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3 ,大小:26.83KB ,
资源ID:60154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ingdoc.com/d-60154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自考《行政道德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点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点文库(发送邮件至service@bingdoc.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自考《行政道德概论》课程考试大纲.docx

1、湖北自考行政道德概论课程考试大纲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行政伦理学教程 课程代号:17051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行政伦理学教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管理专业专科阶段的专业课。行政伦理学教程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伦理学教程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既是一门应用伦理学,也是行政学的分支学科。行政伦理学教程研究的是公共行政领域行政管理过程中的伦理问题。行政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伦理学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着眼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个人的道德发生机制以及一般性的伦理道德规范,是研究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伦理学则是研究公共行政领域

2、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可以说,行政伦理学是研究行政系统这一特定领域中伦理关系和道德现象的科学,所揭示的是道德在行政管理系统和过程中的特殊表现。伦理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内心的信念来维系的,表现为善恶对立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行政伦理是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角色伦理。从行政伦理学教程的实践性来看,可将行政伦理学教程视为应用伦理学,而从行政伦理学教程的研究领域来分析,可将行政伦理学教程视为行政职业伦理学。行政伦理学的特点如下:一是整体性与系统性。行政系统不仅包括人,而且包括行政组织。二是政治性与社会性。行政伦理属于政治哲学范畴,政治哲学是关于政治的指导理论。三是非功利性

3、和非交换性。四是高尚性与广泛性。公共行政在社会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行政伦理在社会伦理体系中也处于最高层次。五是一定的强制性。一般的伦理规范具有非强制性。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设置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倡导和强调具有约束性、道德性、公共性和普遍性的行政伦理道德和行政伦理观念,增加学生的行政伦理知识,增强学生的行政道德意识,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具有高尚行政道德和优秀行政素养的高级行政管理人才。设置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使自学应考者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伦理学教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认识行政伦理学教程的基本学科体系和范式架构,了解行政伦理学教程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以提高自学应考者认识和运用行政

4、伦理学教程的一般规律来正确分析和解决伦理困境的能力,比较好地适应以德行政、以德治国和提高公务人员行政道德和基本素质的需要。三、行政伦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行政伦理学教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在学习行政伦理学教程之前,应系统全面的学习行政学、伦理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行政伦理学教程与行政学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行政学是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规律的科学。而行政伦理学教程是揭示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行为及其前提的科学。两者都直接研究行政系统,但是,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客观结构,也部分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主观结构,而

5、行政伦理学则着重研究行政系统中的价值结构,所要解决的是行政组织及其人员的道德行为及其发生的基础问题。行政伦理学教程与伦理学也有着直接的内在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行政伦理学教程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伦理学的一般原理是行政伦理学教程的理论基础,对行政伦理学教程的研究起着导向作用。但是二者又有不同:伦理学是从整个社会出发,着眼于社会的伦理关系和个人的道德发生机制以及一般性的伦理道德规范,是研究一般意义上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伦理学则是研究公共行政领域的道德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行政伦理学教程与心理学无论在研究人的行为和动机方面,还是研究社会成员的个体品质形成方

6、面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行政伦理学教程关于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行为动机的研究不仅属于心理现象的一部分,而且,行政伦理学教程在研究行政道德时也必须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求发现行政人员优秀品德形成的机制和路径。但是,心理学的研究与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又有所不同,心理学是关于人的思维、概念、情感等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和形成发展过程的研究。而行政伦理学则是从社会政治现象中进行道德评价,更倾向于从道德功用方面来研究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研究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发生条件和心理因素。行政伦理学与教育学也同样有着不可侵害的联系。教育学关于道德相关的研究主要着重于研究正在成长中的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教育问题。教育学主要从

7、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研究道德教育的问题。行政伦理学与美学也是关系密切。美学是以客观现象的美及人类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最高的审美理想是和谐,而行政管理的目的也是达于人与物的和谐状态。美学与伦理学紧密相关,里仁为美,美善并举是中国文化的特色。因此行政伦理学也必然关涉到美的管理这一话题,行政伦理学与美学汇通的结晶即管理美学的目的是探讨管理的和谐性问题。行政伦理学教程除了与行政学、伦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有密切联系外,还与哲学、政治学、法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有着密切联系。尽管这些学科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却分别是从不同角度对某一现象所做出的研究。从科学发展史来看,这些学

