给他们的长官。所有的信息都由进奏官们自行采集,内容主要是

5、发生在朝廷的大事,特别是和他们的地区有关的大事。(3)以“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为代表的唐代的报状,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和宋朝的邸报相类似的新闻传播工具。它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一级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与宋以后的“邸报”还有一定差别。3唐代的其他传播活动(1)唐代官方的传播活动,除了上述由各地进奏官传发的“报状”“进奏院状”等之类的官报外,还有烽燧、露布、檄文、榜文和告示等。(2)唐代非官方的传播活动,主要有士人之间的传播活动和民间的传播活动。士人传播活动是指发

6、生于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与信息传播活动。当时他们所使用的传播手段,主要有书信、著述、赋诗等。民间的传播活动,主要是流传于贩夫走卒野老牧童之间,口耳相接的歌谣谚语、街谈巷议和俗讲、变文等民间说唱文学作品。民间商业信息的传播活动也有所发展,其载体主要是“灯笼”和“旗帜”,目的在于招徕。三、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于民间的“小报”1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1)宋代开始出现了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是都进奏院。在都进奏院的管辖下,负责信息采集和传报工作的是进奏官。(2)比起唐代的进奏院状,宋代的“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和封建政府

7、官报的色彩。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由派驻首都的进奏官们向自己的藩镇长官们报告朝廷信息的新闻信,而宋朝的“邸报”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官报。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读者也逐渐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信息量逐渐加大,新闻的时效性也有所加强。(3)“邸报”的内容,主要有“朝廷政事设施、号令、赏罚、书诏、章表、辞见、朝谢、差除、注拟”等几项。见于宋人记载的,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皇帝的诏旨;皇帝的起

8、居;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军事情报;刑罚。(4)“定本”制度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宋代还实行过“定本”制度。“定本”是指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邸报”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2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1)“小报”始见于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和“邸报”一样

9、,“小报”并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名称。(2)“小报”的基本情况“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没有固定的报头和固定的名称。“小报”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小报”的发行人包括邸吏(进奏官)、使臣(地方各州军郡临时派驻首都的官员)、在省寺监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小报”的内容主要是:朝廷动态报道、官吏任免消息、皇帝的谕旨诏令、时事性政治材料。“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地方官和一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也有皇室成员和社会上关心朝廷政事的人。(3)“小报”本身并没有言论,只是通过它所选刊的文件和消

10、息来表示它的倾向。它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4)“小报”的出版,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朝政之禁和新闻泄露之禁,因此受到各时期封建政府和当权派官员的查禁。3宋代的其他传播活动(1)两宋时期社会上的各种传播活动十分活跃,除官办的“邸报”和民办的“小报”外,还有榜文、檄文、诏书、大臣章疏、边报、传单、名人诗文、科举范文、出自名家的书信、制词、行状、碑传、铭志,以及出自临安、福建、四川等地书肆的各种版本的书籍。(2)在各项传播活动中,最值得注意的、影响最大的是“榜”。“榜”是一种由政府部门发布的、以张贴的方式公布

11、信息的新闻传播手段,其形式类似唐以前的布告,但其提供信息之及时,使用频率和受百姓关注程度之高,都远超汉唐。(3)两宋时期的商业传播活动,也有比较大的发展。使用最普遍的是用棉纺织品制作的悬帜和用竹木等原料制作的牌匾。北宋时期已经出现了纸质印刷的商品广告。四、元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元代官方的信息传播元代的驿传制度非常发达,这一制度为军情和官文书的及时传送提供了保证。元代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集中于中书省,负责官文书的收发工作。2元代的民间新闻传播媒体“小本”元代流行于民间的新闻传播媒体,主要是“小本”。这种“小本”由民间私自雕印发卖,内容主要是来自朝廷方面的政事消息。和宋代比较起来,元代的言禁更严。

12、3元代社会上的其他传播活动元代的印刷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利用印刷和其他手段来传播信息的活动十分普遍。(1)学术思想信息方面:大量出自杭州、建阳、平水等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2)科举信息方面:有印刷发卖新科进士名录和登门报录之类的活动。(3)经济信息方面:有大量印刷散发的商品广告。五、明代的新闻传播事业1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1)明代的官报由封建中央政府统一安排发布和抄传等事宜。发自首都的官报,仍被习惯地称为“邸报”。明代“邸报”的抄传和发行工作主要通过三个环节:通政司。通政司以通政使为主官,是朝廷政事信息的总汇。六科。指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六科官员经常参与朝廷的各项重大政事活

