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5 ,大小:3.81MB ,
资源ID:601516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1516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方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方案.docx

1、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方案1. 概 述1.1 布局调整背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服务性产业,面向国民经济所有部门,贯穿于社会生产、流通各个方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河南地处中原,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交通发展格局中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承担着东西经济互补,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枢纽作用。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河南交通的枢纽作用,服务全国交通大局,创造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满足区域经济及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河南省坚持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路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约25万公里,密度约1

2、49.7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路网等级的不断提升,推动了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带动了大量的公路运输需求。而受利益因素驱使,为减少运输成本、增加利润,超限运输屡禁不止;同时,受能源、建材等工业生产元素区域分布不均衡、道路运输车辆运力过剩、汽车制造多元化和管理滞后等因素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货运车辆超限现象,对交通安全、运输市场及道路基础设施都造成了极大危害,导致公路货运市场秩序混乱,恶性竞争愈演愈烈,公路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并诱发大量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现代综合交通枢纽,是东部地区产业

3、转移、西部地区资源输出和南北区域交流合作的战略通道,独特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河南省必然承担大量的跨区域以及能源、原材料运输服务,区域道路交通流量大,且此类运输中超限车辆比例较高,治理超限运输的任务尤为繁重。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公路治超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结合我省实际,成立了由省交通运输厅、公安厅、监察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工信厅、省委宣传部、工商局、质监局、安全监管局、省政府法制办、纠风办、省军区后勤部、省武警总队等部门构成的全省治理工作联席办公会议,从2004年6月起,按照交通部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印发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了集中治理车辆超限活动;从2008年

4、开始,按照交通部等九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决定在三年集中治理的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构建治超工作长效机制。总体看,经过一段时期的集中整治和长效治理,全省治超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全省平均超限率下降到4%以下,严重违法超限现象和重特大交通安全事故有所遏制;公路好路率逐步提高,公路通行效率明显提高;运输市场秩序得到改善,车辆大吨小标问题基本解决;全省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治超网络。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导致车辆超限的深层次原因尚未消除,长效机制远未健全,治超工作中还有许多难题亟待破解,治超工作向纵深推进的难度越来越大,全省治理超限工作形势依然严峻。公路

5、超限检测站是为了保障公路完好、安全和畅通,在公路上设立的,对车辆实施超限检测,认定、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的执法场所和设施,是治理超限运输、开展交通综合执法的平台和载体。超限检测站的合理布局、规范化建设是超限车辆监控网络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治超工作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加强车辆超限治理工作的通知中强调要“结合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调整,合理布局,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超限检测站,逐步形成全国性超限车辆监控网络,对超限车辆实行长期、有效的监控检测。”2005年起,作为近期长效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全国性超限车辆监控网络已列入治超工作部署。在此基础上,河南省陆续建立起一批超限

6、检测站。这些站点作为集中治超的固定据点,曾经且仍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全省路网规模大幅调增,超限车辆可绕行的路线增多,路网关键节点发生较大变化;现有公路超限检测站自身也存在布局缺乏统筹规划、结构和功能不尽合理、对货源地监控不严,网络控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公路治超长效机制建设以及全省路网发展的新需求。从适应路网发展的角度看,近期,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及河南省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方案(2013年-2030年)先后批准实施,全省普通干线公路由目前的1.8万公里提升至3万公里左右,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自“十二五”以来,国家逐步加大普通干线公路投资力度,路

7、网整体技术状况不断提升,超限车辆可绕避的路线增多、路网关键节点也发生了变化。从治超长效机制建设的角度看,治超长效工作机制需加强监控网络建设,形成覆盖面广、结构优良、控制严密的公路治超网络。而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还不尽合理,一是部分超限检测站因路网改造或城市扩张等原因已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二是部分超限检测站利用效率低等,不利于充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的站点功能;三是公路治超网络有待完善,总体上全省高速公路、农村公路治超体系仍需进一步加强,全省超限超载车辆监控网络有待进一步完善。为此,按照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11年第7号)提出的“适时调整”原则,综合考虑全省路网规划调整、主要节点

8、、货源地分布和重要关口等多种因素,统筹全省国省干线、高速、农村公路治超需求,对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进行合理调整是十分必要、非常迫切的。不仅对于完善治超长效机制、保护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畅通、降低交通安全事故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以及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具有积极意义。1.2 参考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3、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国务院第593号令);4、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2011年交通运输部第7号令);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530号);6、关于在全国开展车辆超限治理工作