8、科所研究的都是人类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现象做出研究。行政伦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要借助于这些学科所提供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反过来,行政伦理学教程的研究也会给这些学科以一定的影响,既能拓宽这些学科的研究视域,也能为加强这些学科的联系提供纽带。第二部分 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 导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伦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把握行政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掌握行政伦理学产生的标志,了解国外行政伦理学的发展历史、发展阶段和发展现状,认识到学习行政伦理学的意义和把握学习行政伦理学的方法。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目标(一)行政伦理学(重点)识记:(1)伦理的定义; (2)道

9、德的定义; (3)行政伦理学的定义; (4)行政道德的含义; (5)行政伦理关系的含义。理解:()伦理学与行政伦理学的关系; (2)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3)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 (4)行政伦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应用:(1)行政伦理的特征及其与一般伦理的差异; (2)行政伦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作用。(二)行政伦理学的历史发展(次重点)识记:()行政伦理学产生的标志; 理解:(1)西方行政伦理学的发展 (2)西方行政伦理学研究的新进展;应用:分析行政伦理对行政腐败的防治作用。(三)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一般)理解:(1)、学习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意义; (2)学习

10、和研究行政伦理学的方法。第二章 行政伦理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法治观和权力观,掌握公共行政的伦理观,能够认识到公共行政科学观与伦理观的差别,理解正义的含义、层次、历史发展与实践价值,理解正义与公平、公正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公共行政的效率观(次重点)识记:(1)行政效率的含义。理解:(1)行政效率与行政管理的关系; (2)官僚制组织的优势。应用:分析片面效率观的弊端。(二)公共行政的法治观(次重点)识记:(1)依法行政的含义及其理解角度;理解:(1)法治观与德治观的关系; (2)行政伦理与行政法治的关系; (3)公正行政; (4)责任行政应用

11、:(1)从法治观和德治观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个基本治国方略。(三)公共行政的权力观(一般)识记:(1)行政权力的含义。理解:(1)行政权力公共性体现; (2)行政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四)公共行政的伦理观(重点)识记:(1)行政伦理观的实质; 理解:(1)公共行政伦理观的作用; (2)当代中国行政伦理观的构成要素; (3)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五)正义(重点)识记:(1)正义的含义; (2)公正的含义。理解:(1)正义的三个层次; (2)正义、公平与公正的关系; (3)正义观的历史发展; (4)正义观的实践价值; (5)两对正义范畴应用:(1)如何理解“公共行政应当是正义

12、的”; (2)联系行政管理实际,谈谈社会正义实现的途径。(六)公平(重点)识记:(1)公平的含义; (2)公平与公正概念的差异。理解:(1)公平原则的社会作用; (2)西方历史上的公平观; (3)中国历史上的公平观;公共行政的公平观; (3)追求公平的客观必然性; (4)追求社会公平的意义; (5)追求社会公平的着力点。应用:社会公平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崇高目标,联系实际,评价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实现 状况,以及从公共行政的角度提出促进社会公平的有效措施。(七)民主(一般)识记:(1)民主的含义; (2)民主的性质理解:(1)民主原则是行政伦理的首要原则; (2)民主的客观基础是市场经济和商品交换

13、关系; (3)民主的社会功能; (4)民主原则的伦理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5)行政伦理的民主观的内容。 应用:行政人员如何贯彻行政伦理的民主观。第三章 行政伦理规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识记规范和行政伦理规范的定义和特性,把握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和作用,理解行政伦理规范的依据,理解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过程与历史演变,了解行政规范的基本内容,认识行政伦理规范对政府治理的意义。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伦理规范(重点)识记:(1)规范的含义; (2)规范的模式; (3)规范的特性; (4)行政伦理规范的含义; (5)行政伦理规范的特性。理解:(1)行政伦理规范与法律规范的联系