13、动。提塘。明代不设进奏院,没有进奏官,提塘官所从事的工作,十分接近于唐宋时代的邸吏或进奏吏。提塘的办公地点通称提塘报房,简称报房。“邸报”的各项内容,是提塘官们从六科发抄的各项谕旨和章奏中摘抄出来的。(2)明代“邸报”抄传活动的全过程:通政司汇集各类章奏和地方上报的消息;六科收集和发布有关的诏旨和章奏;提塘将这些诏旨和章奏从六科抄出,经过筛选和复制,传发到省,再传到府县,通过辗转抄录,在官绅中传阅。2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1)明代的“邸报”和唐宋时代的“邸报”一样,也有很多别名。常见的有:“邸抄”“朝报”“除目”和“京报”。(2)明代的“邸报”,其内容大体包括:皇帝的谕旨;皇帝的起居言行

14、和有关皇室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和觐见;臣僚们的章奏,这是“邸报”中所占篇幅最多,信息含量最大的一部分内容;军事信息;社会新闻;“邸报”中还附有“鼎甲单”,及时报道有关科举方面的最新信息。(3)明代的“邸报”基本上每日发行。明代中叶以前的“邸报”,大多是由各级抄报人用手写的方式辗转抄传的。中叶以后,部分“邸报”开始使用印刷。抄写与印刷两种复制手段并存。(4)明代“邸报”的读者主要是政府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不少士大夫知识分子还注意收藏报纸,作为修史和从事文学创作的参考资料。3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1)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有人以经营报房“博锱

15、铢之利”,有人以“送邸报为业”,有人定期地向送报人支付“邸抄之费”,社会出现了“抄报行”这一公开的行业,并因利薄而受到官方的减免税费的待遇。(2)明代早期的民办报房,多数情况下,是从官方的提塘报房分离出来的。民办报房问世后,它的官方消息仍然得自六科或间接地得自提塘报房。它们所发行的报纸,都被称为“邸报”。2008年12月在北京潘家园发现的一份明代“邸报”原件,是迄今为止能够看到的最早的民间报房印发的“邸报”。(3)除抄传和发行“邸报”外,民间报房还从事报录、印卖缙绅录、鼎甲单,出版临时编印的时事小本等类的活动。(4)民间报房所发行的“邸报”和报帖,最初都是手抄的,个别发行量比较大的时事性政治材

16、料可能使用印刷手段。之后手抄和雕版印刷两种方式并存。崇祯末年,才出现了活版印刷的报纸。(5)北京是当时民间报房最集中的地方。4万历邸钞天变邸钞和急选报(1)明抄本万历邸钞共32册,这部抄本是将万历一朝的“邸报”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摘录而成的。抄录者在摘录的过程中,作了一些编辑整理的工作。它只是部分地反映了当年“邸报”的面貌。(2)天变邸钞是被一些明人的文集当作附录保存下来的一篇有关一次特大灾异事件的报道。天变邸钞关于北京灾异事件的报道,并非官方发布的,而是抄报人自己编写的。从这一点看,它出于民间报房的可能性较大。(3)急选报是保存至今的一份明代报纸的原件。它采用雕版印刷,这说明中国至晚在万历八年

17、即公元1580年前后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报纸了。5明王朝对“邸报”抄传活动的限禁明代的言论出版之禁历来很严。严厉限制“邸报”抄传活动,使很多章奏不能发抄,使广大依靠“邸报”获知朝政和国家大事的官员和在野的士绅们耳目闭塞、信息不灵。6明代的其他新闻传播活动除了“邸报”和报房出版的各种抄印件外,明代还曾经出现过不少其他的新闻传播媒体。其中,属于官方的有塘报和告示;属于官方体制以外的,则有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等。(1)塘报是一种由下到上,由地方向中央逐级汇报军情的文报,是有关军事信息的重要传播工具。经塘兵探访和下级官员们整理后上报的军事情报,即称塘报。明代的塘报无定期,有时数日一发,有时一日数发。

18、塘报传报的内容主要是军事信息,个别塘报还有关于邻国情况的报道。(2)告示是一种由上而下,由中央到地方,逐级向公众公布信息的官方的新闻传播载体。告示的发布单位是中枢部门以下的各级政府机关。皇帝和各级政府长官有时也以个人名义发布告示。明代的告示,就性质而言,是一种以官方名义发布的公报。它能为公众提供一定的信息,因而具有新闻传播媒体的性质。(3)竹筹、揭帖、旗报和牌报主要流行于明代的农民起义队伍中,是他们的重要新闻传播手段。竹筹大约是一种写有各种紧急信息的竹签。揭帖的形制近似于近代的小字报或传单。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旗报渊源于古代的露布,明末农民起义者所使用的旗报,就类似这种露布。旗报通常由专人扛