9、的实施方案(交公路发2004219号);7、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确认123个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的批复(豫政文2006128号);8、关于印发全国车辆超限长效治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7596号);9、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车辆超限治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意见(豫政办200856号);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设置和迁移部分超限检测站的通知(豫政文201023号);11、关于规范全省普通公路超限检测站名称的通知(豫交文201359号);12、关于做好治超检测站点规范化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交公路发200646号);13、公路超限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14、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

10、2030年);15、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16、河南省普通省道网规划调整方案(2013年2030年);17、国省关于公路治超的其他政策法规及文件要求等。1.3 调整范围和重点调整范围包括全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其中,重点对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进行合理优化调整;农村公路主要提出相应的治超措施建议。1.4 总体思路与内容框架1.4.1 总体思路河南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的主要思路:通过收集、调查河南省公路超限站分布及运营状况、货运源头地及主要货运通道分布等,对现有公路超限检测站体系进行分析评价,找出目前存在的不足;结合全省路网规划调整情况以及完善治超长效机制的要求,

11、综合考虑货源地分布、货运通道、省界入口、黄河桥等因素,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统筹高速、干线、农村公路治超措施,对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并对调整方案进行综合优化排序,提出可行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建议。图 11 布局调整流程图1.4.2 内容框架河南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方案分8个章节:第一章是规划的概述,简要说明布局调整目的、参考依据、调整思路和研究内容框架,以及布局调整的主要结论。第二、三、四章是布局调整方案的基础,从分析河南省公路治超工作现状与存在问题、总结国内外公路治超经验、分析未来面临的形势与需求等3个方面,阐述全省公路治超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为确定公路超限检

12、测站调整目标和布局提供依据。第五、六章是布局调整方案的核心,以第二、三、四章的分析为基础,研究河南省公路超限检测站的功能定位、调整目标、布局调整方案等。第七、八章是布局调整方案的实施安排与措施建议,根据全省公路治超工作需要和路网规划实施情况,提出公路超限检测站的实施序列和保障措施。1.5 布局调整过程2013年3月,受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委托,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河南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方案编制任务。我公司随即组织技术骨干成立项目组开展工作。研究人员通过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基础资料,充分听取地方及有关部门对调整的意见和建议,并赴外省考察学习超限治理经验,在深

13、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路网规划、主要节点、货源地分布和重要关口等多种因素,统筹分析全省国省干线、高速、农村公路治超需求,于2013年底提出了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初步方案。初步方案完成后,省厅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召开调整方案论证会,并进一步征求各地市关于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调整的意见与建议。结合上述意见,项目组进一步深入、审慎研究,不断完善布局调整方案,于2014年3月完成调整方案报批稿。1.6 主要结论1.6.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以建立治超长效机制为宗旨,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公路基础设施为目的,按照“依法严管、标本兼治、立

14、足源头、长效治理”的总体要求,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优化整合、提升效能”的原则,构建“覆盖面广、结构优良、控制严密、运转协调”的公路超限监控网络,确保治超工作长期有效和持续稳定地开展,营造“平安、畅通、舒适、和谐”的公路通行环境。2、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充分认识治超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近期治超形势和建立长效机制的需要,综合考虑未来路网发展趋势,立足长远,从全局性角度对全省调整路网超限检测站点进行系统调整布局。同时,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考虑项目资金和建设能力等因素,结合路网发展,合理安排规模和进度,分步建设实施。控制源头、

15、严把关口省界入口、矿产资源、建材集散地是超限运输的源头,布局调整要重点布防省界入口,加强对矿产资源、建材运输通道的监控;同时,我省地处中原,是全国交通运输枢纽,路网发达,需注重对多条国省道交汇点、跨省货物运输主通道等重要路段和关键节点布控,力争事半功倍。总量控制、优化布局站点建设和运转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站点过少,难以达到期望效果;站点过密,不仅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布局调整在考虑对路网整体布防的同时,力争通过科学分析、优化选点、合理布局,尽可能以最少的数量规模控制最大的区域。1.6.2 调整目标统筹全省国省干线、高速、农村公路治超措施的有效衔接,干线公路

16、设置超限检测站路面管控;高速公路省界设立超限检测站,省内收费站入口实施流动治超,控制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设置限高限宽设施进行保护,禁止超限车辆行驶农村公路;通过优化布局调整,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互相衔接、控制严密的综合治超网络,实现对重点货源地、重要省界入口、主要路网通道的有效监控。1.6.3 调整原则布局调整按照“总体稳定、局部优化;扩大覆盖、提高效率”的思路,对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进行优化调整。一是与全省及周边区域资源分布及货运特征相适应,控制超限车辆货源头。二是与过境货运特征相适应,控制省界关口。三是主要布设在国道、一级公路等路网主通道上,扼守交通要道。四是加强在区域路网