14、与区别; (2)行政伦理规范的本质; (3)行政伦理规范的一般作用; (4)行政伦理规范对行政人员的作用。(二)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一般)理解:(1)行政伦理的社会本质; (2)行政伦理规范的客观社会基础; (3)行政伦理的社会规范性; (4)行政人员道德实践活动的制约因素。应用:行政伦理规范的生成途径。(三)行政伦理规范的历史演变(次重点)识记:()以“忠”为核心的行政伦理规范的主要内容。理解:工业社会行政伦理规范的特点。(四)廉洁奉公规范(重点)识记:()廉洁奉公的含义。理解:()廉洁规范基本内容; (2)奉公规范的基本内容。(五)勤政为民规范(重点)识记:()勤政为民的含义。理解:()“

15、勤政”的基本要求; (2)“为民”的内容。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勤政为民。(六)、求真务实规范(重点)识记:(1)求真务实的含义。理解:(1)求真务实的具体表现。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才能做到求真务实。第四章 行政理想、态度和作风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理想与行政理想的含义,了解行政理想与行政实践、社会理想的关系,把握社会主义行政理想的特性,了解行政理想与行政行为的关系,了解行政态度的含义与属性,了解行政态度的表现,把握行政作风的含义与内容,把握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与养成方法。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理想(次重点)识记:(1)理

16、想的含义; (2)行政理想的含义。理解:(1)行政理想与行政实践的关系; (2)行政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3)行政理想的实质内容; (4)廉政与勤政的关系; (5)社会主义行政理想的特性; (6)行政理想对行政行为的影响。应用:公务员如何确立正确的行政理想。(二)行政态度(一般)识记:(1)态度的含义; (2)态度的三种成分; (3)行政态度的含义; (4)行政态度的属性。理解:(1)行政态度对行政行为的影响; (2)行政态度中的障碍与转变; (3)行政态度中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 (4)行政态度中的自主性与依赖性。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公务人员应树立怎样的行政态度。(三)行政作风(重点)识

17、记:(1)行政作风的定义; (2)行政作风的实质。理解:(1)行政作风的影响因素; (2)行政作风的内容; (3)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 (4)行政作风的养成方法。应用:当前,作风建设受到极大重视,联系实际,谈谈改进行政机关作风的重要意义和可 行方法。第五章 行政良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行政良心的含义、特点、内容与作用,把握良心、良知与良能的区别与联系,了解行政良知的含义、内容及构成要素,理解行政良能与行政技能的区别,了解行政效能的影响因素,能够简要说明行政良心、行政良知与行政良能的关系。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良心(重点)识记:()良心的含义; (2)行政良心的含义

18、; (3)德性的含义; (4)行政人员的德性。理解:(1)良心在本质上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的反映; (2)良心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法庭; (3)行政良心的特点; (4)行政人员德性的价值; (5)行政良心的内容; (6)良心的作用机制; (7)行政良心的作用。应用:联系实际,说明行政人员应该如何在其行政行为中充分发挥行政良心的重要作用。(二)行政良知(一般)识记:(1)良知的概念; (2)行政良知的含义。理解:(1)良心、良知与良能的关系; (2)行政良知与行政良心的关系; (3)行政良知的意义; (4)行政良知的基本内容; (5)行政良知的来源; (6)行政良知的构成要素; (7)个人良知与社会良

19、知的关系 。应用:试分析王阳明的“良知”学说,并做出简要评价。(三)行政良能(次重点)识记:(1)良能的含义; (2)行政良能的定义; (3)行政技能的含义; (4)行政技能的道德内涵。理解:(1)行政技能与行政良能的关系; (2)行政良能的培养途径。应用:(1)联系实际,从行政人员的角度简要说明提高行政效能的可行途径。 (2)简要说明行政良心、行政良知与行政良能的关系。第六章 行政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人格和行政人格的含义,把握人格与行政人格的特征,了解行政人格的本质,掌握行政人格的作用和构成要素,知道行政人格模式的演变,知道依附人格的本质与特征,知道工具人格的理性前提与