19、着骑在马上,在敌前敌后奔驰传送,供沿途的军民人等阅览。牌报是一种写在木牌上的新闻传播工具。牌报由农民起义军的营、镇、各军都督府和大顺政权的地方行政机构等各级军政部门分别发出。牌报的内容十分庞杂,包括起义军的战报,政策法令和声讨明王朝的政治檄文。六、清代早期和中期的新闻传播活动1清代的官报和官方的新闻传播活动(1)清代“邸报”的发布方式、发行渠道和明代的十分接近,即经由通政使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通政使司是收受臣僚章奏的机关。它的职责是“掌受各省题本,校阅送阅。”六科是发抄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的机关。它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负责谕旨章奏的发抄工作。提塘主要负责官报的抄传发行工作。六科发抄的明降谕旨和应

20、发章奏,是由各驻京提塘官抄录传送到地方的。(2)清代官报的内容,基本上由宫门钞、上谕、臣僚章奏三部分组成。宫门钞主要报道皇帝起居、大臣陛见陛辞以及礼宾祭祀赏赐等朝廷动态消息。臣僚章奏部分只选刊少量折件原文,大部分折件只刊出目录,供阅者参考。(3)清代官报的读者,主要是各级政府官员。2清代的提塘报房和提塘报房出版的小报(1)清代的提塘分京塘、省塘两种。京塘指各省设在北京的提塘。京塘的任务主要有收受和转呈地方上报中央的各类公文、收受和下达中央各部院发给本省的一般公文、发行邸报。省塘是指驻在各省省会的提塘。(2)为了及时处理“邸报”的誊录发行等项工作,从清代初年起,就出现了提塘自设的报房。这些报房,

21、有时也被称为抄房。(3)清代的提塘官们还曾经发行过一种小报。小报又称小抄,所刊载的主要是提塘官们和提塘报房的工作人员自行采录的消息。提塘小报受到当局的注意和限制,是因为出现了以下三种情况:先于部文到达地方,泄露了司法机密,影响了对获罪官员的惩处;刊发了严重不实的消息;刊发了未经六科发抄的章奏。3清代的民间报房与京报(1)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早在清代初年,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他们所刻发的报纸主要刊载一般的谕旨和章奏,因而也被混称为“邸报”。但其显然带有私营性质,并非官报。他们的办报活动,是清代民间报房活动的先声。(2)北京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通称京报。这些报房因而也

22、被称为京报房。它们所出的京报,有时也被混称为邸抄或邸报。早期民间报房所出报纸,有的有封面,有报头,有的没有。同治以后各朝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在形式上加上了封面和报头。民间报房所出的京报,大多是印刷的。京报的内容基本上是宫门钞、皇帝谕旨和臣僚章奏三大部分。京报的全部稿件都来自内阁和科抄,没有报房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评论。编辑工作简单,无须标点,也不加任何标题。报房出版京报,旨在营利。报费是他们的主要进项。报房京报的读者,在清代的早期和中期,绝大部分是朝野的官绅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市井小民中订阅京报的只是少数。4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和辕门抄(1)在清代的地方新闻传播活动中,各地的提塘起了十分

23、重要的作用。清代各省的提塘通称省塘,驻地在各省的省会,负责辖区内的塘务工作,是官报在当地发行工作的主要承担者。(2)辕门抄是一种以报道地方官场消息为主的非官方报纸。出版于各省省会和一些重要的府城,由熟悉当地官场情况的抄报人和报房采写编印发行。5清代早期和中期的其他传播活动(1)除利用官报外,清朝的封建统治者还广泛地使用过榜、帖示、告示等传播媒介来发布官方消息。(2)这一时期的民间报房,除出版发行京报外,也附带出版和发售一些其他的出版物。其中有的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是报房京报的汇总和延伸,有的则以传播文学艺术信息为主。(3)清初到中叶这一段时期,书籍、年画、历书、商业传单、商品包装纸等出版印刷品也大量问世,为清代中叶以后商品广告的发展作了铺垫。中国古代官办的“邸报”有1200年左右的历史,民办的“小报”有近千年的历史,民间报房出版的邸抄、京报有近400年的历史。上述两类报纸,虽然历史很长,但发展缓慢,固然是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这一基础的制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