17、关键节点布控,实现以最小的站点规模控制最多的路段。五是对功能重叠或区域超限检测站布置已基本满足监控需求的超限检测站进行迁移。六是对处于城市规划范围内或路线改线的超限检测站进行迁移。七是干线公路黄河桥两岸原则上分别设置超限检测站。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在南岸收费站入口处设超限检测点,北岸因公路条件限制实施流动检测。黄河浮桥以流动治超为主。1.6.4 布局调整方案1、干线公路调整方案全省干线公路超限检测站调整重点对货源地、货运通道、路网关键节点等重要路段实施布控,调整同一路段间距较短、功能重叠、设置不合理、日均货车流量低于3500辆的站,迁移城市规划范围内或路段改线的站。对现有的干线公路145个超限检

18、测站(含黄河公路大桥),按照总量不变的原则,保留110个,其中,控制货源地的有51个,控制重要货运通道的有31个,控制省界入口的有22个,控制黄河桥的有6个。调整的35个站中,调整到控制货源地的有17个(砂石水泥类10个、煤炭化工类6个、钢材类1个),调整到控制重要货运通道的有11个,调整到控制省界入口的有6个,调整到控制黄河桥的有1个;跨市域调整的有1个,跨县域调整的有11个,在县域内调整的有23个。2、高速公路调整方案高速公路省界入口设立超限检测站,省内收费站入口实施流动治超,控制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一是现有省界入口超限检测站全部保留;二是拟将现已批复的省内收费入口超限检测站全部调整至省

19、界入口;三是选择货车流量大的省内收费站入口开展流动治超,阻截超限车辆行驶高速公路。在省界入口处设置超限检测站。省政府已批准建设16个超限检测站,在省界已建成5个保留不变,将城区周边的11个站调至省界,全省现有22个高速公路省界出入口,需要增加6个超限检测站。在省内收费站入口处设置流动治超点。全省现有326个高速公路收费站,选择货车流量大的收费站开展流动治超,阻截超限车辆行驶高速公路。3、农村公路调整方案将农村公路5个超限检测站调整到国省干线公路。其中,跨市域调整的有4个,在县域内调整的有1个。农村公路治超采取物理隔离设施保护。1.6.5 效果评价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布局优化调整后,全省公路超限检

20、测站总数为172个,可基本覆盖全省煤炭、钢材、沙石等大宗货物源头地,超限检测站网络覆盖率以30公里为半径达到90%以上;位于货源地周边的共计71个,位于省界处的共计51个(干线公路29个、高速公路22个),位于黄河桥两岸的共计7个,位于路网重要货运通道的43个。1.6.6 实施建议1、实施计划(1)干线公路需要调整的40个站(含农村公路5个)由所在地政府组织实施,首先对因路段改线、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布局不合理等导致不能有效发挥治超作用的15个站在2014年底前完成迁移,剩余的25个站在2015年底前完成迁移。黄河桥两岸原则上分别设置超限检测站,其中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在南岸收费站入口处设超限检测

21、点,北岸因公路条件限制实施流动检测;黄河浮桥以流动治超为主。建站标准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和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公路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技术标准和维护管理办法实施。(2)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入口:设置超限检测站,采取港湾式形式建设,结合省界收费站建设模式和区域建设条件,因地制宜,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站站一体模式。超限检测站与省界收费站一体化建设,入省货车在通过主线收费站时随即完成称重检测,未超限车辆直接通行;超限车辆由治超人员指挥进站处理。有8个超限检测站适合此模式。二是站站分离模式。因条件限制,超限检测站远离省界收费站建设,入省货车在距

22、离超限检测站2公里处先进行称重预检,发现疑似超限车辆时由电子显示屏提示进超限检测站处理。有14个超限检测站适合此模式。结合我省部分路段改扩建情况,力争6月底前完善建设保留的5个站;2015年底前将城区周边11个站调至省界。省内收费站入口:根据现有条件,在超限车流量较大的高速公路收费入口附近的干线公路上增设流动治超点,控制超限车辆驶入高速公路。(3)农村公路按照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根据农村公路技术等级设置必要的标志和设施,禁止超限车辆行驶,也可以采取流动检测方式在农村公路上对车辆进行超限治理”的要求,在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置限高限宽设施和警示标志,结合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差异,全省统一限高架、