20、制度基础,掌握独立人格的含义,充分理解独立人格的生成途径,从而为形成独立的人格提供知识准备。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人格(次重点)识记:(1)人格的内涵; (2)人格的特征; (3)行政人格的定义; (4)行政人格的特征。理解:(1)人格是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行政人格与一般人格的区别与联系; (3)行政人格的本质; (4)行政人格的作用。应用:试分析行政人格的构成要素,并简要说明各要素的地位和作用。(二)依附人格(一般)理解:(1)依附人格的本质; (2)依附人格的特征。应用:试分析依附人格的历史背景,联系历史,简要说明依附人格的弊端。(三)工具人格(一般)理解:(1)工具

21、人格的含义; (2)工具人格的制度基础。应用:分析官僚制对行政人员的影响,并评价官僚制这一制度形式。(四)独立人格(重点)理解:(1)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 (2)独立人格的生成背景; (3)独立人格的构成要素;(4)服务行政模式中行政人员的行为能力是独立自由的。应用:试分析依附人格、工具人格与独立人格的区别。(五)独立人格的生成(重点)理解:(1)对行政人格生成有价值导向的因素; (2)人生修养是行政人格生成的关键。 (3)人生修养的内容; (4)法律制度对行政人格生成的具体 作用; (5)制度的道德化与道德的制度化。应用: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才能形成独立的行政人格。第七章 行政荣誉一、学习目

22、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荣誉与行政荣誉的内涵,了解行政荣誉的分类与性质,把握行政荣誉三个层次的功能,理解荣誉与利益,行政荣誉与私人利益、公共利益的关系,理解荣誉与责任,行政荣誉与行政责任的关系,弄清争取荣誉的原则,掌握行政荣誉的配置条件和配置方式,树立正确的行政荣誉观。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荣誉(重点)识记:(1)荣誉的含义; (2)行政荣誉的含义; (3)行政荣誉的类型。理解:(1)荣誉与名誉的关系;(2)荣誉与虚荣的区别; (3)行政荣誉的性质; (4)行政荣誉是道德激励与工作评价的统一; (5)行政荣誉是权威化与大众化评价的统一。应用:(1)分析行政荣誉的三重功能,重点

23、说明行政荣誉何以能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二)、荣誉与利益(次重点)理解:(1)荣誉与利益的关系; (2)行政荣誉可以促进私人利益的实现; (3)行政荣誉是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的结果。(三)、荣誉与责任(次重点)理解:(1)责任与行政荣誉的区别与联系; (2)行政荣誉机制能够弥补责任机制的缺陷。(四)、行政荣誉的获得(重点)识记:(1)争取荣誉的原则; (2)行政荣誉配置的主体与客体。理解:(1)行政荣誉的配置条件; (2)行政荣誉的配置方式。应用:(1)联系实际,谈谈行政人员应树立什么样的行政荣誉观; (2)联系实际,谈谈树立正确行政荣誉观的必要性和途径。第八章 行政责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

24、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责任的内涵与属性,掌握行政责任的内涵与分类,把握行政责任体系的三种类型和生成过程,掌握行政责任、法律责任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了解行政责任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弄清行政组织体系中的责任关系,掌握行政人员的责任行为,把握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了解行政责任意识的价值与内容,掌握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和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责任(重点)识记:(1)责任的内涵; (2)义务的内涵; (3)行政责任的内涵; (4)法律责任的内涵; (5)道德责任的内涵; (6)行政责任体系。理解:()责任与义务的关系; (2)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行

25、政责任的关系; (3)行政责任的特点; (4)行政责任既是制度的又是伦理的; (5)行政责任的地位和作用。应用:试分析行政责任的生成过程和演变路径。(二)行政责任关系(重点)理解:(1)行政组织体系中的责任关系; (2)行政责任与行政职位的关系; (3)行政责任与行政权力的关系; (4)行政责任的二重性。应用:()联系实际,谈谈行政人员的责任行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三)行政责任意识(次重点)理解:(1)行政责任意识的价值; (2)行政责任意识与公共性信仰间的逻辑关系。应用:联系实际,谈谈一名优秀的公务人员应具有怎样的行政责任意识。(四)行政责任制度(重点)识记:(1)无限责任制; (2)无责任

26、制; (3)有限责任制; (4)宪政责任制; (5)政党责任制; (6)公仆责任制。理解:(1)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类型; (2)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容; (3)行政责任制度的基本原则; (4)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途径。应用:(1)分析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的建设现状,并说明完善行政责任制度的途径。 (2)分析官员问责制的意义、局限与完善方法。第九章 行政纪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行政纪律的含义、特征和作用,掌握国外行政纪律的基本内容和我国行政纪律的基本内容,知道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组织规范、制度规范的联系与区别,了解行政纪律的生成机制和运行机制,能够认识到自律的含义和行政自律的重要性。

27、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行政纪律(重点)识记:(1)行政纪律的含义; (2)政治中立理解:(1)行政纪律的生成机制; (2)行政纪律的特征; 应用:(1)概述我国行政纪律的主要内容。 (2)简要说明国外行政纪律的主要内容及其借鉴意义。(二)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一般)识记:(1)法律规范的含义及特征。理解:(1)纪律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区别。(三)纪律规范与组织规范(一般)识记:(1)组织规范的含义。理解:(1)组织规范与纪律规范的区别。(四)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一般)识记:(1)制度规范的作用; (2)制度规范的特征。理解:(1)纪律规范与制度规范的区别。 (2)行政纪律的作用。(五)行政人

28、员的他律与自律(次重点)识记:(1)自律的含义; (2)公正精神的含义; (3)自律精神的内容。理解:(1)行政人员自律与他律的实现途径; (2)自律与道德的关系。应用:(1)行政人员如何实现自律? (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行政伦理建设过程中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途径。第十章 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了解行政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原因,了解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及特点,掌握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弄清伦理评价的含义、内容及标准,掌握行政伦理评价的方式,能够说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的历史与现状,能够论述我国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体系的发

29、展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发展的趋向。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行政伦理监督(次重点)识记:(1)行政伦理监督的含义; (2)行政伦理监督的特点; (3)行政伦理监督的原则; (4)主管监督; (5)行政监察; (6)审计监督; (7)行政伦理道德失范。理解:(1)行政伦理监督的作用; (2)行政伦理监督的原则; (3)社会舆论监督的方式。应用:(1)试分析行政伦理道德失范的表现、原因及防治对策。 (2)叙述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主要内容。(二)行政伦理评价机制(一般) 识记:(1)行政伦理评价机制的含义; (2)行政伦理评价标准的含义及特性; (3)社会舆论; (4)行政行为习惯。 理解:(1)行

30、政伦理评价的内容和构成; (2) 正确认识行政伦理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3)行政伦理评价的方式。(三)行政伦理评价与监督的比较(重点) 识记:(1)委员会监督(诺兰委员会); (2)透明国际。 理解:(1)英国的行政监督与评价机制; (2)德国的行政监督与评价机制; (3)新加坡的行政监督与评价机制; (4)韩国的行政监督与评价机制。 应用:(1)论述国外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2)论述我国行政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发展现状、不足及发展趋向。第十一章 政府信任关系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信任与政府信任关系的含义,了解政治信任感与政治疏离感的含义,把握政府信任

31、关系的价值,把握我国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与问题,理解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原则,掌握建构政府信任关系的行为路径和制度路径。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一)政府信任关系的概述(重点)识记:(1)信任的含义; (2)政府信任关系的界定; (3)政治信任感; (4)政治疏离感; (5)合作; (6)契约。理解:(1)政府信任关系的特征; (2)政府信任关系与政府公共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3)政府信任关系的价值; (4)政府信任关系历史演进的三种模式。(三)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重点)理解:(1)政府信任关系的现状分析; (2)信任危机的文化理解。(四)政府信任关系的内容(次重点)识记:(1)以德用权; (2)心理契约。理解:(1)公众评价政府的影响因素; (2)政府信任关系中的政府回应; (3)以德用权的要求; (4)组织理论视角中的信任关系。(五)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重点)理解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