23、限宽墩和警示标志的外观式样,不统一制订限高限宽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组织实施。2、建设标准全省公路超限检测站建站标准应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超限检测站管理办法、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设计指南(试点工程版)和省交通运输厅制定的公路超限检测站四级联网技术标准和维护管理办法实施。高速公路省界超限检测站:超限检测站建设采取港湾式,结合省界收费站建设模式和区域建设条件,因地制宜,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模式:一是站站一体模式。超限检测站与省界收费站一体化建设,入省货车在通过主线收费站时随即完成称重预检,未超限车辆直接通行;发现超限车辆时由治超人员指挥进站处理。二是站站分离模式。因条件限制,超限检测站远离省界收费站建设,入

24、省货车在距离超限检测站2公里处先进行称重预检,发现疑似超限车辆时由电子显示屏提示进超限检测站处理。农村公路:结合农村公路建设标准的差异,全省统一限高架、限宽墩和警示标志的外观式样,不统一制订限高限宽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组织实施。1.6.7 措施建议1、由于全省公路网络日益发达,车辆绕行路线不断增多,若以固定超限检测站实现对路网的全面监控,所需布设点位较多,建设和运营负担过重。为此,建议以固定超限检测站为依托,加大流动检查和执法力度,大力开展路面联合执法,提高治理超限运输的综合效能。2、超限运输货物大多属于地方资源中短途运输,鉴于目前路网四通八达,需加大对短途驳载、避站绕行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25、3、建立规划动态调整机制。随着综合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大宗货物源头地、流量流向的不断变化,建议根据治超工作形势和外部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对超限检测站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不断适应发展需要。4、积极运用高新技术设备和信息化成果,推进科技治超。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全面提高治超工作水平。5、高速公路新建省际项目要将超限检测站建设作为公路附属设施的组成部分,实现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营。6、公路治超工作需要监管并重,不断研究探索有效途径和措施,通过制定和完善路面治理、源头监管、运行保障等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治超长效工作机制。2. 河南省公路治超管理现状2.1 河

26、南公路网发展状况河南省地处中原,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中部地区乃至全国交通发展格局中具有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地位,承担着东西经济互补,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枢纽作用。近年来,为充分发挥河南交通枢纽作用,创造便利通达的交通条件,我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力加快交通建设,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截止2013年底,全省通车里程约2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859公里,干线公路1.80万公里,农村公路22.45万公里,公路密度为149公里/百平方公里。全省已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国、省道干线公路为基础,以农村公路为支脉,各种运输方式齐头并进、协调发展

27、的现代化交通格局。2.1.1 高速公路2006年,省政府批准实施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至2020年,总规模约6280公里;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全省高速公路网,2009年,省政府批准实施河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方案,调增了10条路线,总里程约560公里,2012年,我省对高速公路网规划进行了新一轮的调整优化,调增路线13条,总里程约1460公里。目前,全省高速公路规划总里程约8070公里。高速规划网由6条省会郑州放射线、9条南北纵线、12条东西横线和若干联络线组成,简称“6912”规划网,如附图1所示。表 21 河南省历年公路通车里程统计表年份总里程(公里)高速(公里)一级(公

28、里)二级(公里)三级(公里)四级(公里)晴雨通车长度占比19904315078299510980247072975869.0%19954970723078572611052295553873677.9%20006445350838902812320403015577186.5%2001690411077391226511530385256313591.4%2002717411231391580810381390646617992.2%2003738311418441785110080393446841592.7%2004757181758841985911128380717046993.07%

29、20057950626781062168411840386957419493.32%2006236351343983229451331411024715445665.35%20072386764556541229311463612224514647161.37%20082406454841547233521720012428415005962.36%20092423144861565236711763213050617940474.04%20102450895016564240401804913489018459075.32%2011247587519656424981189851415081

30、9469778.64%2012249649583098624956195371430962013249831585916032532219611144396增长情况199020014.37%29.34%-6.11%13.67%0.45%4.12%7.08%-2001201311.31%15.16%36.30%6.23%4.53%11.64%11.92%-199020137.93%19.71%14.05%9.73%2.55%7.98%9.36%-注:1.由于2006年村道正式纳入公路总里程统计范围,所以部分数据较以前增加较多; 2.因城市扩建,部分一级公路划归城市道路,故2006年数据较2005年有所降低; 3.鉴于1990年高速里程为0,增长情况暂采用1995年数据分析; 4.因2013年晴雨通车里程未统计,增长情况暂采用2011年数据分析。截至2013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9公里,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收费站326个。其中,省界收费站共22个,如附图1所示。采用“分址合建”模式建设的14个,采用“同址合建”模式建设的8个。详见表2-2 。表 22 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分布及建设模式序号收费站名称建设模式备注1京港澳高速豫冀界收费站合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